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玄参内生真菌Nigrospora oryzae D7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 研究玄参内生真菌Nigrospora oryzae D7的次生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HPLC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等谱学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N.oryzae D7培养物的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共分离得到 11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 4,5,8-三羟基-6-甲氧基-2-甲基-3-2-丙酰-3,4-二氢萘-1(2H)-酮(1)、(S)-2-甲基-2,3-二氢苯并呋喃-4-羧酸(2)、3-羟基-2-甲氧基-5,6-二甲基苯甲酸(3)、2-乙氧基-3-羟基-5,6-二甲基苯甲酸(4)、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醛(5)、2,5-二甲基间苯二酚(6)、2-(4-羟苯基)乙酸乙酯(7)、酪醇(8)、α-acetylorcinol(9)、(20S,22E,24R)-5α,8α-桥二氧-麦角甾烷-6,22-二烯-3β-醇(10)、(3β,5α,6β,22E)-麦角甾-7,22-二烯-3,5,6-三醇(11).化合物 1为新化合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 1 对人肺癌 A549 细胞和人乳腺癌MDA-MB-435 细胞具有较强的生长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9.25±1.60)、(11.37±2.10)μmol/L;化合物10和11对A549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25.23±2.50)、(27.48±1.90)μmol/L.结论 化合物 1 为萘醌类新化合物,命名为稻黑孢醌A;化合物 1 对A549 细胞和MDA-MB-435细胞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化合物 10和 11 对A549 细胞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2,6-二甲氧基-1,4-苯醌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缓解小鼠的感染性休克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探究发酵小麦胚芽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2,6-二甲氧基-1,4-苯醌(DMQ)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并缓解小鼠感染性休克的作用机制.方法 细胞学水平:在BMDM细胞中,经脂多糖(LPS)预处理、DMQ干预后,利用尼日利亚菌素(Nigericin)、ATP、尿酸钠结晶(MSU)分别活化经典NLRP3炎症小体以及胞内转染LPS活化非经典NLRP3炎症小体.利用聚脱氧腺苷酸(Poly A:T)活化AIM2炎症小体.在THP-1细胞中,利用Nigericin活化经典NLRP3炎症小体,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方法测定NLRP3炎症小体活化产物的表达水平.蛋白分子水平:利用免疫共沉淀探究DMQ阻断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具体机制.动物水平:将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感染性休克LPS组、DMQ 20 mg/kg治疗组、DMQ 40 mg/kg治疗组,6只/组,待DMQ治疗组小鼠预注射相应浓度DMQ后,对照组小鼠注射无菌PBS,其余3组小鼠腹腔注射相同剂量LPS,利用ELISA检测DMQ干预对LPS诱导的小鼠感染性休克模型中血清和腹腔灌洗液中TNF-α和IL-1β分泌水平的影响.DMQ预处理后注射LPS观察记录小鼠36 h内的生存状态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DMQ可有效抑制小鼠BMDM细胞和人THP-1细胞中经典NLRP3炎症小体活化(P<0.05),在小鼠BMDM细胞中对非经典NLRP3炎症小体活化也起到有效抑制作用(P<0.05),DMQ对AIM2炎症小体活化无影响(P>0.05).进一步实验结果揭示DMQ可阻断ASC和NLRP3之间的相互作用.DMQ治疗组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清和腹腔液中IL-1β的分泌水平(P<0.05)并延长小鼠生存时间(P<0.05).结论 发酵小麦胚芽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DMQ通过阻断ASC和NLRP3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效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并缓解LPS诱导的小鼠感染性休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樟木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研究樟木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和波谱学方法对樟木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结果:从樟木中分离得到 12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dihydroxy-1,2,6-trimethoxy-[1,1'-biphenyl]-4(1H)-one(1)、spiropreussomerin A(2)、(-)-lyoniresinol(3)、(+)-lyoniresinol(4)、异落叶松树脂素(5)、9-羟基芝麻素(6)、9-hydroxyl piperonol(7)、l-细辛脂素(8)、松脂醇(9)、6,7-二甲氧基香豆素(10)、(R)-(+)-5-(2,3-dihydroxypropyl)-1,3-benzodioxole(11)、3,4,5-三甲氧基苄醇(12).结论:其中,1、2、4、7、11 和 12 为首次从樟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3、5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贯叶连翘的化学成分及降糖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研究贯叶连翘Hypericum perforatum L.的化学成分及降糖活性.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 葡聚糖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HPLC等多种方法对贯叶连翘地上部分 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HR-ESI-MS、NMR等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鉴定.通过体外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试验,测定化合物的降糖活性.结果:从贯叶连翘中分离得到 14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北美芹素(1)、3′,4′-disenecioyl-cis-khellactone(2)、5,4′-二羟基-6,8-二甲基-7-甲氧基黄酮(3)、5,4′-二羟基-6-甲基-7-甲氧基黄酮(4)、5,7-二羟基-3-甲基色原酮(5)、5,7-二羟基-3-乙基色原酮(6)、2,4,6-三羟基苯甲酸乙酯(7)、香草醛(8)、7-hydroxy-5-methoxy-4,6-dimethylphthalidc(9)、α-生育醌(10)、豆甾醇(11)、乙酰-11-羰基-β-乳香酸(12)、阿魏酸二十六烷酯(13)、cosmo-soic acid(14).结论:其中,化合物 1~4、10、12~14 为首次从金丝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5~7 和 9 为首次从贯叶连翘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3 和 4 表现出较好的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 IC50 值分别为 490.3 和 549.9 μmol/L,与阳性药阿卡波糖效果(IC50=500.1 μmol/L)相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基于Nrf2/ARE抗氧化应激途径探究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探究乌梅丸基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抗氧化应激途径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7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UC组、美沙拉嗪组(MES组,0.82 g/kg MES)、乌梅丸低剂量组(WMW-L组,按生药5 g/kg)、乌梅丸中剂量组(WMW-M组,按生药10 g/kg)、乌梅丸高剂量组(WMW-H组,按生药20 g/kg)和乌梅丸高剂量+Nrf2抑制剂ML-385组(WMW-H+ML-385组,乌梅丸按生药20 g/kg+20 mg/kg ML-385),每组10只.末次给药后,对小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及结肠黏膜损伤评分.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黏膜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小鼠血清和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水平.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TBA)测定小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小鼠血清和结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DTNB)直接法测定小鼠血清和结肠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小鼠结肠组织中Nrf2的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结肠组织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UC组小鼠DAI评分、结肠黏膜损伤评分、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升高,血清和结肠组织中IL-1β、TNF-α、IL-6、MDA水平升高,结肠组织Nrf2、HO-1、NQO1蛋白表达升高,血清和结肠组织中SOD、GSH-px水平降低(P<0.05),结肠黏膜损伤严重.与UC组相比,MES组、WMW-M组、WMW-H组小鼠相应指标变化与上述相反,而结肠组织Nrf2、HO-1、NQO1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肠黏膜损伤减轻.WMW-L组、WMW-M组、WMW-H组各指标变化呈剂量依赖性.WMW-H组与ME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L-385减弱了高剂量乌梅丸对UC小鼠结肠黏膜损伤的改善作用.结论 乌梅丸可能通过激活Nrf2/ARE抗氧化应激途径减轻UC小鼠的结肠黏膜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长尾粗叶木根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长尾粗叶木Lasianthus acuminatissimu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并结合文献报道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长尾粗叶木根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甲氧基苯酚(1)、3-乙酰基白桦酸(2)、十六烷酸(3)、3,8-二羟基-2-乙氧基甲基-1-甲氧基-9,10-蒽醌(4)、1,3-二羟基-2-乙氧甲基-9,10-蒽醌(5)、1,3-二羟基-3-甲基-9,10-蒽醌(6)、3,8-二羟基-1-甲氧基-9,10-蒽醌(7)、3-羟基-1-甲氧甲基-9,10-蒽醌(8)、1,3-二羟基-2-甲氧甲基-9,10-蒽醌(9)、4-羟甲基-2-糠醛(1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1)、长尾粗叶木素A (12)、异东莨菪素(13)、虎刺醇(14)、钩藤苷元A(15)、长尾粗叶木苷A(16).结论 化合物1~11为首次从粗叶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两种组合显色系统用于分枝杆菌快速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性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一种用于分枝杆菌快速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的3,3'-[1-(苯氨酰基)-3,4-四氮唑]-二(4-甲氧基-6-硝基)苯磺酸钠(XTT)/1-甲氧基-5-甲基酚嗪硫酸甲酯(1-methoxy-PMS,mPMS)组合显色系统(简称“XTT/mPMS”),并加以评估.方法测试XTT分别与mPMS及2-甲基-1,4-萘醌(2-methyl-1,4-NQ,mNQ)两种中间电子受体的最佳组合浓度、检测线性范围、反应时间、稳定性、细胞毒性、药物干扰作用等特性.以固体培养法作为金标准评估XTT/mPMS用于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最低抑菌浓度(MIC)的药敏试验性能,并与刃天青显色法结果比较.结果 XTT/mPMS和XTT/mNQ两种组合系统中,XTT和中间电子受体的最优组合浓度分别是0.2 mmol/L和0.04 mmol/L.这两种组合系统中,对耻垢分枝杆菌的显色反应较对牛分枝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更为迅速(XTT/mPMS组合系统分别为60 min、420 min、420 min;XTT/mNQ组合系统分别为60 min、420 min、420 min).XTT/mPMS和XTT/mNQ对3种分枝杆菌均为低毒性,能延长其到达稳定期的时间(约滞后12~48 h).XTT/mPMS与7H9液体培养基在37℃恒温中共培养,以及长时间储存中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37℃共培养可维持8d,25℃条件下稳定性不低于15 d,4℃条件下稳定性不低于30 d).以固体培养法为金标准,XTT/mPMS用于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快速药敏试验(利福平、异烟肼)检测中,其特异度[分别为100.0%(17/17)和100.0%(13/13)]和敏感度[分别为95.7%(22/23)和92.6%(25/27)]与刃天青显色法[特异度分别为100.0%(17/17)和100.0%(13/13);敏感度分别为100.0%(23/23)和92.6%(25/27)]基本一致.结论 本实验室发现XTT/mPMS组合显色系统稳定、低毒、价格低廉,适合于对分枝杆菌进行快速药敏试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白及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基于白及提取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本研究对白及95%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白及的质量控制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反复硅胶LH-20羟丙基葡聚糖(Sephadex LH-20)凝胶、制备薄层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方法对白及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应用TLC,HPLC跟踪监测,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单体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质谱(MS),1H-NMR和”C-NMR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白及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素甲醚(1),红灰青素(2),8-C-对羟基苄基山柰酚(3),N-苯甲酰-L-苯丙氨酸-N-苯甲酰-L-苯丙氨酸酯(4),松脂醇(5),(E)-4'''-羟基苯乙基3-(4′-羟基苯基)丙烯酸酯(6),对甲氧基二氢肉桂酸(7),对羟基苯甲醛(8),对羟基苯甲酸(9),香草酸(1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1),棕榈酸乙酯(12).化合物类型包括蒽醌类(1和2),黄酮类(3),氨基酸衍生物(4),木脂素(5),苯丙素(6和7),以及其他小分子芳香族化合物(8~11)和脂肪族(12).结论:化合物2,3,4,6,7,11和12均为首次从白及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白花蛇舌草90%乙醇提取物采用大孔树脂、硅胶柱、TLC、HPLC制备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CCK-8法测定体外抑制鼻咽癌细胞株CNE1、结肠癌细胞HT-29的活性.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草酸(1)、对香豆酸(2)、2-羟基-3-甲基蒽醌(3)、6α-O-反式-对香豆酰京尼平苷(4)、槲皮素-3-0-[2''-0-(E-6''-0-阿魏酰基)-β-D-葡萄糖]-β-D-葡萄糖苷(5)、3,4-二羟基苯甲酸(6)、2-羟基-7-甲基-3-甲氧基蒽醌(7)、10-去氢京尼平苷(8)、1-甲醛-4-羟基蒽醌(9).1、3、7、9体外能抑制CNE1、HT-29肿瘤细胞生长.结论 化合物9为新的天然产物,1、3、7、9为白花蛇舌草的抗肿瘤成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人参二醇与人参三醇衍生物的氧化及细胞毒活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以人参二醇和人参三醇为起始原料制备达玛烷型三萜衍生物,并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筛选.方法 以人参二醇和人参三醇经PCC(氯铬酸吡啶盐)氧化、DDQ(二氯二氰基苯醌)氧化后的产物为原料,进一步与间氯过氧苯甲酸(m-CPBA)进行氧化反应,得到的开环产物采用MTT法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 共制备了4个开环产物(化合物2、4、6、8).结论 这4个开环产物均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和4对几种肿瘤细胞株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