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传代谢病与智力障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智力障碍是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严重危害患儿身心健康的疾病。智力障碍病因复杂,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参与其发病过程,遗传性代谢紊乱是其重要病因之一。随着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过早期诊断和治疗,遗传代谢病患儿临床结局往往可获得极大改善。因此,能够尽早明确智力障碍背后的遗传代谢病病因,对于指导患者治疗、改善预后及指导再生育具有重要意义。现综述目前已知的导致智力障碍的多种遗传代谢病,如苯丙酮尿症、线粒体病、尿素循环障碍、肌酸缺乏综合征、溶酶体贮积症等,以了解其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徐州地区新生儿希特林蛋白缺乏症筛查和基因突变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筛查了解徐州地区新生儿希特林蛋白缺乏所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eonat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caused by cirtin deficiency,NICCD)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对2015年9月至2020年9月徐州地区采用串联质谱技术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的新生儿进行前瞻性研究,筛查疑似的患儿进一步通过尿有机酸及SLC25A13基因突变分析确诊,对确诊病例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改变、基因突变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共筛查活产新生儿468 494名,疑似患儿112例,进行尿有机酸分析95例,SLC25A13基因突变分析95例,共确诊NICCD患儿13例,患病率1∶36 038。多数患儿早期表现为黄疸消退延迟、喂养困难及体重不增等。生化指标改变包括胆汁酸升高、肝功能异常、甲胎蛋白异常升高、低血糖、血红蛋白降低、凝血功能异常及血氨增高等。血氨基酸及酰基肉碱谱检测提示瓜氨酸、蛋氨酸、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等特异性升高,部分伴酰基肉碱轻度升高;尿有机酸分析主要表现为4-羟基苯乳酸和4-羟基苯丙酮酸升高。13例患儿均进行基因检测,共检出13种突变类型,分别为c.852_855delTATG、c.511dupG、c.1638_1660dup、IVS16ins3kb、c.1078C>T、c.615+5G>A、c.742G>A、c.44G>A、c.1311+1G>A、c.1399C>T、c.889G>T、c.1177+1G>A、c.1841+3_1841+4del,其中c.852_855delTATG最常见,5种为新发变异,新发变异中c.1841+3_1841+4del、c.511dupG和c.889G>T预测为有害变异。确诊病例予以饮食管理和对症治疗,均于1岁内症状缓解,生化指标明显改善。结论:徐州地区NICCD患病率为1∶36 038,c.852_855delTATG变异出现频率最高。共检测出5个新发变异位点,扩展了SLC25A13基因变异谱。NICCD患儿多数预后良好,需早期诊断和治疗,终身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限制型心肌病合并苯丙酮尿症患儿1例的遗传学分析及文献回顾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1例罕见的儿童限制型心肌病合并苯丙酮尿症(PKU)患儿的临床及基因变异,通过文献回顾总结儿童限制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6月因"双眼睑及双下肢水肿1年,加重1月余"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1例限制型心肌病合并PKU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收集其临床相关资料。采集患儿及父母外周血样,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确定候选位点,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确定变异位点,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变异致病性。以"儿童期发病"" TNNI3基因""限制型心肌病"为关键词,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设定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22年8月检索中文文献。并以"childhood"" TNNI3 gene""restrictive cardiomyopathy"为关键词在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中设定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22年8月搜索外文文献,总结其临床表现和 TNNI3基因变异特点。 结果:患儿为2岁4月龄男性,智力正常,运动、体格发育落后,未见特殊面容,头发和皮肤色泽未见明显异常,双眼睑及下肢浮肿。WES及Sanger测序结果提示患儿 PAH基因存在父源的c.331C>T(p.R111X)和母源的c.940C>A(p.P341T)复合杂合变异。同时患儿 TNNI3基因存在新发杂合变异c.508C>T(p.R170W),父亲和母亲未见该变异。依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变异评级相关指南, TNNI3:c.508C>T(p.R170W)评级为致病性变异(PS2+PS4+PM2_Supporting+PM5), PAH:c.331C>T(p.R111X)评级为致病性变异(PVS1+PM2_Supporting+PM3+PP4),c.940C>A(p.P341T)评级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M2_Supporting +PM3+PM5+PP4)。按检索限定共检索到 TNNI3基因变异所致儿童期发病的限制型心肌病30例,男女比例约1:1.55,表现为心力衰竭、窦性心律、双心房增大、ST-T波改变、心室限制型充盈、心室舒张功能下降等。30例共发现 TNNI3基因16种不同变异位点,其中c.575G>A最常见,均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 结论: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与限制性心肌病均为罕见病,临床表现复杂。基因检测技术发现该患儿存在 PAH:c.331C>T(p.R111X)/c.940C>A(p.P341T)复合杂合变异及 TNNI3:c.508C>T(p.R170W)变异,考虑是共患限制型心肌病及PKU的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海南省380 996名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筛查及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海南省新生儿苯丙酮尿症发病情况和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的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海南省出生的380 996名新生儿足跟血干血斑样本,使用荧光法测定干血斑中苯丙氨酸的浓度,复筛使用串联质谱法检测新生儿重采干血斑样本中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浓度;留取可疑患儿尿样本外送做尿蝶呤谱分析及四氢生物蝶呤负荷试验;使用核酸分子杂交仪利用PCR和导流杂交法检测干血斑样本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位点,同时抽取疑似患儿和父母外周血进行基因测序。结果:380 996名新生儿中初筛39例疑似患儿,确诊苯丙酮尿症14例,男8例,女6例,年发病率为1.22/10万。其中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11例,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3例。共检出13个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位点突变:c.728G>A、c.158G>A、c.1238G>C、c.611A>G、c.1068C>A、c.706+5G>A、c.740G>T、c.1081A>T、c.793T>G、c.1223G>A、c.721C>T、c.331C>T和c.1174T>A。结论:最近3年内苯丙酮尿症在海南省新生儿人群发病率较高,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谱系多样,发现两种罕见的基因突变:c.793T>G和c.706+5G>A。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徐州地区苯丙酮尿症筛查及致病基因谱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徐州地区新生儿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筛查特征及构建徐州地区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基因和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相关基因突变谱。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20年3月徐州地区出生并采用串联质谱技术进行苯丙氨酸(Phe)及苯丙氨酸与酪氨酸比值(Phe/Tyr)测定的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高通量测序联合Sanger测序技术对苯丙氨酸异常患儿进行基因分析。结果:共计完成450 355名新生儿苯丙氨酸相关指标测定,确诊115例PKU,患儿Phe及Phe/Tyr比值显著升高,PKU发病率为1∶3 916。其中PAH基因突变113例,PTS基因突变2例。PAH基因突变患儿中纯合子突变5例,PAH合并PTS双基因突变1例,PAH基因3位点突变2例。PAH基因高频突变类型为2号外显子错义突变,常见基因突变主要包括c.158G>A (p.R53H) (24.7%,56/227)、c.728G>A (p.R243Q) (15.0%,34/227)、c.611A>G (p.Y204C) (5.3%,12/227) 、c.721C>T (p.R241C) (5.3%,12/227)和c.1068C>A (p.Y356X) (4.8%,11/227)。共发现3个新的PAH基因突变(c.234dupA、c.441+15C>G和c.1096C>T)及1个新的PTS基因突变(c.286G>A)。结论:徐州地区PKU较常见,属于PKU高发地区,基因突变以PAH基因突变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GALT基因复合杂合变异所致1例半乳糖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1例 GALT基因变异所致的半乳糖血症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 方法:以2019年11月20日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1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家系验证。结果:患儿表现为贫血、喂养困难、黄疸、肌张力低下、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等。血氨基酸及酰基肉碱谱显示瓜氨酸、蛋氨酸、鸟氨酸、酪氨酸水平升高。尿有机酸分析显示苯乳酸、4-羟基苯乙酸、4-羟基苯乳酸、4-羟基苯丙酮酸、N-乙酰酪氨酸水平升高。基因检测显示患儿 GALT基因存在c.627T>A(p.Y209*)和c.370G>C(p.G124R)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其表型正常的父母。前者为已报道的无义变异,依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判断为可能致病性变异;后者为未见报道的错义变异,依据ACMG相关指南判断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M1+PM2_Supporting+PP3_Moderate+PP4)。 结论:GALT基因c.627T>A(p.Y209*)和c.370G>C(p.G124R)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患儿半乳糖血症的遗传学病因。上述发现扩展了 GALT基因的变异谱。对无明显诱因出现贫血、喂养困难、黄疸、肝功能异常和凝血功能异常等症状的患者,应尽早行血尿代谢筛查,结合基因检测进行确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苯丙酮尿症患儿上睑下垂矫正术麻醉处理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儿,男性,年龄3岁,体质量15 kg,身高96 cm。因"双眼睁眼困难"拟择期行上睑下垂矫正术入院治疗。母孕期体健,第二胎第二产,足月剖宫产。新生儿筛查示血苯丙氨酸478 μmol/L,基因检测结果示PTS基因突变导致6-丙酮酰四氢喋呤合成酶缺乏症: chr11 c.259C> T, chr11 c.272A> G,确诊非经典型苯丙酮尿症(PKU)。出生后24 d开始给予无苯丙氨酸的特殊奶粉喂养,低蛋白饮食至今,长期口服多巴丝肼片。患儿父母、长姐体健,无家族遗传病史。无癫痫发作史,无过敏史,无手术、麻醉史。患儿营养中等,未见智力发育障碍,无神经精神症状,BP 93/53 mmHg(1 mmHg=0.133 kPa),HR 109次/min,RR 24次/min,体温36.6 ℃。Mallampati分级Ⅰ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眼部检查示双眼上睑皮肤冗长,内眦及下睑皮肤堆积遮盖泪阜并压迫下睑睫毛倒向角膜,MID1=-1 mm,提上睑肌肌力0 mm,额肌力10 mm,BELL(+)。实验室检查结果未见异常。ASA分级Ⅱ级,儿科风险评估(PRAm)评分2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疆部分地市苯丙酮尿症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变异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新疆部分地市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基因变异的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管理辖区(包括乌鲁木齐市、吐鲁番市、塔城地区、昌吉州)出生并经基因诊断确诊PKU的新生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不同民族的基因变异特点,并与中国中部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PKU患儿基因变异构成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131例PKU患儿,其中汉族82例、回族25例、维吾尔族20例、哈萨克族2例、锡伯族及蒙古族各1例,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分别检出46种、20种、14种致病变异位点,检出率分别为95.1%(156/164)、66.0%(33/50)、60.0%(24/40),均以错义变异为主。各民族PAH基因致病变异位点主要集中在外显子2、3、6、7、11。回族PKU患儿PAH基因最常见的致病变异位点依次是c.158G>A(18.2%)、c.728G>A(18.2%)、c.898G>T(9.1%),维吾尔族PKU患儿PAH基因最常见的致病变异位点依次是c.158G>A(33.3%)、c.355C>T(12.5%)、c.1068C>A(8.3%)。c.898G>T、c.355C>T 可能分别是新疆回族及维吾尔族独有的变异类型。本研究发现PAH基因1个新发变异c.828G>C(p.M276I),位于7号外显子。与中国北方、中部及西北地区相比,新疆部分地市PKU患儿c.158G>A基因变异检出率更高,c.728G>A基因变异检出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新疆部分地市PKU患儿PAH基因主要类型为错义变异,PAH基因变异构成与中国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相似,但变异热点存在较大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苯丙酮尿症的诊断和治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苯丙酮尿症是遗传性高苯丙氨酸血症的主要类型,是我国新生儿筛查的主要疾病,为常见的遗传代谢病之一,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如不及早给予治疗,常导致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及精神异常。而经新生儿筛查早期确诊并早期治疗的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鉴于本病的致残性及治疗的有效性,作为全科医生,应该早期识别本病,尽早干预治疗,指引患者到相应的专科进一步精细化治疗和遗传咨询;在疾病的维持阶段以及病情变化时,能够给出正确的处理或转诊指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遵义地区1岁以下留守儿童锌缺乏症生物标志物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运用氢核磁共振( 1HNMR)技术对遵义地区1岁以下健康留守儿童和1岁以下锌缺乏症留守儿童尿液进行分析,以期为锌缺乏早期诊断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 方法:横断面研究。2018年1月至8月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遵义地区1岁以下健康留守儿童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7.78±3.62)个月,身高(65.01±2.67) cm,体质量(7.15±1.59) kg]和锌缺乏症留守儿童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7.89±3.57)个月,身高(64.25±2.95) cm,体质量(7.02±1.68) kg]分为健康对照组和锌缺乏组,并进行取样处理测定 1HNMR波谱,比较2组儿童年龄、身高、体质量、血清锌含量,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比较2组代谢产物,筛选出锌缺乏患儿差异性代谢产物。 结果:2组儿童年龄、身高、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健康对照组血清锌水平[(54.3±3.06) mmol/L]高于锌缺乏组[(39.2±3.77)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65, P<0.05)。尿液 1HNMR光谱图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锌缺乏组儿童尿液中4-羟基苯丙酮酸、苯基乙酰甘氨酸、马尿酸盐水平均明显下降( r=-0.620、-0.689、-0.7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r|>0.602,均 P<0.05)。 结论:遵义地区1岁以下留守儿童锌缺乏主要表现为尿液4-羟基苯丙酮酸、苯乙酰甘氨酸、马尿酸盐代谢产物水平下降,提示肠道菌群代谢紊乱,其差异性代谢产物在锌缺乏的早期诊断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