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传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报道5例遗传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TTP)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结合文献资料探讨cTTP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分析患者发病年龄、疾病表现、个人史、家族史、误诊情况等临床资料,观察血浆输注疗效和器官功能评估等治疗结局;结合血浆ADAMTS13活性测定及ADAMTS13基因突变分析,探讨cTTP临床表现、治疗结局与ADAMTS13基因突变间的相互内在联系。结果:5例CTTP患者中男1例,女4例,发病年龄分别为1、9、12、19、31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小板明显减少、贫血及神经系统受累表现;既往多被疑诊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2例女性患者因妊娠诱发,其他病例存在感染诱因。所有病例均检出ADAMTS13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区域与患者临床表现及器官损伤程度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治疗性和预防性血浆输注是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cTTP临床表现具有明显异质性,易被误诊而延误治疗。ADAMTS13活性检测和基因突变分析是重要诊断依据,预防性血浆输注可有效控制疾病发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GPIb活性/抗原比值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快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GPIb活性/抗原比值对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急性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院的93例同时存在血小板计数<50×10 9/L和溶血表现的疑诊TTP患者,检测ADAMTS13活性,vWF:GPIb活性及vWF抗原,以ADAMTS13活性测定结果作为TTP确诊依据,记录患者PLASMIC临床评分及最终临床诊断。 结果:22例患者确诊为TTP,ADAMTS13活性的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为1.0%(0~7.4%),71例非TTP患者主要诊断为溶血尿毒综合征(HUS)、重症感染、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等。TTP患者vWF:GPIb活性、抗原及两者比值均低于非TTP患者( P<0.05),vWF:GPIb活性/抗原比值<0.75对TTP诊断效力最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8%、95.2%)。在PLASMIC临床评分判断为TTP高可能性的患者中,vWF:GPIb活性/抗原比值<0.75者有88.9%最终确诊为TTP,比值≥0.75者有15.4%最终确诊为TTP。 结论:当ADAMTS13活性结果不能及时获得时,基于自动化检测的vWF:GPIb活性/抗原比值有助于疑诊TTP患者的快速鉴别和风险分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生儿期发病的遗传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报道了1例新生儿期发病的遗传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TTP)病例。患儿为第3胎第3产,2名姐姐均于生后24 h内死亡。本例患儿生后生命体征平稳,血小板计数20×10 9/L。生后约3 h患儿出现呼吸困难、神志模糊、大面积淤点淤斑、酸中毒和肺出血等,积极予机械通气、扩容、纠酸等综合抢救,但患儿于生后约6 h死亡。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发现患儿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基因c.1187G>A(p.C396Y)/c.1595G>T(p.C532F)复合杂合变异,其母亲携带c.1187G>A杂合变异,父亲携带c.1595G>T杂合变异。结合患儿临床特点、家族史及基因检测结果,最终诊断为遗传性TTP。由本例认为,对于新生儿期出现不明原因的血小板减少、贫血、非溶血病性严重黄疸等应提高警惕,及时完善基因检测,及时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含WW结构域的转录因子1对软骨细胞合成和分解代谢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含WW结构域的转录因子1(WWTR1或TAZ)在创伤后骨性关节炎(PTOA)中对软骨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由贵州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20只c57bl/6J小鼠简单随机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内侧半月板(DMM)不稳定组,每组6例,3个月后取材。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番红O固绿(Safranin O)染色验证模型是否构建成功和根据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学会(OARSI)对骨关节软骨损伤进行分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AZ的表达。分离培养膝关节原代软骨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TAZ抑制组(TAZ inhibitor-1)进行体外实验。通过免疫荧光检测TAZ inhibitor-1对TAZ表达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TAZ inhibitor-1对软骨细胞合成和分解代谢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HE结果显示,DMM组滑膜比对照组有增厚和有炎性细胞浸润。Safranin O染色显示,根据OARSI评分DMM组关节软骨浅层比对照组有降解和软骨下骨增厚[(4.333±1.731)分比(1.000±0.167)分, t=21.240, 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DMM组TAZ表达低于对照组(63.333±2.667比44.500±1.500, t=19.210, P<0.01)。在体外实验中,免疫荧光结果显示,TAZ inhibitor-1组软骨细胞内TAZ的表达低于对照组(44.406±1.731比54.772±5.419, t=15.860, 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AZ inhibitor-1组二型胶原酶Ⅰ(Col2a1)、糖胺聚糖(ACAN)表达低于对照组(0.470±0.038比0.937±0.330,0.589±0.015比0.859±0.037, t=20.830、17.160, P<0.01),TAZ inhibitor-1组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含TSP样基序的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ADAMTS)-7表达高于对照组(0.897±0.004比0.540±0.018、0.956±0.007比0.605±0.013, t=4.920、8.056, P<0.01)。qPCR结果显示,TAZ inhibitor-1组MMP-13、ADAMTS-7、SOX5等基因表达高于对照组(1.697±0.030比1.000±0.007、5.242±0.343比1.000±0.031、0.769±0.018比1.000±0.030, t=22.820、23.820、12.270, P<0.01),TAZ inhibitor-1组COl2a1、ACAN、刺猬因子重组蛋白(IHH)等基因表达低于对照组(0.524±0.047比1.001±0.069、0.664±0.310比1.001±0.624、0.367±0.024比1.002±0.085, t=10.580、8.875、13.660, P<0.01)。 结论:TAZ在软骨细胞中通过调节软骨细胞的代谢促进PTOA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低强度脉冲聚焦超声对小鼠膝关节软骨细胞损伤中炎症因子和焦亡蛋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低强度脉冲聚焦超声(FLIPU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膝关节软骨细胞损伤中炎症因子和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保护软骨的作用机制.方法 提取C57BL/6J小鼠膝关节原代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实验,用 1 μg/mL LPS处理软骨细胞 12 h模拟骨关节炎样软骨细胞损伤.细胞分为对照组(仅用含 10%FBS的培养基培养,不予任何处理)、LPS组(LPS处理 12 h)和LPS+FLIPUS组(LPS 处理 12 h后再用FLIPUS干预 20 min).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中Ⅱ型胶原蛋白α1(COL2α1)、炎症细胞因子(IL-18 和IL-1β)、焦亡相关蛋白[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 3(NLRP3)、cleaved caspase 1、消皮素D N端片段(GSDMD-N)]、软骨基质降解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MMP3 和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 5(ADAMTS5)]的表达.采用钙黄绿素乙酰氧基甲酯(calcein AM)/PI荧光染色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细胞活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18水平.结果 成功提取小鼠膝关节原代软骨细胞并模拟骨关节炎样软骨细胞损伤.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小鼠膝关节软骨细胞中COL2α1 蛋白表达降低(P<0.01),MMP13、MMP3、ADAMTS5、NLRP3、GSDMD-N、cleaved caspase 1、IL-18 和IL-1β蛋白表达增加(均P<0.01),细胞上清液中IL-18、IL-1β水平升高和LDH释放增加(均P<0.01),细胞肿胀变形,细胞膜上出现较多孔隙,丧失完整性,细胞死亡率增加(P<0.01).与LPS组相比,LPS+FLIPUS组小鼠膝关节软骨细胞中COL2α1 蛋白表达上升(P<0.01),MMP13、MMP3、ADAMTS5、NLRP3、GSDMD-N、cleaved caspase 1、IL-18和IL-1β蛋白表达下降(P<0.05,P<0.01),细胞上清液中IL-18、IL-1β水平下降和LDH释放减少(P<0.05,P<0.01),细胞肿胀程度减轻,细胞膜上孔隙减少,细胞死亡率下降(P<0.05).结论 FLIPUS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和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减轻LPS诱导的小鼠膝关节软骨细胞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枳壳甘草汤抑制巨噬细胞M1极化延缓椎间盘退变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6
目的 基于巨噬细胞极化研究枳壳甘草汤延缓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每组8 只.模型组和中药组采用针头刺破大鼠尾椎椎间盘造模.中药组采用枳壳甘草汤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干预时间为20 天.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大鼠椎间盘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荧光检测椎间盘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 r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iNOS、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13,MMP-13)、解聚蛋白样金属基质蛋白酶-5(a disintegrin-like and metalloprotease-5,ADAMTS-5)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 MMP-13、ADAMTS-5 基因表达.结果 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模型组椎间盘组织纤维环排列紊乱,髓核与纤维环界限模糊,伴随大量炎性细胞侵袭,中药组椎间盘组织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椎间盘MMP-13、ADAMTS-5 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M1 巨噬细胞标记蛋白iNOS表达显著升高(P<0.05),血清促炎因子IL-6 和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椎间盘MMP-13、ADAMTS-5 蛋白和基因的表达降低(P<0.05),iNOS蛋白表达降低(P<0.05),血清促炎因子IL-6 和TNF-α含量降低(P<0.05).结论 吴门枳壳甘草汤可以有效延缓椎间盘组织的退变,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巨噬细胞M1 型极化、调控炎症微环境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长链非编码RNA HOX转录反义RNA对微小RNA-519c-3p/骨形成蛋白Ⅱ型受体调控骨关节炎进展作用及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 RNA(LncRNA)HOX转录反义 RNA(HOTAIR)通过 miR-519c-3p/骨形成蛋白Ⅱ型受体(BMPR2)调控骨关节炎进展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站ENCORI、TargetScanHuman 8.0 工具分析预测LncRNA HOTAIR的下游miR-519c-3p以及靶基因BMPR2,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及RIP实验验证分子间的相互结合.通过慢病毒转染将miR-519c-3p在细胞中过表达后,将构建好的软骨细胞分为NC组和miR-519c-3p过表达组(miR-519c-3p组).两组细胞分别应用CCK-8 检测、蛋白质印迹、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检测探究LncRNA HOTAIR/miR-519c-3p/BMPR2 轴对人软骨细胞骨关节炎的进展的影响.结果 与NC组比较,miR-519c-3p组细胞生长变慢,降解酶[降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MMP9、MMP13、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DAMTS)4 和 AD-AMTS5]和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 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显著降低,而COL2A1 和SOX9 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LncRNA HOTAIR可结合miR-519c-3p,并且BMPR2 是miR-519c-3p的下游靶基因,回补实验证实LncRNA HOTAIR可通过miR-519c-3p/BMPR2 轴调控人软骨细胞生长、降解酶以及促炎因子的分泌.结论 LncRNA HOTAIR可通过miR-519c-3p/BMPR2 轴调控骨关节炎的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桃仁膝康丸激活软骨细胞自噬延缓骨性关节炎软骨退变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桃仁膝康丸(TRXK)对外科手术诱导的大鼠骨性关节炎(OA)软骨退变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与软骨细胞自噬的关系.方法 将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TRXK组和TRXK+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组,采用改良的Hulth法制备大鼠膝关节OA模型.术后2周开始TRXK组和TRXK+3-MA组给予TRXK 1.25 g·kg-1·d-1灌胃,TRXK+3-MA组同时给予3-MA 1.5 mg·kg-1·d-1腹腔注射,连续用药12周.光镜下观察软骨组织形态学变化,并进行Mankin评分,Real-time PCR法检测膝关节软骨组织中Ⅱ型胶原β1 (COL2A1)、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和血小板反应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肽酶5 (ADAMTS5)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软骨组织中ULK1、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Ⅰ/Ⅱ(LC3-Ⅰ/Ⅱ)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TRXK能明显降低Mankin评分,升高软骨组织中COL2A1和Aggrecan,而降低MMP13和ADAMTS5 mRNA表达(P<0.05);另外,TRXK能提高ULK1、Beclin-1和LC3-Ⅱ蛋白质表达(P<0.05).结论 桃仁膝康丸可以通过诱导软骨细胞自噬延缓或阻止外科手术诱导的大鼠膝关节OA的软骨退变,其激活软骨细胞自噬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补体系统在血栓性微血管病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是一组具有共同病理特征的急性临床病理综合征,主要包括溶血尿毒综合征(HUS)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两者在病因和临床表现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补体旁路途径异常活化在HU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公认.研究发现超过100多种补体调节因子或补体本身基因突变与HUS的发生有关,基因突变使得补体负性调节蛋白活性降低或补体激活蛋白功能增强,补体系统异常活化促使内皮损伤及血栓形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活性缺失(<10%)是TTP最重要的发病机制,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各种原因诱发补体旁路途径调节失控、过度激活参与了TTP的发生.目前寻找特异性的补体活化生物标志物对患有各种形式TMA的患者进行全面的补充检查,并开发针对该疾病新的靶向治疗药物,是目前国内外对TMA的研究热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胃癌患者伊立替康耐药前后基因表达谱的差异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旨在通过转录组测序,明确胃癌患者产生伊立替康耐药前后的基因表达谱差异.方法 取胃癌患者用药前后的穿刺组织,进行RNA-seq,测序的覆盖度100×;对测序得到的原始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一些分析.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胃癌患者耐药前后的组织转录水平分别有22003和21127个表达基因,其中有541个差异基因达到显著性水平;GO和KEGG分析发现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26条生物通路;这些通路与PI3K-Akt信号通路、胃酸分泌、黏附连接、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细胞周期和胆汁分泌相关;最终筛选得到的与胃癌产生伊立替康耐药密切相关的基因包括ABCA3、ADAMTS15、ALMS1、BCL2L11、C1QTNF6、CAPN9、COL12A1、COL5A3、COL7A1、IRF4、KRAS、MPP6、PCDHA1、PIK3CA、POU2AF1和USP13等.结论 本研究提供了胃癌患者耐药前后的转录本信息,获得了与胃癌患者产生伊立替康耐药密切相关的潜在候选基因,为胃癌的个性化精准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