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组合赋权TOPSIS法的菟丝子酒炙工艺优化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优选菟丝子酒炙炮制工艺,为规范酒菟丝子炮制工艺提供参考.方法:基于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饮片外观性状、金丝桃苷含量、总黄酮含量、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指标,以加酒量(A)、闷润时间(B)、炒制温度(C)、炒制时间(D)为考察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结合熵权法的组合赋权方式计算综合评分,利用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模型筛选出酒菟丝子炮制的最佳工艺参数并进行工艺验证.结果:筛选出最优炮制工艺为生药材加10%黄酒,闷润6 h,炒炙温度为300 ℃,炒炙10 min.结论: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组合赋权TOPSIS法优选菟丝子酒炙工艺,结果简便、准确、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UPLC-Q-TOF-MS和多元统计分析樟帮米泔水漂白术漂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研究樟帮米泔水漂白术漂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为白术漂制工艺的合理制定及炮制机制的阐释提供参考.方法 以白术生品及其5个不同漂制阶段的漂制品(第1、2阶段漂制品分别为生品用9倍量米泔水各漂12、24 h;第3~5阶段漂制品分别为生品先用9倍量米泔水漂24 h,再用9倍量清水各漂12、24、48 h,漂洗温度均为26℃)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检测其化学成分,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5 min,5%~30%B;5~14 min,30%~60%B;14~23 min,60%~70%B;23~31 min,70%~95%B;31~32 min,95%~5%B;32~35 min,5%B),柱温 40 ℃,进样量 2 μL,流速 0.3 mL·min-1;运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正离子模式下进行扫描并采集质谱数据,扫描范围m/z 50~1 250;利用PeakView 1.2进行数据分析,结合对照品、chemicalbook数据库及相关文献对白术生品及其5个不同漂制阶段漂制品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质谱数据通过MarkerView1.2软件归一化处理后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找出差异化合物,分析差异化合物的相对含量随漂制时间不同的变化规律.结果 从白术生品及其5个不同漂制阶段漂制品中共鉴别出55个化学成分,包含白术内酯Ⅰ、Ⅱ、Ⅲ等在内的40个共有成分.其中,从白术生品、第1~5阶段漂制品中分别鉴别出了 53、47、49、49、44、46个成分.与白术生品比较,漂制过程中新增了 vitexin和dihydrosyrindine 2个成分,未检测到聚-L-组氨酸、尿苷等 9 个成分,而 9-hydroxy-7-oxo-7H-furo[3,2-g]chromen-4-ylβ-D-glucopyranoside、4-octylbenzoic acid 等 4个成分在漂制过程中呈消失-出现的变化趋势.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18个差异化合物,其中白术内酯Ⅰ、Ⅱ、Ⅲ这3个差异化合物的相对含量随着漂制时间的延长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都是生品中为最低,第3阶段漂制品中为最高.结论 漂制辅料(清水和米泔水)和漂制时间是白术漂制过程中化学成分产生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漂白术饮片若以白术内酯Ⅰ、Ⅱ、Ⅲ为指标性成分和药效成分,则白术合理的漂制工艺为:白术生品先用9倍量米泔水漂24 h,再用9倍量清水漂12 h.该实验可为樟帮特色米泔水漂白术炮制科学内涵的阐释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酒黄精炮制工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Box-Behnken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BBD-RSM)对黄精炮制工艺进行优化,筛选最佳工艺参数.方法 研究于2023年1—5月开展.以黄精外观性状、醇浸出物、多糖含量等为评价指标,基于单因素试验进行响应面综合实验,运用BBD-RSM,探索黄精饮片润制时间、蒸制时间、焖制时间等对其品质的影响,优选炮制工艺参数及炮制设备.结果 通过拟合模型,外观性状评分、醇浸出物含量、黄精多糖含量预测值分别为72.31分、64.86%、12.96%,优选黄精最佳酒制工艺为润制时间1.5 h、蒸制时间5.5 h、焖制时间1.0 h;蒸制设备拟选用回转式蒸药机,干燥设备拟选用敞开式烘干箱.结论 所优选酒黄精炮制工艺合理、可行,为酒黄精炮制生产工艺及设备选型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综述国内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相关文献,重点分析需氧菌总数、酵母菌和霉菌总数、控制菌及耐热菌的污染现状,并根据样品来源、品种和炮制方式等的不同,分析其微生物污染的特点,发现目前中药饮片总体微生物污染较严重。可借鉴相应的国外药典标准,根据中药饮片特点制定个性化微生物限度标准,且有必要扩大中药饮片微生物数据资料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法半夏炮制沿革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宋代以前半夏的炮制方法主要是汤洗,《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新法半夏汤的“新法”,是半夏用姜制、矾浸、制曲等区别于汤洗的炮制方法。元代《御药院方》收载“法制半夏”的依据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收载的法制温半夏、法制白半夏、法制红半夏是添加多种药物的成药制法。明代始有法半夏之名,其炮制辅料为生姜与白矾,方书开始收载含有法半夏的方剂。《本草纲目》将元代的法制白半夏简称为“法制半夏”,在“附方”项而非“修治”项下阐述,可见仍将其视为中成药。本草文献中记载法半夏的炮制辅料增多,包括石灰、甘草、皂角、朴硝等。清代道光以后,名家医案中的法半夏应用较多,当时法半夏即是仙半夏。仙半夏有两种配方:一种是用七道工序炮制者,一种是矾水甘草水浸泡者。民国时期章次公亦指出法半夏是仙半夏经漂洗煮制后切片,而仙半夏的炮制方法为半夏用生姜白矾制。叶橘泉指出所谓“法”字,既非古法亦非新法,对半夏反复浸泡的工艺提出质疑。1949年后,医界同仁对法半夏的质疑仍未停止。受此影响,1960年出版《北京市中药饮片切制经验》收载了白矾甘草石灰水浸泡的方法,并被1963年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1985年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了该法减少浸泡时间并去除白矾浸泡的工序,并沿用至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龙胆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中药龙胆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等功效.古代龙胆的炮制方法有酒炙、蜜炒等,其主要目的在于缓和龙胆的苦寒之性,其中酒炙法沿用历史为悠久.现代龙胆的炮制方法以酒炙法为主,其目的在于缓和龙胆的苦寒之性,同时增加药材中龙胆苦苷等成分的溶出.本文系统归纳了古代典籍和现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关于龙胆的炮制方法,归纳现有文献中龙胆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变化,并以此为依据分析古今龙胆炮制变化的原因,为后续龙胆的炮制方法及龙胆制品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浅析天津中药炮制技术的形成、发展与特色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天津中药饮片炮制起源于明代,成于清代,独具地方特色.为了传承与发扬天津中药炮制特色,文章通过整理文献书籍和《天津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22版,分析了天津中药炮制技术的形成、发展与特色.天津中药炮制优选道地药材;修治与软化药材技术多样;切制技术兼容并蓄;辅料使用丰富多彩,重用醋与黄酒,善用甘草水炮制解毒;炮炙技术丰富,醋煮技术独具特色,通过比较《中国药典》2020版与其他地方中药材与饮片标准,挖掘出一些特色炮制品种.经过本文的挖掘与分析,可以为天津中药炮制的继承、发展与推广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某院中药饮片验收入库问题分析与解决措施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药饮片入库验收质量,建立相应管理措施,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根据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5 年 6 月—2020 年 1 月中药饮片入库验收记录,统计并分析中药饮片质量不合格的原因.结果:我院 2015 年 6 月—2020 年 1 月验收中药饮片 11 413 批次,不合格 299 批次(2.62%);中药饮片质量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批号不符、名称不符、炮制不符所占比例分别为 15.05%、11.37%、16.05%.结论: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6月—2020年1月中药饮片质量存在诸多问题,所以加强中药饮片入库前验收及提高验收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建议医院选择正规的进货渠道,使用专业化现代化鉴定方法,建立完善入库前验收记录机制进行针对性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药饮片质量控制对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对本院中药饮片质量不合格因素展开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关质量控制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86批次质量筛查不合格的中药饮片,从药物炮制过程、生产地、管理等方面入手调查,分析质量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再结合相关原因提出解决对策.结果 本院中药饮片库中药饮片质量不合格原因为采收时间不合理6批次,品种不合要求10批次、中药饮片验收不合理10批次、炮制方法不合理36批次、辅料不达标4批次、养护储存不合理10批次、采购管理混乱10批次.结论 本院中药饮片质量不合格原因主要体现在采收、采购管理、验收、炮制、辅料、养护储存等方面,针对中药材与中药饮片需做好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形成规范化质量控制体系,进而提高中药临床疗效与用药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北京中医药》杂志对正确使用医学名词术语及中药材名称的要求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正确使用名词术语对于规范科研论文写作、方便学术经验交流、提高论文的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投稿本刊说使用西医、中医、中药学名词术语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相关学科名词,中医名词术语建议按GB/T 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执行;缩略语使用可参照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缩略语词典》,在首次出现时先叙述其中文全称并在括号内注明英文全称及英文缩略语,再出现时则用简称;中药材名称应使用处方名称,以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主要依据,暂未公布者及《药典》未收载品种可参考团体标准ZGZYXH/T 1-2015《中药学基本术语》及《中药大辞典》《中药学》等专著,北京地区常用中药饮片名称及炮制品种也可参考《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予以规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