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期妊娠合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诊疗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合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诊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5月—2021年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6例晚期妊娠合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孕妇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5~37岁(平均31.7岁),孕周31~37周(平均35.3周)。其中初产妇1例,经产妇5例;术前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主动脉瓣反流程度,轻度1例、中度2例、重度3例;主动脉根部直径40~60 mm(平均47.7 mm);合并马凡综合征1例,脑梗1例,妊娠期高血压3例。根据孕周及夹层病变程度制定手术方案。观察指标:围术期指标包括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停循环时间,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监护病房停留时间、并发症及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Apgar评分(1 min、5 min)等。术后定期随访再次手术及生存情况。结果:6例患者先行剖宫产后再行主动脉修复手术,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为0~12 h(平均5.7 h)。Bentall+Sun’s手术2例(其中1例同期行右冠搭桥术),升主动脉置换+Sun’s手术2例(其中1例行头臂干支架置入术),Bentall+次全弓置换+近端头臂干置换术1例,升主动脉置换+全弓及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1例。6例患者体外循环167~350 min(平均275 min),主动脉阻断139~264 min(平均212 min),停循环15~40 min(平均31.7 min),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23~106 h(平均45.5 h),监护病房停留时间4~8 d(平均5.7 d);术后产妇与胎儿均存活,产妇无二次开胸、气管切开、心跳骤停、脏器灌注不良等并发症。6例新生儿中足月产2例,早产4例;出生体质量2 250~3 355 g(平均2 697 g);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为4~9分、平均6分,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为8~10分、平均9分,其中轻度窒息4例。6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66个月,复查CT人工血管血流通畅,支架远端自体血管无扩张,无二次手术;1例患者术后8个月因抑郁症死亡;6例婴幼儿均生长发育良好。结论:晚期妊娠合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尽早手术,并根据孕龄及夹层病变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疗策略,可获得良好的母儿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钩藤降压解郁方对高血压并发抑郁症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研究钩藤降压解郁方(钩藤、天麻、地龙、葛根、丹参等)对高血压并发抑郁症(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depression,H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炎症反应和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0 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0.45 mg·kg-1+盐酸氟西汀1.80 mg·kg-1)及钩藤降压解郁方高、中、低剂量组(25.38、12.69、6.34 g·kg-1),另取 6 只SD大鼠作空白对照组.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联合孤养的方法干预SHR大鼠,复制HD大鼠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给药,每天 1 次,连续 6 周.采用无创血压计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中白细胞介素 1β(IL-1β)、IL-18 及IL-10 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Bcl-2 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LC3Ⅰ、LC3Ⅱ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第 1~6 周的SBP、DBP均显著升高(P<0.01);第 3、4 天的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第 1 次穿越平台区时间显著延长(P<0.01),穿越平台区次数明显减少(P<0.05),平台区滞留时间显著缩短(P<0.01);海马神经元胞体明显肿胀,嵴破坏,细胞核皱缩,出现大量自噬小体;海马组织中IL-1β、IL-18 含量显著增加(P<0.01);海马组织中LC3Ⅱ/LC3Ⅰ蛋白表达比值和Beclin1 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P<0.01),Bcl-2 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钩藤降压解郁方低剂量组大鼠第 1、3、4、5、6 周的SBP显著降低(P<0.01),第 1、3、4、5 周的DBP明显降低(P<0.05,P<0.01);钩藤降压解郁方中剂量组大鼠第 1、5、6 周的SBP显著降低(P<0.01),第 4 周的DBP明显降低(P<0.05);钩藤降压解郁方高剂量组大鼠第 1 周的SBP显著降低(P<0.01).钩藤降压解郁方高、中剂量组大鼠第 3 天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钩藤降压解郁方高、低剂量组大鼠第 4 天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钩藤降压解郁方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第1 次穿越平台区时间显著缩短(P<0.01),钩藤降压解郁方中、低剂量组大鼠穿越平台区次数明显增加(P<0.05),平台区滞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给药组海马神经元损伤程度减轻,细胞核皱缩情况明显改善,自噬小体减少.钩藤降压解郁方高、中剂量组大鼠海马组织中促炎因子IL-1β、IL-18 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钩藤降压解郁方高剂量组大鼠海马组织中抗炎因子IL-10 含量显著升高(P<0.01).钩藤降压解郁方高、中、低剂量组海马组织中的LC3Ⅱ/LC3Ⅰ蛋白表达比值显著下调(P<0.01),Bcl-2 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钩藤降压解郁方高、中剂量组大鼠海马组织中Beclin1 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P<0.01).结论 钩藤降压解郁方可降低HD大鼠尾动脉压,改善其学习记忆能力,缓解海马神经元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少促炎因子释放,提高抗炎因子水平,调控海马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Beclin1 和Bcl-2 的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钩藤降压解郁方抑制TLR4/NF-кB信号通路对高血压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 探讨钩藤降压解郁方(钩藤、天麻、地龙、葛根等)调控TLR4/NF-кB信号通路对高血压并发抑郁症(HD)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 将 40 只原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 5 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及中药(钩藤降压解郁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 8 只;另取 8 只SD大鼠作为对照组.采用连续 42d慢性应激(CUMS)结合孤养的方式复制HD模型.造模同时给药干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钩藤降压解郁方 29.61、14.81、7.40 g·kg-1 灌胃给药;阳性药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 0.45 mg·kg-1+氟西汀 1.8 mg·kg-1灌胃给药;灌胃体积 10 mL·kg-1,每天 1 次,连续 42 d.采用无创血压计于给药前及每周最末日上午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造模开始后的第 2 周和最后 1 周各进行 1 次糖水偏好行为学检测;造模结束后进行水迷宫实验;ELISA法测定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1β(IL-1β)、IL-10 水平;HE染色法及尼氏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病理变化;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海马区小胶质细胞M1(CD16)、M2(CD206)型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中TLR4、NF-κB p65 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第1~6 周的尾动脉收缩压均显著升高(P<0.01);糖水偏好率显著下降(P<0.01);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P<0.01),穿越平台次数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占比显著降低(P<0.01);血清TNF-ɑ、IL-1β含量显著上升(P<0.01),IL-10 含量显著下降(P<0.01);胞核深染,胞质固缩,细胞凋亡明显;海马小胶质细胞CD206/CD16 荧光强度比明显降低(P<0.05);海马组织TLR4、NF-κB p65 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第 1~6 周的尾动脉收缩压均显著降低(P<0.01);糖水偏好率均明显上升(P<0.05);血清TNF-ɑ、IL-1β含量显著下降(P<0.01),IL-10 含量显著上升(P<0.01);尼氏体丰富,细胞凋亡明显减少.阳性药组及钩藤降压解郁方高剂量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P<0.01),穿越平台次数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占比明显增加(P<0.05);海马小胶质细胞CD206/CD16 荧光强度比明显升高(P<0.05,P<0.01);海马组织TLR4、NF-κB p65 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P<0.01).结论 钩藤降压解郁方可能通过抑制TLR4/NF-кB通路调节HD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极化状态,调控炎症因子分泌,减轻海马神经元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失眠症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失眠症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2016年3月至9月该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956例,采用《2012年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标准进行失眠症诊断,经临床检查和广泛性焦虑量表(GADS)、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和自制人口社会学调查表调查,分析患者失眠症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资料完整的925例患者,失眠症发生率为51.4% (475/925);其中现患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症发生率为57.8% (364/630);无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症发生率为37.6% (111/29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现患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和冠心病并存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症发生率分别为53.9%、56.3%、53.2%、63.0%和5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者中焦虑和(或)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4.5% (412/925),焦虑和(或)抑郁症状患者失眠症发生率为75.5%(311/412),无焦虑和(或)抑郁症状患者失眠症发生率为32.0%(164/5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A型人格、家庭收入满意度、生活/工作压力、心血管疾病、焦虑和(或)抑郁等因素为失眠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综合医院心内科门诊患者失眠症发生率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涉及心理、社会及心血管疾病等多个方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孕期维生素D缺乏与妊娠不良结局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维生素D (Vit D)是一类脂溶性类固醇激素,对人体内钙的代谢平衡、骨骼形成,免疫调节、细胞增殖等具有重要作用.妊娠妇女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体内Vit D的缺乏或不足已成为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Vit D缺乏的流行现状及临床影响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孕妇血清Vit D水平与孕周长短、妊娠期糖尿病(GDM)、肥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抑郁症及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儿童自闭症、哮喘等一系列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妊娠妇女Vit D缺乏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为Vit D缺乏在临床上所引起的并发症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抑郁症孕妇生活质量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抑郁症产妇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妊高症孕妇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妊高症常规药物治疗,均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予以综合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连续观察至新生儿诞生.比较两组孕妇入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生活质量评分(SF-36)、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收集两组患者观察期内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率并比较.结果 入组时两组患者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产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入组时明显降低(P<0.05);至临产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较入组时明显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孕妇不良妊娠率低于对照组孕妇(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血压控制效果,降低孕妇抑郁情绪及不良妊娠结局率,提升生活质量水平,利于妊高症孕妇平稳度过妊娠期顺利分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的抑郁状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表及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Centre of Epidemiological Studies-Depression scale,CES-D)对132名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的抑郁检出率为49.2%,CES-D分为15.96±8.71,均高于我国城市常模(x 2=14.95,P<0.001;t=3.02,P=0.003);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COPD)、并发高血压及血清25 (OH)D浓度<50 nmol/L的心力衰竭患者的抑郁发生率均高于未并发COPD、未并发高血压及血清25 (OH)D浓度≥50 nmol/L的患者(x 2=4.78,P=0.029;x 2=5.92,P=0.015;x 2=18.69,P<0.001);具有抑郁症状心力衰竭患者与不具有抑郁症状的患者相比,其血清25 (OH)D浓度偏低(t=-9.53,P<0.001),而血清NT-proBNP浓度偏高(t=6.10,P<0.001);相关分析显示,心力衰竭患者的抑郁状况与血清25 (OH)D浓度呈负向相关(r=-0.31,P=0.014),与血清NT-proBNP浓度正向相关(r=0.29,P=0.006).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的抑郁发生率较高;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有:并发高血压、并发COPD、血清25 (OH)D浓度降低(< 50 nmol/L)及血清NT-proBNP浓度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肥胖的疾病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肥胖是目前全球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常常并发或伴随多种疾病.本文就肥胖常见伴发疾病,如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肥胖相关性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抑郁症和肥胖相关肿瘤、相关死因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具体描述,以便广大医务人员早期正确识别肥胖疾病,早期诊断,早期预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冠心病老年患者260例临床资料,所有冠心病患者经12导联心电图、24 h心电图检查分为无心律失常组(n=195)和并发心律失常组(n=65),收集所有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测定血钾、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分析诱发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并分析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结果 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组患者年龄≥70岁、吸烟史、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脏扩大、血钾水平降低概率较非心律失常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组患者病程、性别、合并抑郁症、合并高血压、血浆BNP水平增高概率与非心律失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患者年龄≥70岁、有吸烟史、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经CABG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脏扩大、血钾水平降低的冠心病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增加分别为4.906(2.620~9.187)倍、2.061(1.144~3.713)倍、3.438(1.825~6.475)倍、2.609(1.446~4.709)倍、2.336(1.301~4.194)倍、3.879(2.129~7.065)倍、2.418(1.306~4.477)倍、1.956(1.103~3.467)倍.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心律失常临床多表现为活动耐量下降、胸闷、心悸、活动后胸闷、心前区疼痛等,且存在心脏扩大、血钾水平降低;心电图显示ST段呈下斜型或水平型下移0.05~0.15 mV,或T波双向、低平、倒置;多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变;多发高龄人群,且存在吸烟史.结论冠心病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年龄≥70岁、有吸烟史、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经CABG术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脏扩大、血钾水平降低是导致冠心病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临床重点关注上述危险因素并予以规范处理,对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心肌重构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皮电刺激耳迷走神经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机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无创性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术(ta-VNS)是在耳针疗法的基础上结合迷走神经刺激术(VNS)的原理而建立的.针对VNS的4种适应证展开的参照性研究结果表明,ta-VNS可取得与VNS基本相当的疗效,ta-VNS同时又具有安全、经济、便携等优势.包括耳针在内的针灸疗法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防治中取得疗效的同时也存在争议,而且取穴原理和治疗机制很难与现代医学接轨.作为神经内分泌疾病,PCOS及其靶器官卵巢都与迷走神经有关,从迷走神经调节PCOS的生殖内分泌障碍并改进耳针等针灸疗法,引入ta-VNS治疗PCOS是新思路.本文通过文献总结提出ta-VNS治疗PCOS的可能机制主要为:1)ta-VNS可以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来治疗PCOS;2)ta-VNS可以通过治疗抑郁症来改善PCOS引发的心理疾病;3)ta-VNS可以治疗PCOS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