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天麻钩藤饮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天麻钩藤饮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梳理天麻钩藤饮的研究进展与探究其前沿趋势.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数据库检索文献并筛选,运用CiteSpace V对从建库至2022年11月1日以来公开发表的天麻钩藤饮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包括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分析及关键词聚类分析等.结果:共纳入文献2 615篇,由来自711所机构的972位研究者发表;邢之华、冼绍祥等团队是该研究领域贡献最大的团队;天津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发文量领先;图谱共生成817个关键词,研究热点包括高血压、临床疗效、眩晕等,研究前沿包括用药规律、数据挖掘、不良反应等.结论:天麻钩藤饮的相关研究近5年研究成果较多,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临床适应病症、联合治疗、药效作用机制展开.天麻钩藤饮的中医理论探讨较少,其药物成分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不足,需要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天麻钩藤饮仍存在很大研究空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身体成分与儿童血压关系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背景 身体成分是体内各种成分的含量,其与儿童血压的关联存在争议.目的 探讨身体成分与儿童血压的关联性.设计 系统综述/Meta分析.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在线知识服务平台 4 个中文数据库和PubMed、Web of Science和EBSCO 4 个外文数据库,检索起止时间均为各数据库建库至 2023 年 8 月 8 日.纳入身体成分与儿童血压关系的队列研究.由 2 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对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归纳总结.主要结局指标 身体成分与儿童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 9 项身体成分与儿童舒张压和收缩压的纵向队列研究,其中 7 个队列报告了脂肪质量相关指标与儿童舒张压和收缩压的相关性,儿童期脂肪质量百分比与儿童舒张压和收缩压呈正相关,其他脂肪质量指标研究结论仍不一致.2个队列报告了非脂肪质量指标与儿童血压的相关性,研究结论不统一.3 个队列报告了脂肪质量与儿童期血压偏高和高血压的发生呈正相关,但新生儿脂肪质量与 6 岁时高血压的风险可能为负相关.结论 儿童期脂肪质量百分比与儿童舒张压和收缩压呈正相关,身体成分对儿童血压有一定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共病研究现状及对共病管理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老年人共病是目前全球医疗关注的热点之一,也是当前老年医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共病与死亡率增加、致残率增加、功能状态下降和生活质量下降相关.老年人共病情况普遍存在.在临床实践中,对老年人共病的评估有助于从基于单一疾病的管理模式转向基于个人整体的管理模式,从疾病的治疗转向预防治疗一体化的管理理念,提高生命质量,改善预后.目前对共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共病的存在模式,我国最主要共病模式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模式(包括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和高血压).地域、年龄、性别、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共病的组成模式.目前我国关于老年共病的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本研究就老年人共病概况、共病模式、不同因素对共病的影响、共病的管理策略等方面作一综述,旨在为老年共病研究和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3-2019年郑州市大气污染物对循环系统疾病就诊量影响的时间序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大气污染物PM2.5、PM10、SO2、CO、NO2、O3暴露与循环系统疾病就诊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28日至2019年8月28日期间某医院每日循环系统疾病就诊量及大气污染物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大气污染物与循环系统就诊量的相关性,并根据性别、年龄及季节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PM2.5、PM10、SO2、NO2浓度的升高对高血压、冠心病就诊量均有明显影响.PM10、SO2、NO2对女性、男性循环系统疾病就诊量均有影响.PM2.5、O3对女性影响明显,RRPM2.5 为 1.001%(95%CI:1.000%~1.002%),RR03 为 1.002%(95%C1:1.000%~1.004%).CO 对男性影响明显,RRCO为1.174%(95%CI:1.001%~1.377%).PM2.5、SO2、NO2 对 19~59 岁、≥60 岁人群影响明显;CO 对≥60 岁人群影响明显,RRCO为1.184%(95%CI:1.000%~1.402%).秋、冬季PM2.5对循环系统疾病就诊量影响明显,RR秋季为1.007%(95%CI:1.001%~1.013%),RR冬季为 1.004%(95%CI:1.000%~1.007%);冬季 PM10、NO2对循环系统疾病就诊量影响明显,RRPM10为 1.005%(95%CI:1.002%~1.008%),RRNO2为1.012%(95%CI:1.000%~1.023%).结论 大气污染物对循环系统疾病就诊量有影响,以≥60岁人群、冬季就诊量更为敏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ICU脓毒血症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究ICU脓毒血症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在 2018 年 4 月—2022 年 7 月期间重症医学科收治的 80 例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调查,根据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情况分为有损伤组(n=40)和无损伤组(n=40),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两组在年龄、性别、平均心率、平均动脉压、体温、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Ⅱ)、主观整体评估定量表(PG-SGA)、皮肤护理频次等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CU住院时间>12 d、APACHEⅡ>26 分、PG-SGA>10 分、皮肤护理频次>2h/次是ICU脓毒血症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U脓毒血症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众多,责任护士通过密切监测患者生命及机体体征变化情况,及时给予相应改善措施,制定科学膳食营养支持计划,强化日常皮肤护理行为,利于缩短患者ICU平均住院时间,维持机体营养均衡,加速患者早期恢复,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加裁调脾护心方治疗高血压心脾两虚证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加裁调脾护心方治疗高血压心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1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的高血压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规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裁调脾护心方.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裁调脾护心方可减轻病人临床症状,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午休和夜间睡眠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睡眠情况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和2015年的数据,选取基线期无心血管代谢性共病且参与2015年随访的人群(年龄≥60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睡眠情况(午休时间、午休长短、夜间睡眠时间、夜间睡眠长短、睡眠质量)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风险的关联.根据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抑郁、心脏病进行亚组分析,探讨午休长短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发病的关系.结果:共纳入6 829例研究对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不午休(0 min)相比,长午休(≥30 min)的心血管代谢性共病风险升高[OR=1.40,95%CI(1.08,1.82),P<0.05],尤其在高血压[OR=1.43,95%CI(1.03,1.98),P<0.05]、血脂异常[OR=1.53,95%CI(1.08,2.16),P<0.05]、非糖尿病[OR=1.37,95%CI(1.02,1.83),P<0.05]人群中;与夜间正常睡眠(7~9 h)相比,夜间长睡眠(>9 h)的心血管代谢性共病风险降低[OR=0.36,95%CI(0.14,0.90),P<0.05].睡眠质量情况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发病风险无关(P>0.05).结论:在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长午休(≥30 min)会增加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发病风险,夜间长睡眠(>9 h)可能会降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发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Stroke in In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China
编辑人员丨4天前
Objective:The prevalence and the cluster characteristics of risk factors of stroke were assessed in a Chinese diabetic population.Methods:Clinical data of 30 693 in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and admitted between 2013 and 201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age-standardized prevalence of stroke was estimated using the 2010 Chinese population census data,and risk factors were analyzed by multiple imputation and regression.Results:The crude and standardized prevalence rates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T2DM were 34.4%and 21.5%,respectively,and 85.2%of the stroke patients had ischemic stroke.Nearly half of the patients who experienced stroke had clusters of more than 4 risk factors.Compared with no-risk-factor clustering,the risk of strok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3-4 times in the presence of more than 4 risk-factor clusters(P<0.001).Hypertension was the most common major risk factor for ischemic stroke[odds ratio(OR),2.34;95%confidence interval(CI),2.18-2.50]and hemorrhagic stroke(OR,3.68;95%CI 2.95-4.59;P<0.001).Moreover,a 1-standard-deviation increase in fasting blood glucose(FBG)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ischemic stroke risk,and the same change in FBG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n 8%increased risk of hemorrhagic stroke.Conclusion:The prevalence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T2DM is rather high,and the clustering of risk factors i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troke in T2DM patients.Risk factors differ in different stroke subtypes.Identifying risk factors for a specific high-risk group is necessary.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CARD8基因rs2043211多态性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发病年龄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胱天蛋白酶激活与募集结构域8(caspase activation and recruitment domain 8, CARD8)基因rs2043211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 LAA)卒中发病年龄的相关性。 方法:利用南京卒中注册系统回顾性连续纳入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的LAA卒中患者并进行基因分型。按照不同遗传模型分组,比较不同基因型组间年龄分布差异,应用Kaplan-Meier曲线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年龄相关的累计未发病频率。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738例LAA卒中患者,其中717例(97.15%)成功进行基因分型并纳入分析。各基因型组之间年龄、体重指数以及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和饮酒患者构成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共显性模型分析显示,携带突变型T等位基因的患者发病更早[AA基因型:61.68岁,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59.92~63.45岁;AT基因型:60.51岁,95% CI 59.41~61.60岁;TT基因型:60.44岁,95% CI 58.96~61.92岁]。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年龄相关的累计未发病频率存在统计学差异(log-rank检验 P=0.041)。按照性别进行分层分析,在女性患者中得到相似的结论( P=0.001)。 结论:CARD8基因rs2043211突变型T等位基因可使中国汉族女性LAA卒中发病年龄提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我国县级医院高血压慢性病管理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我国县级医院的高血压专科建设情况和慢性病管理状况,为提升县域内高血压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9—11月,课题组按照自愿参与原则,纳入我国24个省份的597家县级医院,对医院的高血压专科设置、专业队伍建设以及高血压慢性病管理制度等进行问卷调查。所有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597家县级医院中,54家(13.5%)设置了独立的高血压专业科室,147家(24.6%)有高血压门诊,143家(24.0%)有高血压病床,294家(49.2%)有高血压专科团队;431家(72.2%)医院的门诊有高血压诊治流程,454家(76.0%)病房内有高血压诊治流程,535家(89.6%)的医院有高血压转诊流程;473家(79.2%)医院作为牵头单位建立了县域医疗共同体,其中紧密型167个;97.7%的医院配备基本的高血压危险分层筛查项目,63.8%可进行继发性高血压初筛。结论:我国县级医院的高血压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布局基本形成,但仍有提升空间。未来应重点加强高血压专业队伍建设,强化高血压诊疗规范化管理,畅通高血压分级诊疗路径,以提升我国高血压慢性病健康管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