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吸入高浓度氢气对小鼠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吸入高浓度氢气对小鼠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ICR小鼠200只,6~8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50):假手术组(Sham组)、SAE组、假手术+高浓度氢气组(Sham+H 2组)和SAE+高浓度氢气组(SAE+H 2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小鼠SAE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和6 h时,Sham+H 2组和SAE+H 2组吸入氢氧混合气体(67%H 2-33%O 2)1 h,Sham组和SAE组吸入氮氧混合气体(67%N 2-33%O 2)1 h。记录造模后7 d小鼠生存情况。分别于造模后3、5和7 d时,采用Y迷宫实验评估认知功能。于造模后24 h处死小鼠,取海马组织,行尼氏染色,光镜下观察CA1区病理学结果,计数正常神经元;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含量,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采用荧光素-荧光酶发光法检测线粒体ATP含量。 结果:与Sham组相比,SAE组和SAE+H 2组造模后7 d生存率降低,造模后各时点自发交替百分比降低,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计数降低,TNF-α和HMGB1含量升高,MMP和ATP含量降低( P<0.05),Sham+H 2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SAE组相比,SAE+H 2组造模后7 d生存率升高,造模后各时点自发交替百分比升高,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计数升高,TNF-α和HMGB1含量降低,MMP和ATP含量升高( P<0.05)。 结论:吸入高浓度氢气可减轻小鼠SAE,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海马炎症反应和改善线粒体功能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iR-511-3p靶向ATP2A2调控内质网应激对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miRNA-511-3p(miR-511-3p)对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ATP2A2、内质网应激在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69例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距离肿瘤>2 c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癌和癌旁组织以及永生化肺上皮细胞株BEAS-2B、人肺细胞株CCD-19Lu、人肺癌细胞株A549、H1975、H1299中miR-511-3p转录水平相对表达量。选择miR-511-3p相对表达水平最低的肺癌细胞株A549进行后续实验。将细胞分为miR对照组(转染miR-511-3p无关序列)、miR-511-3p过表达组(转染miR-511-3p模拟物)、miR-511-3p敲低组(转染miR-511-3p抑制物);另取A549细胞分为ATP2A2过表达对照组(转染空载质粒)、ATP2A2过表达组(转染ATP2A2过表达质粒),以及ATP2A2敲低对照组(转染载有小干扰RNA无关序列的质粒)和ATP2A2敲低组(转染载有ATP2A2小干扰RNA序列的质粒)。采用qRT-PCR法检测各组A549细胞miR-511-3p和ATP2A2转录水平相对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A549细胞ATP2A2蛋白及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511-3p与ATP2A2 mRNA的靶向关系;CCK-8法检测各组A549细胞增殖能力(以吸光度值表示);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A549细胞中凋亡细胞占比;无机磷比色法检测各组A549细胞Ca 2+-ATP酶活性;荧光探针法检测各组A549细胞Ca 2+浓度。 结果:69例患者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miR-511-3p转录水平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8±0.03、0.17±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04, P<0.05)。miR-511-3p过表达组、miR-511-3p敲低组、miR对照组A549细胞中凋亡细胞占比分别为(58.1±6.1)%、(11.0±1.3)%、(22.0±2.1)%,miR-511-3p过表达组较miR对照组高,miR-511-3p敲低组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9.70、7.64,均 P<0.05)。培养24、48、72 h后,miR-511-3p过表达组A549细胞增殖能力均较miR对照组低,miR-511-3p敲低组均较miR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ATP2A2敲低组、ATP2A2敲低对照组A549细胞中凋亡细胞占比分别为(58.2±1.5)%、(23.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3.94, P<0.05);ATP2A2过表达组、ATP2A2过表达对照组A549细胞中凋亡细胞占比分别为(13.8±2.0)%、(23.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96,均 P<0.05)。miR-511-3p过表达组、miR-511-3p敲低组、miR对照组A549细胞ATP2A2转录水平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1±0.01、1.34±0.19、0.51±0.12,miR-511-3p过表达组较miR对照组低,miR-511-3p敲低组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5.76、6.40,均 P<0.05);miR-511-3p过表达组A549细胞ATP2A2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其对照组低,miR-511-3p敲低组较其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511-3p与ATP2A2 mRNA存在靶向关系。对照组、miR-511-3p过表达组、ATP2A2过表达组、miR-511-3p过表达+ATP2A2过表达组A549细胞中凋亡细胞占比分别为(21.5±3.0)%、(58.1±5.0)%、(13.3±1.2)%、(20.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73.28, P<0.001);对照组、miR-511-3p敲低组、ATP2A2敲低组、miR-511-3p敲低+ATP2A2敲低组A549细胞中凋亡细胞占比分别为(23.5±3.0)%、(11.3±1.2)%、(60.1±7.0)%、(25.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78.45, P<0.001)。ATP2A2过表达组A549细胞Ca 2+-ATP酶活性高于对照组,ATP2A2敲低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4.61、6.07,均 P<0.05);ATP2A2过表达组A549细胞内Ca 2+浓度低于对照组,ATP2A2敲低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30、3.95,均 P< 0.05)。miR-511-3p过表达组A549细胞Ca 2+-ATP酶活性低于miR对照组,miR-511-3p敲低组高于miR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6.54、4.16,均 P<0.05);miR-511-3p过表达组A549细胞内Ca 2+浓度高于miR对照组,miR-511-3p敲低组低于miR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60、6.23,均 P<0.05)。敲低ATP2A2或过表达miR-511-3p的A549细胞内质网应激标志GRP78、PERK、p-eIF2a、ATF4、CHOP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相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过表达ATP2A2或敲低miR-511-3p的A549细胞各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相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miR-511-3p水平变化可能影响肺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机制可能是其靶向ATP2A2进而调控内质网应激而影响肺癌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15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基因型-表型关系和遗传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D)的基因型-表型关系,研究 ATP7B基因突变谱。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22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15例W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itc回归法分析患者基因型和表型的相关性。 结果:以肝脏表现起病的(肝型)占60.9%,神经系统症状起病的(脑型)占13.0%,肝脑混合型占26.1%。症状前个体占肝型的62.9%。二代测序诊断WD的占87.8%,联合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诊断WD的占89.6%,仅检测到1个致病位点的占10.4%。基因检测结合临床资料对WD的诊断率为100%。共检出 ATP7B变异76种,突变频率最高前3位的为c.2333G>T(p.Arg778Leu,30.7%)、c.2975C>T(p.Pro992Leu,7.3%)和c.2621C>T(p.Ala874Val,6.4%)。变异主要分布在第8、11~13和15~18号外显子,占变异总数的90%以上。发现新变异8个,分别为c.3724G > A(p.Glu1242Lys)、c.3703G > C(p.Gly1235Arg)、c.3593T > C(p.Val1198Ala)、c.2494A > C(p.Lys832Gln)、c.1517T > A(p.Ile506Lys)、c.484G > T(p.Glu162Ter)、c.1870-49A > G和第10~21号外显子缺失。肝组织病理学示细胞水肿变性、炎性和坏死,铜染色阳性率仅为42.8%。基因型-表型分析显示,携带p.Arg778Leu变异者比携带其他变异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更高( P = 0.024),p.Arg778Leu纯合变异和脑型患者相关( P = 0.027)。 结论:基因检测在WD确诊中发挥重要作用。p.Arg778Leu为中国人群第1高频变异,携带该变异的患者ALT水平较高;p.Arg778Leu纯合变异易导致脑型WD。该研究扩展了 ATP7B基因变异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PINK1/Parkin-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通路介导的线粒体-溶酶体自噬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上皮-间充质转化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PINK1/Parkin-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LAMP2)通路介导的线粒体-溶酶体自噬对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探讨其在移植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Sprague Dawley(SD)大鼠分为4组( n=8):假手术组(S组)、肾I/R组、肾I/R+Parkin过表达组(I/R+rAAv组)、肾I/R+Parkin沉默组(I/R+sh组)。采用夹闭双侧肾蒂45 min后恢复肾脏灌注24 h的方法制备肾I/R损伤模型。尾静脉注射腺相关病毒rAAv-Parkin和sh-Parkin分别过表达和沉默Parkin,并设空载体对照。术后24 h处死大鼠,采血并取肾皮质,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使用试剂盒分别检测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大鼠肾损伤分子-1(Kim-1)和腺苷三磷酸(ATP)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E-黏钙蛋白(E-cad)、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AM)及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LC3B、P62及LAMP2的表达。两组间的比较采用非配对 t检验。 结果:与S组比较,I/R组血清Scr、BUN、LDH和MDA浓度升高,Kim-1表达上调[(123.45±21.23) μmol/L比(60.12±8.98) μmol/L, t=9.381, P<0.05;(40.57±9.33) mmmol/L比(18.22±6.34) mmmol/L, t=7.527, P<0.05;(65.12±12.87) U/L比(30.12±6.21) U/L, t=6.145, P<0.05;(13.21±4.23) mmmol/L比(6.78±2.21) mmmol/L, t=6.445, P<0.05;(10.11±4.23) nmol/L比(1.21±4.0.43) nmol/L, t=5.125, P<0.05];肾皮质ATP含量减少,E-cad表达下调及α-SAM表达上调(0.34±0.14比1.00, t=5.608, P<0.05;1.78±0.21比1.00, t=7.129, P<0.05);PINK1、Parkin和LC3B表达下调,LAMP2表达上调(0.41±0.23比1.00, t=6.134, P<0.05;0.54±0.16比1.00, t=7.182, P<0.05;0.45±0.23比1.00, t=6.051, P<0.05;1.56±0.14比1.00, t=7.109, P<0.05)。与I/R组比较,I/R+rAAv组血清Scr、BUN、LDH和MDA浓度降低,Kim-1表达下调[(78.32±12.24) μmol/L比(123.45±21.23) μmol/L, t=5.137, P<0.05;(20.45±9.67) mmmol/L比(40.57±9.33) mmmol/L, t=6.182, P<0.05;(45.27±10.46) U/L比(65.12±12.87) U/L, t=5.891, P<0.05;(7.23±3.56) mmmol/L比(13.21±4.23) mmmol/L, t=5.128, P<0.05;(4.67±1.65) nmol/L比(10.11±4.23) nmol/L, t=6.871, P<0.05];肾皮质ATP含量增多,E-cad表达上调及α-SAM表达下调(0.89±0.35比0.34±0.14, t=7.598, P<0.05;1.11±0.45比1.78±0.21, t=5.125, P<0.05);PINK1、Parkin和LC3B表达上调;LAMP2表达下调(2.12±0.55比0.41±0.23, t=6.678, P<0.05;2.78±0.33比0.54±0.16, t=6.982, P<0.05;1.45±0.52比0.45±0.23, t=6.571, P<0.05;1.01±0.20比1.56±0.14, t=7.223, P<0.05)。与I/R组比较,I/R+sh组血清Scr、BUN、LDH和MDA浓度明显升高,Kim-1表达明显上调;肾皮质ATP含量明显减少,E-cad表达下调及α-SAM表达上调;PINK1、Parkin和LC3B表达下调,LAMP2表达上调。 结论:调控Parkin的表达且通过PINK1/Parkin-LAMP2线粒体-溶酶体自噬途径能减轻肾I/R损伤引起的EMT,其可能是逆转移植肾EMT的重要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抑制HMGB1/STAT3轴活性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抑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轴活性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体内和体外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甘草酸组和NSC74859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不结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给药,甘草酸组和NSC74859组大鼠在缺血/再灌注前12 h 30 min和缺血后30 min分别尾静脉注射HMGB1拮抗剂甘草酸或STAT3抑制剂NSC74859 5 mg/kg。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指标左心室缩短分数(FS)和左心室射血分数(EF),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TUNEL染色评估心肌细胞的凋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MGB1、STAT3和磷酸化STAT3(p-STAT3)的表达水平。MTS法测定H9C2细胞活力,通过细胞内腺苷三磷酸(ATP)含量测定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9C2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评估心肌细胞的存活。采用免疫沉淀法研究HMGB1/STAT3的作用方式。采用免疫染色法检测HMGB1/STAT3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表达和迁移情况。结果:抑制HMGB1或STAT3的表达后,大鼠EF和FS均升高,心肌细胞免疫浸润和凋亡下降;抑制HMGB1表达可降低STAT3的表达,但抑制STAT3表达不影响HMGB1的表达。缺氧导致HMGB1、p-STAT3表达升高,STAT3表达降低,在缺氧8 h时,STAT3表达水平突然升高。复氧后HMGB1、STAT3表达降低,p-STAT3表达升高,但p-STAT3(Ser 727)未参与该过程。缺血再灌注损伤后,HMGB1和STAT3在心肌细胞中牢固结合,但抑制STAT3或HMGB1会减弱这种结合。抑制HMGB1或STAT3表达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缺氧后再复氧心肌细胞HMGB1表达增加,HMGB1从细胞核向细胞质迁移。结论:抑制HMGB1/STAT3轴活性可有效降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胰腺病变42例临床病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胰腺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00年1月至2021年5月42例胰腺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42例儿童胰腺病变患者年龄1 d至12岁,平均年龄4.25岁。男性23例,女性19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肿块、腹痛、呕吐、持续性低血糖等。B超及CT检查示胰腺占位性病变31例,未见明显病变11例。病理学检查,42例儿童胰腺病变中肿瘤性病变22例(52.4%),上皮来源18例,9例胰母细胞瘤见上皮性肿瘤细胞呈粗梁状排列,其中见多少不等的鳞状小体。6例实性-假乳头状瘤镜下见出血坏死性囊腔以及单一形态的上皮样细胞,呈实性片状、巢状或假乳头排列。2例神经内分泌肿瘤见肿瘤细胞条索状或巢团状分布,1例核分裂象约3/10 HPF,Ki-67阳性指数约5%,符合神经内分泌肿瘤,G2;1例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活跃,约25/10 HPF,Ki-67阳性指数约80%,符合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型。1例腺泡细胞癌见瘤细胞丰富,呈实性、条索状或腺泡样排列,间质少,瘤细胞形态一致,可见单个明显核仁。间叶源性肿瘤4例,其中卡波西血管内皮瘤3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1例。非肿瘤性病变20例(47.6%),ATP敏感性钾通道型高胰岛素血症11例,其中弥漫型7例,镜下胰腺腺泡之间胰岛散在分布,部分体积增大,并可见异常大胰岛细胞核;局灶型3例,镜下胰腺组织局灶可见胰岛明显增生,呈团巢状结节(0.6~1.5 cm);不典型型1例,胰腺组织内广泛胰岛增生,并可见增生的团巢样结节散在分布。另见假性囊肿7例,先天性囊肿2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胰母细胞瘤弥漫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及细胞角蛋白(CK)8/18,β-catenin在鳞状小体胞核呈阳性,其余成分胞膜阳性。实性-假乳头状瘤表达CD10、cyclin D1、CD99、波形蛋白、CD56,β-catenin胞核阳性。神经内分泌肿瘤CKpan、突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粒素A(CgA)、CD56阳性,β-catenin胞膜阳性。腺泡细胞癌CK8/18及胰蛋白酶阳性,β-catenin胞膜阳性表达。结论:儿童胰腺病变病理类型广泛,ATP敏感性钾通道型高胰岛素血症是新生儿胰腺外科病理最常见病变;儿童胰腺肿瘤罕见,多为恶性,明确病理诊断十分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金龙补肾合剂防治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金龙补肾合剂防治高糖高脂饮食诱导代谢综合征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检索TCMSP和相关文献获得金龙补肾合剂中枸杞子、金樱子、龙眼肉、大枣、绞股蓝、罗汉果、母丁香药物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检索GeneCards在线数据库获得代谢综合征相关靶点,利用Venny 2.1.0获得金龙补肾合剂和代谢综合征的交集靶点,采用STRING在线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PPI网络。使用Cytoscape 3.9.0中Cyto NCA插件筛选度值前50位的核心靶点。利用DAVID Bioinformatics Resources 6.8在线分析平台进行GO功能富集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高糖高盐高脂饲料喂养20周建立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金龙补肾合剂组,另设空白对照组,每组8只。金龙补肾合剂组灌胃金龙补肾合剂1.8 ml/kg,阳性对照组灌胃二甲双胍溶液90 mg/kg,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干预4周。观察大鼠体重、腹围及空腹血糖变化,检测大鼠血脂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肝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TP)、IL-1β、IL-6水平,采用qRT-PCR检测肝组织肝激酶B1(LKB1)、AMPK、Akt1、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下调乳酸脱氢酶A(LDH-A)m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测定肝组织p-LKB1、LKB1、p-AMPK、AMPK、p-Akt1、Akt1蛋白表达。结果:获得金龙补肾合剂主要活性成分141个,841个作用靶点,代谢综合征靶点18 763 个,得到药物和疾病交集靶点820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73条通路,主要涉及PI3K-Akt、HIF-1信号通路等。实验结果显示,金龙补肾合剂组大鼠体重、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降低,大鼠肝脏糖脂质代谢紊乱改善;血清ATP水平升高( P<0.05),IL-1β、IL-6水平降低( P<0.05);肝组织LKB1、AMPK、Akt1、CPT1A mRNA水平升高( P<0.05),LDH-A mRNA水平降低( P<0.05),p-LKB1/LKB1、p-AMPK/AMPK及p-Akt1/Akt1比值升高( P<0.05)。 结论:金龙补肾合剂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改善代谢综合征脂质代谢紊乱,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LKB1/AMPK/Ak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肝病为首发表现的肝豆状核变性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北京及周边地区以肝病为首发表现的肝豆状核变性(WD)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单中心研究。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体检以肝病为首发表现的35例WD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并根据致病基因突变类型分组比较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35例WD患儿中,男 24例,女11例,中位确诊年龄为5.5(4.0,7.5)岁。所有患儿均有转氨酶增高,其中33例(94.3%)为入托、入学或其他疾病常规体检时发现转氨酶升高,就诊前2周内均无发热、咳嗽,无反复呕吐、腹痛、腹泻,无皮肤黄染,无肢体震颤、步态不稳等不适,仅1例有恶心症状;其余2例中,1例11岁患儿因浮肿就诊,经检查患儿已出现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另1例7岁患儿因恶心、黄疸就诊,以急性肝衰竭起病。33例(94.3%)患儿铜蓝蛋白水平<100 mg/L,16例(45.7%)患儿24 h尿铜>100 μg,2例(5.7%)患儿24 h尿铜<40 μg。35例患儿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病原学检测均阴性,自身免疫性肝炎抗体均阴性。33例体检发现转氨酶异常的WD患儿中,5例(15.2%)腹部超声检查结果未见异常,余患儿存在不同程度肝大、脾大、肝实质回声增强等表现。35例患儿共检测到34种不同的ATP7B等位基因突变,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位点依次为8号外显子c.2333G>T(P.R778L)、11号外显子c.2621C>T(p.A874V)及13号外显子c.2975C>T(p.P992L)。含有无义、移码或剪接突变的患儿与仅存在错义突变的患儿相比,年龄、转氨酶及24 h尿铜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1.00, t=-0.16, Z=-1.14, Z=-1.03,均 P>0.05)。 结论:儿童WD起病隐匿,对转氨酶升高的患儿需警惕本病,及时进行铜蓝蛋白及尿铜检测,不同基因型WD患儿临床表型未见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原发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患者的基因突变分析和临床表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原发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distal renal tubular acidosis,dRTA)患者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和基因型-表型相关性研究,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理解。方法:通过Sanger测序或全外显子组测序的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20年9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和青岛大学附属市立医院确诊的来自37个家系的44例原发性dRTA患者进行致病基因突变分析,根据2015年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的分类标准和指南评估变异致病性。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行基因型和表型的关联研究。结果:44例dRTA患者共确定 SLC4A1基因7个变异, ATP6V0A4基因17个变异, ATP6V1B1基因15个变异,其中新增11个新变异;根据ACMG指南,39个变异中致病性、可能致病性和良性变异分别为22、16和1个。9例患者是 SLC4A1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dRTA,4例患者为 SLC4A1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RTA合并东南亚卵圆形红细胞增多症并伴有贫血,14例和8例患者分别为 ATP6V0A4基因和 ATP6V1B1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RTA,2例患者不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模式仅携带1个 ATP6V1B1杂合突变,7例患者检测结果为阴性。43例患者均为完全性dRTA,1例患者为不完全性dRTA。 ATP6V0A4基因和 ATP6V1B1基因突变导致患者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患病率分别为2/14和6/10。成人、儿童和婴幼儿慢性肾脏病的发生频率分别为4/4、2/4、1/36。经以枸橼酸钾钠合剂为基础的药物治疗后,大部分患儿的生长发育(28/40)和电解质紊乱(41/44)得到明显改善。 结论:本研究44例原发性dRTA共发现3个致病基因 SLC4A1、 ATP6V0A4、 ATP6V1B1的39个变异位点,其中11个为新变异。dRTA人群基因型和表型密切相关。经恰当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病情获得改善。本研究丰富了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将为dRTA人群的遗传咨询和诊治提供有益的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ABCB4基因突变所致的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3型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ATP结合盒转运蛋白B4(ABCB4)新型剪接变异的分子致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致病突变并进行Sanger测序验证,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突变位点的致病性,通过mRNA异常剪接的Minigene体外验证实验对可能致病突变进行体外功能验证,并随访患儿出院后的临床转归。结果:患儿 男,5岁,11月龄出现胆汁淤积,体格检查显示肝脾明显肿大,肝功能、腹部超声及肝脏病理等检查提示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基因分析结果显示患儿为ABCB4基因致病性突变c.2860G>A和新发突变c.2065-8T>G的复合杂合子,突变分别来源于其父母,对c.2065-8T>G位点进行保守性预测,显示该区域高度保守并可能影响剪接。Minigene实验结果证实c.2065-8T>G突变导致内含子16滞留7 bp序列在成熟的mRNA中,在未发生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的情况下,氨基酸移码形成截短蛋白(p.Glu689ValfsTer19),最终确诊为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3型(PFIC3),予熊去氧胆酸(UDCA)等药物治疗,在18个月的随访期内,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结论:ABCB4基因c.2065-8T>G位点被证实影响剪接过程,与c.2860G>A构成复合杂合子,确定为PFIC3的致病原因,携带此突变的PFIC3患儿以胆汁淤积性肝病为主要表现,疾病进展相对缓慢,对UDCA治疗敏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