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陈旧性枢椎齿突骨骺滑脱的手术治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陈旧性枢椎齿突骨骺创伤性滑脱手术方法及适应证,并评价其治疗结果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6年10月共5例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陈旧性齿突骨骺滑脱患儿资料,其中男1例,女4例;年龄(39.6±19.4)个月(范围:19~64个月);病程(87.0±95.1)d(范围:20~240 d)。所有患者术前均拍摄颈椎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行枕颈区CT扫描及三维重建,并行枕颈区MR检查以评估分型和脊髓受压情况。分别采用前路松解联合后路固定融合术或后路松解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采用Frankel评分评价手术前后脊髓功能情况;术后随访拍摄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了解植骨融合状况,必要时行CT扫描。结果:本组5例手术时间为(101.0±20.7)min(范围:75~145 min);术中出血量(70.0±21.2)ml(范围:50~100 ml);1例牵引复位欠佳患儿经前路松解后行后路C 1~2经侧块螺钉内固定,4例行单纯后路C 1~2经侧块螺钉内固定。5例随访时间(23.5±17.6)个月(范围:11~37个月)。术前2例合并神经损害表现者Frankel分级分别为C级和D级,术后3~6个月均恢复至E级。所有患儿枢椎齿突骨骺脱位获得完全复位2例,不完全复位2例,未复位1例。枢椎齿突骨骺脱位和植骨于术后(9.5±3.4)个月(范围:6~15个月)获得融合。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植骨吸收、脱落、骨不连、假关节形成及螺钉松动、断裂等现象。至末次随访已拆除内固定2例。 结论:儿童陈旧性枢椎齿突骨骺创伤性滑脱罕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系统评估病情,后路C 1-2经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可以达到减压、重建和稳定脊柱序列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股骨头骨骺滑脱的诊断与治疗相关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股骨头骨骺滑脱(slipped capital femoral epiphysis,SCFE)是好发于青春期的髋关节疾病之一,严重影响股骨近端的正常结构与髋关节功能.由于对该疾病的发病机制认识不足,并且漏诊与误诊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故不断有研究提出不同的诊断及评估方法.关于股骨头骨骺滑脱治疗策略的选择,目前也存在较多争议,对于手术指征的把握和术式的选择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共识形成.本文回顾并总结了近年来有关股骨头骨骺滑脱诊断与治疗的相关报道与研究现状,从而进一步探讨该疾病更合理的临床治疗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有限切开复位治疗儿童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的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充市中心医院2010年5月至2017年10月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2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Delee分型:A型15例、B型4例、C型1例.10例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有限切开复位组),10例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手法复位组),术后定期随访行相关影像学检查,并进行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两组骨折愈合好,无切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有限切开复位组与手法复位组肘关节提携角[(7.8±1.5)°vs.(0.5±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肘关节功能评价采用Flynn标准,有限切开复位组与手法复位组优良率(90%vs.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限切开复位治疗肱骨远端骨骺分离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儿童胫骨下1/3螺旋骨折伴胫骨远端骨骺损伤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总结胫骨下1/3螺旋骨折伴胫骨远端骨骺损伤的特点,以减少漏诊及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胫骨下1/3螺旋骨折伴胫骨远端骨骺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影像检查、治疗及预后随访情况.结果 22例中,男性20例,女性2例,年龄9~15岁,平均(12.9±1.4)岁,左侧5例,右侧17例.22例中胫骨干均为下1/3螺旋骨折,伴有胫骨远端Salter-HarrisⅡ型型骨骺损伤13例,三平面骨折9例,其中4例直到本研究才被发现.X线原始报告16例漏诊胫骨远端骨骺损伤(16/18).胫骨干骨折均行手术治疗.胫骨远端骨骺损伤手术治疗7例,非手术治疗11例,4例漏诊患儿未予以特殊处理.平均随访10.7个月(6~18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平均91.7分(88~100分).无术后感染、骨骺早闭、畸形愈合、肢体不等长等并发症.所有患儿均达到骨性愈合.结论 青少年胫骨下 1/3 螺旋骨折易伴有胫骨远端骨骺损伤,单纯 X线检查易漏诊,高度可疑时应行CT检查.这种骨折类型治疗方案应整体考虑,对于移位大于2 mm的胫骨远端骨骺损伤,应行手术治疗,预后往往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运动员肱骨内上髁骨骺分离不同术式长期疗效观察及对肱骨远端形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了解肱骨内上髁骨骺分离后不同术式疗效的差异及其多发项目、发生机制及对肱骨远端形态的影响。背景::目前对肱骨内上髁骨骺分离进行切开复位后的内固定方法很多,哪种较好有待比较;牵拉骨骺损伤后对局部骨形态的影响也有待进一步探讨。方法::(1)对13例切开复位缝合固定的运动员和14例切开复位双克氏针内固定的运动员的术后长期疗效进行比较。(2)对27例运动员中的14例进行肱骨远端形态的X线测量。结果::(1)切开复位、双克氏针内固定的14例疗效均优,为100%。13例缝合固定者中,优77%,良23%。所以,以切开复位、双克氏针内固定疗效为较好。(2)运动员中,此病的多发项目依次是体操、举重和舞蹈。(3)损伤机制中,除倒地手支撑伤外,抓举的提铃、杠铃过顶负重展肩和负重深蹲起也可致伤;(4)术后肱骨内外上髁间距增大(P﹤0.001),肱骨滑车和肱骨纵轴间的内下夹角变小(P﹤0.001),内上髁高度下降(P﹤0.05),尺神经沟处出现切迹,携物角有增大趋势。(5)术后伸肘功能恢复要比屈肘功能恢复所用时间长(P﹤0.05),因此,应更重视伸肘功能的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