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藻饵料添加光合细菌对安氏伪镖水蚤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为探究光合细菌对桡足类生长和生殖的影响,研究不同微藻饵料对安氏伪镖水蚤(Pseudodiaptomus an-nandalei)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种类的饵料微藻对安氏伪镖水蚤的发育和繁殖影响效果显著(P<0.05),投喂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时,水蚤的发育最快,存活率最高,总产幼体数最高.在湛江等鞭金藻饵料中添加不同浓度光合细菌,结果显示,在投喂等量微藻的条件下,当添加的光合细菌浓度达到 1 mgC/L时,其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的发育时间分别缩短 20%和 14.5%,个体存活率提高 21.7%,总产幼体提高 20.4%.而当添加菌浓度为 2 mgC/L时会显著抑制其发育和繁殖.结果表明,在微藻饵料中添加适量光合细菌有利于安氏伪镖水蚤的发育和繁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不同浓度海生根鞭毛虫(Oxyrrhis marina)对环小两栖猛水蚤Amphiascopsis cinctus(Claus,1866)发育时间、存活率、繁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关于室内猛水蚤的培养,大部分采用微藻加饲料培养模式,但微藻培养成本高,加饲料投喂破坏水体环境.文章首次利用活体海生根鞭毛虫(Oxyrrhis marina)喂养环小两栖猛水蚤(Amphiascopsis cinctus),通过投喂海生根鞭毛虫,环小两栖猛水蚤可正常生长繁殖,且不同浓度的海生根鞭毛虫,对环小两栖猛水蚤发育时间、存活率以及繁殖的影响不同.在O.marina浓度分别为200ind·mL-1、800ind·mL-1、3200ind·mL-1、>104ind·mL-1时,环小两栖猛水蚤发育时间随O.marina浓度的增加而减少,从无节幼体至桡足幼体阶段,发育时间从(16.30±0.82)d减少到(9.06±0.87)d;桡足幼体至成体阶段,发育时间从(15.94±0.63)d减少到(10.14±1.07)d;小两栖猛水蚤的存活率随着饵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无节幼体至桡足幼体阶段,存活率由36.72%提高到70.25%;桡足幼体至成体阶段,存活率由70.88%提高到85.62%,但最高存活率出现在次高浓度(3200 ind·mL-1)组中.在繁殖方面,环小两栖猛水蚤的挂卵量和孵化率随着O.marina浓度的提高而增加(7.86个·只-1-10.67个·只-1;50.83%-85.30%),孵化时间随着O.marina浓度的增加而减少(8.67d-5.12d).由此可见,高浓度的饵料可以缩短小两栖猛水蚤的发育时间,增加其繁殖效率,但当其发育至桡足幼体后,过高的饵料浓度反而降低了存活率,其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利用饵料微藻表达抗菌肽及其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为了解抗菌肽在饵料微藻中表达后的抗菌特性,构建海洋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oceanica)、湖泊微拟球藻(N.limnetica)和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的抗菌肽(源自虹鳟,Cath-1a)表达质粒,分别转化相应的微藻,检测转化子中抗菌肽的表达量和体外抑菌效果,将藻株作为鱼饲料添加剂喂食斑马鱼,初步分析了抗菌肽及藻体自身的岩藻黄素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鱼免疫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抗菌肽在3种微藻中均可以成功表达,体外抑菌试验表明,仅三角褐指藻对水产领域常见致病菌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有一定的抑菌效果,然而抗菌肽的表达并未使3种藻株的体外抑菌性增加.添加藻粉对斑马鱼的生长无明显影响,通过检测鱼体肝脏中与抗氧化和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及丙二醛的含量,表明添加藻粉可增强斑马鱼的抗氧化和抗炎症能力,表达抗菌肽(PtC组)能进一步提高斑马鱼的免疫力.另外,添加Pt6(富含岩藻黄素)藻粉组比添加 PtC 的抗炎效果更显著,表明三角褐指藻中的岩藻黄素和二十碳五烯酸对增强鱼的抗病能力具有潜在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两种微藻对凡纳滨对虾幼体成活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试验旨在研究钝顶螺旋藻(Sprinulian platensis)和Picochlorumsp.两种微藻培育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体效果,为开发凡纳滨对虾开口饵料提供参考依据.实验对照组D0投喂商品螺旋藻粉,实验组D1、D2分别投喂钝顶螺旋藻和Picochlorumsp.,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万尾凡纳滨对虾幼体,在300 L育苗桶中饲养七天.结果表明,D0和D1组间凡纳滨对虾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极显著高于D2组(P<0.01).在凡纳滨对虾育苗过程中,水体总氨氮浓度小于50 umol·L-1、亚硝酸盐氮浓度小于2 umol·L-1.钝顶螺旋藻可以保证较高的幼体变态存活率,可以作为凡纳滨对虾开口饵料新资源开发利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微藻异养高密度培养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编辑人员丨2023/8/5
微藻细胞可以积累大量油脂、蛋白质、多糖、色素、不饱和脂肪酸等物质,在能源、食品、饵料、保健品及药品等行业有巨大的应用价值.然而,微藻在传统光自养模式下很难实现高密度培养来大量生产这些重要的物质,进而限制了微藻的实际应用.相反,微藻在异养模式下生长速度快、生物质浓度高,可以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微藻生物质.因此,异养高密度培养微藻具备大规模、高效率培养微藻生产目标产物的巨大潜力.阐述微藻异养培养的优缺点及相应技术难点的解决思路、影响微藻异养生长及目标产物积累的主要营养因子和环境因子、微藻异养高密度培养的方式及微藻异养高密度培养的当前发展水平.结合文献报道分析微藻异养高密度培养的四个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发展方向,以期更好地利用异养模式来高效率、低成本培养微藻生产大量目标产物,满足上述多个行业对微藻原材料的巨大需求,从而加速微藻产业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饵料、盐度和温度对刺巨藤壶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刺巨藤壶(Megabalanus volcano)是沿海污损生物的优势种,也是沿岸居民常食用的海鲜之一.为探究刺巨藤壶幼虫室内培养的适宜条件,采用生态学单因子梯度实验方法,研究饵料种类及密度、盐度(18、22、26、30、34、38和42)和温度(14℃、18℃、22℃、26℃、30℃和34℃)等生态因子对刺巨藤壶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以Ⅵ期无节幼虫存活率、Ⅵ期无节幼虫发育时间、金星幼虫存活率、金星幼虫发育时间和金星幼虫体长等为观察指标.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均设置5×104个/mL、10×104个/mL、20×104个/mL、40×104个/mL和80×104个/mL 5个密度梯度,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设置2.5×104个/mL、5×104个/mL、10×104个/mL、15×104个/mL和20×104个/mL 5个密度梯度.结果表明,3种微藻的低密度组刺巨藤壶幼虫均不能发育至金星幼虫,而达到一定的藻密度幼虫均能发育至金星幼虫阶段;幼虫发育时间随藻密度的提高而降低;幼虫存活率和金星幼虫的体长一般随藻密度的提高而增加.中肋骨条藻80×104个/mL组的金星幼虫存活率高达41.33%、金星幼虫体长681.43μm;牟氏角毛藻80×104个/mL组的金星幼虫存活率高达43.67%、金星幼虫体长668.39μm;中肋骨条藻和牟氏角毛藻是培养刺巨藤壶幼虫的适宜饵料,最适密度是40×104个/mL和80×104个/mL.亚心型扁藻20×104个/mL组的金星幼虫存活率最高仅14.33%、金星幼虫体长仅554.60μm,因此亚心型扁藻不是培养刺巨藤壶幼虫的适宜饵料.除18盐度组幼虫只能发育到Ⅳ期无节幼虫外,22—42各盐度组的幼虫均能发育到金星幼虫阶段,30盐度组的金星幼虫存活率最高为35.67%;幼虫发育时间各盐度组相差不大;在22和26低盐培养下,金星幼虫的体长相对较长.26—34盐度是幼虫发育的适宜盐度.14℃和34℃温度组幼虫最多发育到Ⅴ期无节幼虫,18—30℃各温度组的幼虫均能发育至金星幼虫阶段,22℃的金星幼虫存活率最高为50.67%;随着温度的提高,幼虫发育时间显著缩短;在18℃低温培养下,金星幼虫的体长相对较长.22—26℃是幼虫发育的适宜温度.总之,在合适的藻类密度、盐度和温度条件下,在室内培养刺巨藤壶无节幼虫一般在8 d可达金星幼虫阶段,金星幼虫的存活率可达35%以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