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监测DEK-NUP214融合基因的预后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后DEK-NUP214融合基因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移植前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2012年9月至2017年9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allo-HSCT的15例初诊DEK-NUP214基因阳性的AML患者移植前后不同时间点的DEK-NUP214基因表达和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LAIP)。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入组患者预后。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的预后差异。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657(62~2 212)d。初诊DEK-NUP214的中位表达水平为488%(274%~1 692%)。13例患者在allo-HSCT前已完全缓解。在allo-HSCT前,13例患者DEK-NUP214表达阳性,中位值为0.38%(0.029%~738.9%)。在allo-HSCT后,13例阳性患者中9例患者的DEK-NUP214基因保持阳性。但其表达水平在移植后1个月内降低了约500(5.7~5 663.0)倍。移植后死亡5例,复发2例。移植前DEK-NUP214阳性患者的3年累计复发率是17.5%±11.3%,3年总生存率是60.5%±13.8%。在allo-HSCT后,DEK-NUP214阴性的患者比DEK-NUP214阳性的患者有更好的预后。结论:RQ-PCR监测DEK-NUP214融合基因可能是一种有效且更敏感地评估allo-HSCT后微小残留病状态的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DEK-NUP214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12例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2016年11月至2022年8月期间,12例DEK-NUP214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12例患者中男5例,女7例,中位年龄34(16~52)岁。12例患者初诊时均检出DEK-NUP214融合基因阳性,10例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t(6;9)(p23;q34)易位(2例患者未行染色体核型分析),11例患者检出FLT3-ITD突变,11例患者检出WT1高表达。9例患者allo-HSCT前处于第一次完全缓解状态,1例患者疾病未缓解,2例患者处于复发状态。所有患者均接受清髓性预处理,5例患者接受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7例患者接受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单个核细胞中位数为10.87(7.09~17.89)×10 8/kg,CD34 +细胞中位数为3.29(2.53~6.10)×10 6/kg。所有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为14(10~20)d,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为15(9~27)d。移植后1年移植相关死亡率为21.2%。移植后1、3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5.0%、50.0%,无白血病生存率为(65.6±14.0)%,总生存率为(72.2±13.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DEK-NUP214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7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DEK-NUP214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2年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收治的7例DEK-NUP214融合基因阳性AML患儿临床特征、遗传和分子学结果、治疗和生存情况。结果:DEK-NUP214融合基因阳性的AML占同期诊断AML的1.02%(7/683)。7例患儿中男4例、女3例,发病年龄8.2(7.5,9.5)岁。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为0.275(0.225,0.480),6例FAB分型为M5,除1例不详外余均伴病态造血。3例携带FLT3-ITD基因突变,4例携带NRAS基因突变,2例携带KRAS基因突变。诊断后诱导方案为:4例IAE(伊达比星+阿糖胞苷+依托泊苷),1例MAE(米托蒽醌+阿糖胞苷+依托泊苷),1例DAH(柔红霉素+阿糖胞苷+高三尖杉酯碱),1例DAE(柔红霉素+阿糖胞苷+依托泊苷)。1个疗程诱导达完全缓解者3例。4例患儿未缓解,分别接受CAG(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IAH(伊达比星+阿糖胞苷+高三尖杉酯碱),CAG联合克拉屈滨和HAG(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克拉屈滨再诱导治疗,均达完全缓解。1例患儿缓解后失访,余6例患儿巩固强化治疗1~2个疗程后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从确诊至HSCT的时间为143(121,174)d。移植前流式微小残留病阳性者1例,DEK-NUP214融合基因阳性者3例。3例为单倍体供者,2例无关脐血供者,1例为同胞全相合供者。6例患儿随访20.4(12.9,53.1)个月,总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均为100%。结论:DEK-NUP214融合基因阳性的儿童AML发病率极低,发病年龄偏大,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偏低,伴病态造血,常伴FLT3-ITD及RAS基因突变;此类型AML恶性度高,化疗缓解率低,复发率极高,首次缓解后尽早移植可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DEK-NUP214融合基因阳性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眼睑浸润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15岁,2021年12月23日因"反复发热1个月,右眼睑进行性红肿4 d"入院。入院时高热,热峰至39.8 ℃,重度贫血貌,胸骨压痛,左眼睑红肿,无压痛,视力正常。血常规:WBC 26.82×10 9/L,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5.15×10 9/L,HGB 121 g/L,PLT 393×10 9/L。骨髓象提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AML-M 1)。免疫分型:原始幼稚细胞群A约87.4%,表达CD43、CD38;部分表达MPD、HLA-DR、CD11b、CD34、CD117、CD123。骨髓活检病理符合急性髓系白血病病理改变。多重PCR筛查56种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t(6;9)(p23;q34)/DEK-NUP214融合基因阳性(突变比例272.27%);髓系相关突变二代测序(NGS):FLT3-ITD突变阳性(AR=0.759),RUNX1突变阳性(p.Asp332Asn突变比例46.9%)、WT1突变阳性(p.Arg385fs突变比例15.0%和p.Arg375fs突变比例14.9%)。眼眶、视神经MR平扫+增强:鼻周、左侧眶周及左侧颞部皮下异常信号,符合白血病髓外病灶影像。在使用羟基脲降细胞处理后予标准剂量DA方案诱导治疗。同时经验性予亚胺培南和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诱导治疗后,患者三系快速下降,然而体温仍升高,眼睑部位较前进展。上眼睑出现水疱,眶周和鼻周肿胀,病灶逐渐累及左下眼睑、右上眼睑、右下眼睑和双侧眶周区域。2022年1月4日眼眶、视神经MRI平扫+增强:鼻周、双侧眶周及颞部皮下异常信号,符合白血病髓外病灶,左侧较前略减轻,右侧较前略明显。基于患者眼睑病灶进展,考虑此前方案疗效不佳。2021年12月31日在DA方案基础上加用维奈托克继续诱导治疗。患者处于粒细胞缺乏状态,服用泊沙康唑预防真菌感染,调整维奈托克剂量为50 mg/d,持续2周。患者在DAV方案诱导治疗结束后眼睑病灶基本消退,化疗后出现Ⅳ级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期持续21 d。骨髓原始粒细胞占3.5%,见吞噬细胞及吞噬血细胞现象。2022年1月31日始予第2个疗程诱导治疗,调整为IAV方案:伊达比星12 mg/m 2第1~3天,阿糖胞苷100 mg/m 2第1~7天(间隔12 h静脉滴注),维奈托克50 mg/d第1~14天,并鞘内注射甲氨蝶呤15 mg、阿糖胞苷50 mg。脑脊液检查未见中枢神经系统浸润。2个疗程诱导化疗后复查骨髓:增生活跃,未见原始幼稚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小残留病(MRD):分析见原始幼稚细胞群约0.23%,表达CD13、CD15、CD16、CD34、CD117、CD123、HLA-DR,部分表达CD33、CD64。复查DEK-NUP214融合基因突变比例0.46%,FLT3-ITD突变阴性,WT1突变比例0.08%。此后患者接受中大剂量阿糖胞苷巩固治疗,行3次腰椎穿刺鞘内注射。4月7日复查骨髓象:增生低下,未见原始幼稚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MRD阴性。复查DEK-NUP214融合基因突变比例0.08%,FLT3-ITD突变阴性,WT1突变比例0.12%。眼眶、视神经MRI平扫+增强:鼻周、双侧眶周及颞部皮下异常信号基本消失。患者在3个疗程化疗后接受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2022年4月20日进行含氟达拉滨、白消安和环磷酰胺的FBUCY预处理,分别于4月27日和4月28日输注其父的造血干细胞,单个核细胞7.23×10 8/kg,CD34 +细胞5.89×10 6/kg。持续服用环孢素A和霉酚酸酯用于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后第17天粒细胞植入,第19天血小板植入。移植后1个月,复查骨髓、MRD、基因结果均为阴性。患者处于完全缓解状态1年余,后因重症肺炎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索拉菲尼联合维奈托克治疗伴有t(6;9)、 FLT3-ITD、DEK-NUP214、WT1基因阳性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男,34岁,2021年5月11日左下肢无明显诱因出现1.5 cm×1.7 cm类圆形血泡,逐渐加重出现破溃,皮肤溃烂,脓液渗出伴疼痛、发热,遂就诊于外院。血常规:白细胞82.44×10 9/L,血红蛋白102 g/L,血小板77×10 9/L。骨髓细胞形态学:原始粒细胞占57%。初步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给予羟基脲降细胞,头孢曲松抗感染等对症治疗。为求进一步治疗于2021年5月28日来我院血液科就诊。体格检查: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骨无压痛。左下肢明显肿胀,无菌纱布包裹,表面有脓性渗出物,右下肢正常。血常规:白细胞110 × 10 9/L(未分类),血红蛋白80 g/L,血小板15 × 10 9/L。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原始粒细胞占50%。腹部超声:左肝前后径8.6 cm,右肝上下斜径16.1 cm,脾门处厚5.2 cm,肋下刚及。骨髓细胞形态学:原始粒细胞占65.6%,AML-部分分化型。免疫分型示:多考虑为AML-M2。染色体核型:46,XY,t(6;9)(p23;q34)。融合基因检测: FLT3-ITD阳性、 DEK-NUP214阳性、 WT1阳性(基因变异)。明确诊断为AML-M2, FLT3-ITD阳性、 DEK-NUP214阳性、 WT1阳性,46,XY,t(6;9)(p23;q34)。排除化疗禁忌后给予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方案联合化疗,同时辅以积极抗感染、换药清洁创面治疗,左下肢皮肤逐渐干燥结痂(图1A ~ 1C)。同年6月27日患者发现右下肢皮肤出现1.8 cm×2.0 cm类圆形水泡,逐渐破溃,遂来我科就诊。复查骨髓细胞形态学:原始粒细胞占51.2%,AML-NR。综合考虑后给予阿扎胞苷(100 mg d1-7)+阿糖胞苷(15 mg皮下注射q12h d1-7)+去甲氧柔红霉素(10 mg d1-3)+索拉菲尼(0.2 g 2/日)+维奈托克(100 mg d1-7,200 mg d8-14,300 mg d15-21,400 mg d22-28)方案联合化疗,治疗期间患者右下肢软组织逐渐感染并破溃,经与烧伤科讨论后给予抗感染联合复方多粘菌素B换药清洁创面,右下肢皮肤逐渐结痂(图1D~1E)。8月16日、10月8日入院复查骨髓细胞形态学示AML-CR,综合评估后继续给予上述方案联合化疗,现仍在随访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DEK-NUP214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16例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约60%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存在克隆性染色体结构、数量异常,并发生与细胞分化、增殖有关的基因突变或表达异常。t(6;9)(p23;q34)是AML中不常见的一类染色体异常,在成人AML中占比为1%~5%,在儿童AML中占比为1%~2%,也有慢性髓性白血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个案报道 [1-2]。DEK-NUP214融合基因由6号染色体上的DEK基因与9号染色体上的NUP214基因产生基因重排形成。DEK-NUP214融合基因阳性AML患者复发率高、预后差,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分型将其定义为一种独特的临床类型。以往研究结果表明尽早实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能够克服DEK-NUP214对AML患者的不良影响 [3-4]。本研究中,我们对近年来在我院接受allo-HSCT治疗的16例DEK-NUP214融合基因阳性AM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伴DEK-CAN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二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造血系统恶性克隆增殖疾病,其发病与融合基因形成有关.其中, DEK-CAN融合基因是由于6号染色体上的DEK基因与9号染色体上的CAN (NUP214)基因结合形成DEK-CAN融合蛋白,也被称为DEK-NUP214融合基因.急性髓系白血病中t(6;9) (p23;q34) DEK-CAN阳性的患者临床上较为少见,成人AML患者中发生率为1%~5%[1].该类型的AML复发早、预后差,被分为一个独立的临床亚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乳腺癌治疗相关性急性白血病13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乳腺癌治疗相关性急性白血病(t-AL)的发病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报道并分析2012-2019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收治的13例乳腺癌t-A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13例患者使用了蒽环类药物,12例使用了环磷酰胺,6例接受过放疗,13例患者均使用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中位潜伏期为29个月;10例治疗后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t-AML)和2例治疗后继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还有1例治疗后继发骨髓瘤.细胞遗传学方面发现t(4;11),t(11;19),t(9;11),t(15;17),MLL(+),PML/RARa, KMT2D(+),S687N(+), DEK-NUP214(+),NRAS(+), KRAS(+),FLT3-TKD(+)等异常.13例患者接受化疗,5例患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13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3个月,2年生存率为53.8%;10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中位生存时间为29个月;5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为41个月,2年生存率为100.0%%.结论:乳腺癌患者接受烷化剂、蒽环类药物化疗以及放疗可发生t-AL,且以t-AML为主,常合并多种细胞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异常;t-AL治疗以化疗为主,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t-AL患者预后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伴有t(6;9)(p23;q34)/DEK-NUP214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伴有t(6;9)(p23;q34)/DEK-NUP214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特征.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8例初诊AML患者进行免疫分型;8例初诊AML患者的骨髓细胞培养24 h后按常规制备染色体,利用G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扩增DEK-NUP214融合基因.结果 8例患者均异常表达AML抗原谱(主要包括HLA-DR,cMPO,CD33,CD13、基因突变检测患者中,2例检出FLT3-ITD突变阳性;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住院治疗的5例患者中,1例未化疗即死亡,2例患者第1疗程用IDA标准剂量化疗,1例无效死亡,1例死于感染;2例行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化疗,1例缓解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术后1.5年死于肺部感染,1例缓解后很快复发死亡.结论 伴有t(6;9)(p23;q34)/DEK-NUP214融合基因阳性的AML是一类独特的、预后极差的急性白血病,检测DEK-NUP214融合基因有助于这类疾病的诊断、危险度分层、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