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氟尿嘧啶粉针输液泵输注超时原因分析及配制方法优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5-氟尿嘧啶(5-FU)粉针输液泵输注超时原因,对其配制方法进行优化研究,为临床配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试5-FU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效果;于2020年5月20日至7月20日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收集临床数据,分析不同溶剂对输液泵超时的影响和影响输液泵超时的相关因素。结果:不同溶剂对5-FU的溶解能力由强到弱为:注射用水>5%葡萄糖注射液(简称5%GS)>0.9%氯化钠注射液(简称0.9%NS)。注射用水组超时程度为(15.03 ± 8.62)%,明显低于0.9%NS组(36.78 ± 4.81)%、0.9%NS+注射用水组(22.50 ± 7.22)%、5%GS组(25.53 ± 6.21)%和5%GS+注射用水组(24.78 ± 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50~5.27,均 P<0.05);0.9%NS组超时程度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65~5.27,均 P<0.05)。统计得静脉输注组超时程度为(23.07 ± 8.98)%,与动脉输注组的超时程度(60.60 ± 58.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10.18, P=0.001),药液浓度和药液总容量分别与超时程度存在正相关( r=0.29, P=0.013)和负相关( r=-0.59, P<0.01);药液浓度、药液总容量和输注途径共同决定超时程度的67.3%。 结论:5-FU粉针输液泵的输注超时受药液浓度、药液总容量和输注途径共同影响。建议配制该输液泵时,适当提高注射用水比例,控制药液浓度和总容量,加以考虑动静脉输注的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复方三七散外敷防治5-氟尿嘧啶所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复方三七散外敷防治静脉留置针输注5-氟尿嘧啶(5-Fu)所致静脉炎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更好地防治化疗性静脉炎的药物和方法.方法 将136例输注5-氟尿嘧啶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8例.A组穿刺静脉局部给予50%硫酸镁溶液浸湿纱布外敷;B组穿刺静脉局部给予复方三七散药粉与75%乙醇混合的药糊外敷.观察2组患者发生静脉炎时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对已发生静脉炎患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分为C组、D组,分别给予硫酸镁和复方三七散治疗.以5 d(120 h)为期,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显著少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已发生静脉炎的Ⅰ、Ⅱ级患者的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复方三七散外敷具有防治静脉留置针输注5-Fu所致静脉炎的作用,且效果优于硫酸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便携式输注泵输注不同剂型5-氟尿嘧啶临床应用时间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便携式输注泵输注不同剂型5-氟尿嘧啶的临床应用时间差异原因,规范临床用药.方法:在实验室理想条件下,分过滤和不过滤2种情况,测定氟尿嘧啶注射液、氟尿嘧啶粉针剂在便携式输注泵中的输液时间及渗透压、pH值、澄清度、含量等可能影响流速的药学性能因素.结果:与氟尿嘧啶注射液相比,使用便携式输注泵持续输注不同氟尿嘧啶粉针剂,均存在输注时间延长,且不同品牌粉针剂间有较大差异.其中,注射用氟尿嘧啶A为57 h,注射用氟尿嘧啶B为90 h,与临床应用现象一致.药液未进行过滤前,2种氟尿嘧啶粉针剂临床输注速度与氟尿嘧啶注射液有较大差异;但药液经过滤后,2种氟尿嘧啶粉针剂输注速度与氟尿嘧啶注射液基本一致,药物浓度、渗透压、pH值等无显著差异.结合药物溶液的澄清度检测结果,影响氟尿嘧啶粉针剂在便携式输注泵中输注时间的主要因素为该制剂中存在的非药物活性的辅料成分.结论:临床使用便携式输注泵输注氟尿嘧啶粉针剂存在输注延迟,粉针剂中非药物活性辅料是重要原因,临床应予以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