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380 996名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筛查及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海南省新生儿苯丙酮尿症发病情况和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的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海南省出生的380 996名新生儿足跟血干血斑样本,使用荧光法测定干血斑中苯丙氨酸的浓度,复筛使用串联质谱法检测新生儿重采干血斑样本中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浓度;留取可疑患儿尿样本外送做尿蝶呤谱分析及四氢生物蝶呤负荷试验;使用核酸分子杂交仪利用PCR和导流杂交法检测干血斑样本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位点,同时抽取疑似患儿和父母外周血进行基因测序。结果:380 996名新生儿中初筛39例疑似患儿,确诊苯丙酮尿症14例,男8例,女6例,年发病率为1.22/10万。其中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11例,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3例。共检出13个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位点突变:c.728G>A、c.158G>A、c.1238G>C、c.611A>G、c.1068C>A、c.706+5G>A、c.740G>T、c.1081A>T、c.793T>G、c.1223G>A、c.721C>T、c.331C>T和c.1174T>A。结论:最近3年内苯丙酮尿症在海南省新生儿人群发病率较高,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谱系多样,发现两种罕见的基因突变:c.793T>G和c.706+5G>A。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徐州地区苯丙酮尿症筛查及致病基因谱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徐州地区新生儿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筛查特征及构建徐州地区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基因和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相关基因突变谱。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20年3月徐州地区出生并采用串联质谱技术进行苯丙氨酸(Phe)及苯丙氨酸与酪氨酸比值(Phe/Tyr)测定的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高通量测序联合Sanger测序技术对苯丙氨酸异常患儿进行基因分析。结果:共计完成450 355名新生儿苯丙氨酸相关指标测定,确诊115例PKU,患儿Phe及Phe/Tyr比值显著升高,PKU发病率为1∶3 916。其中PAH基因突变113例,PTS基因突变2例。PAH基因突变患儿中纯合子突变5例,PAH合并PTS双基因突变1例,PAH基因3位点突变2例。PAH基因高频突变类型为2号外显子错义突变,常见基因突变主要包括c.158G>A (p.R53H) (24.7%,56/227)、c.728G>A (p.R243Q) (15.0%,34/227)、c.611A>G (p.Y204C) (5.3%,12/227) 、c.721C>T (p.R241C) (5.3%,12/227)和c.1068C>A (p.Y356X) (4.8%,11/227)。共发现3个新的PAH基因突变(c.234dupA、c.441+15C>G和c.1096C>T)及1个新的PTS基因突变(c.286G>A)。结论:徐州地区PKU较常见,属于PKU高发地区,基因突变以PAH基因突变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游离DNA单分子标签检测技术的苯丙酮尿症无创产前检测:4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游离DNA单分子标签检测(cell-free DNA barcode-enabled single-molecule test, cfBEST)技术用于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 PKU)无创产前诊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7月至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产前诊断的4例诊断为 PAH基因热点突变的苯丙酮尿症家系。采用cfBEST技术进行检测,设计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引物,计算孕妇血浆游离DNA突变频率和胎儿基因型,并将cfBEST技术的检测结果与介入性产前诊断结果比较。对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cfBEST技术检测发现,家系1中c.603T>G和c.842+2T>A位点的突变频率为48.40%(291/601)和9.70%(61/628),胎儿2个位点均为杂合突变型,为PKU患者。家系2中c.1238G>C和c.842+2T>A的突变频率分别为43.70%(786/1 798)和0%(0/1 550),胎儿2个位点均为野生型,非PKU患者,亦非携带者。家系3中,c.1045T>G和c.728G>A的突变频率分别为44.00%(930/2 112)和0%(0/705),胎儿2个位点均为野生型,非PKU患者,亦非携带者。家系4中,c.755G>A和c.728G>A的突变频率分别为45.40%(743/1 637)和4.50%(28/849),胎儿位点分别为野生型和杂合突变型,为携带者。介入性产前诊断结果与cfBEST技术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家系1选择引产,其余3个家系选择继续妊娠至足月分娩,其新生儿筛查苯丙氨酸水平均<120 μmol/L,生后1、3、6月龄电话随访,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cfBEST技术有望应用于PKU PAH基因的无创产前诊断,但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山西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十年苯丙酮尿症患儿治疗效果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估山西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确诊的苯丙酮尿症(PKU)患儿治疗效果.方法 2004年6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在山西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确诊并随访至2015年12月31日的102例PKU患儿,纳入分析.治疗期间,定期监测患儿血苯丙氨酸(Phe)浓度、体格、智力、营养状况,取最近一次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2例患儿中,94.12%(96/102)体格发育正常,91.18%(93/102)智力正常.生后1月龄前开始治疗的患儿,平均发育商或智商高于1月龄后开始治疗的患儿[(93.07 ±9.50)分比(87.39 ±10.99)分,t=3.09,P=0.00].82.47%(80/97)患儿锌缺乏,31.46%(28/89)血脂异常.血Phe浓度控制在理想水平的百分率为(59.73 ±19.03)%.智力发育水平与患儿开始治疗年龄呈负相关(r=-0.25,P=0.01),与父亲、母亲文化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21、0.23,均P<0.05),居住在城市的患儿智力发育好于农村(r=-0.03,P=0.00).结论 PKU患儿接受规范治疗后,体格及智力发育水平可基本达到正常水平,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方法测定PKU随访患者干血滤纸片Phe浓度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串联质谱(MS/MS),包括非衍生标准曲线定量法(简称"标曲法")和衍生法、非衍生法及荧光法在苯丙酮尿症(PKU)随访患者血苯丙氨酸(Phe)浓度测定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上海新华医院随访的204例PKU患者干血滤纸片(DBS)样本;MS/MS标曲法、衍生法、非衍生法及荧光法测定Phe浓度,分为低、中、高,即<360、360~600和>600 μmol/L 3组,对Phe检测值进行一致性检验及非参数检验.结果 MS/MS标曲法批内和批间精密度为4.0%~7.2%,回收率为93.2%~97.3%.一致性检验显示各组Phe检测值在95%一致性界限外的值不超过8.1%.低、中浓度组,荧光法、MS/MS标曲法和衍生法Phe检测值四分位数分别为176(118,251)μmol/L、174(94, 273)μmol/L、153(94,242)μmol/L,和540(478,578)μmol/L、485(414,529)μmol/L、466(402,513) μmol/L;荧光法较MS/MS标曲法高4.8%~9.0%,(Z=-3.787~-2.674,P<0.01);MS/MS非衍生法较标曲法低3.9%~5.2%,(Z=-7.474~-5.747,P<0.01);高浓度组,MS/MS标曲法、衍生法、非衍生法和荧光法检测值为807(695,924)μmol/L,700(575,785)μmol/L,680(623,771)μmol/L和711(674,794)μmol/L,MS/MS标曲法较其他方法高10.9%~16.2%,(Z=-4.458~-4.356,P<0.01).结论 MS/MS标曲法测定DBS中Phe浓度特异性和准确度较好,4种方法测定血Phe浓度一致性较好,虽检测值存在差异,但均可用于多数PKU患者的Phe浓度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采血时间与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与苯丙酮尿症筛查结果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H)与苯丙酮尿症(PKU)筛查结果与采血时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在北京市海淀区19家医院产科分娩的111 098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按照新生儿出生并完成新生儿CH与PKU筛查的医院级别,将其分为二级医院组(n=62 626)与三级医院组(n=48 472).对于2组受试儿分娩胎龄、采血时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受试儿性别与分娩方式构成比、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值≥10 μU/mL的疑似CH与血清苯丙氨酸(Phe)值≥2mg/dL的疑似PKU患儿检出率、血清TSH值=10μU/mL的疑似CH和血清Phe值=2mg/dL的疑似PKU患儿检出率的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 ①2组受试儿的性别与分娩方式构成比及分娩胎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二级医院组受试儿接受新生儿CH与PKU筛查时的采血时间为出生后(123.5±13.5)h,较三级医院组出生后的(138.6±20.0)h更早,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2.345,P<0.001).③2组血清TSH值≥10 μU/mL的疑似CH与血清Phe值≥2mg/dL的疑似PKU患儿检出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二级医院组血清TSH值=10 μU/mL的疑似CH患儿检出率为0.251%(157/62 626),显著高于三级医院组的0.140%(69/48 47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99,P<0.001);而2组血清Phe值=2 mg/dL的疑似PKU息儿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本研究CH患儿确诊率为0.057%(63/111 098),PKU患儿确诊率为0.014%(15/111 098).结论 二级医院进行新生儿CH与PKU筛查的采血时间早于三级医院,而血清TSH值=10μU/mL的疑似CH息儿检出率显著高于三级医院.因为本研究仅为回顾性研究,采血时间与新生儿疾病筛查疑似CH患儿检出率的关系,尚需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探讨,从而降低新生儿CH与PKU筛查疑似患儿的检出率,提高疑似患儿的确诊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55个苯丙酮尿症家系产前诊断与基因突变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55个经典型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家系基因突变,并对经典型PKU家系进行产前基因诊断. 方法 选择2013年至2017年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和医学遗传学中心确诊为经典型PKU先证者及其家系,采用Sanger测序/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对55个家系先证者进行突变分析,并在其父母中进行验证.选择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 PA H )基因内部及上下游区域的3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位点PAH-26、PAH-STR、PAH-32进行连锁分析,采用亲子鉴定分析对产前诊断家系进行亲缘关系确认.联合Sanger测序/MLPA技术、多态性连锁分析、亲子鉴定方法对55个家系的60例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 55个PKU家系的先证者经PA H基因全外显子Sanger测序后,明确了108个等位基因突变,其中2例只检测到1个致病突变,突变检出率为98.2%(108/110).108个突变等位基因分属于38个突变位点,包括错义突变22种、剪接突变9种、无义突变5种、微小缺失突变2种.其中,突变频率最高的是c.728G>A(22.2%,24/108),其次为c.442-1G>A(5.6%,6/108)、c.611A>G (5.6%,6/108)、c.764T>C(5.6%,6/108)、c.1068C>A(5.6%,6/108)、c.331C>T(4.6%, 5/108).2例经Sanger测序只明确1个突变的先证者采用MLPA技术检测分别发现外显子4~5及4~7的杂合缺失.55个家系中60例胎儿经产前诊断,17例(28.3%)为受累胎儿、29例(48.3%)为杂合携带者、14例(23.4%)未检测到与先证者相同的致病等位基因. 结论 联合Sanger测序/MLPA、多态性连锁分析、亲子鉴定方法,可以准确为经典型PKU家系进行产前基因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