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远志属6种药用植物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差异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揭示远志属中6 种药用植物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差异,为远志属药用植物的快速、准确鉴别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对远志属 6种药用植物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卵叶远志P.sibirica,瓜子金P.japonica,黄花倒水莲P.fallax,小花远志P.arvensis和华南远志P.glomerata干燥根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和聚类分析等化学模式识别方法,以数据可视化的形式解析远志属 6 种药用植物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差异性.结果 HS-GC-IMS共获得远志属6 种药用植物中 90 个特征信号,定性鉴别出 76 种,包括38 种醛类、10种醇类、10 种酯类、9 种酮类以及呋喃类等其他成分 9 种.其中,醇类和酮类成分数目最多的为华南远志,分别为 8 种和6 种;醛类和酯类成分数目最多的为小花远志,分别为 36 种和 9 种.PCA、PLS-DA和聚类分析均能将远志属 6 种药用植物区分开来.聚类热图结果表明,筛选出的 2-甲基丁酸丁酯、水杨酸甲酯等 14 种特征挥发性成分可作为鉴别远志属 6 种药用植物的标志物.结论 HS-GC-IMS 技术结合化学模式识别能够鉴定及可视化远志属 6 种药用植物中的挥发性成分及其差异,为远志属不同药用植物的区分和鉴定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黄花倒水莲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和纤维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黄花倒水莲(PFH)对糖尿病肾病(DKD)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DKD组)、PFH低剂量组(PFH-L组)和PFH高剂量组(PFH-H组).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大鼠采用链脲霉素联合高脂高糖饲料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PFH-L组、PFH-H组分别灌胃50、200 mg/kg黄花倒水莲提取物,每天1次,连续8周.测量各组大鼠体质量、血糖、24 h尿蛋白(24h-UP)、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的病变,ELISA检测肾组织内MDA、SOD、GSH-Px水平,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胶原沉积,免疫组化检测纤连蛋白(Fibronectin)、胶原Ⅳ蛋白(Collagen Ⅳ)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花倒水莲治疗组大鼠体质量增加(P<0.05),血糖水平降低(P<0.001),24h-UP排泄量降低(P<0.05,P<0.001),BUN水平降低(P<0.05,P<0.001)、Scr水平降低(P<0.05);肾组织病变明显减轻;肾组织MDA水平降低(P<0.001),SOD活性升高(P<0.01,P<0.001)和GSH-Px活性升高(P<0.05,P<0.001);胶原沉积显著减少,Fibronectin和Collagen Ⅳ阳性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01).结论:黄花倒水莲可改善DKD模型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状态和纤维化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黄花倒水莲花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优化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优化黄花倒水莲花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为影响因素,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 最佳条件为超声时间35 min,料液比1:25,乙醇体积分数70%,总黄酮含量为3.783 mg/g.结论 该方法合理可行,操作简便,可用于超声提取黄花倒水莲花总黄酮,能为该药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黄花倒水莲药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概述
编辑人员丨2023/8/6
黄花倒水莲系广西民间少数民族常用之药材,是地道的民族中草药,在壮、苗、瑶医中应用广泛,但目前对其基础和临床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化学成分研究:主要含皂苷、(口山)酮、多糖、有机酸、氨基酸等;(2)药理学研究:主要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降血脂等作用;(3)临床应用:多用于血脂异常、急慢性肝炎、增强免疫力等.目前黄花倒水莲在民间应用广泛,文章拟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和总结,以期为黄花倒水莲的临床应用等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黄花倒水莲多糖对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黄花倒水莲多糖对四氯化碳(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联苯双酯阳性对照组及黄花倒水莲多糖高、中、低剂量组.联苯双酯组和黄花倒水莲各剂量组分别灌胃相应剂量的药物,连续10 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溶剂.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0.1% CC14花生油溶液(10 mL/kg)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中ALT、AST、MDA、SOD、GSH-Px水平及肝组织中TNF-α、IL-1β、IL-6含量,显微观察肝组织病变.结果:黄花倒水莲多糖能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血清ALT、AST、MDA水平,提高SOD、GSH-Px活性,并显著降低肝组织中TNF-α、IL-1β、IL-6含量,改善肝组织病变.结论:黄花倒水莲多糖对CCl4致急性肝损伤的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黄花倒水莲下调miR-369对LPS诱导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黄花倒水莲(PFH)下调miR-369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将大鼠心肌细胞H9c2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LPS组、LPS+PFH组和LPS+PFH+转染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qRT-PCR检测miR-369和AKT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AKT1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369是否靶向AKT1.结果:LPS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升高,细胞中miR-369表达升高,AKT1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FH处理后心肌细胞中miR-369表达降低,AKT1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降低,其中3 g/kg的PFH效果最好;抑制miR-369表达后LPS诱导的心肌细胞增殖抑制率降低,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升高,Bax蛋白表达及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而过表达miR-369可逆转PFH对LPS诱导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369靶向负调控AKT1表达;抑制AKT1表达逆转了PFH对LPS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论:PFH下调miR-369,靶向激活AKT1活性,保护LPS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黄花倒水莲毛状根诱导及其愈伤组织总皂苷的测定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建立黄花倒水莲毛状根及其愈伤组织的诱导体系,测定毛状根愈伤组织总皂苷含量.方法:利用发根农杆菌ATCC11325、LBA9402、R1000、A4、R1601感染黄花倒水莲叶片和茎段产生毛状根,考察不同菌株对黄花倒水莲叶片和茎段诱导毛状根能力;同时,以叶片诱导获得的毛状根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并测定愈伤组织总皂苷的含量.结果:5种农杆菌均能诱导出毛状根,黄花倒水莲叶片诱导率高于茎段,其致根能力大小顺序依次为LBA9402>A4>ATCC11325>R1000>R1601;培养基MS+2.0 mg/L 6-BA+0.2 mg/L NAA对于毛状根愈伤组织的诱导能力最好.ATCC11325农杆菌侵染产生的毛状根获得的愈伤组织总皂苷含量高于自然根.结论:成功诱导黄花倒水莲毛状根及其愈伤组织,为进一步建立黄花倒水莲毛状根培养体系及再生体系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壮药黄花倒水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壮药黄花倒水莲在促红素及铁剂基础上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合并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MHD合并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与治疗组(n=38),两组均进行慢性肾脏病及血液透析基础治疗,其中对照组予以促红素及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黄花倒水莲浓煎水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血清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观察两组有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92.10%,35/38)显著高于对照组(60.53%,23/38)(P<0.05),中医证候积分数值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RBC、Hb、Hct、RET%、RET#、SF、TSAT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其中治疗后治疗组的RBC、Hb、Hct、SF、TSAT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两组的RET%、RE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SCr、CRP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的SCr、CRP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且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运用单味壮药黄花倒水莲治疗MHD合并肾性贫血患者可显著改善其贫血指标,增强铁储备及利用能力,降低尿毒症毒素水平,并能改善微炎症状态,且安全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黄花倒水莲生长与内源激素水平动态变化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探索黄花倒水莲春梢生理生化特性的差异以及不同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该文对黄花倒水莲春梢的生长动态进行监测,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脱落酸(ABA)、生长素(IAA)、赤霉素(GA)、乙烯(ETH)和玉米素核苷(ZR)五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并对两者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花倒水莲春梢生长发育过程可分为快速增长期(0~12 d)、生长转折期(16~20 d)和缓慢增长期(24~32 d)三个阶段.(2)内源激素ABA、GA、ETH和ZR含量在缓慢增长期显著高于快速增长期和生长转折期,IAA含量各时期差异较小.(3)春梢长、底部叶长和叶宽在快速增长期与ABA、GA、ETH和ZR含量呈负相关,且与ZR含量具有一定显著性,与IAA含量呈正相关;生长转折期,各指标与GA、ETH和ZR含量呈正相关,与GA含量具有一定显著性,与ABA含量呈负相关;缓慢增长期,各指标与五种内源激素含量均呈正相关,与IAA和ZR含量具有一定显著性.该研究结果为生产上利用外源激素调控黄花倒水莲春梢抽出以及生长提供了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黄花倒水莲花中黄酮苷类成分的分离、鉴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该研究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HPLC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1D-NMR波谱数据和文献比对,研究了黄花倒水莲花中黄酮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1)从黄花倒水莲花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鉴定出6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即紫云英苷(1)、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3-O-β-吡喃木糖苷(3)、槲皮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4)、异鼠李素-3-O-β-葡萄糖苷(5)、芦丁(6),其中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2)分别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及FRAP法对花的不同极性部位和所获得化合物进行总抗氧化能力评价,结果显示化合物1-6均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作用,其中化合物4的总抗氧化能力达到(4.533±0.13)mmol·g-1(Vc为5.951±0.25 mmol·g-1).该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黄花倒水莲花的物质基础,而且为其今后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