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镜下Sublay修补术的再认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腹壁疝的修补技术处于动态发展中,目前有确切证据的腹壁疝修补术仍是腹腔镜腹腔内补片植入术(IPOM)和开放Sublay修补术,组织结构分离术的应用进一步拓宽了IPOM和Sublay修补术治疗巨大腹壁疝的适应证。笔者认为:内镜下Sublay修补术理论上结合了开放Sublay修补术和腹腔镜IPOM的优点,但该手术方式具有医源性破坏肌腱间隔的正常力学结构等缺点,需严格规范适应证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腔镜全内脏囊分离技术治疗腹壁疝的解剖基础与技术细节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人体腹壁是生理功能的整体,由不同的解剖结构和层次构成。在腹壁不同部位,可用于疝外科修补理想的解剖层次各不相同,腹壁的解剖隔断将各个解剖空间相互分隔,打开这些解剖隔断,连通各处解剖空间,就能创造出腹壁疝补片修补所需要的巨大的腹直肌后及腹膜外间隙,从而实现全内脏囊分离(TVS)技术理念。5年前作者提出了TVS这一概念,对各项腹壁疝治疗独立的技术进行理念的整合,并向全国同道推广,目前全国各地已经广泛开展TVS技术并累积了大量经验。与腹腔内置片修补术(IPOM)相比,TVS无需使用昂贵的防粘连补片和固定钉枪,大大减少耗材费用同时,减少了补片相关并发症和术后疼痛,效果更佳。但TVS手术具有一定难度,需熟知相关解剖和熟练的手术操作技能。针对目前遇到的常见问题,作者对TVS的解剖原理与技术细节进行详细论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腹腔镜下腹腔内补片植入修补术治疗成人胸骨旁疝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疝与腹壁外科采用腹腔镜腹腔内补片植入(IPOM)修补治疗的13例成人胸骨旁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初发病例。13例患者胸骨旁疝腹腔镜下IPOM修补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肝脏、膈肌、纵隔及肠管损伤发生;术后疼痛需使用镇痛剂辅助治疗患者2例,使用时间2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2±1.0)d;所有患者术后3 d时均未见呼吸及吞咽功能障碍、肺部感染、伤口感染及出血发生。1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4个月,均未见疝复发、慢性疼痛及补片感染发生。本研究表明腹腔镜下IPOM修补是治疗成人胸骨旁疝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日间手术模式在中小腹壁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模式在中小腹壁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33例中小腹壁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9例,女14例;年龄为54(26~85)岁。患者诊断与治疗流程施行日间手术模式,个体化施行Onlay修补术、Sublay修补术、腹腔内补片修补术(IPOM)。观察指标:中小腹壁疝的类型、手术方式、术中测量疝环缺损最大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延迟出院患者情况、住院费用。患者术后随访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SA)情况、慢性疼痛情况、术后满意度情况。采用电话或门诊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疝复发和手术相关并发症(伤口感染、疼痛、血肿和血清肿、肠漏、肠梗阻)与术后满意度。随访时间为术后3 d、7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结果:33例患者中,脐疝16例,切口疝14例,腰疝3例;行Onlay修补术7例,行Sublay修补术16例,行IPOM 10例。33例患者术中测量疝环缺损最大径为2.8(1.0~6.0)cm,手术时间为51(20~85)min,术中出血量为4.3(1.0~10.0)mL。33例患者住院时间为24~48 h,其中住院时间≤24 h 25例,住院时间>24 h且≤48 h 8例。8例延迟出院患者(均行IPOM),术后疼痛5例,全身麻醉后发生头晕、恶心、呕吐3例,经观察和对症支持治疗至手术次日晨,症状好转均顺利出院。患者住院费用为17 139(6 404~34 124)元。33例患者术后均按期随访,随访期内未发生腹壁疝复发、伤口感染、术区血肿及血清肿、肠瘘或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行Onlay修补术、Sublay修补术、IPOM患者术后疼痛VSA分别由术后3 d(2.90 ±0.10)分、(3.10±0.10)分、(3.50±0.20)分均下降至术后12个月0分,未发生慢性疼痛。患者术后满意度达到100%。 结论:日间手术模式应用于中小腹壁疝修补术中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腹腔镜增强视野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和腹腔镜腹膜内补片修补术在腹壁疝修补中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探讨腹腔镜增强视野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e-TEP)和腹腔镜腹膜内补片修补术(IPOM)在腹壁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并阐述手术操作流程及技术细节,分析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及经济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湖南省岳阳市人民医院82例腹壁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2例)。对照组给予IPOM防粘连修补术,试验组给予e-TEP(普通补片)腹壁疝修补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术后生活的满意度及住院费用。结果:2组患者一般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视觉模拟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14.30%)高于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切口血清肿、术后疼痛等单项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总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住院费用(1.52±0.23)万元低于对照组(2.45±0.35)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OM与e-TEP均是治疗成人腹壁疝的有效方法,两者相比较而言,IPOM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e-TEP具有住院费用低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IPOM与Sublay术对腹壁切口疝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主流的腹壁切口疝的修补方式有腹腔内补片疝修补术(IPOM)和肌后筋膜前补片植入术(Sublay)。关于腹壁切口疝的IPOM和Sublay修补法(开放和完全腔镜下腹直肌后修补术)两类治疗方法的疗效,现争议比较多。本研究将进行文献综述,深入探讨分析IPOM术与Sublay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疗效与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基底膜生物补片用于腹腔内修补大鼠腹壁缺损手术引导组织再生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观察研究基底膜生物补片应用于腹腔内修补(IPOM)大鼠腹壁部分层次缺损手术引导腹壁组织再生的过程。方法:选取21只健康大鼠,建立腹壁部分层次缺损模型。3只作为对照组观察造模效果;18只在造模后,分别用4层和12层基底膜补片进行修补,每组各9只,于术后2、3、4周各取3只大鼠处死取其修复区及其周围组织进行观察,通过大体观察、组织病理染色、新生血管标记和间皮细胞免疫荧光标记,观察研究生物补片在修复早期引导腹膜和组织再生的基本过程和机制。结果:补片植入术后2周的大体观察和新生血管标记结果表明基底膜生物补片显著促进组织的血管化,新生血管从补片网孔处向周围蔓延发散形成血供网络;HE和马松染色表明补片腹壁侧和腹腔侧有明显组织再生,新生组织从补片网孔处向周围蔓延,覆盖、包裹补片;间皮细胞免疫荧光标记表明,在腹腔侧新生组织表面形成扁平的连续间皮细胞层,即腹膜再生。结论:IPOM腹壁修复中,基底膜生物补片在早期可以引导组织和腹膜再生,新生组织和血管通过网孔从腹壁侧向腹腔侧蔓延,并在补片表面形成组织层和连续的间皮细胞层,可以有效防止补片与内脏粘连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式选择及注意事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常用术式包括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及腹腔内补片修补术(IPOM)。IPOM操作简单,选择防粘连补片,适合复发疝等特殊类型疝。TEP手术操作方式与TAPP手术操作基本相同,这两种手术方式在腹腔镜修补腹股沟疝手术的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以及复发率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一般发病时间长、疝囊巨大、嵌顿疝、开放后首次复发疝、女性疝等患者首选TAPP;直疝、病史短的疝首选TEP。TEP及TAPP都适合的情况主要取决于术者的熟练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从原发性腹壁疝的含义和特点谈微创术式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2/9
腹壁疝和原发性腹壁疝有不同的含义,本文原发性腹壁疝是指非手术引起的位于腹前外侧壁和后腹壁的腹外疝(不含腹股沟疝和股疝).原发性腹壁疝患者无手术切口,更愿意接受微创治疗,其腹壁组织完整,也有利于微创新技术的开展.原发性腹壁疝的疗效显著优于切口疝.目前,微创术式众多,在原发性腹壁疝中可最大程度体现各自的优势.腹腔镜腹腔内补片修补术(IPOM)和微创非腹腔内补片修补术(MINIM)理念不同,技术互补,共同目标是追求微创和腹壁功能重建.MINIM的主要术式是各类腔镜腹膜外修补术(EER),大多从原发性腹壁疝起步,逐步发展并扩大其适应证.另一类术式是腔镜辅助肌前修补术(onlay),在中线位原发性腹壁疝中发挥特有的作用.脐疝、腹直肌分离、原发性耻骨上疝、半月线疝和原发性腰疝等是较常见的原发性腹壁疝,本文逐一讨论,阐述其定义、特点及微创术式的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腹腔镜下腹壁疝腹膜外补片修补术与腹腔内补片修补术比较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背景与目的:腹壁疝修补术是最常见的外科手术之一,全球每年有200万例左右的腹壁疝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下腹壁疝修补术优势明显.然而腹腔镜下腹腔内补片修补术(IPOM)与腹腔镜下腹膜外补片修补术(ESR)这两种腔镜术式的优缺点及疗效如何,尚无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证实.因此,本研究通过比较ESR与IPOM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腹壁疝的近远期疗效,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湖南省11家医疗机构收治的157例行腹腔镜腹壁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4例行ESR(ESR组),33例行IPOM(IPOM组),对比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和术后近远期效果.结果:全组无中转开腹病例或围术期死亡病例.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BMI、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病例疝环横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疝环闭合概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网片固定方式ESR组以自固定和缝线固定为主(91.1%),而IPOM组以钉枪固定为主(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R组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IPOM组(2.4±0.8 vs.2.8± 1.0,P<0.05),住院费用明显低于IPOM组(21 001元vs.38 437元,P<0.05).两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和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位随访10.3个月,ESR组无复发病例,IPOM组2例复发(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R是湖南地区腹腔镜下腹壁疝修补的主流术式之一.由于固定方式和网片选择的不同,ESR较之IPOM而言,术后疼痛更轻微、费用更低、复发率更低,且并不明显增加手术时间和术后近期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