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质谱的呼气分析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中的潜力和前景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成为全球流行性疾病,其实验室诊断方法仍存在假阴性及假阳性。呼气分析作为肺部疾病的诊断和监测手段,由于其无创、快捷简便的优点已经受到广泛关注。随着质谱技术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呼气分析被用于微生物鉴别以及呼气挥发性有机物诊断。这篇文章针对基于质谱技术的呼气分析及用于病毒诊断的研究进行综述,以展望其用于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能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挥发性有机物检测在诊断呼吸系统疾病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铜绿假单胞菌是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病原体,然而痰培养时间长、敏感度较低,聚合酶链反应因成本高无法在临床上普及,故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有望成为灵敏、快速、便携、价廉的诊断方法。本综述主要对挥发性有机物检测在诊断呼吸系统疾病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研究进行阐述,探讨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为今后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物联网的空气动态监测系统在医用空气加压氧舱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实时监测医院空气加压氧舱内的空气质量,并进行卫生学评价。方法:利用基于物联网的空气动态监测系统,以2020年7月20—27日的微信端数据和2020年7月6—10日系统后台采集的数据为例,对空气加压氧舱内的部分空气质量指标[温度、湿度、甲醛、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CO 2、PM10、PM2.5]、噪声进行实时检测、记录和描述性分析,根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对加压氧舱内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出优化建议。 结果:各项检测指标均有较大波动,CO 2及颗粒物指标多次出现超标情况,消杀操作之后出现TVOC、甲醛浓度迅速上升甚至超标的情况。 结论:空气加压氧舱内的空气质量存在问题,应加强人员和设备管理,改善医院空气加压氧舱内环境,进一步监测舱内压强、氧气浓度和细菌总量,将有助于提升高压氧治疗的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尿液中14种挥发性有机物测定的自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建立自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尿液中14种常见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方法。方法:于2022年9月,取10 ml尿样于20 ml顶空瓶,65 ℃条件下平衡30 min,采用顶空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应用技术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14种挥发性有机物在0.2~8.0 μg/L和0.1~4.0 μg/L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范围为0.995 6~0.999 9,添加3个不同浓度水平,回收率79.8%~113.1%,相对标准偏差0.05%~0.27%,检出限0.03~0.05 μg/L。结论:该检测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回收率与精密度均符合要求,可运用于尿中常见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燃煤发电排放污染物对人群心肺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为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双碳)目标,我国低碳燃煤发电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实现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的大幅度下降,但同时伴随着某些污染物如三氧化硫、氨、挥发性有机物等排放的相对升高,污染物排放的种类和比例改变。本文梳理汇总国内外燃煤发电的技术改进,以及不同燃煤发电模式排放污染物种类与占比的情况;综述燃煤发电排放污染物对人群心肺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从不同煤电模式角度阐述其环境影响,分析低碳煤电排放的人群暴露负荷变化和心肺健康收益,旨在为实现降碳减排目标和保障人群健康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工作场所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混合标准应用液的稳定性探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工作场所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苯、甲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乙苯、丙酮、丁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三氯乙烯)混合标准应用溶液放置的稳定性。方法:2019年2月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DB-FFAP毛细管柱(30.00 m×0.53 mm×0.25 μm)分离氢火焰离子化(FID)检测器检测,研究混合标准应用液放置过程中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变化、标准曲线最高和最低浓度点相对响应值的变化和质量控制样品测定值是否准确的情况来衡量应用液放置的稳定性。结果:放置187 d混合标准中每种物质的线性相关系数均≥0.999;标准曲线最高和最低浓度点相对响应值的变化均<10%;甲苯的测定值均在参考范围内。结论:混合标准应用液储存187 d内是稳定可靠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远志属6种药用植物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差异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揭示远志属中6 种药用植物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差异,为远志属药用植物的快速、准确鉴别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对远志属 6种药用植物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卵叶远志P.sibirica,瓜子金P.japonica,黄花倒水莲P.fallax,小花远志P.arvensis和华南远志P.glomerata干燥根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和聚类分析等化学模式识别方法,以数据可视化的形式解析远志属 6 种药用植物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差异性.结果 HS-GC-IMS共获得远志属6 种药用植物中 90 个特征信号,定性鉴别出 76 种,包括38 种醛类、10种醇类、10 种酯类、9 种酮类以及呋喃类等其他成分 9 种.其中,醇类和酮类成分数目最多的为华南远志,分别为 8 种和6 种;醛类和酯类成分数目最多的为小花远志,分别为 36 种和 9 种.PCA、PLS-DA和聚类分析均能将远志属 6 种药用植物区分开来.聚类热图结果表明,筛选出的 2-甲基丁酸丁酯、水杨酸甲酯等 14 种特征挥发性成分可作为鉴别远志属 6 种药用植物的标志物.结论 HS-GC-IMS 技术结合化学模式识别能够鉴定及可视化远志属 6 种药用植物中的挥发性成分及其差异,为远志属不同药用植物的区分和鉴定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快速测定生活饮用水中82种挥发性有机物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建立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T-GC-MS)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 82 种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分析方法.方法 生活饮用水经吹扫捕集技术进行富集,经 DB-624 色谱柱分离,GC-MS选择扫描模式进行分析,以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定性,内标法定量.结果 82 种 VOCs在 1.0~20.0 μg/L 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R2 均大于 0.990(1,1-二氯丙酮为 0.988 除外),方法检出限为 0.02~2.69 μg/L,定量限为 0.07~8.95 μg/L,回收率 72.3%~122.6%,相对标准偏差为 0.29%~11.48%.应用该方法测定 80 份不同水样,结果检出 8 种痕量 VOCs.结论 本方法灵敏、准确,操作简便,适用于生活饮用水中 82 种 VOCs 的同时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挥发性有机物检测应用于肺癌筛查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6
肺癌是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呼出气中可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作为一类新型肺癌诊断的标识物,是一种无创、便捷的肺癌筛查理想介质.基于VOCs的检测方法已成为无创检测的新手段.本文针对肺癌患者呼出气体中VOCs的主要检测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表面增强拉曼(surface enhancement of raman scattering,SERS)检测、电化学检测、质谱检测等方法,并介绍了这些不同检测方法在肺癌诊疗方面的各自特点及应用前景.科学研究发现新标志物的方法应以高精密质谱为主,而床旁检测的应用场景需要以更便携的光谱或小型化质谱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到手香提取物11种溶剂残留量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中药到手香提取物中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甲苯、1,2-二氯乙烷、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氯苯、苯乙烯和二乙烯苯11种溶剂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 供试品经顶空进样器85℃平衡45 min,分流比10∶1(V∶V),采用DB-WAX聚乙二醇为固定相的弹性石英毛细管柱(长 30 m,内径 0.32 mm,膜厚 0.5 μm),FID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分析.结果 11种挥发性有机物分离效果较好,在0.22~23.86 μg·mL-1 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方法 定量限为0.008 4 μg·mL-1≤LOQ≤0.543 2 μg·mL-1;低、中、高水平下各成分的平均回收率为84%~10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10%(n=6),经方法学验证后该方法符合实验要求.3批样品中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及二乙烯基苯有检出,低于定量限,均未超标.结论 该方法易于操作,结果可靠,可用于中药到手香提取物中的残留溶剂检测,亦为其他中药提取物中残留溶剂分析提供方法参考,确保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