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疹孪生球菌脓毒血症并发硬膜下及多发性脑脓肿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麻疹孪生球菌是一种革兰阳性球菌,是寄生在人类口咽、上呼吸道、胃肠道、女性生殖道的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感染风险明显增加,易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脑膜炎、心包炎、脓肿、败血症等多种疾病。现报道1例20岁男性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乏力和意识不清,血培养和脑脊液高通量测序均为麻疹孪生球菌,头颅CT提示硬膜下脓肿和多发性脑脓肿,经脓肿穿刺引流和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在6个月随访中未再发热,最终治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免疫正常者非心源性多器官脓肿2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2例免疫正常者非心源性多器官脓肿病例的临床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例免疫正常患者,非心源性多器官脓肿病例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以"多器官脓肿"为关键词,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筛选免疫正常患者病例进行总结.结果 66岁女性患者,间断发热8个月,左肩、肺部、腰4腰5椎体多发脓肿,多处淋巴结肿大,脓肿液培养找到马尔尼菲青霉菌,抗真菌治疗、脓肿切开引流后好转.35岁男性,咽痛、发热伴呼吸困难7 d,迁徙性咽颈部、纵膈脓肿及脓胸,脓肿液培养找到麻疹孪生球菌及星座链球菌,经抗感染、脓肿切开引流、脓胸纤维板剥离术等治疗后痊愈.感染、肿瘤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部分遗传病、药物因素均可在原免疫力正常患者中引起全身多器官脓肿样病变,其中以感染性疾病为常见.结论 除感染性因素外,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均可引起原免疫正常者非心源性多器官脓肿样病变,抗感染治疗无效时需注意排查相关疾病.脓肿液查找病原体、病理检查在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老年上呼吸道微生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研究健康老年机体上呼吸道微生态菌群构成,了解老龄人群上呼吸道优势菌群种类及数量,为从微生态学角度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自沈阳市选取年龄为65~70岁健康老人为研究对象,无菌咽拭法采集咽后壁粘膜表面标本,对菌群进行定量分析、定性鉴定.结果 老年人群咽后壁需氧菌群与厌氧菌群数量之比为2.65:1,检出率较高的需氧菌及厌氧菌包括唾液链球菌、口腔链球菌、缓症链球菌、微黄奈瑟菌、灰色奈瑟菌、麻疹孪生球菌等,检出率较高的菌构成比也较高.结论 健康老年人群中检出率和构成比都较高的需氧菌和厌氧菌共同构成老年人上呼吸道口咽部优势菌群,在维持呼吸系统微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上呼吸道微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指标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麻疹孪生球菌致巨大肝脓肿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临床资料1例65岁男性患者,以“右上腹疼痛伴发热3d”为主诉入院,疼痛向肩背部放射,程度较剧烈,最高体温38.5℃,偶有恶心,无呕吐、呕血、腹胀、腹泻等其他伴随症状.既往史:2年前因梗阻性黄疸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入院查体:周身皮肤黏膜轻度发黄,无出血点及淤斑,巩膜黄染,腹软,右上腹压痛、反跳痛,Murphy征阳性,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临床常见细菌中DNA酶的分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离临床病原菌进行DNA酶试验,以期了解临床常见菌株中DNA酶的分布,并筛选目前国内外文献未见报道产DNA酶菌种,为该试验在细菌鉴定过程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阳性标本分离的临床菌株88株和本实验室保藏的标准菌株22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为阳性对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为阴性对照进行DNA酶试验.结果 临床菌株中,34株DNA酶阳性,共6个种,分别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6株、B群链球菌5株、星座链球菌5株、A群链球菌4株、嗜水气单胞菌3株和麻疹孪生球菌1株.标准菌株中有2株阳性,共2个种,分别是A群链球菌ATCC19615和B群链球菌ATCC12368.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新发现DNA酶阳性细菌共6个种,其中革兰阳性球菌4个种,革兰阴性杆菌2个种,丰富了对细菌产DNA酶的传统认识,有助于DNA酶试验在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毛囊闭锁三联征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1 病历资料患者男,35岁.因头面部丘疹和结节15年,臀部及腹股沟多发脓肿3年,加重6个月,于2010年3月2日至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就诊.患者15年前面部出现丘疹、丘脓疱疹及黑头粉刺,可挤出白色分泌物;头面部出现数个结节,其后结节软化,形成脓肿,于当地医院切开引流,留有瘢痕.皮损反复发作,曾于当地医院诊为“痤疮”,治疗后无好转(具体不详),结节消退后遗留大小不等的瘢痕.3年前患者臀部、腹股沟和阴囊相继出现杏核大结节,逐渐增大融合,疼痛明显,皮损反复发作.6个月前患者因骑车压迫及摩擦,结节破溃、溢脓,疼痛明显,于当地医院行脓肿切开引流术,间断服用中药及多种抗生素(具体不详)治疗,疗效不明显.发病以来无发热及关节痛,饮食正常,大便干.既往体健.个人史:吸烟200年支.家族史:父亲有聚合性痤疮病史,否认其他遗传性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肠道菌群的构成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 收集35例ASD患儿(ASD组)和35名体检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粪便样本,提取基因组DNA,用Illumina测序平台进行测序分析,确定群体的肠道菌群特征.结果 ASD组与正常对照组的肠道菌群结构存在差异.在门水平上,ASD组与正常对照组优势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及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酵母菌门在2个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其在肠道菌群结构中的相对丰度很低.在属水平上,ASD组与正常对照组罕见小球菌属、霍尔德曼菌属、Candidatus Saccharibacteria noname属、普雷沃菌属、Burkholderiales noname属、戈登杆菌属、另枝菌属、Solobacterium属、Parasutterella属、Anaerotruncus属、杆菌属、丛毛单胞菌属、孪生球菌属及颗粒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菌群进行分析,ASD组肠道菌群中翁德顿氏另枝菌、Alistipes putredinis、芬戈尔德氏拟杆菌、谢氏另枝菌、前庭链球菌、丝状霍尔德曼菌、芽胞拟杆菌、伯克霍尔德菌-1-1-47、单形巨单胞菌、粪副拟杆菌、生黄瘤胃球菌、毛螺科菌_3_1_57FAA_CT1及Parasutterella excrementihominis的相对丰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毗邻颗粒链球菌、死亡梭杆菌、莫氏细小杆菌、直肠真杆菌、Candidate division_TM7_single_cell_isolate_TM7c及麻疹孪生球菌相对丰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ASD患儿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调,但无特定的肠道微生物群组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对阴道微生态失调的影响及BV相关菌分布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对阴道微生态失调的影响和细菌性阴道病(BV)相关菌分布特征,以及对阴道微生态失调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115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切除后采用同步放化疗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同步放化疗前后的阴道微生态失调情况,分析同步放化疗后BV相关菌分布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阴道微生态失调的影响因素.结果 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阴道微生态失调率明显高于同步放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BV相关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是麻疹孪生球菌、阴道加德纳菌、无乳链球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年龄、术前病理类型、术前国际妇产科协会分期、吸烟史、饮酒史、居住地不同的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阴道微生态失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环、规范冲洗阴道、文化程度不同的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阴道微生态失调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规范冲洗阴道是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阴道微生态失调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阴道微生态失调明显加重,阴道微生态失调种类以BV为主,BV相关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未规范冲洗阴道是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阴道微生态失调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对此类患者进行严密随访,并加强宣教,以降低同步放化疗后阴道微生态失调比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麻疹孪生球菌致剖宫产子宫切口感染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5
1病历摘要患者27岁,孕4剖1,因"停经40+1周,不规律腹痛3h"于2019年1月3日入空军军医大学第986医院.患者孕期正规产检,血红蛋白96~ 106g/L,其余检查未见异常.入院前3d出现咳嗽、少痰.有吸烟、饮酒史6年,孕期持续吸烟,4年前剖宫产分娩1女婴,人工流产2次.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咽部无充血,心肺未闻及异常,腹膨隆.产科检查:宫高35cm,腹围102cm,胎位左枕前位,先露半定,胎心143次/min.阴道内诊:子宫颈管展平,宫口可容1指,先露S=-2.辅助检查:超声见胎儿双顶径9.5cm,股骨长7.3cm,胎盘功能Ⅲ级,羊水指数10.8cm;血红蛋白100g/L,余未见异常.入院诊断:孕4产1,孕40+1周左枕前位,前次剖宫产,妊娠期贫血,上呼吸道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