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应答在高致病性冠状病毒感染中的双重作用及其对新型疫苗研究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些年,冠状病毒(coronavirus,CoV)感染导致的疫情屡屡暴发,包括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对公共卫生造成了持续威胁。CoV感染可诱发机体产生一系列免疫应答,包括固有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黏膜免疫等。这些免疫应答不仅对机体抑制和消灭病毒入侵至关重要,在免疫病理和疾病重症化的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深入理解免疫应答在免疫保护和免疫病理中的双重作用,将有助于阐释CoV的致病机制和调控免疫保护和免疫病理间的平衡,促进CoV疫苗的成功研发。本文综述了免疫应答在高致病性CoV感染中的双重作用,对其在CoV新型疫苗研发中的启示作用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江苏省25株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江苏省25株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全基因组序列,研究其进化特征。方法: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确诊病例咽拭子样本进行测序,使用CLC Genomics Workbench 12.0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MEGA5.1分析病毒进化特征。结果:25株病毒共检测到52处碱基突变,进化分析显示25株病毒分成2个进化分支,分支1含有8 782和28 144位置CT连锁SNPs,而分支2此2位置突变为TC,即8 782 (ORF1ab: C8517T,同义突变)和28 144(ORF8: T251C, L84S)。分支2中5株病毒还含有24 034(S:C2 472T,同义突变)、26 729(M:T207C,同义突变)和28 077(ORF8:G184C,V62 L)连锁SNPs,聚成亚组A,不同分支/亚组在人群分布及与疾病关系无显著差异。结论:2019-nCoV出现了SNPs,其对病毒传播力、致病性等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实体器官移植受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专家共识(2023年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虽然目前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的致病性和毒力已较原始株有所下降,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实体器官移植(SOT)受者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脆弱人群,即使全程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SOT受者感染后的住院或死亡风险依然较高。SOT受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均较普通人群存在很大的特殊性,需要高度关注。目前尚缺乏针对SOT受者可供参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相关指南或共识。因此,参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及国内外文献,编写团队撰写了《实体器官移植受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专家共识(2023年版)》。本共识基于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循证医学证据,并经过专家多次研讨达成一致意见后撰写成文,形成21条推荐意见,为SOT受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的演化与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SARS-CoV-2以其严重的致病性、快速的传播速率以及高频的突变率给全球带来了严重的灾难。自SARS-CoV-2暴发以来,在各种自然环境、治疗药物以及疫苗的选择压力下,出现多种变异株,其在复制、传播、致病性、免疫逃逸以及诱发长新冠的能力上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增加了COVID-19疫情防控的不确定因素。本文对多种SARS-CoV-2变异株(Alpha毒株、Beta毒株、Gamma毒株、Delta毒株以及Omicron毒株)的演化过程与临床特征进行总结,为SARS-CoV-2的防控与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流感病毒H1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和SARS-CoV、MERS-CoV及2019-nCoV所致病理改变及其致病机制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我国武汉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经过迅速发展已对全国造成严重影响,但到目前为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却知之甚少。该文总结重症流感病毒H1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SARS-CoV、MERS-CoV及2019-nCoV几种引起重大疫情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病理改变,尸检肺组织均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损伤(diffuse alveolar damage,DAD),但不同病毒引起的病理表现存在差异,重症流感病毒2009 H1N1病毒与受体α-2,6-SA及α-2,3-SA结合,除DAD病变外,常伴有上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炎性病变,且较易合并细菌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主要结合α-2,3-SA受体,主要累及肺泡上皮及细支气管,少见上呼吸道及气管、支气管病变,常伴局灶肺出血及肺组织坏死,机化及纤维化较少见。SARS-CoV通过结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进入细胞,病变与病程相关,DAD渗出期一般见于病程10~14 d死亡患者。病程大于10 d患者表现为DAD机化期,并常伴有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样改变及肺泡腔内显著多核巨细胞。SARS-CoV及H5N1感染患者肺外器官均可见脾和淋巴结内淋巴细胞耗竭、急性肾小管坏死、骨髓内噬血细胞现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OVID-19研究年度进展2021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2019年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引起大流行,该病毒传染性强、致死率高,部分变异株在病毒传播性、致病性和免疫原性等多方面发生变化。无症状感染和有症状感染的COVID-19患者在免疫特征上存在异质性;不同年龄阶段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目前无治疗COVID-19的特效药物,疫情控制需依赖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接种,如核酸疫苗、灭活疫苗、病毒载体疫苗、蛋白质疫苗等。本文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变异、临床表现、治疗和疫苗等方面文献的复习,展现目前相关研究的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9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具有高度传染性。随着2019-nCoV在世界范围内的持续传播,病毒已出现多种变异株,其中,阿尔法(Alpha)、贝塔(Beta)、伽马(Gamma)、德尔塔(Delta)和拉姆达(Lambda)变异株表现出更高的传播性和致病性,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现对2019-nCoV的结构特征、变异机制,以及上述5种主要变异株的相关特性和流行病学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实体器官移植受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专家共识(2023年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自2019年底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大流行已席卷全球。虽然目前的新冠病毒变异株的致病性和毒力已较原始株有所下降,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实体器官移植(SOT)受者人群为新冠病毒感染脆弱人群,即使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SOT受者感染新冠病毒的住院或死亡风险依然较高。SOT受者新冠病毒感染后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均与普通人群存在很大的特殊性,需要高度关注。目前尚缺乏针对SOT受者人群可供参考的新冠诊疗领域的指南或共识。因此,参考《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及国内外文献,编写团队撰写了《实体器官移植受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专家共识(2023年版)》。本共识基于国内外新冠病毒感染的循证医学证据,并经过专家多次研讨达成一致意见后撰写成文,形成21条推荐意见,为SOT受者感染新冠病毒的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致病性冠状病毒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03年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2012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和2019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均为新发的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发生后不仅给人类造成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还使人类面临巨大挑战。疫苗是控制疫情最有效的措施,而病毒的不断进化又会影响疫苗的效果。因此,本研究从病毒学及其疫苗的角度,阐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中东呼吸综合征和COVID-19三者的起源与进化,以及病毒不断进化过程中对疫苗效果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假病毒技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新冠病毒等高致病性病原体必须在生物安全三级(BSL-3)实验室进行研究,并且毒株获取困难,给科研和防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限制。假病毒是一种嵌合型病毒颗粒,结构与野生病毒相似,具有类似活病毒的生物特性,但没有活病毒的致病性,可以在BSL-2实验室进行研究,并且可通过插入报告基因,实现假病毒的定量和定性检测。假病毒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中和抗体检测和疫苗免疫效果评价、病毒受体研究、动物模型建立、抗病毒药物筛选和核酸诊断试剂的质控等研究。为了更好的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等新发、突发、烈性传染病病原体中和抗体检测、疫苗的研发与评价和药物筛选等研究,本文就假病毒技术研究进展和应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