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精子表型、致病基因及辅助生殖治疗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临床表型、精子形态特征及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效率。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与遗传中心就诊的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完全型圆头精子症组),采集外周血进行遗传学检测,全外显子测序挖掘致病基因,并对精液常规、精子形态及超微结构进行分析;全部患者均接受了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联合人工卵子激活(artificial oocyte activation,AOA)治疗。选取同日取卵的行常规ICSI周期患者作为对照组,并采用时差动态监测系统监测发育全程动态参数,分析2组受精及胚胎发育效率、发育动力学参数及临床治疗结局。结果:完全型圆头精子症组4例,对照组9例。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均合并精子活力低下、精子DNA碎片率升高,精子形态及顶体荧光染色均显示头部呈小圆形伴顶体区缺失;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圆头精子头部顶体完全缺失且多见核质松散、空泡化等异常,颈部线粒体鞘数量减少且排列杂乱,鞭毛轴丝“9+2”结构多见异常。4例患者中1例为 DPY19L2基因纯合缺失,1例为 DPY19L2基因新发纯合移码变异。完全型圆头精子症组受精率、双原核受精率、第3天优质胚胎率、第6天囊胚形成率、第6天优质囊胚形成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完全型圆头精子症组胚胎发育早期时间参数第二极体释放时间、原核消失时间,2至6-细胞各时期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组胚胎分裂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4例完全性圆头精子症患者中,2例新鲜胚胎移植各活产健康男婴1名,2例解冻周期移植活产健康男婴、女婴各1名。 结论: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精子形态学异常表型特征明显,ICSI联合AOA是有效的辅助生殖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个圆头精子症家系 DPY19L2基因的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一圆头精子症家系的DPY19L2基因进行变异分析,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全外显子组捕获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该家系基因组进行分析,Sanger测序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技术对致病基因的变异进行验证。结果: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Sanger测序及qRT-PCR验证显示家系两患者及其母亲均存在DPY19L2基因c.384dup(p.Glu129*)杂合变异,两例患者及父亲存在覆盖DPY19L2基因全长约164.5 kb的大片段杂合缺失。结论:两例圆头精子症患者DPY19L2基因c.384dup(p.Glu129*)变异及DPY19L2基因缺失是其致病原因,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圆头精子症患者的致病基因变异分析4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4例圆头精子症患者的致病基因进行分析,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被确诊为圆头精子症的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精液和血液样本,进行精子浓度、活力、存活率、形态等常规检测以及精子顶体抗原CD46免疫荧光检测,提取外周血样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对疑似致病变异通过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WES检测显示4例患者均携带 DPY19L2基因变异,其中患者1 ~ 3携带 DPY19L2基因纯合缺失,Sanger测序显示患者3在重组断裂点区域BP2存在断裂,通过非等位基因同源重组造成 DPY19L2基因完全缺失。患者1存在第2 ~ 22外显子纯合缺失,患者2存在第14 ~ 15外显子纯合缺失,患者1和2的缺失既往未见文献报道,患者4为 DPY19L2基因杂合缺失,且3′ UTR区存在罕见的纯合缺失。 结论:DPY19L2基因变异可能导致的圆头精子症的发生,其方式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同时也符合基因组病的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回族及维吾尔族圆头精子症患者的基因诊断、精子超微结构观察和辅助生殖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探讨2例少数民族(P1回族、P2维吾尔族)圆头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表型、精子特点、遗传学病因以及辅助生殖结局.方法 分析2例少数民族圆头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各种精液检查参数,观察精子超微结构,并利用全外显子检测技术和qPCR检测分析患者的遗传学病因,采用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联合卵母细胞激活技术(ICSI+AOA)进行辅助生殖治疗,并观察其助孕结局.结果 2例患者均存在DPY19L2基因109 681 bp纯合缺失,其中P2患者的DPY19L2基因缺失来源于近亲结婚的父母.P1患者精子活力低下,精子DNA碎片率高,精子形态为100%圆头精子,电镜下发现精子顶体缺失,同时存在质膜、线粒体和微管等超微结构缺陷;P2患者精子活力及精子DNA碎片率均正常,精子形态为100%圆头精子,电镜下观察发现精子主要缺陷为头部小而圆伴随顶体缺失,质膜、线粒体和微管等细胞器结构损伤与超微结构缺陷少见.2例患者夫妇均接受ICSI+AOA助孕,ICSI受精率P1患者夫妇为62.5%,P2患者夫妇为75%,均成功获得临床妊娠.结论 DPY19L2 基因异常在不同民族背景的圆头精子症患者中都是主要的致病遗传学原因.圆头精子可同时存在质膜、线粒体和微管等细胞器结构损伤与超微结构缺陷.ICSI+AOA是圆头精子症患者的有效辅助生殖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一例圆头精子症患者的基因分析及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1例圆头精子症患者DPY19L2基因的突变情况及临床治疗.方法 通过瑞氏-姬姆萨染色法和透射电镜对患者的精子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采用定量PCR技术检测患者DPY19L2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 患者精子头部全部为圆形,无顶体,头核显示为深色,充实.精子在电镜下呈较大的圆头,核周围有一层均匀的单位膜,无顶体结构,有弥散的细胞质扩散和空泡.患者携带DPY19L2基因的纯合缺失.采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治疗,卵母细胞受精率为28.6%,使其妻成功妊娠并生育一男婴,表型正常.结论 DPY19L2基因纯合缺失为本例圆头精子症的发病原因.ICSI是治疗本病的有效途径,但存在卵母细胞受精率低下或受精失败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畸形精子症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精子形态是评估男性生育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男性不育患者不断增加,而与不育相关的畸形精子症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目前关于畸形精子症的研究进展迅速,国内外学者试图从分子水平上探讨其发生机制.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畸形精子症的相关研究报道,从精子头部畸形、颈部畸形及尾部畸形等方面关注精子形态异常研究情况,阐述了畸形精子症的相关基因,如SPATA16、DPY19L2、PICK1、ZPBP1、SIRT1、AURKC、SPATA6、SUN5、ODF1、DNAH1基因等,旨在为畸形精子症的基因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两例圆头精子症患者DPY19L2基因突变检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DPY19L2基因纯合突变是导致圆头精子症的主要致病原因,本研究对2例圆头精子症患者的DPY19L2基因突变情况进行探讨. 方法:收集2例圆头精子症患者临床资料及外周血,通过PCR扩增和DNA测序技术对其进行DPY19L2基因突变筛查. 结果:2例圆头精子症患者光镜下精子形态为圆形,无顶体,精子头核深色.电镜下精子圆头较大,无顶体结构,核由单层膜包被,胞质弥散;PCR扩增发现2例患者DPY19L2基因都发生Exon 5、Exon6和Exon15纯合缺失. 结论:DPY19L2的纯合突变会导致圆头精子症,这对圆头精子症的分子机制研究以及基因诊断研究具有重要补充意义,对临床医生提供遗传咨询与治疗方法同样具有重要提示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3例100%圆头精子症助孕结局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圆头精子症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方法 对3例圆头精子症患者的助孕结局进行报道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3例患者均经精子形态学及电镜分析确诊.病例1、2均行ICSI结合人工辅助卵母细胞激活(ICSI-AOA)的授精方式进行助孕治疗,总体受精率为43.5%,均获得临床妊娠,2次分娩共出生2名健康婴儿.病例3第1个周期未施行AOA,卵子均未受精及卵裂,第2个周期使用ICSI-AOA授精,ICSI受精率为20%,受精卵培养到第3天均停止发育.患者全外显子基因分析提示DPY19L2(c.1553_1554 delAT)基因纯合突变.结论 ICSI-AOA可提高圆头精子症患者精子的授精能力;建议相关病例筛查DPY19L2基因突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完全圆头精子症5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报道5例完全圆头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表型、精子特点以及辅助生殖结局.方法 观察5例完全圆头精子症患者精液常规参数、精子形态、遗传学病因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临床结局,并对患者1进行了精子超微结构和精子顶体反应检测.结果 5例完全圆头精子症患者除患者5外,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精子活力低下,精子形态观察发现精子头部呈圆形、顶体缺失并伴随精子尾部围绕头部的卷曲,患者精子不发生顶体反应.患者3采取卵母细胞激活后正常受精2枚(2/7),胚胎移植2枚,足月生产2孩.患者1、2、4、5受精情况分别为5/6,3/5,0/6和0/23,无临床妊娠,均为基因DPY19L2缺陷.结论 完全圆头精子症可出现精子头和尾部缺陷,不能发生顶体反应.即使采取卵母细胞激活,ICSI受精率低,临床结局不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圆头精子症患者精子形态观察及全外显子测序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观察1例圆头精子症患者的精子形态,并进行全外显子测序,探索其发病的遗传学基础.方法:取1例圆头精子症患者和1名健康对照精液各2μL,滴于GoldCyto Spermblue精子形态染色分析玻片上,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精子形态.抽取患者静脉血3 mL,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Sanger测序方法对全外显子测序检测到的基因变异进行验证.结果:患者所有精子均为圆形头,仅见深染的细胞核,无顶体;该患者DPY19L2基因纯合缺失,同时携带DNAH1基因c.871+3G>A杂合突变以及ZMYND10基因c.833G>C杂合突变.结论:DPY19L2基因纯合缺失可能是本例圆头精子症的发病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