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桦脂酸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和机理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BA)为羽扇豆烷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在马甲子、杜仲和酸枣仁等多种中药中均含量较高.既有研究显示白桦脂酸具有抗肿瘤、抗炎、抗HIV、抗疟疾、抗菌和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尤其是在抗肿瘤方面,因其低毒、高效的特点而受到广泛重视,相关机理研究也较多,包括线粒体途径、Sp转录因子途径以及自噬等,但总体并不清晰.本文对白桦脂酸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分瘤种厘清现有发现,分析研究热点,以期为白桦脂酸和以白桦脂酸及其类似物为主要药效成分的抗肿瘤药物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马甲子的三萜类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鼠李科马甲子属植物马甲子Paliurus ramosissimus中三萜类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开放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制备,并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和解析.结果 从马甲子地上部分的95%乙醇水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6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2β,24-二羟基-A(1)-去甲-2,20(29)-羽扇豆二烯-27,28-二羧酸(1)、大枣烯酸(2)、3-O-原儿茶酰美洲茶酸(3)、美洲茶三酸(4)、2-O-咖啡酰麦珠子酸(5)、3-O-咖啡酰麦珠子酸(6).结论 化合物l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马甲子酸A,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且首次报道化合物3的完整核磁数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大孔树脂纯化马甲子五环三萜类成分的工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研究马甲子中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白桦脂酸、马甲子素的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以白桦脂酸、马甲子素为指标,通过对10种大孔树脂(DA201、AB-8、D1400、D4020、NKA-9、HPD100、HPD700、H130和X-5)的静态、动态饱和吸附量和解析率实验筛选适宜的大孔树脂,并优化纯化工艺.工艺条件:马甲子素、白桦脂酸浓度分别为16.07、1023 μg/mL,上样体积为1000 mL(上样量为0.4 g/g,醇提物/干树脂),洗脱剂为85%乙醇,用量为900 mL,洗脱速度为3 mL/min.经树脂纯化后马甲子素的含量提高了8倍,白桦脂酸的含量提高了5倍,色素等杂质含量大大降低.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的马甲子提取物,其Hep-G2、AGS细胞的IC50分别为30.79±8.49、8.75±2.83 mg/L.本纯化工艺条件合理,适用于马甲子五环三萜类有效成分的纯化富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马甲子总三萜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其溶出性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制备马甲子总三萜固体分散体(TTPR-SD)并考察其溶出性能.方法 以马甲子素和白桦脂酸的溶出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不同载体材料和不同制备方法对TTPR-SD中药物溶出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制备工艺: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ay)分析药物的存在状态.结果 采用溶剂法制备固体分散体,以PVPK30为载体,药物/载体比例为1∶5,超声10min,磁力搅拌温度80℃时,马甲子素和白桦脂酸在60 min的累积溶出率分别达到89.19%和80.49%;马甲子总三萜以无定型状态存在于PVPK30中,与载体以氢键的形式结合.结论 马甲子总三萜制成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其溶出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群星璀璨的内镜黄埔一代宗师的镜路人生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最近的学术会议上,笔者获赠李兆申院士主导翻译的《镜路人生:Peter Cotton教授60年内镜之旅》一书,读后感触良多. 彼得·科顿教授是世界著名的消化内镜学家,他将毕生心血付诸于消化内镜学领域,系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 )的正式命名者与重要奠基人之一. 本书是他的人生回忆录,记述了他从踏上学医之路开始近一甲子的心路历程,从英国的圣托马斯医院、米德尔塞克斯医院,到美国的杜克大学医学中心、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 作者从其青年时代初涉内镜诊疗领域写起,收尾于将ERCP技术在全世界推广的辉煌成就,贯穿其整个行医生涯,ERCP 技术经历50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胰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他以自己的耄耋人生见证了ERCP 技术从筚路蓝缕到誉满全球的发展历程,以追忆往事的平铺直叙向我们述说了一代消化内镜学大师传奇而又朴素的精彩人生. 在本书中文版付梓之际,身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科顿先生专门写了"致中国友人"一文,追述了他与中国近半世纪的深厚情缘,表达了他对中国的热爱和对我国医学事业未来的美好祝福. 作为科顿教授惺惺相惜的挚友和杰出的学生,李兆申和沈祖尧两位院士欣然为本书的中文版作序. 掩卷遐思,在全球喜庆ERCP技术问世50周年之际,阅读本书的读者一定会开卷获益,正如李兆申院士所言:"细细品读,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这位世界最著名的ERCP 专家在学术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更能领略到他在'做人、做事、做学问'上所秉持的严谨、坚韧与友善的人生态度. 他是一位技术精湛、待人和蔼可亲、对内镜演示充满信心的学者,他为今天中国ERCP 事业的辉煌做出了巨大贡献. 期待更多的中国消化内镜医生可以从本书中汲取充分的营养,在了解ERCP技术发展经历的同时,能够取得思想上的升华,携手推动中国ERCP 和消化内镜事业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马甲子总三萜中2种成分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测定马甲子总三萜中马甲子素、白桦脂酸的油水分配系数.方法 饱和法测定2种成分在蒸馏水、40%乙醇、75%乙醇、95%乙醇、无水乙醇、乙腈、乙酸乙酯、正辛醇、0.5%吐温-80、0.5%十二烷基硫酸钠中的溶解度,摇瓶法测定两者在正辛醇-水、磷酸盐溶液、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的油水分配系数(pH值2.5、3、4、5、6、7、8).结果 马甲子素、白桦脂酸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明显高于在蒸馏水中,吐温-80、十二烷基硫酸钠也可提高两者溶解度.2种成分在不同pH值下的油水分配系数(lgP值)分别为812.83~1 412.54 (2.91~3.15)、90.45~135.34 (1.96~2.13).结论 马甲子总三萜中马甲子素、白桦脂酸为亲脂性成分,可用于胃肠道药物吸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马甲子对实验性结肠炎的干预及Th1/Th2漂移相关作用机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价马甲子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干预作用及基于Th细胞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TNBS)灌肠复制大鼠结肠炎模型;马甲子片0.27 g/kg、0.54 g/kg及1.08 g/kg灌胃给予7天,对结肠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12(IL-12)、白介素10(IL-10)、白介素4(IL-4)浓度和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h1、Th2细胞比例.结果:马甲子片1.08 g/kg灌胃给予能显著降低结肠炎模型大鼠血清中IFN-γ、IL-12含量,提高IL-4、IL-10含量,降低结肠组织中MPO活性;巴甲子片0.54、1.08 g/kg能显著改善模型动物结肠病理变化;巴甲子片各剂量均能提高Th2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比例.结论:马甲子片可减轻实验性结肠炎病理反应,提示其对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有潜在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Th2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马甲子诱导AGS/人胃腺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马甲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胃腺癌细胞(AGS细胞)凋亡的影响,探索相关作用机理.方法:CCK-8法检测马甲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体外培养AGS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JC-1荧光探针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马甲子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有效抑制体外培养AGS细胞增殖,IC50为20.62 μg/ml;与对照组相比,马甲子乙酸乙酯提取物20μg/ml、40 μg/ml作用48小时可显著提高AGS细胞凋亡率;40 μg/ml则可显著降低AGS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与溶剂组和正常组比较,马甲子乙酸乙酯提取物μg/ml可使Bcl-2蛋白水平降低,Bax蛋白水平增高,从而使Bcl-2/Bax的比率显著降低.结论:马甲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可诱导AGS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其机制与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下调bcl-2和上调bax蛋白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清初医家马印麟对三年化疫理论的创见
编辑人员丨2023/8/5
《素问遗篇》的三年化疫理论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清初医家马印麟对三年化疫理论的创见.通过对《瘟疫发源》及相关文献的研究,发现马印麟剔除了《素问遗篇》补入的“天地二甲子”“五疠”等概念,转从六气升降失常的角度重构三年化疫理论,从而实现了《素问遗篇》与《素问》运气七篇学术体系的融合;马印麟还应用三年化疫理论阐释明末清初的疫病流行情况,并依据该理论配以五瘟丹、连翘解毒饮等7首药方治疫获效,被刘奎等温病名家所借鉴.马印麟对三年化疫理论的创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值得深入发掘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马甲子总三萜固体分散体中马甲子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马甲子素的液质联用检测方法,初步考察大鼠单次灌胃给予马甲子总三萜固体分散体后马甲子素的药-时曲线和基本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大鼠行颈静脉插管手术3d后,单次灌胃给予马甲子总三萜固体分散体,分别在灌胃后15 min~720 min内多时间点颈静脉取血,以UPLC-MS法测定血浆中马甲子素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并计算相关药动学参数.结果:UPLC-MS法可检测马甲子素在血浆中的浓度,线性范围为3.91 μg/L~500μg/L;单次灌胃给予大鼠相当于马甲子素9.78 mg/kg的马甲子总三萜固体分散体,马甲子素血浆达峰时间(Tmax)、药峰浓度(Cmax)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o-∞))分别为90 min,(207.4+11.1) μg/L和(44 242±5 159) μg/L·min.结论:马甲子总三萜固体分散体单次灌胃给予大鼠,可在血浆中检测到马甲子素,其体内过程经DAS2.0拟合符合一室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