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cFuse治疗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腰椎后路减压棘突间撑开植骨融合术(BacFuse)治疗合并类风湿关节炎(RA)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在2013年5月—2018年6月收治的50例合并RA的LD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41例,年龄(66.60±4.23)岁,年龄范围54~84岁。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组( n=26)和BacFuse组( n=24),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门诊复查随访截止日期为2019年11月,术前、术后3 d和末次随访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进行临床效果评估。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Mean± 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两组临床效果评价指标使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检验。 结果:P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174.62±55.59) min、(309.62±30.26) mL]与BacFuse组[(71.25±12.96) min、(57.92±9.32) mL]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PLIF组术后并发症发生(8例)较BacFuse组(2例)多,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3.926, P=0.048)。临床效果中,PLIF组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ODI评分进行组内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760.231, P<0.001),BacFuse组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ODI评分进行组内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952.525, P<0.001),两组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ODI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13, P=0.263)、( t=0.706, P=0.483)、( t=0.389, P=0.699)]。PLIF组JOA评分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组内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06.012, P<0.001),BacFuse组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JOA评分,组内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57.760, P<0.001),两组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JOA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825, P=0.414)、( t=1.909, P=0.062)、( t=1.086, P=0.283)]。 结论:BacFuse与PLIF治疗合并RA的LDH相比临床效果相似,但BacFuse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较少。BacFuse是治疗合并RA的LDH的有效微创手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腰椎椎管狭窄症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腰椎椎管狭窄症(LSS)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疾病,其中以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DLSS)多见.目前LSS治疗方法较多,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保守治疗包括牵引、针灸、口服药物等,手术治疗包括减压术、融合术、棘突间撑开系统置入术等.临床上各种LSS治疗方式疗效确切,但常出现效果不佳的情况,这与治疗前对患者状况评估和治疗方式选择有关.该文就LSS治疗方式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棘突间撑开融合装置BacFuse修复腰椎退行性病的生物力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近年来,棘突间撑开融合装置BacFuse应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但目前其相关的生物力学特征暂无相关报道.目的:探索棘突间撑开融合装置BacFuse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应用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构建山羊离体脊柱模型(L1-L6),模拟手术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BacFuse固定组(L3/4)、钉棒固定组(L3/4)及Topping-off组(L3/4钉棒固定+L2/3 BacFuse固定).搭建山羊腰椎手术模型力学测试系统,采用生物力学机器进行力学加载,模拟腰椎在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时的运动模式(4 Nm的力矩),采用视觉追踪系统进行定位捕捉,并完成力学及光学校准,通过计算得出L2/3、L3/4、L4/5节段的活动度.结果与结论:①相对于对照组,BacFuse组L3/4固定节段在前屈、后伸、侧屈与旋转方向上活动度分别减少27.27%,70%,38.1%及23.08%(P<0.05);钉棒固定组L3/4固定节段在前屈、后伸、侧屈与旋转方向上活动度分别减少72.73%,80%,71.43%及73.08%(P<0.05).②相对于对照组,BacFuse组邻近节段L2/3在后伸、侧屈及旋转方向上分别增加33.33%,25%及23.81%(P<0.05),前屈活动未见明显变化;钉棒固定组的邻近节段L2/3在前屈、后伸、侧屈与旋转方向上的活动度分别增加50%,44.44%,50%及58.96%(P<0.05);③相对于对照组,BacFuse组邻近节段L4/5在后伸、旋转方向上分别增加27.3%,17.39%(P<0.05),前屈、侧屈活动未见明显变化;钉棒固定组的邻近节段L4/5在前屈、后伸、旋转方向上的活动度分别增加38.89%,22.73%及26.09%(P<0.05),侧屈活动未见明显变化;④与钉棒固定组相比,Topping-off组L2/3椎间活动度在前屈、后伸、侧屈、旋转分别减少37.04%,73.08%,56.67%及38.46%(P<0.05);与钉棒固定组相比,Topping-off组L4/5节段椎间活动度在前屈方向上减少20%(P<0.05),后伸、侧屈及旋转未见明显区别;⑤提示BacFuse能够显著减少置入节段的活动度,提供一定的稳定性;相对于钉棒固定,仍然保留有较多的活动度,可减少对邻近节段的影响,同时可用于钉棒固定的Topping-off技术,显著减少了邻近节段的活动度,降低邻近节段退变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椎间孔镜联合棘突间融合治疗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伴不稳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联合棘突间融合术治疗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伴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诊治82例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伴不稳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1例患者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68.9±4.1)岁;病程(14.1±5.7)个月;单节段病变5例,多节段病变36例;运用单纯Bacfuse棘突间融合手术治疗.观察组41例患者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69.1±4.0)岁;病程(14.4±5.5)个月;单节段病变6例,多节段病变35例;运用椎间孔镜手术联合Bacfuse棘突间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腰痛程度(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Oswestry功能障碍问卷表(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椎间盘后缘高度与椎间孔高度、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且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时的O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椎间盘后缘高度与椎间孔高度均大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4.9%、0.0%)均低于对照组(19.5%、9.8%);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联合棘突间融合术治疗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伴不稳的临床效果理想,可减轻术后疼痛,提高腰椎功能,改善椎间盘后缘高度与椎间孔高度,且可降低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棘突间固定融合装置BacFuse在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BacFuse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某医院2015年8月1日-2018年8月31日期间住院接受BacFuse手术治疗的36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患者,其中男性11例,平均年龄(68.6±7.3)岁,女性25例,平均年龄(67.8±8.3)岁.Ⅰ度滑脱患者30例,Ⅱ度滑脱患者6例;单节段患者27例,双节段患者9例.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2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疗效评估.采用椎间盘后缘高度、椎体滑脱程度、椎间隙活动范围、椎体的过屈角度及椎体的过伸角度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 本组患者的VAS评分由术前的(5.67±0.99)分降至末次随访的(2.19±1.17)分(P<0.001);ODI评分由术前的(32.41±4.09)分降至(11.98±5.60)分(P<0.001);影像学评估PDH由术前的(0.484±0.18)厘米升至术后末次随访的(0.716±0.25)厘米(P<0.001),SD由术前的(6.214±4.30)厘米降至(2.483±3.03)厘米(P<0.001);FA由术前的(4.164±4.79)度降至(3.959±3.88)度(P>0.05);EA由术前的(10.378±4.87)度降至(6.44±4.99)度(P<0.001);ROM由术前的(6.214±4.30)度降至(2.483±3.03)度(P<0.001).结论 对于I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的患者,BacFuse棘突间固定融合术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症状,并且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并发症少,可作为退行性腰椎滑脱的阶段治疗方案,从而延缓甚至避免行钉棒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