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诊断成人Ph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筛查成人Ph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体系。方法:根据Ph样ALL的遗传学特征,设计了针对ABL1、ABL2、JAK2、EPOR、CRLF2、CSF1R、PDGFRB、P2RY8等基因断裂重排的FISH探针;对BCR-ABL1、ETV6-RUNX1、MLL基因断裂重排和E2A断裂重排均阴性的B-ALL,采用FISH进行Ph样ALL筛查,并结合流式免疫表型、靶向二代测序突变检测和RNA测序进行Ph样ALL诊断分析。结果: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南方医院血液科收治189例成人B-ALL,经FISH和(或)PCR检测,BCR-ABL1、ETV6-RUNX1、MLL断裂重排或E2A断裂重排阳性者共83例;其余106例患者接受Ph样ALL FISH探针筛查,其中,12例(11.3%)检出典型的Ph样ALL特异基因断裂重排,2例检出基因缺失。经RNA测序进一步验证,FISH检测Ph样ALL基因断裂重排结果灵敏度为71.4%,特异度为95.8%。综合免疫表型、靶向二代测序突变检测和RNA测序,共诊断融合基因阳性Ph样ALL 14例(13.2%)。结论:FISH技术检测Ph样ALL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结合免疫表型和测序技术可完善诊断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融合基因表达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融合基因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探讨融合基因阳性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0年12月天津见康华美医学诊断中心1 994例初诊ALL患者的融合基因筛查结果,同时对表达不同融合基因患者的基因突变筛查结果、免疫表型特点及染色体核型结果进行系统分析。结果:(1)1 994例ALL患者,中位年龄为12岁(15 d至89岁)。44.3%(884/1 994)的ALL患者检测到15种不同的融合基因,其表达呈现典型的“幂律分布”。(2)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融合基因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48.48%∶18.71%),B-ALL和T-ALL的融合基因分布具有重现性的特点,交叉少见。(3)融合基因的表达高峰分别出现在<1岁、3~5岁和35~44岁;儿童患者融合基因的种类明显多于成人;MLL-FG、TEL-AML1及BCR-ABL1分别是婴儿、儿童和成人患者最常见的融合基因。(4)融合基因阳性ALL患者以伴随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突变为主,其中以NRAS和KRAS突变率最高;携带不同融合基因的B-ALL患者早期标记和B系标记表达有差异;BCR-ABL1阳性患者复杂核型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融合基因阳性患者。结论:不同年龄及类型的ALL患者,其融合基因的表达特点明显不同;携带不同融合基因的ALL患者,突变基因、免疫表型及染色体核型特点也存在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15例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MPAL)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为临床优化诊疗方案及提高缓解率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5例MPAL患儿的骨髓细胞形态、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特征以及治疗方案、预后等病例资料。计数数据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采用 Kaplan- Meier( K- M)法估计生存率,比较应用 Log- rank法。 结果: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8年共收治15例MPAL患儿,男8例,女7例,中位年龄为6.8岁;9例患儿表达B淋系+髓系表型,5例表达T淋系+髓系表型,1例表达B淋系+T淋系表型;11例患儿进行了染色体核型检查,2例为正常核型,2例为复杂核型,6例为假二倍体,1例为亚二倍体;5例患儿检测到融合基因,其中3例 AML- ETO阳性,1例 BCR- ABL阳性,1例 MLL阳性;13例患儿在化疗后完全缓解,总完全缓解率为86.6%,2年总生存率为(68.2±13.4)%。15例患儿中14例授受了诱导化疗,1例因个人原因放弃了治疗。首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方案10例,第1个疗程完全缓解1例,总完全缓解率10%;首选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化疗方案4例,第1个疗程完全缓解3例,总完全缓解率75%,未缓解的1例更换ALL方案后缓解;8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和6例未行HSCT组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0±18.2)%、(66.7±1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318, P=0.573)。 结论:儿童MPAL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以淋系和髓系抗原共表达为主,单纯化疗或HSCT在短期内均可获得较好的预后,但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29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MPAL)的临床特征及疗效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1日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的29例MPAL患儿,分析其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特点、诱导化疗以及预后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分析应用Log-Rank法。结果:(1)29例MPAL患儿中1例为MPAL伴KMT2A重排,1例为MPAL伴BCR-ABL1,13例为MPAL伴B-M,12例为MPAL伴T-M, 2例为急性未分化细胞白血病。(2)免疫表型阳性率较高的是CD33 23例(79%),CD34 25例(86%),HLA-DR 20例(69%)。表达CD19的共17例,阳性率59%。(3)8例患儿检测到异常融合基因,其中MLL-AF4基因1例,BCR-ABL1基因1例,TEL-AML1基因3例,WT1 2例,FLT3-ITD 阳性1例。(4)27例获得染色体核型,14例为异常核型,其中10例为复杂核型。(5)接受化疗的27例患儿中完全缓解(CR)率为85%(23/27),5年无病生存率(DFS)为(71±10)%,5年总生存率(OS)为(74±10)%。14例应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方案者中13例CR;12例应用联合方案者中10例CR;二者5年OS分别为(77±15) %和(80±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7, P=0.870)。 结论:MPAL是一种罕见的儿童白血病,易见复杂染色体核型,ALL方案及混合方案诱导缓解化疗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AR-T治疗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长期生存及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获完全缓解(CR)患者的长期生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8年7月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接受靶向CD19的CAR-T细胞治疗并获得CR的R/R B-ALL患者的临床信息。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患者的总生存(OS)和无白血病生存(LFS),并通过Cox等比例风险回归分析CAR-T治疗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的38例R/R B-ALL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中位年龄25(6~59)岁,中位OS时间为18(95% CI 3~33)个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MLL-AF4融合基因阳性是OS及LFS的独立危险因素(OS: HR=4.888,95% CI 1.375~17.374, P=0.014;LFS: HR=6.683,95% CI 1.815~24.608, P=0.004);接受维持治疗是OS及LFS的独立保护因素(OS: HR=0.153,95% CI 0.054~0.432, P<0.001;LFS: HR=0.138,95% CI 0.050~0.382, P<0.001);MRD转阴患者LFS获益( HR=0.209,95% CI 0.055~0.797, P=0.022),但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11);具有高肿瘤负荷的患者在0.1的水平上是OS及LFS的危险因素(OS: HR=2.662,95% CI 0.987~7.184, P=0.053;LFS: HR=2.452,95% CI 0.949~6.339, P=0.064)。 结论:高肿瘤负荷和高危遗传学可能会影响R/R B-ALL患者接受CAR-T治疗后的长期生存,予以来那度胺为基础的维持治疗有可能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性髓系白血病融合基因表达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融合基因表达情况,进一步探讨不同融合基因家族患者的免疫表型及基因突变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至2020年4192例初诊AML患者的多重融合基因筛查结果,并结合免疫表型分析以及高通量测序所获得的基因突变筛查结果,系统地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①4192例AML患者中1948例(46.47%)检出融合基因,共检出29种不同的融合基因,其阳性率呈现为"幂律分布"。②随着AML患者年龄增长,融合基因的阳性率先上升而后逐步下降。儿童患者融合基因总阳性率及MLL相关融合基因(MLL-FG)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成人患者(69.18%对44.76%,15.35%对8.36%)。③MLL-FG及NUP98相关融合基因(NUP98-FG)阳性患者伴随的基因突变均以FLT3及RAS信号通路相关基因为主。④MLL-FG及NUP98-FG阳性患者未见特异性的免疫表型特点。结论:采用多重PCR方法分析,近半数的AML患者伴有特异的融合基因表达,儿童和成人患者融合基因阳性类型构成比例存在差异。不同融合基因阳性AML患者常见的分子突变、免疫表型有一定规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靶向捕获高深度测序及转录组测序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靶向捕获高深度测序(Panel-seq)及转录组测序(RNA-seq)与传统检测方法在儿童初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细胞及分子遗传学分型中的差异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诊断为B-ALL的152例患儿临床资料。患儿除接受包括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以及43种融合基因定量筛查的传统细胞及分子遗传学方法检测外,还进行Panel-seq及RNA-seq检测。Panel-seq覆盖血液系统肿瘤常见变异的600多个基因,同时分析融合基因及基因突变;RNA-seq分析融合基因、基因突变及基因表达情况,推测染色体水平的拷贝数变异,并结合基因表达谱聚类和拷贝数变异预测高二倍体亚型。分析比较各检测方法遗传学分型结果。结果:152例患儿中,男性93例,女性59例,中位年龄4.0岁(0.8~13.0岁),中位原始细胞比例0.855(0.215~0.965)。152例患儿中,传统检测方法鉴定出4例(2.6%)BCR-ABL1、2例(1.3%)CRLF2基因相关融合、27例(17.8%)ETV6-RUNX1、1例(0.7%)iAMP21、5例(3.3%)MLL重排、8例(5.3%)TCF3-PBX1以及22例(14.5%)高二倍体核型;Panel-seq鉴定出4例(2.6%)BCR-ABL1、2例(1.3%)CRLF2基因相关融合、27例(17.8%)ETV6-RUNX1、3例(2.0%)MEF2D基因相关融合、1例(0.7%)MEIS1-FOXO1、5例(3.3%)MLL重排、5例(3.3%)PAX5基因相关融合、8例(5.3%)TCF3-PBX1、4例(2.6%)ZNF384基因相关融合和2例(1.3%)IKZF1 N159Y突变。1例MLL重排患儿因样本质量问题未进行RNA-seq检测,其余151例患儿中,共检出1例(0.7%)ACIN1-NUTM1、4例(2.6%)BCR-ABL1、3例(2.0%)CRLF2基因相关融合、8例(5.3%)DUX4基因相关融合、27例(17.9%)ETV6-RUNX1、3例(2.0%)MEF2D基因相关融合、1例(0.7%)MEIS1-FOXO1、4例(2.6%)MLL重排、5例(3.3%)PAX5基因相关融合、1例(0.7%)ZMIZ1-ABL1、8例(5.3%)TCF3-PBX1、4例(2.6%)ZNF384基因相关融合及61例(40.4%)高二倍体亚型和2例(1.3%)IKZF1 N159Y突变;RNA-seq对融合基因及高二倍体核型检出有明显优势。传统方法、Panel-seq和RNA-seq检测的细胞及分子遗传学分型率分别为45.4%(69/152)、40.1%(61/152)和87.4%(132/151),三者结合可对89.5%(136/152)患儿进行分型。结论:联合应用Panel-seq、RNA-seq技术可提高B-ALL患儿遗传学异常的检出率,从而进行更精确的细胞及分子遗传学分型,为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先天性白血病的临床特点与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血病的诊疗方法及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整理郑州儿童医院2007年7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先天性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化疗方案及影响其长期生存的因素。结果:共收治先天性白血病患儿23例,多以"白细胞增高、皮肤结节、皮肤出血"就诊。其中放弃治疗10例,经随访无一例存活。治疗13例,男7例,女6例,其中有1例为双胎之一。急性髓细胞白血病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融合基因检测,1例未做,2例 MLL基因阳性,10例 MLL基因阴性,未检测出其他融合基因;染色体核型分析1例为21-三体,12例染色体核型正常。13例患儿均接受了对症和/或减量化疗。中位随访时间4年11个月,其中痊愈6例,死亡7例。1例为出生6 d时外院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未予及时治疗,于32 d时全身多发包块就诊,检查后确诊并发中枢白血病及睾丸白血病,予较强化疗后合并肺部、脑内重症感染,经美国卢里芝加哥儿童医院远程会诊因感染较重未能挽回生命,余6例患儿均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重症感染并多脏器损伤死亡,无一例死于白血病复发。 结论:减量化疗可能是先天性白血病患儿获益的重要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伴rob(13;22)(q10;q10)的治疗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提高对治疗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烟台毓璜顶医院收治的1例横纹肌肉瘤治疗后继发AML伴染色体核型rob(13;22)(q10;q10)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例女性患儿6岁5个月,在2018年1月诊断为横纹肌肉瘤,接受规范化疗30个月后确诊为治疗相关AML,染色体核型45,XX,t(11;19)(q23;q13),rob(13;22)(q10;q10),融合基因MLL-ELL阳性。接受DA(阿糖胞苷+柔红霉素)方案化疗后无明显改善,家属放弃治疗,患儿死亡。结论:治疗相关AML多与应用鬼臼毒素类(依托泊苷等)药物化疗、联合放疗等因素有关。具有高危细胞遗传学因素的治疗相关AML预后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单中心分子细胞遗传学与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血液科确诊的初发ALL患儿403例为研究对象,完善骨髓涂片细胞学、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结果:1.403例患儿中,男240例(59.6%),女163例(40.4%);年龄(5.31±3.46)岁;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374例(92.8%),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 29例(7.2%)。2.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分裂相者311例(77.2%),异常者126例,异常检出率40.5%,其中高超二倍体和超二倍体占15.4%(48/311例)。3.融合基因:融合基因阳性者110例(27.3%),其中 TEL/ AML1 70例(17.4%)、 BCR/ ABL 13例(3.2%)、 MLL 19例(4.7%),2015年至2018年检出 PBX1/TCF3 8例(4.0%), EBF1-PDGFRB 1例(0.5%), SIL/ TAL1 6例,占T-ALL的33.3%(6/18例),提高了T-ALL分子异常检出率; BCR/ ABL阳性患儿年龄大于 MLL、 TEL/ AML1阳性患儿[(8.01±3.11)岁比(3.89±1.84)岁、(1.56±1.25)岁, P<0.001]; PBX1/TCF3阳性患儿年龄[(6.58±4.83)岁]大于 TEL/AML1、MLL阳性患儿(均 P<0.05); MLL阳性患儿年龄小于 TEL/AML1阳性患儿[(1.56±1.25)岁比(3.89±1.84)岁, P=0.001]; MLL阳性患儿初发时的白细胞数高于 TEL/AML1、BCR/ABL阳性患儿[(76.97±19.87)×10 9/L比(16.94±2.28)×10 9/L、(20.53±6.49)×10 9/L, P<0.05]; PBX1/TCF3阳性患儿初发时的白细胞数高于 TEL/AML1阳性患儿[(85.75±30.32)×10 9/L比(16.94±2.28)×10 9/L, P=0.002]; MLL阳性患儿免疫分型以早前B-ALL为主(14/19例), TEL/AML1阳性、 BCR/ ABL阳性患儿均以普通B-ALL为主(57/70例、11/15例)。4.染色体核型分析、FISH、PCR3种方法对初发ALL患儿分子遗传学异常检出率分别为40.5%(126/403例)、69.2%(279/403例)、29.7%(60/20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染色体核型分析与PCR异常检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1)。5.不同性别及年龄组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651、0.721),而初发时的白细胞数≥50×10 9/L组与<50×10 9/L组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51例比107/352例, P<0.001),B-ALL遗传学异常检出率高于T-ALL(275/374例比14/29例, P=0.005)。 结论:儿童ALL染色体核型以超二倍体比例较高;融合基因分布与年龄、初发白细胞数和免疫分型有关;3种检测方法互相补充大大提高了遗传学异常检出率;T-ALL遗传学异常检出率低,可能需要新的检测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