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线面”教学在饱和潜水培训中的应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基于前期本单位开展饱和潜水训练的经验,总结和分析“点线面”教学在饱和潜水岗位培训中的应用,从技能点到工作面,按照点、线、面的层级分解教学内容、细化教学重点,强调各个层次的基本要求与相互联系,探讨饱和潜水系统性培训考核体系的建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关于反复潜水水面间隔时间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反复潜水以往是指一次潜水结束后12 h内所进行的潜水,而其新的定义是指潜水员体内仍留有前一次潜水的余氮时进行的再次潜水。反复潜水的水面间隔时间并非单一的12 h,而应根据前次潜水减压方案的反复潜水分组符号而定。因此,正确确定反复潜水的水面间隔时间上限尤为重要。美国海军认为前次潜水结束后领先组织内氮张力完全脱饱和时即为水面间隔时间上限,而本研究认为还需注意半饱和时间更长的理论组织内的氮张力是否完全脱饱和,各类理论组织内的氮张力值≤0.805 ATA时才能保证反复潜水的减压安全,此时才为水面间隔时间上限。为方便实际使用,本研究还增加了水面间隔时间0~9 min档次的余氮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海上100 m氦氧饱和-108 m巡潜潜水员的机体负荷监测及保障建议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对海上大深度氦氧饱和潜水高气压暴露过程中潜水员的机体负荷进行监测,为保障潜水员的健康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心率与自我运动强度感觉量表(RPE)相结合的方法监测潜水员的机体负荷状态,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名潜水员整体心率平稳,减压第3天6∶30(63 m)1号潜水员出现极低心率(43次/min),3号潜水员心率为53次/min。潜水员饱和暴露及减压各阶段心率与入舱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潜水员整体RPE评分为6~16分,整体变化趋势与高气压暴露过程相吻合,100 m稳压至巡潜结束阶段潜水员的机体负荷最大,其余阶段负荷较小。RPE评分在入舱前略高于加压阶段,巡潜阶段达到高峰,减压阶段处于平稳状态,第2钟潜水员巡潜结束时的RPE评分显著高于入舱前( t=-4.700, P=0.018)。 结论:高压条件下,对潜水员进行机体负荷的监测对保障作业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心率与RPE的联合监测能更精准地反映机体负荷,有助于更好地保障潜水作业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500 m饱和潜水系统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海上300 m氦氧饱和潜水气体保障的组织实施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海上300 m饱和潜水对潜水员手指震颤强度变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海上300 m饱和潜水对潜水员手指震颤强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在进舱加压前、加压舱内和300 m饱和稳压各阶段,对4名潜水员手指震颤强度进行监测。结果:潜水员在进舱加压至300 m稳压阶段手指震颤强度均较加压前增高,其中加压至250 m、270 m、290 m时手指震颤强度较加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加压至195 m、220 m、250 m、300 m以及300 m饱和停留24 h后,手指震颤强度均较加压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饱和潜水加压阶段通过手指震颤强度的监测,可以客观且量化地评价高压神经综合征(HPNS)的发生和发展。将手指震颤强度监测与传统评价方式一起使用可为提高饱和潜水加压速率、保障潜水员安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饱和潜水技术培训重点课程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针对饱和潜水技术培训需求,以潜水员饱和潜水技术教学训练方案为基础,通过教学对象与课程定位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设计,突出饱和潜水技术培训的重点内容,形成饱和潜水技术培训重点课程设计方案。应用本课程完成海军某部3批次156名潜水员的饱和潜水技术培训,全员参加了200 m以浅的海上饱和潜水任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饱和潜水居住舱外循环式环境控制设备系统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本文介绍了500 m水深、6人饱和潜水居住舱外循环式环境控制设备系统循环风量、制冷和制热量的计算思路,制冷机组、循环风机、磁耦合传动装置、冷热交换器组件等的设计选型要求,以及该系统制冷、制热等控制技术的研究成果,为大深度饱和潜水居住舱外循环式环境控制设备系统的研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500 m饱和潜水系统供水管路水锤现象对设备的影响及消除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饱和潜水系统供水管路中水锤现象对管路、阀门等带来诸多危害,对设备安全和实验过程中潜水员健康造成影响。针对水锤现象产生的原因,采取在管路中安装蓄能器、开放式水箱等设备以及对部分管路进行软连接改造等措施,有效消除了水锤现象对设备的不利影响,确保了系统安全运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大深度饱和潜水实潜任务期间保障人员睡眠及应激状态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调查大深度饱和潜水训练期间保障人员的睡眠及应激状态,为任务期间相关人员的心理支持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对参加年度大深度饱和潜水训练保障任务的某舰船员61人进行测评。结果:PSQI总分为(12.82±3.55)分,高于7分的有57人,占93.44%。不同年龄组成员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20~29岁组得分最高( F=3.573, P=0.035)。不同岗位保障人员的日间功能分量表得分和PSQI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潜水员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岗位人员( F=4.945, P=0.010; F=3.806, P=0.029)。保障人员SASRQ评分为(36.87±14.84)分,应激处于重度程度的为5人,阳性项目数超过3项的为16人。舰艇人员应激水平与睡眠质量中除"助眠药物使用"条目之外的其他条目呈正相关。 结论:大深度饱和潜水训练期间应同时关注保障人员的心理状态,确保训练任务全程的安全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