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芥菜籽粕和威百亩熏蒸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的异同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土壤消毒是一种防治土传病害的有效措施.化学熏蒸和生物熏蒸是目前常用的土壤消毒技术.然而,关于化学熏蒸和生物熏蒸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异同性的研究仍鲜有报道.研究以未熏蒸土壤为对照,向土壤中添加0.1%、0.2%和0.5%(质量分数)芥菜籽粕和0.1%(质量分数)威百亩,探究芥菜籽粕熏蒸和威百亩熏蒸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及二者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芥菜籽粕熏蒸和威百亩熏蒸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具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芥菜籽粕熏蒸和威百亩熏蒸会显著改变土壤细菌及真菌群落结构(P<0.01),熏蒸材料的种类和用量而不是熏蒸时间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产生了显著影响(P<0.01).在杀灭有害微生物方面,0.5%芥菜籽粕熏蒸和威百亩熏蒸能够降低土壤中镰刀菌属(Fusarium)的相对丰度.在富集有益微生物方面,芥菜籽粕熏蒸和威百亩熏蒸能够富集土壤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马杜拉放线菌属(Actinomadura),其中0.5%芥菜籽粕熏蒸能够富集藤黄色单胞菌属(Luteimonas)和野野村氏菌属(Nonomuraea),威百亩熏蒸能够富集小单胞菌属(Micromonospora)和青霉菌属(Peniclillium).在微生物功能方面,0.5%芥菜籽粕熏蒸和威百亩熏蒸增强了土壤细菌化能异养和需氧化能异养功能,减弱了土壤真菌病害相关功能,0.5%芥菜籽粕熏蒸还增强了土壤细菌硝酸盐还原和碳氢化合物降解功能.综上,芥菜籽粕熏蒸和威百亩熏蒸能够通过富集芽孢杆菌属和马杜拉放线菌属等有益微生物和消减镰刀菌属有害微生物来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使土壤具有预防土传真菌病害和促进作物生长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黑水虻幼虫中肠区块化免疫表达促进特征肠道微生物群落形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黑水虻 Hermetia illucens L.幼虫肠道中的免疫系统既需要消灭病原体,又要创造有益环境,保留共生微生物.Toll 和免疫缺陷(Immune deficiency,Imd)通路是昆虫肠道内抵御病原体的基本免疫防御机制,然而黑水虻幼虫肠道中耐受共生菌的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比不同废弃物(餐厨垃圾、豆渣和鸡粪)中黑水虻幼虫中肠微生物组,发现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肠道中占主导,并且肠道能富集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通过随机森林模型预测,异单胞菌 Dysgonomonas、摩氏摩根菌属 Morganella、厌氧球菌属 Anaerococcus 最有可能是中肠中的特征菌属,这些菌的存在可能对黑水虻的生长有着重要影响并且可以作为判定样品是否属于黑水虻的标准.进一步研究表明后中肠的微生物负荷平均是前中肠和中中肠的 8.56 倍,同时异单胞菌主要在后中肠富集.另外,前中肠和中中肠的抗菌肽表达分别是后中肠的1 645倍和 10.20倍,而负反馈因子在后中肠的表达平均提高了 4.66倍.本研究初步表明黑水虻幼虫肠道可能对微生物具有重塑作用,幼虫在前中肠通过抗菌肽筛选微生物,并在后中肠抑制抗菌肽释放保存共生菌.综上,本研究揭示了黑水虻幼虫肠道免疫的区域化表达可维持抗病原体能力的同时为共生微生物群构建保护区域的"先清除-后招募"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作为靶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现有治疗手段虽能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副作用明显.近年来,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作为RA病理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受广泛关注.NETs由活化的中性粒细胞释放,含有DNA和抗菌蛋白,不仅参与免疫防御,还通过多种机制加剧RA的病理进展.调控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活性氧生成及脱氧核糖核酸酶等可减少NETs的形成和积累,促进NETs清除.这些方法在实验和动物模型中展现良好前景,但临床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随着基因编辑和纳米医学发展,NETs有望为RA的精准治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深入研究NETs在RA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策略,为RA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纳米材料在泌尿系结石治疗中的基础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近年来,纳米材料在泌尿系结石的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本文旨在总结纳米材料在泌尿系结石治疗中的应用,阐述目前挑战及未来方向.在基础研究方面,多功能纳米材料在草酸钙结石的防治中有了显著突破.纳米酶的发展为草酸钙结石肾损伤提供了一种新的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应激的方法;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则提高了抗炎、抗氧化药物的靶向性和有效性;光热治疗利用纳米材料的光热转化性能破坏结石表面相关的生物膜并消灭细菌,显著降低了术后感染风险.在临床前研究中,纳米材料的应用涵盖了碎石、取石及纳米涂层的双J管,尤其在防止生物膜形成和双结壳方面表现优异性能.然而,纳米材料的靶向性、安全性、长期效果以及成本问题仍然是当前研究和临床转化的主要挑战.未来的研究需进一步优化纳米材料的特性和应用策略,为泌尿系结石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骨科SA和MRSA定植特点及与术后SSI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骨科住院患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定植特点及其与术后手术切口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SI)的相关性,并分析影响定植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集2020年1月~2022年10月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骨科住院的420例患者的鼻拭子和咽拭子标本,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检测SA和MRSA阳性定植情况,获取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x2检验分析SA阳性定植与术后SSI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SA定植的相关因素.结果 420例患者中,19例患者SA检测阳性,总体SA定植阳性率为4.5%.19例中有17例患者同时呈MRSA检测阳性,MRSA定植阳性率为4.0%.SA定植阳性者与定植阴性者术后发生SS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与术后SSI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SA定植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1是SA定植的危险因素,BMI越大定植风险越高.年龄是SA定植的保护因素,随着年龄增大SA定植风险降低.结论 骨科住院患者SA阳性定植不会增加术后SSI的风险,术前进行增加患者医疗成本的SA去定植措施是没有必要的.BMI是骨科住院患者SA定植的危险因素,年龄是其保护因素.骨科住院患者SA定植具有区域属性,每个区域需要根据本地域的SA定植流行病学特点制定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液恶性肿瘤并发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检出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血液恶性肿瘤并发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征与耐药性.方法:前瞻性选取 2019 年 10 月—2022 年 10 月晋江市医院收治的 209 例血液恶性肿瘤并发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采集其痰液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探究 209 例患者的病原菌检出情况、耐药性.结果:209 例血液恶性肿瘤并发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总计分离出病原菌 218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检出 116 株,占比 53.21%(116/218);以 46 株(21.10%)大肠埃希菌、35 株(16.06%)鲍曼不动杆菌、17 株(7.80%)肺炎克雷伯菌、14 株(6.42%)铜绿假单胞菌多见;革兰阳性菌共检出 89 株,占比 40.83%(89/218),以 41 株(18.81%)粪肠球菌、26 株(11.93%)金黄色葡萄球菌、18 株(8.26%)肺炎链球菌常见;真菌共检出 13 株,占比5.96%(13/218);主要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AMK)、头孢唑林(CFZ)、头孢曲松(CRO)、氨苄西林(AM)、头孢呋辛(CXM)、氨曲南(ATM)、头孢他啶(CAZ)、环丙沙星(CIP)、复方新诺明(SMZ-TMP)、左氧氟沙星(LVX)耐药率高,对厄他培南(ETP)、庆大霉素(GEN)、妥布霉素(TOB)、亚胺培南(IPM)、头孢吡肟(FEP)、四环素(TE)、头孢哌酮(CFP)、美罗培南(MEM)耐药率低;主要革兰阳性菌对TE、CIP、庆大霉素(GM)、青霉素(PEN)、LVX、苯唑西林(OX)、AMP、克林霉素(CM)、莫西沙星(MXF)耐药率高,对呋喃妥因(NFT)、万古霉素(VAN)、利福平(RIF)、替加环素(TGC)、替考拉宁(TEC)、利奈唑胺(LNZ)耐药率低.结论:血液恶性肿瘤并发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而多种病原菌的耐药性均处在较高水平,对此临床需予以高度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黄连-肉桂药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黄连-肉桂是中医经典药对,具有交通心肾的作用,临床运用广泛。目前,主要针对黄连-肉桂配伍前后的化学成分,在性质、质量及体内过程等方面开展研究。该药对具有镇静催眠、降糖、抗抑郁、抗心律失常等药理作用,涉及调控神经递质、调节炎性细胞因子、抗氧化、调节肠道菌群等机制。现有研究尚存不足,如黄连-肉桂配伍后的物质基础变化研究,以及在心血管系统、脂质代谢、围绝经期综合征等方面的药理作用研究还需补充完善;黄连-肉桂在镇静催眠、降糖、抗抑郁等方面的最佳配伍比例还需进一步探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重症患儿万古霉素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万古霉素在重症患者的复杂感染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目前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儿童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极高,病情变化快,易转为重症,且随着耐药菌的增多,万古霉素应用更广泛。重症患儿作为特殊群体,个体差异大,经验性给药常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需了解不同情况下万古霉素药代动力学的变化并常规进行药物治疗监测,即通过测量患者体内的药物暴露,药理学标记物或药效学指标,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提高药物疗效,减少耐药,降低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麻醉因素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胃肠外科及肛肠科住院手术治疗的急性肠梗阻患者94例,年龄33~81岁,体重48~8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 n=47):常规麻醉组(R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组(D组)。D组在全麻诱导前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 μg/kg 15 min,随后以0.5 μg·kg -1·h -1速率静脉输注至术毕前30 min。于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输注前(T 0)、术后1 d(T 1)、术后3 d(T 2)和术后7 d(T 3)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C)、细菌内毒素(BT)、TNF-α及IL-6浓度。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结果:与R组比较,D组T 1,2时血清DAO、D-LAC、BT、TNF-α及IL-6浓度降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需呼吸循环支持发生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降低( P<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肠道屏障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致关节感染皮疽诺卡菌的耐药表型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致关节感染的两株皮疽诺卡菌( Nocardia farcinic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分析其耐药性。 方法:2020年1月收集两株导致老年患者膝关节感染的皮疽诺卡菌菌株,采用全基因组测序对细菌进行鉴定,根据CLSI M24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和E-test法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通过ABRicate工具比对获得性耐药和毒力基因,Snippy等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同源性等基因特征分析。结果:本研究的临床分离株均为皮疽诺卡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噻肟、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噁唑(TMP/SMX)耐药,对亚胺培南、利奈唑胺和含有酶抑制剂类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携带A类β内酰胺酶基因 far-1、RNA聚合酶结合蛋白基因 RbpA、多耐药外排泵转录激活因子基因 MtrA和调节转录因子基因 vanR-O,分别介导对β内酰胺抗生素、利福平、大环内酯类药物和万古霉素的耐药性。不含有获得性TMP/SMX耐药基因,二氢叶酸还原酶家族基因存在多个错义突变,均携带与结核分枝杆菌同源的 icl、 mbtH、 phoP、 relA毒力基因,SNP同源分析表明两株皮疽诺卡菌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两株菌仅存在10个SNP位点、6个复合基因和1段基因缺失变异。 结论:全基因测序技术有助于研究诺卡菌的分子特征和耐药机制;皮疽诺卡菌对TMP/SMX耐药现象需要重视,参与二氢叶酸代谢途径的酶基因突变有可能是TMP/SMX耐药的原因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