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DK6和FOXM1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CDK6和FOXM1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Oncomine 4.5数据库分析PTCL组织中CDK6和FOXM1的表达水平;收集山西省肿瘤医院病理科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断的166例PTCL患者病历资料及存档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EnVision法检测166例PTCL组织中CDK6和FOXM1的蛋白表达水平,并以3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作为对照。结果:男性104例,女性62例,年龄3~85岁,平均年龄53岁。Oncomine 4.5数据库中的数据显示,PTCL组织中CDK6和FOXM1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 P<0.05)。PTCL组织中CDK6和FOXM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7%(46/166)与80.7%(134/166),主要见于肿瘤细胞的细胞核,呈弥漫强阳性表达;在3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CDK6和FOXM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30)和30.0%(9/30),主要表达于淋巴滤泡生发中心,T区细胞不表达。PTCL组织中CDK6、FOXM1及两者蛋白共表达均与患者的Ann Arbor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呈正相关( P<0.05),与患者总生存期呈负相关( P<0.05)。CDK6蛋白表达与FOXM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P<0.05)。 结论:CDK6、FOXM1可能是诊断及治疗PTCL的新靶点。CDK6的过表达可能导致转录因子FOXM1功能增强,且CDK6及FOXM1的过表达作为不利因素促进了PTCL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长链非编码RNA RP11-1212A22.4通过靶向miRNA-483-5p对食管癌细胞株细胞活力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RP11-1212A22.4通过靶向miRNA-483-5p(miR-483-5p)对食管癌细胞株细胞活力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GEPIA在线数据库分析RP11-1212A22.4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RP11-1212A22.4在人食管癌细胞株EC9706、KYSE30、TE-13、Eca109和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细胞株HET-1A中的表达情况。将RP11-1212A22.4相对表达量最低的细胞株EC9706分为RP11-1212A22.4组(转染pcDNA-RP11-1212A22.4质粒)和对照组(转染pcDNA-NC质粒)。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分析EC9706细胞活力,采用Transwell法检测EC9706细胞侵袭能力。StarBase数据库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RP11-1212A22.4和miR-483-5p的靶向关系。qRT-PCR检测两组EC9706细胞中miR-483-5p的相对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两组EC9706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CDK6)、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GEPIA在线数据库中,食管癌组织中RP11-1212A22.4相对表达量较癌旁组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RP11-1212A22.4在食管癌细胞株EC9706、KYSE30、TE-13、Eca109和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细胞株HET-1A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1±0.08、0.32±0.09、0.72±0.09、0.59±0.13和0.97±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0.42, P<0.001)。RP11-1212A22.4组和对照组EC9706细胞中RP11-1212A22.4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9±2.4和1.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89, P<0.001)。接种第2天起,RP11-1212A22.4组EC9706细胞活力较对照组均降低(均 P<0.05)。RP11-1212A22.4组侵袭细胞数为(48±12)个,低于对照组的(106±22)个( t=4.63, P<0.001)。StarBase数据库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RP11-1212A22.4靶向结合miR-483-5p。RP11-1212A22.4组miR-483-5p相对表达量为0.24±0.11,低于对照组的1.02±0.23( t=5.98, P=0.001)。RP11-1212A22.4组CDK6、MMP-2、CDK4、MMP-9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降低。 结论:RP11-1212A22.4在食管癌组织和细胞株中均呈低表达,其通过靶向结合miR-483-5p抑制食管癌细胞的活力和侵袭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四维自动左心房定量技术在慢性肾病患者左心房功能受损评估及敏感参数筛选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四维自动左心房(左房)定量(4D Auto LAQ)分析技术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左房容积和应变功能改变评估中的作用,同时筛选出能够早期识别CKD患者左房功能受损的敏感参数。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22年8月—2023年3月在大连医科大学扬州临床医学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的、未进行透析的CKD患者90例作为病例组,根据患者肾小球滤过率进行CKD分期,进而分别纳入CKD3、CKD4、CKD5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志愿者3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χ2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分析基线资料的组间差异。采集并对比各组被试者左心室(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前后径(LA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峰)、二尖瓣口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峰)、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e’峰)、E/A值和E/e’值等二维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左房最小容积(LAVmin)、左房最大容积(LAVmax)、左房收缩前容积(LAVpreA)、左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左房射血容量(LAEV);左房射血分数(LAEF)等4D Auto LAQ分析的左房容积参数,以及储存期纵向应变(LASr)和周向应变(LASr-c)、管道期纵向应变(LAScd)和周向应变(LAScd-c)、收缩期纵向应变(LASct)和周向应变(LASct-c)等4D Auto LAQ分析的左房应变参数。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左房应变参数与LAEF和LAVImax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寻找评价左房功能的最优参数,并通过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相关探讨其相关性。 结果:(1)基线资料组间比较:与对照组相比,CDK3组、CKD4组和CKD5组患者血肌酐和脑钠肽水平均升高,CKD4组和CKD5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与CKD3组相比,CKD4和CKD5组收缩压和血肌酐均升高,CKD5组脑钠肽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与CKD4组相比,CKD5组血肌酐和脑钠肽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各组被试者年龄、性别、体表面积、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二维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测量值组间比较:9个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中,LVEDD、LVESD、LVPWD、A峰、E/e’、LAD 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LVEF、E峰、E/A 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CKD4组和CKD5组LVEDD、LVPWD、A峰、E/e’、LAD均高于对照组;CKD5组LVESD低于对照组、CKD3组和CKD4组,CKD5组LVEDD高于CKD3组、E/e’高于CKD3组和CKD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3)4D Auto LAQ参数测量值组间比较:CKD3组LAVmin、LAVpreA、LASr、LAScd、LASr-c、LAScd-c,以及CKD4组和CKD5组12个4D Auto LAQ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CKD5组LAVmax、LAEV及LASct的绝对值高于CKD3组,LASr低于CKD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病例组各组LAVmax、LAVmin、LAVpreA、LAVImax、LAEV、LASct、LASct-c的绝对值均高于对照组,且随CKD分期增加而增加;LAEF及LASr、LAScd、LASr-c、LAScd-c的绝对值均低于对照组,且除LASr-c外,其他4个参数值随CKD分期增加而降低。以上各指标4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4)相关性分析:LAEF与 LAScd、LASct、LAScd-c、LASct-c均呈负相关( r=0.298、-0.219、-0.323、-0.293, P值均<0.05),与LASr、LASr-c均呈正相关( r=0.466、0.574, P值均<0.001);LAVImax与LASr、LASr-c呈负相关( r=-0.322、-0.433, P值均<0.001),与LAScd-c呈正相关( r=0.327, P<0.001)。(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左房应变参数LASr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为0.922(95% CI 0.877~0.967),灵敏度为67.80%,特异度为100.00%,截断值为0.175],优于其他参数。(6)对基线资料与应变参数(LASr、LASr-c)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血肌酐、收缩压、脑钠肽与LASr的均呈负相关( r=-0.589、-0.441, rs=-0.578, P值均<0.001)。在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进行重复性检验时,ICC>0.75,表示重复性较好。 结论:CKD患者左房容积增大,储备功能、管道功能降低,泵功能代偿性升高。LASr是早期识别CKD患者左房功能受损的敏感参数,血肌酐、收缩压和脑钠肽与左房功能受损相关。4D Auto LAQ技术是评估CKD患者左房功能的有效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10例临床病理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PFHT)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08年9月至2019年12月PFHT病例10例进行临床资料、镜下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该组病例中,男性3例,女性7例;年龄1~54岁。结果:病变表现为突出于皮肤的包块,组织学特点,肿瘤由单核细胞样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构成丛状或结节状,外周围绕短梭形纤维母/肌纤维母细胞,由纤维结缔组织分隔。按病理组织分型,7例为组织细胞样型,其中3例结节内伴有黏液变性;1例为纤维母细胞型,主要由纤维母细胞样细胞组成;2例为混合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单核或多核组织细胞样细胞CD68(8/10)、CD10(6/8)、CD163(5/8)、cyclin D1(8/8)、CDK4(5/8)、PGP9.5(4/5)、β-catenin(4/6)和MiTF(2/6)阳性;瘤细胞及周边纤维母细胞样细胞波形蛋白(9/9)阳性。Ki-67阳性指数为5%~40%,平均20%。所有病例均进行手术切除,术后随访9个月~11年,仅有2例复发。结论:PFHT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软组织肿瘤,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TAT6阳性去分化脂肪肉瘤2例临床病理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STAT6阳性去分化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例STAT6阳性的去分化脂肪肉瘤,应用光学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MDM2基因扩增情况。结果:例1女,47岁,肿瘤大小 9 cm×7 cm×5 cm,切面灰黄质韧。例2男,79岁,肿瘤大小22 cm×10 cm×4 cm,切开呈囊实性,实性区切面灰白间黄间绿,质韧。2例均位于腹膜后,镜下瘤细胞均以纤维母细胞样细胞为主,密度低至中度,核异型性轻至中度,间质可见胶原化,血管轻度不规则,部分血管壁玻璃样变,伴较多慢性炎性细胞浸润。例1肿瘤均为去分化成分,例2肿瘤周边可见高分化脂肪肉瘤区域。免疫表型:2例均表现为STAT6阳性(细胞核弥漫阳性),MDM2、CDK4阳性。FISH检测:2例MDM2基因均呈扩增状态。结论:去分化脂肪肉瘤组织形态多样,少见情况下,其去分化成分形态学可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极为相似,当STAT6弥漫阳性表达时,极易误诊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FISH检测MDM2基因是否扩增有助于鉴别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肝细胞生长因子促进人毛囊生长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人毛囊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促进毛发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毛囊来源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4例除皱术后患者废弃的正常头皮组织,分离单根毛囊进行体外器官培养。以常规培养为对照组,培养液中添加浓度为10 ng/ml的HGF作为实验组,显微镜下测量不同培养天数毛囊的生长长度;通过观察培养毛囊毛球部毛基质与毛乳头的形态,评价HGF对毛囊生长周期的影响。分离培养人毛囊上皮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对其表面标志进行鉴定;以常规培养的毛囊上皮细胞为对照组,以培养基添加10 ng/ml的HGF处理48 h后的毛囊上皮细胞为实验组,收集细胞提取RNA,转录组测序分析HGF对毛囊上皮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应用real-time PCR对测序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各项定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2组间比较应用独立样本 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毛囊生长趋于停止;毛囊体外培养7、10、14 d时,对照组毛囊生长长度(单位0.1 mm)分别为12.210±4.191、13.710±3.518、14.000±4.057,实验组HGF促进毛发生长,生长长度分别为16.700±5.143、18.800±4.917、23.000±7.1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2.353, P<0.05; t=2.962, P<0.01; t=3.910, P<0.01);分离培养的毛囊上皮细胞呈典型的铺路石样形态,表达上皮细胞表面标志分子CD49f;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毛囊上皮细胞高表达上皮细胞标志基因KRT14、KRT5、KRT6A、CDH1、SOX9、CD49f,FPKM值分别为6 012±2 141、4 072±1 369、3 896±1 991、95.06±21.48、101.30±38.52、162.00±47.83;不表达或极低表达间质细胞标志基因THY1、DPP4、CDH2 (N-cadherin)、ACTA2、PDGFRA、COL1A1、COL3A1,FPKM值分别为0.740±0.825、0.632±0.765、0.000±0.034、1.674±1.235、0.000±0.014、2.526±3.531、0.000±0.01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经HGF处理后毛囊上皮细胞中改变的基因显著富集于细胞周期及细胞分裂相关生物学过程,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Real-Time PCR验证显示CENPA、CDC20、UBE2C、CDK1、AURKB、NDC80分别降为对照组的0.689±0.053 ( t=10.170, P<0.001)、0.676±0.121 ( t=4.652, P<0.01)、0.761±0.148 ( t=2.785, P<0.05)、0.599±0.153 ( t=4.530, P<0.05)、0.706±0.113 ( t=4.507, P<0.05)、0.579±0.092 ( t=7.931, P<0.01)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HGF促进毛囊体外器官培养的生长并延长其生长时间;但在细胞水平上抑制毛囊上皮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原发性骨外骨肉瘤十例临床病理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外骨肉瘤(extraskeletal osteosarcoma, ESOS)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9年1月福建省立医院诊治的10例ESOS,进行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分子病理学检测,并电话随访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女性和7例男性,年龄36~85岁(平均年龄60岁),肿块大小5.5~17.5 cm(平均11.0 cm)。低倍镜下,肿瘤呈结节状、片状、分叶状,肿瘤由梭形细胞、肿瘤性骨样组织、软骨样组织构成,三者比例多少不等,并相互移行,其中见异型性梭形细胞直接产生骨样组织。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呈SATB2部分阳性(9/9),α-平滑肌肌动蛋白(4/10)和上皮细胞膜抗原(1/10)灶性阳性,Ki-67阳性指数10%~50%,结蛋白、CD68、S-100蛋白、SOX10、HMB45、CD117、DOG1、CD34、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GATA3及PAX8均阴性。分子病理检测:未检测到MDM2/CDK4基因扩增信号(0/6);未见SSX18基因分离信号(0/5);未检测到C-KIT和PDGFR-α突变信号(0/3)。结论:ESOS属于骨外成骨性肿瘤,诊断需临床、影像、病理学相结合,必要时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病理检测辅助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Tyro3和CDK9与乳腺癌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治疗耐药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乳腺癌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治疗耐药的机制和克服抗PD-1治疗耐药的途径。方法:建立人三阴性乳腺癌耐药细胞株BT-549R5和小鼠乳腺癌耐药细胞株4T1R3,应用全基因测序分析筛选候选耐药关联分子。采用Western blot检测4T1R3细胞中受体酪氨酸激酶TAM(Tyro3、Axl和MerTK)的表达。通过T细胞杀伤实验观察下调CDK9对T细胞杀伤BT-549R5细胞的影响,通过小鼠成瘤实验观察下调Tyro3和CDK9对乳腺癌移植瘤抗PD-1治疗疗效的影响。结果:成功建立了抗PD-1治疗耐药的乳腺癌细胞株和动物模型。TAM家族Tyro3、Axl和MerTK在4T1R3细胞中高表达。全基因组测序显示,Tyro3和CDK9在BT-549R5细胞中高表达。T细胞杀伤实验显示,在效靶比分别为1∶1、5∶1和10∶1的情况下,BT-549R5细胞组细胞存活率均高于BT-549细胞组(均 P<0.05),但CDK9下调组BT-549R5细胞的存活率下降迅速。小鼠成瘤实验显示,在抗PD-1治疗的情况下,与4T1细胞组相比,4T1R3细胞组的移植瘤生长迅速,第20天时,肿瘤体积大于4T1细胞组( P<0.05);但CDK9敲降4T1R3细胞组和Tyro3敲降4T1R3细胞组的肿瘤生长速度与4T1细胞组相近,第20天时与4T1R3细胞组肿瘤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Tyro3和CDK9与乳腺癌抗PD-1治疗耐药有关,抑制Tyro3和CDK9的表达可逆转乳腺癌的耐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卡巴他赛对肺癌细胞A549转移与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卡巴他赛(cabazitaxel,CBZ)对肺癌细胞转移能力与增殖能力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肺癌细胞A549分为两组,实验组用低浓度50 μg/ml的卡巴他赛进行培养,对照组用加入等体积的溶解剂培养;利用CCK8,平板克隆实验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利用transwell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两组细胞的迁移能力;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检测MMP2/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9,基质金属蛋白酶2/9),CDK4/6(cyclin-dependent kinase4/6,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P16等蛋白的表达量。结果:A549细胞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能力减弱;A549细胞平板克隆形成率实验组细胞和对照组分别为17.5%±2.3%和74.8%±4.5%,实验组细胞的平板克隆形成能力下降;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的CDK4/6表达下调、P16表达上调;细胞划痕愈合百分数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6.2%±3.8%和86.8%±5.2%,实验组细胞的划痕愈合能力下降;Transwell小室结果显示每个视野细胞数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5±4)个和(78±9)个,实验组的细胞迁移能力下降,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实验组细胞的MMP2/9表达下调。结论:卡巴他赛通过细胞外基质途径导致肺癌细胞A549转移能力下降,通过上调P16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再程放疗联合CDK4/6抑制剂治疗儿童复发弥漫内生型脑桥胶质瘤的真实世界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复发弥漫内生型脑桥胶质瘤(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DIPG)再程放疗的疗效,初步探讨再程放疗同步联合瑞博西尼对DIPG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肿瘤科接受再程放疗联合(或不联合)瑞博西尼治疗的复发DIPG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肿瘤化疗药物通用不良反应术语标准(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CTCAE)4.0版,评价再程放疗联合瑞博西尼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儿生存时间,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再程放疗联合或不联合瑞博西尼患儿的生存情况差异。结果:共纳入18例DIPG患儿,男5例、女13例,中位年龄7.0岁,其中7例采用再程放疗同步瑞博西尼治疗。首程放疗与再程放疗的中位间隔时间为9.0个月。再程放疗后64.3%(9/14)肢体乏力、62.5%(5/8)言语不清、50%(3/6)行走不稳症状改善。再程放疗后77.8%(14/18)的患儿肿瘤体积缩小。18例患儿再程放疗后中位生存期为4.7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8.6个月。再程放疗联合瑞博西尼组与未联合瑞博西尼组的总中位生存期(17.2个月比18.9个月)、再程放疗后中位生存期(6.2个月比5.4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为0.714、0.390)。7例接受瑞博西尼同步治疗的患儿中,3例(42.9%)出现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分别为CTCAE 1、2、3级。 结论:再程放疗可改善儿童复发DIPG的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时间。同步瑞博西尼治疗并不能改善患儿生存时间,且增加治疗毒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