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编码RNA在结直肠癌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治疗耐药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结直肠癌(CRC)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于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和第二位。而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靶向药物(西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等)的应用,仅可以改善部分RAS原癌基因(RAS)野生型/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野生型CRC患者的预后。并且几乎所有开始对抗EGFR治疗敏感的CRC患者,也会在用药后的3~12个月内发展为继发性耐药。非编码RNA(ncRNA)主要包括微小RNA(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既往研究表明,ncRNA可影响多种生物学进程,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并与多种药物的耐药密切相关。除此之外,研究结果显示ncRNA在对抗EGFR治疗耐药的CRC细胞中和CRC患者体内存在表达异常的现象。本文将针对miRNA和lncRNA在CRC抗EGFR治疗耐药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探讨miRNA的表达量在预测CRC患者对抗EGFR治疗敏感性中的潜在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外周血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 V600E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 (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是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临床诊断、治疗决策、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方面的重要手段.研究结果显示,外周血BRAF V600E与组织学水平的BRAF V600E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而且外周血BRAF V600E突变检测具有创伤更小、操作便捷、可以实时动态监测等优点,预计这将是未来PTC研究的发展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丝氨酸/苏氨酸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基因突变在成釉细胞瘤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丝氨酸/苏氨酸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基因(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BRAF)是RAF家族中的一种原癌基因.大约有8%的人类肿瘤发生BRAF突变,该突变导致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持续活化,引发细胞异常增殖,肿瘤发生.研究发现成釉细胞瘤中存在MAPK信号通路的相关突变基因,其中BRAF-V600E是最显著的突变类型.这一发现为成釉细胞瘤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方向,成釉细胞瘤分子病理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本文就BRAF基因突变在成釉细胞瘤中的研究进展及其潜在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BRAF突变型黑色素瘤的耐药性机制及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黑色素瘤是发病率和病死率极高的皮肤原发恶性肿瘤,其中50%携带原癌基因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突变.BRAF抑制剂和丝裂原活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抑制剂联用是BRAF突变型黑色素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但已出现一定耐药性和药物不良反应.目前认为BRAF突变型黑色素瘤耐药性包括原发性耐药、适应性耐药和继发性耐药,相应分子机制存在一定联系和区别.同时,为了减少BRAF突变型黑色素瘤耐药性发生,已开展新靶点抑制剂、免疫疗法和表观遗传学方面的基础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就BRAF突变型黑色素瘤发生耐药性的可能机制、治疗方案优化的现状及前景进行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