-
低流量新鲜气体下观察风箱法用于判断喉罩漏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低流量新鲜气体下观察风箱法用于判断喉罩漏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喉罩通气下全身麻醉患者816例,全身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低流量新鲜气体下分别应用观察风箱法和听诊触诊法判断是否发生喉罩漏气,记录两种判断方法所用时间及结果,计算两种方法各自的漏判率和误判率.结果 首次置入喉罩后漏气发生率3.68%.两种方法各应用849次:其中观察风箱法判断为漏气33次,无漏判、误判;听诊触诊法判断为漏气35次,其中33次确为漏气,2次误判,误判率0.25%,无漏判.两种方法误判率、漏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对于两种方法均判断为漏气的(32次),观察风箱法用时(5.3±0.9)s,听诊触诊法用时(4.0±1.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两种方法均判断为无漏气的(814次),观察风箱法用时(23.2±3.9)s,听诊触诊法用时(47.2±6.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低流量新鲜气体下观察风箱法判断喉罩漏气操作简单,评估无漏气时明显较听诊触诊法耗时短,结果可靠且便于连续观察,具备安全性和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淹水胁迫对乡土风箱果和引种紫叶风箱果光合特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探明淹水胁迫对乡土风箱果和引种紫叶风箱果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为风箱果属植物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支持,利用双套盆法研究了淹水胁迫对乡土风箱果和引种紫叶风箱果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15d时2种风箱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均显著降低,并且伴随着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的降低,即淹水胁迫导致的2种风箱果叶片光合能力降低均与气孔因素的限制有关;淹水胁迫下紫叶风箱果叶片的光合抑制主要为气孔因素,而乡土风箱果则为气孔和非气孔因素的共同限制;叶绿素荧光技术分析发现,淹水15 d时紫叶风箱果叶片PSⅡ反应中心活性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主要与非光化学淬灭(NPQ)的增加降低了过剩光能(1-qP)/NPQ有关,而乡土风箱果在淹水胁迫下的PSⅡ反应中心光化学活性明显降低;淹水胁迫明显提高了紫叶风箱果叶片PSⅡ供体侧放氧复合体(OEC)的活性,而对其受体侧电子传递的影响较小;淹水胁迫显著抑制了风箱果叶片PSⅡ受体侧QA向QB的电子传递能力,但不能确定淹水胁迫对风箱果PSⅡ供体侧OEC活性的影响;淹水15 d时风箱果叶片标准化O-K曲线上L点的相对可变荧光VL明显高于紫叶风箱果,即淹水胁迫下风箱果叶片的类囊体膜降解程度明显大于紫叶风箱果;紫叶风箱果较风箱果具有较强的耐淹水能力,在城市低洼易积水地区应选择紫叶风箱果推广种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氮肥对风箱果幼苗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采用盆栽实验的方法,设置4种水平氮肥处理,研究不同氮肥处理对风箱果1年生幼苗的生长表现、生物量积累和分配、光合生理特征、非结构性碳(NSC)积累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促进了风箱果幼苗的地径、分枝数和冠幅的生长,促进了茎、叶和总生物量的积累(P<0.05),提高了茎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减少了根生物量的分配比例;施用氮肥显著提高了净光合速率、叶氮含量、茎中的可溶性糖和NSC的积累(P<0.05),但减少了根中的可溶性糖和NSC含量(P<0.05).不同水平氮肥处理间(N1、N2、N3)的大部分指标差异并不显著,说明风箱果幼苗对土壤养分的变化并不敏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北京植物物候的季节动态特征——以北京植物园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季节性是北京植物景观的典型特征,而个体物候是植物景观季节动态的基础.该研究基于北京植物园内120种落叶树种的周年物候数据,对北京植物景观的物候季节动态进行分析.物候观测以中国物候观测法为标准,采用a、b、c三级物候代码进行物候记录;数据分析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候(5日)为基本时间变量,基于频率分布型法探究北京物候季节划分及其物候构成动态,基于SPSS 20.0频数分布统计等探究各类物候现象发生期及持续期的时间分布特征等.物候季节划分及物候构成特征结果为:6-19候为春,物候期发生频数占全年总量的54.03%,以发芽、展叶、开花为主要物候特征,后期有少数树种结果;20-45候为夏,物候量占全年的12.95%,此期全部观测树种完成展叶,春花树种进入结果期,并有较少夏花开放及秋色叶出现;46-59候为秋,物候量占全年的27.19%,以秋色叶及落叶物候为主并伴有较少结果和开花物候发生;60侯至次年春季起始前为冬,其中60-72候物候量仅占全年的0.6%,全为落叶物候.各类物候期的时间分布特征如下:展叶物候期分布于3 23候,华北珍珠梅(Sorbaria kirilowii)、旱柳(Salix matsudana)等展叶最早,展叶期平均持续3.27候.秋色物候期分布于40-63候,49-56候为最佳观赏期,蒙椴(Tilia mongolica)、山杏(Armeniaca sibirica)等最早显秋色;秋色期平均持续8.2候,卫矛(Euonymus alatus)、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等秋色期较长.叶幕期平均持续44.2候,糯米条(Abelia chinensis)、旱柳、棣棠(Kerria japonica)等叶幕期最长.花物候期分布于1-53候,始花期为1-41候,盛花期平均发生于始花后1.81候,8-23候为集中观赏期,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迎春(Jasminum nudiflor-um)、榆(Ulmus pumila)、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等开花最早,木香薷(Elsholtzia stauntoni)开花最晚;花期平均持续6.7候,华北珍珠梅.木槿(Hibiscus syriacus)、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等夏秋开花树种花期最长.果物候期分布于8 59候,榆、郁香忍冬(Lonicera fragrantissima)等果实成熟最早;持果期平均持续29.0候,果实宿存树种及黑果荚蒾(Viburnum melanocarpum)、‘金叶’风箱果(Physocarpus opulifolius‘Luteus’)等具有较长的果实观赏期.与20世纪80年代同类研究结果对比分析,北京2017年的物候季节与30年前相比,入春提早l候,夏季延长4候,入秋延后3候,秋季缩短2候,且不同季节持续期长短的差距加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提高肺癌介入治疗效果和避免发生高位截瘫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提高肺癌介入治疗效果和避免发生高位截瘫的血流动力学作用及机制。方法:以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颈动脉流体模拟装置为基础,加置带有一根小分支(模拟支气管动脉)和一套由动脉鞘、插管组成介入治疗系统的胸主动脉,同时以Worterhof的三单元风箱模型模拟动脉系统,对小分支进行流体动力学测定。结果:以小分支口为圆点有一个矩形血流自然灌注区;其x轴=±2mm、y轴=±5mm、z轴=±10mm。结论:矩形区内的流体和经导管注入该区内的试验液体混合后自然进入小分支而无返流。经过四年210例(次)临床应用,效果理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某乘用车制造企业噪声职业暴露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职业性噪声暴露已成为危害职业人群身心健康日益突出的职业卫生问题,职业性噪声聋为我国第二大类职业病,仅次于职业性尘肺病,对职业人群进行噪声暴露风险评估可以指导企业有效地实施风险管理,保护劳动者健康.[目的]对某乘用车制造企业噪声暴露工人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方法]开展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以8h工作日等效声级(LEX,8h)≥80dB(A)的岗位工人为研究对象.用WS/T 755-2016《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指南》中噪声暴露所致听力损失风险评估方法,对噪声作业岗位进行暴露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结果]该企业不同噪声岗位工人的LEX,8h范围为83.4~99.4dB(A),噪声引起的高频听闻损失风险范围在0%~55.2%之间,噪声引起的职业性噪声聋风险范围为0%~37.6%.暴露年数≤30年时,底盘安装工和转动外接头操作工发生高频听阈损失的最高风险为中等风险,涂装吹扫工发生高频听阈损失和职业性噪声聋的风险均为较高风险或高风险.暴露年数>30年时,涂装吹扫工发生高频听阈损失风险为高风险,风箱螺母固定工、底盘安装工和转动外接头操作工为中等风险;发生职业性噪声聋风险最高的是涂装吹扫工,风险分级为高风险和极高风险.[结论]该企业噪声作业岗位的噪声暴露水平超标较多,噪声作业岗位发生听力损失和噪声聋的风险等级较高.对极高风险等级和高风险等级的噪声作业岗位,企业要采取工程控制措施;对可接受风险及以上风险等级岗位,企业应建立听力保护计划,加强个人防护等管理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