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甘油脂肪酸酯的乳化性能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聚甘油脂肪酸酯,简称聚甘油酯,是一种乳化性能优良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等领域.作为一种新型乳化剂,聚甘油脂肪酸酯既可作为油包水型乳化剂,也可作为水包油型乳化剂,还可形成重乳状液,适于各种特殊用途,满足市场需求.通过对国内外报道的70 余篇聚甘油脂肪酸相关文献的整理,本文着重针对聚甘油脂肪酸酯乳化性的机理、测定方法、影响因素、乳液的种类和应用领域进行分析与讨论.聚甘油脂肪酸酯的乳化性与其亲水亲油平衡值相关,通过改变聚甘油的聚合度、脂肪酸碳链长度以及酯化度即可得到性质各异的聚甘油脂肪酸酯乳化剂,以符合多种应用需求.本文借助对聚甘油脂肪酸酯乳化性能的深入探讨,将为聚甘油脂肪酸酯乳化性能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完善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紫苏精油纳米乳的处方工艺研究与初步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采用紫苏Perilla frutescens为模型药,制备紫苏精油纳米乳,进行处方工艺研究与初步质量评价.方法 根据紫苏精油在各辅料中的溶解量确定助表面活性剂,采用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法初步筛选适宜水包油型(O/W)纳米乳的表面活性剂,进一步筛选具备用量安全性的表面活性剂,确定纳米乳处方组成.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综合比较纳米乳区域大小、载药量、含水量,以及电导率、黏度、粒径及分布、稳定性等优化处方;研究对优化处方工艺的紫苏精油纳米乳的外观质量与形态、相关理化性质(黏度、pH值、电导率、Zeta电位、粒径及分布)、稳定性、体外渗透性以及鼻黏膜刺激性进行考察.结果 优化的紫苏精油纳米乳处方为14.3%紫苏精油-9.5%Transcutol P-19.1%Labrasol-57.1%水;根据优化的处方制备的紫苏精油纳米乳均一、透明、澄清,流动性良好,黏度(3.68±0.17)mPa·s;pH值为6.18±0.03,电导率为(109.61±0.89)μS/cm,Zeta电位为(-7.08±1.82)mV;平均粒径为(49.98±1.55)nm;透射电镜实验结果表明,紫苏精油纳米乳乳滴为球形,粒径大小均在100 nm以内;紫苏精油纳米乳具备离心稳定性、稀释稳定性、长期稳定性以及温度稳定性;于常温未密封的条件下储存1个月与6个月后紫苏精油纳米乳与紫苏精油的平均紫苏醛含量变化百分比分别为1.8%和17.48%;鼻黏膜刺激性实验结果表明,紫苏精油纳米乳给药组与空白生理盐水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研究制备优化处方工艺的紫苏精油纳米乳,其外观形态、相关理化性质符合纳米乳质量要求,具备药物稳定性、药物渗透性以及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偏最小二乘法与亲水亲油平衡值探讨当归挥发油乳化物质基础
编辑人员丨2023/8/5
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LS)与亲水亲油平衡值(HLB)探讨当归挥发油乳化物质基础.对产地甘肃、云南、青海的当归挥发油乳化液样品测定浊度,GC-MS分析乳化液中化学成分;以化学成分为自变量浊度为因变量建立PLS模型,模型诊断参数R2X与R2y为评价指标,筛选出与浊度呈正相关的化学成分进行HLB计算,以确定当归挥发油乳化物质基础.当归挥发油乳化液81组样品化学成分与浊度PLS分析中,模型R2X与R2y较高有较好的拟合解释能力,乳化液中与浊度呈正相关的7种化学成分分别为对乙烯基愈疮木酚、丁烯基酞内酯、正癸烷、(E)-β-罗勒烯、正十二烷、蘖本内酯与萜品油烯.对乙烯基愈疮木酚HLB为4.4,在表面活性剂乳化作用范围内,且都与主产地乳化液浊度正相关,确定对乙烯基愈疮木酚为当归挥发油产生乳化的物质基础.筛选的乳化物质基础为当归挥发油乳化机制及去乳化解决方案奠定实验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SPE-LC-MS/MS和SPE-GC-MS/MS测定前胡禁用农药残留及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建立前胡中61种禁用农药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方法:采用直接提取法制备和供试品溶液过亲水亲油平衡材料(HLB SPE)固相萃取柱净化法对5个产地前胡中农药残留进行测定.结果:各农药及相关化学品在各自线性范围内与测定值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平均回收率在70.56%~138.99%,RSD在0.2%~6.3%,5批样品中有检出部分农药测得值均在检测限附近,判定结果为均未检出禁用农药.结论:本方法能快速、有效地检测前胡的农药残留,可用于前胡农药监测,也可为中药材的农药残留检测提供借鉴与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重组戊型肝炎病毒P179-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混悬制剂的制备及其免疫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1/1/16
目的:制备吸附重组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P179抗原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混悬制剂,并观察其免疫效果。方法:乳化法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采用不同海藻酸钠浓度、混合乳化剂添加量、混合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设计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参数。将重组HEV P179抗原吸附在最佳工艺制备的微球表面,制备吸附重组HEV P179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混悬制剂,皮下多点免疫BALB/c小鼠,测定其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IgG抗体的能力,与同剂量含弗氏佐剂的重组HEV P179免疫制剂对比。结果:经正交试验确定乳化最佳工艺参数为:海藻酸钠质量分数1%、混合乳化剂体积分数2%,混合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4。制备的微球平均粒径为6.73 μm(分布范围3.90~9.10 μm,方差1.78 μm),形态较为均一,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与双层球体及内部疏松多孔的微球结构特点相符。用此条件制备抗原质量浓度为500 μg/ml的混悬制剂,微球对抗原的吸附率为90.64%。免疫效果观察试验结果表明,皮下多点免疫试验中微球制剂诱导特异性IgG抗体的能力优于含弗氏佐剂抗原。结论:成功制备了吸附重组HEV P179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混悬制剂,且诱导产生特异性IgG抗体的能力优于含弗氏佐剂抗原,为其在新型实验动物超敏制剂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