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过载调控的细胞死亡方式在骨骼肌衰老萎缩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骨骼肌衰老是机体衰老的相关生物学事件,以质量丢失和功能衰退为显著特征,金属组学尤其是铜金属组学在其中的功能角色正日益得到关注.铜金属组学在衰老状态下表现为铜过载,其触发的毒理效应具有激活骨骼肌细胞中发生凋亡、焦亡、铁死亡、铜死亡及并促进α突触核蛋白聚集的特异性分子潜力,相关的信号级联最终可诱导衰老肌纤维中蛋白质、线粒体和卫星细胞等内容物代谢失衡及裂解丢失,同时可触发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NMJ)退化和异常,是骨骼肌衰老萎缩的新型病理生理机制.本综述首次系统地解码骨骼肌衰老萎缩调控网络中铜的分子生物学功能、衰老骨骼肌中铜过载的潜在机制,以及铜过载诱导的多种细胞死亡形式例如凋亡、焦亡、铁死亡及铜死亡的信号转导途径在骨骼肌衰老萎缩中的新角色,为临床上应用铜螯合改善和治疗骨骼肌衰老萎缩提供潜在分子靶点和方案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人脂肪肌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骨骼肌脂肪浸润是影响骨骼肌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骨骼肌衰老的重要病理特征。骨骼肌脂肪浸润是一种病理诊断,衰老相关的骨骼肌脂肪浸润能否被视为一种老年综合征有待研究。鉴于骨骼肌脂肪浸润与脂肪肝都属于体内脂肪异位沉积,两者均与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密切相关,在病理基础和危险因素方面具有的高度相似性,我们建议临床使用脂肪肌(fatty muscle)这一名词表述衰老相关的骨骼肌脂肪浸润。现对老年人脂肪肌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骨骼肌减少症中免疫衰老阻碍肌肉再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骨骼肌减少症是老年人常见的肌肉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力量和质量的下降。肌肉再生能力下降是骨骼肌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之一。免疫系统在肌肉再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肌肉中卫星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肌肉也可以通过分泌肌肉因子的方式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衰老导致的慢性低级别炎症破坏了免疫细胞和肌肉的相互作用,导致肌肉再生能力下降、肌纤维萎缩,最终导致了骨骼肌减少症的出现。文章概述了免疫衰老诱导骨骼肌减少症的机制和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增龄改变与人体内在能力和体成分的相关性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外周血相对线粒体DNA拷贝数(mtDNAcn)与人体内在能力和体成分的相关性,探讨外周血mtDNAcn是否可作为评估老年人健康衰老的可靠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内分泌科的住院患者416例,提取受试者的外周血mtD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相对性mtDNAcn。内在能力评估包括5个方面,分别是:运动[摩尔斯跌倒评分(MFS)、生理衰弱表型(PFP)、肌少症问卷调查(SARC-CalF)、简易体能状况(SPPB)、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量表];活力[微量营养评估(MNA)、住院患者多维预后指数(MPI)量表];认知[简易智能评价(MMSE)量表];心理[抑郁评估(GDS)、焦虑自评(SAS)量表]、感觉功能[疾病累积评分-共病指数(CIRS-CI)量表];评估体成分使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受试者躯体各部位脂肪,包括躯干脂肪量、全身脂肪量、腹部脂肪量、臀部脂肪量,计算脂肪指数(FMI)和四肢骨骼肌量指数(ASMI)。结果: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校正性别、体质指数后的偏相关分析结果均显示,mtDNAcn和年龄呈负相关( r=-0.176、-0.144,均 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tDNAcn与4 m步速、SARC-CalF、MFS、MNA、MMSE、MPI及其子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简易智能状态问卷(SPMSQ)的评分有相关性( r=0.171、-0.207、-0.163、0.221、0.184、-0.210、0.241、-0.269,均 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和体质指数后,mtDNAcn与4 m步速、MFS、MNA、MPI、SPMSQ评分仍显著相关( r=0.170、-0.170、0.148、-0.242、-0.188,均 P<0.05)。此外,进一步分析mtDNAcn与体成分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tDNAcn与FMI、躯干脂肪量、全身脂肪量、腹部脂肪量、臀部脂肪量有相关性( r=0.168、0.143、0.175、0.116、0.199,均 P<0.05),校正年龄、性别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tDNAcn与FMI、全身脂肪量、臀部脂肪量仍显著相关( r=0.126、0.131、0.127,均 P<0.05)。且进一步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tDNAcn与年龄、步速、FMI、全身脂肪量、臀部脂肪量、MFS、PFP、MNA、MPI评分显著相关( β=-0.191、0.156、0.126、0.131、0.125、-0.119、-0.145、0.151、-0.171,均 P<0.05)。 结论:mtDNAcn与躯体功能、衰弱、营养、跌倒、认知及体成分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人体内在能力的运动及活力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人体研究对现阶段烧伤后慢性应激反应的认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烧伤可引起明显的炎症和高代谢反应,这些反应要比其他形式的创伤更明显,且可持续≥3年;烧伤还可增加衰老相关疾病,如癌症、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运动科学学科的Tyler Osborne教授团队在《Burns & Trauma》杂志上发表综述《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chronic stress response to burn injury from human studies》。该文总结分析了烧伤的炎症和代谢反应,并对目前临床中应用的改善烧伤后应激反应的非药物的生活干预方式提出见解。急性烧伤后局部组织血管功能障碍,导致低灌注和过度炎症反应,最终导致严重感染、脓毒症,甚至死亡。烧伤后机体高代谢反应与过度的肾上腺素能刺激相关,烧伤引起过度的能量消耗及底物循环,导致脂肪、蛋白质和糖代谢紊乱,同时引起烧伤患者的线粒体功能迅速而显著地下降,增加过度、无效的底物循环,使骨骼肌质量减少,而骨骼肌质量减少与各种并发症发病率升高相关,如严重烧伤后瘦体重丢失≥40%意味着100%的病死率。目前烧伤后的慢性应激反应的治疗策略,主要有手术切除受损组织、创面修复、营养补充和康复运动,这些策略旨在最大限度地减轻高代谢和炎症反应,并减少瘦体重的丢失。在烧伤总面积≥50%TBSA的烧伤患者中,伤后3 d内切除坏死组织并及时覆盖创面的患者较伤后7 d内进行手术的患者静息能量消耗减少40%,且伤后3 d内进行手术的患者脓毒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合适的营养治疗可以减轻烧伤后的应激反应,有氧运动和基于阻力的运动训练可以改善烧伤患者的预后,但目前关于烧伤后开始康复训练的时间还没有明确的结论,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制订个性化的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线粒体衍生肽在运动疗法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线粒体衍生肽(MDPs)是一类由线粒体mtDNA(mtDNA)编码的小分子多肽,具有调节能量代谢、保护血管内皮、延缓衰老等多种生物学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MDPs是新的运动反应性"肌因子",运动干预能刺激骨骼肌合成与分泌MDPs,经内分泌途径改善靶器官功能,这可能是运动发挥多系统健康益处的潜在机制。本文重点综述了运动调控MDPs合成与分泌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MDPs作为运动模拟药物在康复中的治疗潜力,以期为运动疗法的机制研究探寻新方向,为康复干预探索新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上海社区老年人简易身体能力评估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人简易身体能力评估(SPPB)的主要相关因素。方法:在上海4个社区招募符合入选条件的老年人500例,其中男165例,女335例,年龄60~95岁,平均(70.5±7.8)岁。调查及评估内容包括一般情况问卷;国际体力活动评价量表(IPAQ-SF)调查体力活动量(PA);生物电阻抗法测定四肢骨骼肌重量(ASM)、相对骨骼肌指数(RSMI);采用便携手持式肌力测定仪测试下肢肌力(股四头肌力);骨骼肌质量(LB-MQ)采用下肢力量与其重量的比值进行评估;采用简易身体能力测试(SPPB评分)评估身体活动能力,包含平衡试验、4 m步速及5次端坐起立试验。结果:男性的年龄、RSMI、ASM、股四头肌力明显高于女性(均 P<0.001);而体脂含量明显低于女性( P<0.001);男、女性体质指数、SPPB评分、LB-MQ、P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SPPB评分与年龄( r=-0.615, P<0.001)、股四头肌力( r=0.351, P<0.001)、RSMI( r=0.134, P=0.003)、下肢LB-MQ( r=0.268, P<0.001)、PA( r=0.204, P<0.001)、体脂含量( r=-0.103, P=0.022)呈相关,与性别( r=0.068, P=0.132)无关。 结论:衰老是导致老年人身体功能下降的主要因素,但是老年人参与适宜的体力活动,减少体脂含量,维持骨骼肌重量,尤其是提高骨骼肌质量,可能是预防身体机能进一步下降的主要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面部脂肪室衰老的解剖学变化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面部的衰老发生在所有的面部解剖结构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面部骨骼、韧带、肌肉、筋膜、脂肪和皮肤都会发生改变。自2007年面部脂肪室的概念被提出以来,关于面部脂肪室衰老的研究不断涌现。该文作者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面部脂肪室解剖的认识过程及衰老进程中脂肪室形态学的变化,并总结了基于脂肪室的面部年轻化策略,有助于临床医师了解脂肪室与面部衰老的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肌少症的运动康复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肌少症是由于衰老导致的骨骼肌力量下降、功能减退的增龄性肌肉减少综合征。目前,运动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肌少症的康复手段,可有效改善骨骼肌质量并延缓其进展。本文就肌少症病理机制、不同运动方式对肌少症的防治与康复作用和潜在机制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肌少症的运动康复提供参考与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细胞外囊泡在衰弱肌少症患者中对线粒体质量控制与炎症的调节效应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老年衰弱&肌少症(PF&S)病理机制多样且复杂,从局部肌肉特异性过程(骨骼肌细胞的线粒体质量控制紊乱)到全身系统性变化(慢性炎症)均有涉及,但是目前连接这些机制的重要分子因素研究尚不够充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细胞外囊泡(EVs)在衰老微环境和衰老相关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在PF&S背景下线粒体质量控制(MQC)紊乱和慢性炎症的特点及其潜在联系,重点关注了EVs在二者相互作用过程的潜在作用,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