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收期、生长年限和加工方法对黄花乌头不同部位中关附甲素含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为规范黄花乌头的人工栽培,通过优化高效液相法,对不同采收时期、生长年限黄花乌头不同部位中关附甲素的含量进行测定,比较不同加工方法对关附甲素含量的影响,为制定黄花乌头合理的采收时间和加工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花乌头中不同部位中关附甲素的含量;色谱柱为安捷伦Zorbax SB-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A为2 mg/mL庚烷磺酸钠水溶液(含0.2%三乙胺并以H3PO4调pH值至3.0),流动相B为乙腈,采用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05 nm,柱温20℃.结果:关附甲素的质量浓度在0.025 1~0.251 3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1),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结果的RSD均≤1.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3%,RSD为3.5%.不同采收期黄花乌头不同部位中9月份采集的样品子根含量最高,说明9月份为最佳采收期.不同生产年限样品中,三年生和三年以上生黄花乌头母根含量相差不大,但均大于两年生母根,地上部分中所含关附甲素都明显小于根部.不同加工方法所得关白附中关附甲素的含量大小依次为:阴干>晒干>炕干,说明不同条件对含量的影响较大.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专属性强、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结果可靠,黄花乌头的最佳采收期为9月份,生长期限为3年,本研究为黄花乌头科学的人工栽培采收提供了实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黄花乌头多糖对TGF-β诱导内皮间质转化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黄花乌头多糖( ACP)对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诱导内皮间质转化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TGF-β(10 μg·L-1)孵育72 h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建立内皮间质转化( endo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ndMT)模型.观察浓度为50、100、200 mg·L-1ACP 对 TGF-β 诱导HUVEC EndMT的保护作用. CCK-8 法检测不同浓度 ACP对HUVEC增殖毒性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HUVEC迁移能力变化; Western blot 观察各实验组内皮特异性标志物CD31、间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 α-SMA,以及 Smad2/3、 p-Smad2/3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ACP在干预HUVEC 36 h后,细胞活性明显增加( P<0.05);划痕实验显示,TGF-β可诱导HUVEC迁移能力明显增强( P<0.05),而ACP可明显逆转这种现象(P<0.05). Western blot显示,HUVEC经ACP与TGF-β共同孵育后,α-SMA蛋白及Smad2、Smad3 磷酸化水平相比于模型组明显下降( P<0.05),CD31 蛋白表达水平相比于模型组明显增加( P<0.05).结论 ACP能有效抑制 TGF-β 诱导的内皮间质转化,其机制可能通过调控Smad2、Smad3的磷酸化激活实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甘肃草地4种毒杂草潜在入侵区预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针对4种著名的草原毒杂草:醉马草,黄花棘豆,狼毒和露蕊乌头,应用生态位模型分别研究其在甘肃的潜在扩散区域.首先,通过最近邻体距离法和相关性分析分别选取样本数据和环境变量,接着应用最大熵方法(Maxent)建立生态位模型,预测了4种毒杂草的潜在分布区.最后通过Matlab和ENMTools计算了地理分布重心、平均海拔、等级分布区比例、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合度和地理分布重合度.研究结果表明:4种毒杂草中醉马草和狼毒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但醉马草的分布范围更为广泛,从祁连山脉一直延伸到甘南草原,扩散重心基本在祁连山西侧,而狼毒分布范围主要在甘肃南部,地理分布重心大致位于兰州地区.黄花棘豆的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祁连山脉,而露蕊乌头更偏向甘南草原地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山东省植物分布新记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中,山东省沂源县普查队通过对野外药用植物的调查、采集和资料整理,发现了4种药用植物的地理新分布.山东省沂源县新发现的4个地理分布新纪录种分别为蜈蚣草Pteris vittataL.、黄花乌头Aconitum coreanum (Levi.) Rapaics、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L.)Pers和串叶松香草Silphium perfoliatumL..凭证标本保存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植物标本馆.这些新分布类群的发现,为山东药用植物类群多样性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拟黄花乌头中生物碱的杀虫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探索拟黄花乌头Aconitum anthoroideum DC.作为生物农药的应用价值,以拟黄花乌头整株为研究对象,在活性跟踪的基础上,综合应用硅胶柱层析、ODS、Sephadex LH-20等方法对拟黄花乌头甲醇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了4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为4-hydroxynicotinic acid methyl ester(1)、Ranaconitine(2)、Lappaconitine(3)、13-hydroxylappaconitine(4),其中4-hydroxynicotinic acid methyl ester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采用点滴法测定4个化合物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4种化合物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具有显著的触杀活性,处理后48 h的LD50分别为0.26~0.38μg/头、0.25~0.33μg/头.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拟黄花乌头中的杀虫活性成分提供基础数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RNA-seq技术对乌头属铁棒锤中自交不亲和S基因的挖掘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以毛茛科乌头属铁棒锤 (Aconitum pendulum N. Busch)2个品系‘蓝花铁棒锤’(‘WSYB1’)和‘黄花铁棒锤’(‘WSYY1’)为材料, 对其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其中可能存在的花柱S基因(self-incompatibility gene)和花粉S基因, 并对它们的序列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转录组中共鉴定出2个在雌蕊中特异或高表达的花柱S基因(ApSRNase)和2个在雄蕊中特异表达的花粉S基因( ApSLF).与耧斗菜(Aquilegia coerulea James)相似, 铁棒锤中也存在S-RNase(S locus ribonucleases)和SLF(S locus F-box)控制的S-RNase类的自交不亲和系统, 而不存在sS(stigma S-determinant)和pS(pollen S-determinant)控制的罂粟科类型的自交不亲和系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1种乌头属药材混合粉末鉴定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建立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11种乌头属药材混合粉末分子鉴定方法.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1种乌头属药材混合粉末样品中的总DNA经提取,对ITS2片段进行PCR扩增,利用IlluminaMiSeq平台对DNA片段进行双端测序,最后采用FLASH、QIIME、GraPhlAn及MEGA 6.0软件对序列进行整理并聚类分析,鉴定混合粉末中的物种.结果:混合样品中得到高质量的ITS2序列共82348条,样品中乌头属物种含有序列69814条,比对出其中的8个物种,即样品中含有草乌、川乌、阴山乌头、华北乌头、瓜叶乌头、毛叶乌头、花葶乌头、高乌头;未能比对出黄花乌头、松潘乌头、川鄂乌头3种乌头属药材.结论:以ITS2作为条形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鉴定出乌头属药材混合粉末中的8个物种,为混合药材的鉴定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