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6A RNA甲基化在骨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RNA甲基化是生物体内最常见的信使RNA内部修饰,参与体内生理和病理过程.随着对m6A修饰的深入研究,其在多种疾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备受关注.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关节软骨退行性疾病,近年来OA相关研究迅速增加,对其发病机制的探索是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目前有关m6A修饰在OA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保护ECM免受降解、抑制OA程序性细胞死亡、调节脂肪质量和肥胖相关蛋白、与非编码RNA互作影响和改善免疫微环境等五个方面.因此,本文将从这几方面重点阐释,以期为OA发病机制中m6A修饰的深入研究和基于表观遗传机制的骨科疾病诊疗思路及理论参考提供一定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泛凋亡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微观结构退化、骨量和骨矿物质密度下降为特征的骨代谢性疾病,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且易发生骨折,进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泛凋亡(PANoptosis)是近年来新建立的一种独特的炎性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过程,涉及细胞焦亡(pyroptosis)、凋亡(apoptosis)和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串扰,其同时具有细胞焦亡、凋亡和(或)坏死性凋亡的关键特征,但不能单独用三种程序性细胞死亡途径中的任何一种来解释.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主要探究细胞焦亡、凋亡以及坏死性凋亡与OP机制之间的关系,而针对泛凋亡与OP病理生理过程的作用机制探究较少.本文旨在探讨泛凋亡与OP发病机制的潜在联系,为防治OP寻找潜在的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Notch受体表达升高诱导前列腺癌患者CD8 + T细胞功能衰竭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PCa)患者CD8 + T细胞中Notch受体的表达,分析Notch信号通路对PCa患者CD8 + T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PCa患者45例、无菌性前列腺炎患者41例和健康对照者30名。分选外周血CD8 +T细胞,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D8 + T细胞中Notch1~4 mRNA相对表达量。使用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γ-分泌素抑制剂(GSI)刺激CD8 + T细胞,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 mRNA相对表达量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抗程序性死亡分子(PD)-1和CTLA-4阳性细胞比例变化。建立CD8 + T细胞与PCa细胞系LAPC4细胞的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培养体系,通过检测靶细胞的死亡比例和细胞因子分泌评估抑制Notch信号通路对CD8 +T细胞的杀伤功能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 t检验或配对 t检验。 结果:PCa患者CD8 +T细胞中Notch1~4 mRNA相对表达量(5.22±1.04、2.79±0.91、9.74±3.38、1.63±0.82)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0.87±0.17、1.03±0.17、1.24±0.21、1.26±0.08)和无菌性前列腺炎患者(0.87±0.15、1.05±0.14、1.27±0.19、1.26±0.16)(均 P<0.05)。PCa患者CD8 +T细胞存在功能衰竭,主要表现为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均 P<0.000 1),PD-1:19.3%±5.4%和CTLA-4:11.7%±3.9%阳性细胞比例升高,直接接触共培养体系中PCa患者CD8 +T细胞诱导LAPC4细胞死亡比例下降(28.8%±6.4%比37.2%±2.6%, P=0.015),γ干扰素(IFN)-γ分泌水平降低[(61.7±10.6)ng/L比(88.6±20.2)ng/L, P=0.003 2]。使用GSI抑制Notch信号通路可增强PCa患者CD8 +T细胞中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 mRNA相对表达量(均 P<0.01),PD-1 +CD8 +T细胞和CTLA-4 +CD8 +T细胞的比例降低。抑制Notch信号通路可增强直接接触共培养体系中PCa患者CD8 +T细胞诱导LAPC4细胞死亡比例(34.3%±7.2%, P=0.000 2),IFN-γ分泌水平亦升高[(88.4±33.6)ng/L, P=0.008 3]。 结论:PCa患者Notch受体表达升高诱导CD8 +T细胞功能衰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外周血PD-1、PD-L1表达水平及其与细胞因子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外周血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和其配体PD-L1表达水平与细胞因子相关性。方法:利用GEO数据库中GSE54248数据集筛选出PCOS中差异表达PD-1/PD-L1通路相关基因,对其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105例PCOS患者(记为PCOS组)和109例非PCOS患者(记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利用QBPlex流式高通量多因子检测技术检测两组外周血PD-L1、PD-L2、PD-1和细胞因子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COS组患者外周血中PD-1水平[2.890(0.020,4.540)ng/L]显著低于对照组[3.370(2.460,4.360)ng/L, P=0.008];PD-L1水平[9.820(8.860,10.880)ng/L]显著低于对照组[10.410(9.700,11.160)ng/L, P=0.001];PD-L2表达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GSE54248数据集筛选出26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PD-1/PD-L1通路、1型T辅助细胞(T helper cell 1,Th1)和2型T辅助细胞(T helper cell 2,Th2)分化、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的产生等通路。与对照组相比较,PCOS组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5、IL-9、IL-25、IL-10、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growth stimulation expressed gene 2,ST-2)和颗粒酶B(Granzyme B)浓度显著降低,IL-8、IL-1R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浓度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PD-1与IL-1RA、ST-2和TNF-α水平呈正相关( r=0.270, P=0.005; r=0.213, P=0.029; r=0.291, P=0.003),与IL-9、IL-25和Granzyme B水平呈负相关( r=-0.322, P<0.001; r=-0.211, P=0.031; r=-0.369, P<0.001)。PD-L1与IL-9、IL-25和Granzyme B水平呈正相关( r=0.254, P=0.009; r=0.330, P<0.001; r=0.340, P<0.001),与IL-10水平呈负相关( r=-0.373, P=0.009)。 结论:PCOS患者外周血PD-1和PD-L1下调表达,可能与Th1/Th2细胞因子失衡相关,是治疗PCOS的潜在分子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姜黄素对甲状腺癌K1细胞生长及侵袭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甲状腺癌乳头状癌K1细胞生长及侵袭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K1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及10、30、50 μmol/L姜黄素组,其中对照组仅加新鲜培养基,溶剂对照组加入含二甲基亚砜的培养基,10、30、50 μmol/L姜黄素组分别加入10、30、50 μmol/L姜黄素。采用MTT法检测K1细胞生长情况,采用PI和Hochest3342双染检测细胞死亡情况,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各组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波形蛋白、E-钙黏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比较,10、30、50 μmol/L姜黄素组细胞存活能力降低( P<0.05),死亡率增高( P<0.05),细胞侵袭能力[(80.12±3.43)%、(65.59±4.11)%、(30.32±4.67)%比(100.00±2.81)%、(98.82±2.18)%]降低( P<0.05),E-钙黏蛋白[(0.41±0.12)、(0.63±0.14)、(0.70±0.13)比(0.34±0.10)、(0.35±0.11)]表达升高( P<0.05),30、50 μmol/L姜黄素组波形蛋白[(0.70±0.11)、(0.22±0.10)比(0.87±0.12)、(0.87±0.13)]表达降低( P<0.05)。 结论:姜黄素可抑制甲状腺癌乳头状癌K1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促进细胞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颗粒酶介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颗粒酶存在于细胞毒性颗粒中,是高度同源的丝氨酸蛋白酶家族,由自然杀伤细胞、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合成并释放,在穿孔素的参与下介导多种程序性死亡方式,是免疫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的重要介质。文章对颗粒酶介导肿瘤细胞死亡、颗粒酶与各种细胞凋亡方式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治疗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铁死亡调节机制及其与全身麻醉药神经毒性作用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铁死亡是一种新型调节性细胞死亡途径,主要调节机制有谷氨酸代谢、铁代谢和脂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等。全身麻醉药引起发育神经元神经毒性作用的具体机制仍无定论。文章综述铁死亡相关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及其与全身麻醉药神经毒性作用的关系,期望为靶向铁死亡预防全身麻醉药神经毒性作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治疗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双免疫治疗驱动基因和PD-L1双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双免疫治疗驱动基因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双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双免疫治疗的61例驱动基因和PD-L1双阴性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一线和非一线双免疫治疗组。每月随访1次,随访截至2023年10月1日。应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不良反应评价参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制定的通用不良反应术语标准。以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一线和非一线双免疫治疗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PFS的影响因素。结果:61例NSCLC患者中,男49例(80.3%);年龄23~88(65.3±7.4)岁;TNM分期为ⅢC期14例(23.0%),Ⅳ期47例(77.0%);非一线治疗40例(65.6%)。客观缓解率为24.6%(15/61),疾病控制率为52.5%(32/61)。6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7.8个月,中位PFS为6.0个月(95% CI:5.5~6.4个月),中位OS为17.0个月(95% CI:14.8~19.2个月)。一线双免疫治疗患者的中位PFS长于非一线双免疫治疗患者[7.0个月(95% CI:6.0~7.9个月)比4.0个月(95% CI:3.3~4.6个月), P<0.001];一线双免疫治疗患者中位OS长于非一线双免疫治疗患者[19.0个月(95% CI:18.1~19.9个月)比13.0个月(95% CI:10.8~15.1个月), P<0.001]。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肿瘤远处转移( HR=1.414,95% CI:1.253~1.725)、非一线双免疫疗法( HR=1.412,95% CI:1.184~1.652)、肿瘤突变负荷<10 mut/Mb( HR=1.328,95% CI:1.151~1.546)是PFS的危险因素,非鳞癌( HR=0.917,95% CI:0.823~0.984)是PFS的保护因素。发生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41例(67.2%),其中3~4级不良反应21例(32.8%),停药8例(13.1%),无死亡病例。 结论: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双免疫疗法可作为晚期驱动基因和PD-L1双阴性NSCLC患者的治疗选择。肿瘤远处转移、非一线双免疗法、肿瘤突变负荷<10 mut/Mb是影响患者PFS的危险因素,非鳞癌是影响患者PFS的保护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1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1(USP11)是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s)家族成员之一,通过介导底物的去泛素化过程,抑制靶蛋白的泛素-蛋白酶体降解,进而参与细胞周期进程、DNA损伤修复、细胞死亡、自噬、信号传导、免疫炎症反应及大脑皮层发育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的调节。研究表明,USP11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的发生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围绕USP11的结构、功能及其在CNS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靶向USP11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铁死亡在白血病耐药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白血病的化疗耐药是临床亟待解决的治疗难题.铁死亡是铁依赖性的磷脂过氧化作用驱动的一种独特的细胞死亡方式.由于白血病的特征是氧化应激增加和铁超负荷,因此可以推测白血病细胞容易受到铁死亡的影响,这表明铁死亡具有治疗潜力.近年来,铁死亡已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各类白血病的治疗中.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铁死亡的调控途径与白血病耐药机制之间存在关联,通过不同途径诱导铁死亡可有效降低各类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进而提高临床疗效.本文总结了铁死亡的调控机制,详细分析了铁死亡相关氧化应激通路及铁代谢途径与白血病耐药机制之间的关联,并梳理了铁死亡在各类白血病治疗耐药中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旨在为研究铁死亡与耐药性白血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