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LT3基因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FMS样酪氨酸激酶( FLT)3基因编码的蛋白是一种Ⅲ型酪氨酸激酶受体,在造血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FLT3基因突变是原发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最常见的基因突变,初诊AML患者的 FLT3突变发生率约为30%。伴 FLT3基因突变的AML患者对常规化疗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常疗效不佳,预后较差。FLT3抑制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该类患者的疗效和预后,但是并非所有患者均能临床获益。 FLT3基因突变特征及FLT3抑制剂的作用机制、疗效和耐药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于改善AML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拟就 FLT3基因突变在AML中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以期更好的指导伴 FLT3突变AML患者的临床诊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FLT3-ITD突变的共存基因突变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FLT3-ITD突变的共存基因突变及其与部分临床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9年8月于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236例初发AM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联合Sanger测序法检测FLT3-ITD突变情况;采用高通量DNA测序联合Sanger测序法检测FLT3-ITD突变患者51个肿瘤靶基因突变情况。结果:236例AML患者中共检出FLT3-ITD突变71例(30.1%)。97.2%(69/71)FLT3-ITD突变患者同时伴其他基因突变,其中双基因突变19例,3个基因突变24例,≥4个基因突变26例;共存突变基因中最常见的为NPM1(55例,77.5%),其他依次为DNMT3A(36例,50.7%)、TET2(9例,12.7%)、CEBPA(5例,7.0%)、IDH1(4例,5.6%)及NRAS(4例,5.6%)等。在FLT3-ITD突变患者中,与DNMT3A野生型患者相比,DNMT3A突变型患者血红蛋白水平降低( t=-2.37, P=0.020);与NPM1野生型患者相比,NPM1突变型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升高( t=2.04, P=0.045);3个基因突变和≥ 4个基因突变患者的血小板计数高于双基因突变患者( χ2=7.72, P=0.021)。71例患者化疗后,66例可评价疗效,其中未达完全缓解(CR)的18例患者白细胞计数高于达CR的48例患者( Z=-2.74, P=0.006)。 结论:绝大多数伴FLT3-ITD突变的AML患者有共存基因突变,共存基因的突变类型与患者临床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化疗联合索拉非尼治疗FLT3-ITD阳性AML的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索拉非尼方案对Fms样酪氨酸激酶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序列(FLT3-ITD)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影响,从而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初治AML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按FLT3-ITD阳性与否及治疗方法分为三组,观察组(FLT3-ITD阳性, n=19)在常规化疗基础上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对照组1(FLT3-ITD阳性, n=21)在化疗基础上未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对照组2(FLT3-ITD阴性, n=20)常规化疗。比较三组第1个疗程、第4个疗程治疗后的效果。 结果:第1个疗程后,对照组2完全缓解率为50.0%(10/20),高于观察组[15.8%(3/19)]和对照组1[4.8%(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13.39, P < 0.05);第4个疗程后,观察组、对照组2、对照组1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3.2%(12/19)、60.0%(12/20)、4.8%(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19.21, P < 0.05)。随访4年,观察组、对照组1、对照组2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6.63、24.15、45.00个月,无事件生存期分别为18.00、9.82、24.90个月,对照组2中位生存期、无事件生存期均长于观察组、对照组1(χ 2=19.93、23.04,均 P < 0.001)。 结论:采用化疗联合索拉非尼方案治疗初治FLT3-ITD阳性AML,患者可综合获益并获得生存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Janus激酶2/Fms样酪氨酸激酶-3抑制剂pacritinib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相关骨髓纤维化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Ph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相关骨髓纤维化(MF)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后骨髓纤维化(post-ET MF)、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后骨髓纤维化(post-PV MF)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MPN相关MF患者可表现为进行性脾大和包括血小板减少在内的血细胞异常。MPN相关MF患者的主要致病基因突变是Janus激酶( JAK) 2 V617F。2022年2月28日,JAK2/Fms样酪氨酸激酶(FLT)-3抑制剂pacritinib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血小板计数<50×10 9/L的中、高危MF成年患者。该药对血小板减少严重程度不同的MPN相关MF患者,均可显著缩小患者脾体积和改善体质性症状,并且安全可控。笔者拟就pacritinib的药理学特性、治疗MF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以期为pacritinib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FMS样酪氨酸激酶3抑制剂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在精准医学时代,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多种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相关的基因突变被发现。其中提示预后不良的FMS样酪氨酸激酶( FLT) 3基因突变,在AML患者中的发生率高达30%,因此 FLT3基因成为AML患者治疗及预后评估的重要靶点,其抑制剂也成为治疗AML的主要药物。目前,对FLT3抑制剂的研究日趋深入,越来越多的新型FLT3抑制剂被应用于临床治疗AML患者,并取得较好的疗效。笔者拟就 FLT3基因结构、突变,以及Ⅰ、Ⅱ型FLT3抑制剂在AML中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为FLT3抑制剂应用于AML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Gilteritinib为基础的方案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复发难治伴FLT3-ITD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Gilteritinib(Gilt)为基础的方案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伴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的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R/R AML)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移植后Gilt维持治疗对FLT3-ITD阳性R/R AM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3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6例伴FLT3-ITD突变的R/R AML患者。统计所有纳入患者的复合完全缓解(CRc)率、总生存(OS)期、无病生存(DFS)期和不良反应。结果:26例FLT3-ITD突变阳性R/R AML患者中,男14例,女12例,中位年龄38(18~65)岁。难治18例,复发8例。用药第14~21天疗效:完全缓解(CR)率为26.9%(7/26),CR伴血液学不完全恢复(CRi)率为57.7%(15/26),部分缓解(PR)率为7.7%(2/26),CRc率为84.6%(22/26),微小残留病(MRD)转阴率为65.4%。所有患者12、24个月累计OS率分别为79.0%和72.0%。中位OS期未达到。中位随访时间为16.0个月。全部治疗有效患者12、24个月累计DFS率分别为78.0%和71.0%。中位DFS期未达到。接受allo-HSCT的患者中位OS期未达到,较未接受allo-HSCT的患者(3.3个月,95% CI 2.2~4.3个月)显著延长( P=0.005)。移植后是否应用Gilt维持治疗的患者中位OS期均未达到,且移植后维持治疗的患者OS明显优于移植后未进行维持治疗的患者( P=0.019)。本研究中FLT3-ITD基因突变清除率为38.5%,且FLT3-ITD基因突变转阴的患者中位OS期未达到,明显长于未转阴的患者(15.0个月)( P=0.018)。Gilt为基础的方案最常见的3级及以上血液学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76.9%)、中性粒细胞减少(76.9%)、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61.5%)、血小板减少(69.2%)和贫血(57.7%)。其中1例患者在移植后口服Gilt维持治疗时出现分化综合征,治疗后好转。 结论:Gilt为基础的方案桥接allo-HSCT治疗FLT3-ITD突变阳性R/R AML患者的CRc率较高,MRD转阴率也较高,起效迅速,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此外,FLT3-ITD基因突变清除率较高,且桥接移植和移植后Gilt维持治疗明显改善患者生存。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监测和管理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性髓系白血病FLT3-ITD突变的克隆进化基础及其不同特性对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FLT3-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发生率为20%~30%,其通常提示不良预后,尽管FLT3抑制剂的应用使该型AML患者疗效取得了较大提高,但耐药、复发情况也日渐突显。ITD突变使FLT3在无配体存在的情况下发生二聚体化并持续自活化,引起非配体依赖性磷酸化,而不同ITD特性,包括等位基因比率、长度、插入位点、野生型突变含量以及共突变基因等因素,都会影响患者预后,这些因素背后深层次的机制对临床预后、药物应用及治疗策略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型靶向药吉瑞替尼在伴FLT3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的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伴有FLT3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复发风险高、预后差,以索拉非尼为代表的一代靶向FLT3的药物在治疗AML中存在选择性差、疗效弱等特征,以吉瑞替尼为代表的新型的二代FLT3抑制剂对FLT3的抑制作用更强、特异性更高、脱靶毒性更低,大大提高了伴FLT3突变的AML患者的疗效。文章就吉瑞替尼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性白血病患者红细胞寿命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分析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不同疾病状态下的红细胞寿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的142例A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红细胞寿命等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疾病状态AL患者的红细胞寿命,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判断红细胞寿命与年龄及其他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索AL患者红细胞寿命的影响因素.结果 142例AL患者中初诊33例、复发19例、部分缓解+未缓解8例、完全缓解82例,红细胞寿命分别为33.0(9.0~147.0)、52.0(15.0~115.0)、20.5(12.0~46.0)、50.0(11.0~186.0)d,初诊及部分缓解+未缓解患者红细胞寿命均短于完全缓解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33,P<0.001;Z=-3.586,P=0.002).15例初诊AL患者经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红细胞寿命较初诊时明显延长[42(14~101)d vs.27(9~68)d,Z=-2.179,P=0.029].相关性分析显示,红细胞寿命与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P<0.05),与原始细胞计数、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染色体核型异常、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RUNX1基因突变和输血是AL患者红细胞寿命的影响因素(B=-11.151、-24.969、-30.838、-18.784,P<0.05).结论 AL患者不同疾病状态下红细胞寿命均缩短,经治疗达完全缓解后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仍低于正常参考范围.AL患者的红细胞寿命与染色体核型异常、FLT3、RUNX1基因突变和短期内输血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不耐受强化疗的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总结35例不耐受强化疗的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特点,评估维奈克拉(venetoclax,VEN)联合阿扎胞苷(azacytidine,AZ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本院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间诊断的35例不耐受强化疗的初治老年AML患者,接受VEN+AZA诱导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VEN+AZA诱导的缓解情况及治疗安全性.结果:患者中位年龄68岁,继发AML 9例.所有患者均完成骨髓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评估,其中低危患者10例,中危12例,高危13例.常见的基因突变为DNA甲基转移酶3A(DNA methyltransferase 3A,DNMT3A)(11例)、异柠檬酸脱氢酶1/2(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2,IDH1/2)(11例)、TET癌基因家族成员2(ten-eleven translocation 2,TET2)(9例)、核仁磷酸蛋白1(nucleophosmin 1,NPM1)(8例)、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重复(Fms-related tyrosine kinase 3-internal tandem duplication,FLT3-ITD)(6例).总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65.7%(23例),NPM1、FLT3-ITD、IDH1/2突变患者CR率分别为87.5%、66.7%、72.7%.CR患者中总微小残留病变(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阴性率73.9%.中位随访时间10.1个月,中位无事件生存(event-free survival,EFS)期11.3个月.缓解患者中,相比于MRD阳性患者,MRD阴性患者EFS及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期更长(P<0.05).早期死亡率5.7%,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31.4%、3~4级血小板减少25.7%、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48.6%)及肺部感染(17.1%).结论:VEN+AZA在不耐受强化疗的初治老年AML中治疗的总缓解率较高.NPM1突变可能提示更高缓解率.MRD转阴患者EFS期及OS期较MRD阳性患者延长,死亡风险下降.VEN+AZA是目前不能耐受强化疗的初治老年AML重要的治疗选择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