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C-IMS比较米泔水制苍术炮制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比较米泔水制苍术过程中挥发性小分子化合物的成分差异.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对苍术药材、生饮片、水制品、米泔水制品和家种苍术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检测,采用直观比较及指纹图谱法对其进行比较和定性分析.结果:通过气味分析可明显区分苍术不同炮制品,明确定性的挥发性有机物有 60 个单体及部分化合物的二聚体、聚合物.壬醛、(E)-2-己烯醛、2-戊烯醛、3-甲基-2-丁烯醛和庚醛是苍术药材的特征性挥发性有机物;甲酸、乙酸甲酯是苍术饮片的特征性挥发性有机物;β-榄香烯、β-罗勒烯、柠檬烯、α-异松油烯和β-月桂烯是水制苍术的特征性挥发性有机物;3-甲基丁醛和 2-甲基丁醛是米泔水制苍术的特征性挥发性有机物;乙偶姻、芳樟醇、异丁酸芳樟酯、α-松油醇是家种米泔水制苍术的特征性挥发性有机物;2-糠醛是苍术经热处理后的特征性挥发性有机物.结论:苍术不同炮制品挥发性有机物确有差异,米泔水的加入起到了减少萜类成分的作用,为更好地阐明经典名方中传统炮制方法原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番茄潜叶蛾行为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9/2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对番茄具有毁灭性危害的世界性害虫,2017年入侵我国,并呈扩散蔓延趋势,严重威胁我国的番茄产业.用于防治这一害虫的杀虫剂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番茄潜叶蛾抗药性不断增加,防效下降,开发新型绿色防治技术迫在眉睫.物理诱控技术和嗅觉行为调控技术是有害生物综合防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物理诱控(灯光和颜色诱杀)及嗅觉行为调控(性信息素、植物挥发物)技术在番茄潜叶蛾防治中的研究进展.颜色显著影响信息素诱捕器和粘虫板对番茄潜叶蛾的诱杀效果,白色、黑色和蓝色诱捕器田间诱捕的成虫较多.黑色诱虫灯和波长为470 nm的LED灯对番茄潜叶蛾的诱杀效果最佳,且对性诱芯具有增效作用.番茄潜叶蛾性信息素包括主要成分(3E,8Z,11Z)-十四碳三烯乙酸酯和次要成分(3E,8Z)-十四碳烯醇乙酸酯,两者含量比约为9∶1,主要组分和次要组分95∶5混合时对番茄潜叶蛾的诱捕效果最佳.相比于其他诱捕器类型,含性信息素诱芯的三角形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最佳.番茄潜叶蛾性信息素可广泛用于早期监测预警、大量诱杀和交配干扰.植物挥发物和传统食诱剂挥发物组分影响番茄潜叶蛾的寄主选择和产卵行为,乙酸辛酯、苯乙醛与冰醋酸混合物、冰醋酸与3-甲基-1-丁醇混合物,以及番茄挥发物组分柠檬烯、β-罗勒烯、α-松油烯、δ-榄香烯和(E)-β-石竹烯混合物对番茄潜叶蛾具有引诱作用;苯醌、2-蒈烯、δ-姜黄烯和邻二乙苯是番茄潜叶蛾的产卵刺激剂;而1-氟十二烷、石竹烯、姜黄烯、榄香烯、蛇麻烯、姜烯、2-十三烷酮、2-十一酮、(Z)-丙酸-3-己烯酯、水杨酸甲酯等物质则对番茄潜叶蛾的寄主选择、产卵或生长发育具有不利影响.最后讨论了番茄潜叶蛾行为调控技术存在作用机制不明确、防控效果不稳定、与其他绿色防控技术协同应用技术缺乏等问题,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基于昆虫行为调控的番茄潜叶蛾绿色防治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亚洲玉米螟雌蛾产卵偏好寄主植物的筛选及对葎草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电生理反应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鉴定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雌蛾在寻找产卵寄主时起重要作用的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以探索亚洲玉米螟和寄主之间的化学通讯机制.[方法]首先利用田间产卵和风洞行为试验,从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葎草Humulus scandens、玉米Zeamays和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5种寄主植物中筛选出亚洲玉米螟雌蛾的产卵偏好寄主;并结合顶空吸附采样法,收集该寄主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再应用全二维气相色谱与飞行时间质谱联用系统(GC×GC-TOFMS)鉴定植物挥发性物质的化学成分及含量;最后利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测定亚洲玉米螟雌蛾对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田间产卵试验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雌蛾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落卵量依次为玉米>酸模叶蓼>葎草>稗草>茼麻.风洞行为试验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雌蛾对葎草的产卵趋性显著高于其他寄主植物.GC×GC-TOFMS结果表明,葎草的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主要成分有45种,其中,萜烯类相对含量高达86.29%,醛类、酮类和酯类相对含量合计仅占15.83%.GC-EAD结果显示,芳樟醇、α-律草烯、桧烯、月桂烯、2-正戊基呋喃、壬醛、α-法呢烯、反式-罗勒烯和苯甲醛等9种挥发性物质能引起亚洲玉米螟雌蛾明显的电生理反应.[结论]亚洲玉米螟雌蛾对不同产卵寄主的选择具有显著差异性,寄主植物的理化因素是造成选择差异性的主要因素,葎草的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对亚洲玉米螟有较强的吸引作用;芳樟醇、α-律草烯、桧烯、月桂烯、2-正戊基呋喃、壬醛、α-法呢烯、反式-罗勒烯和苯甲醛9种挥发性化学物质对亚洲玉米螟产卵寄主的选择有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桃蚜对报警信息素和烟草挥发物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究烟草挥发物和蚜虫报警信息素对桃蚜Myzus persicae行为的影响,以期为桃蚜的化学生态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触角电位技术(EAG)测定了有翅蚜与无翅蚜对蚜虫报警信息素(E)-β-法尼烯与4种烟草挥发物(6-甲基-5-庚烯-2-酮、壬醛、反-β-罗勒烯、乙酸正丁酯)的电生理反应,并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桃蚜对这些化合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蚜虫报警信息素和4种烟草挥发物均能引起有翅蚜和无翅蚜的触角电位反应,有翅蚜的嗅觉感器对报警信息素更为敏感,而无翅蚜对烟草挥发物乙酸正丁酯和反-β-罗勒烯更为敏感.在1、10和100 ng 3个测试剂量范围内,报警信息素在剂量为10 ng和100 ng时对有翅蚜和无翅蚜的驱避作用显著,而1ng时仅对无翅蚜有驱避作用.烟草挥发物乙酸正丁酯、6-甲基-5-庚烯-2-酮和反-β-罗勒烯在剂量为100 ng时,对无翅蚜和有翅蚜具有引诱作用;当剂量10 ng时,乙酸正丁酯对有翅蚜和无翅蚜均有引诱作用,6-甲基-5-庚烯-2-酮仅对无翅蚜有引诱作用.[结论]报警信息素对无翅蚜的驱避作用强于有翅蚜,烟草挥发物组分6-甲基-5-庚烯-2-酮、乙酸正丁酯、反-β-罗勒烯对桃蚜的无翅蚜和有翅蚜均具有引诱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甲基硬脂酸酯和E-β-罗勒烯对中华蜜蜂育王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研究育王过程中添加蜜蜂幼虫信息素成分甲基硬脂酸酯和E-β-罗勒烯对中华蜜蜂育王质量的影响,本试验结合免移虫育王技术,在幼虫60~64 h时向王台内注入1μL配置好的信息素(浓度梯度分别为0%、0.1%、1.0%、10.0%),待蜂王出房后测定蜂王个体指标及蜂王卵巢Vg、hex70b和hex110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相比,添加10.0%浓度的E-β-罗勒烯组蜂王的初生重和单侧卵巢管数显著增加,同时Vg、hex70b和hex110基因表达水平也显著上升;添加1.0%的E-β-罗勒烯蜂王单侧卵巢管数量显著增加,Vg和hex110基因的表达量也显著上升;添加甲基硬脂酸酯对培育蜂王的初生重、胸部指标和卵巢相关基因表达均无显著影响,但1.0%和10.0%的甲基硬脂酸酯使蜂王卵巢管数量显著减少.结果表明在中蜂育王过程中添加E-β-罗勒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蜂王的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GC-MS结合保留指数分析紫花香薷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研究紫花香薷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花香薷叶、茎中的挥发油,利用GC-MS计算机联用仪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并结合Kovats保留指数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紫花香薷叶茎共分析出40种挥发性化合物,以单萜和倍半萜为主.其中26种化合物是两个部位均有成分,相对含量较高的有D-柠檬烯(叶9.368%、茎4.351%)、(Z)-β-柠檬醛(叶18.10%、茎8.097%)、柠檬醛(叶14.59%、茎10.84%)、(Z)-罗勒烯异构体混合物(叶16.83%、茎5.355%)、(E)-香叶醇(叶5.152%、茎3.397%)、石竹烯(叶3.154%、茎7.40%)及(Z)-β-法尼烯(叶13.59%、茎32.32%)等7种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占总挥发油80.784%和71.76%.紫花香薷叶鉴定出36个化合物,占总离子峰的98.862%,单萜类占72.22%,倍半萜类占19.416%,紫花香薷茎鉴定出28个化合物,占总离子峰的96.277%,单萜类占42.578%,倍半萜类占46.735%.两个部位所含有成分的种类与含量显著差异.结论:唇形科香薷属植物紫花香薷具有潜在药用开发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偏最小二乘法与亲水亲油平衡值探讨当归挥发油乳化物质基础
编辑人员丨2023/8/5
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LS)与亲水亲油平衡值(HLB)探讨当归挥发油乳化物质基础.对产地甘肃、云南、青海的当归挥发油乳化液样品测定浊度,GC-MS分析乳化液中化学成分;以化学成分为自变量浊度为因变量建立PLS模型,模型诊断参数R2X与R2y为评价指标,筛选出与浊度呈正相关的化学成分进行HLB计算,以确定当归挥发油乳化物质基础.当归挥发油乳化液81组样品化学成分与浊度PLS分析中,模型R2X与R2y较高有较好的拟合解释能力,乳化液中与浊度呈正相关的7种化学成分分别为对乙烯基愈疮木酚、丁烯基酞内酯、正癸烷、(E)-β-罗勒烯、正十二烷、蘖本内酯与萜品油烯.对乙烯基愈疮木酚HLB为4.4,在表面活性剂乳化作用范围内,且都与主产地乳化液浊度正相关,确定对乙烯基愈疮木酚为当归挥发油产生乳化的物质基础.筛选的乳化物质基础为当归挥发油乳化机制及去乳化解决方案奠定实验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