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K1706促进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神经细胞(SH-SY5Y)观察FK1706对神经细胞再生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H-SY5Y细胞,根据不同处理分别分为FK1706组、神经生长因子组(NGF)、FK1706+NGF组、FK1706+NGF+格尔德霉素(Geldanamycin)组和空白对照组。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不同组细胞增殖活性,测量细胞轴突长度。分子生物学检测不同细胞中磷酸化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激酶(p-Raf)、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p-Raf/Raf及p-ERK/ERK表达水平。通过免疫共沉淀(IP)检测不同细胞中热休克蛋白90(HSP90)与Raf结合的复合体表达水平。使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数据。结果:CCK-8检测显示FK1706+NGF组细胞增殖活性最强(1.12±0.08),高于FK1706组和NGF组(0.61±0.07、0.89±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824, P<0.05),加入格尔德霉素可以抑制其增殖活性(0.31±0.02);FK1706+NGF组细胞轴突最长,轴突长度为(277.40±18.64) μm,高于FK1706组和NGF组[(71.24±6.12)、(144.61±11.20)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577, P<0.05),FK1706+NGF+格尔德霉素组轴突长度[(97.06±11.29) μm]低于FK1706+NGF组;NGF组p-Raf、p-ERK表达水平分别为(0.58±0.02)和(1.24±0.03),高于对照组(0.25±0.03、0.76±0.02)和FK1706组(0.23±0.02、0.78±0.03, t1=23.335, t2=9.163,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入FK1706可以增强NGF组p-Raf和p-ERK的表达水平( t1=21.213, t2=2.191,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入格尔德霉素可以抑制FK1706和NGF的协同作用,与细胞轴突长度和增殖活性检测结果一致。IP检测显示FK1706+NGF组HSP90/Raf复合体相对表达水平最高(1.56±0.04),显著高于其他组( t=16.398,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K1706+NGF+格尔德霉素组HSP90/Raf的表达水平(0.93±0.05)低于FK1706组和FK1706+NGF组。 结论:FK1706可以促进HSP90和Raf结合,提高大鼠肉瘤/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激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Ras/Raf/MAPK/ERK)信号通路中Raf和ERK磷酸化水平,促进神经细胞增殖和轴突生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穗花杉双黄酮对鼻咽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研究穗花杉双黄酮(AF)调节Ras/Raf/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E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对鼻咽癌(NP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NPC细胞株CNE-1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浓度AF组(AF-L组,50 μmol·L-1 AF)、中浓度 AF 组(AF-M 组,75 μmol·L-1 AF)、高浓度AF组(AF-H组,125 μmol·L-1 AF)和高浓度AF+Ras激活剂RASAL1组(AF-H+RASAL1 组,125 μmol·L-1 AF+2 ng·mL-1 RASAL1).以噻唑蓝(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以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以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Ras/Raf/MEK/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对照组、AF-M组、AF-H 组 CNE-1 细胞 OD490值(48 h)为 0.62±0.06、0.45±0.05、0.29±0.03;细胞划痕愈合率为(38.66±4.07)%、(23.14±2.20)%、(12.47±1.15)%;细胞侵袭数目为(137.59±10.25)、(103.42±8.49)、(76.38±7.96)个;Ras 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84±0.08、0.59±0.06、0.34±0.03;Raf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79±0.08、0.53±0.05、0.24±0.02;MEK 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 0.87±0.09、0.64±0.06、0.28±0.03;ERK1/2 磷酸化水平分别为 0.75±0.08、0.50±0.05、0.21±0.02;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25±0.63)%、(18.42±2.10)%、(35.28±2.26)%,以上指标,AF-M组、AF-H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SAL1减弱了 AF对NP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抑制了其凋亡.结论 AF可能通过下调Ras/Raf/MEK/ERK信号通路抑制NP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其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山奈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山奈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25、50、75和100 μg/mL)的山奈素作用乳腺癌MCF7细胞12、24、48、72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筛选山奈素的最佳作用浓度为75 μg/mL、作用时间为48 h.将乳腺癌MCF7细胞分为山奈素组、索拉菲尼(sorafenib)组、ML-099+山奈素组、空白对照组,分别加入含75 μg/mL山奈素的培养基、含10 μmol/L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Ras/Raf/MEK/ERK)信号通路抑制剂sorafenib的培养基、含5μmol/L Ras/Raf/MEK/ERK信号通路激活剂ML-099与75μg/mL山奈素的培养基、等量PRMI1640培养基.培养48 h,采用MTr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Raf-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Raf-1、p-ERK、Cyclin D1、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山奈素组和sorafenib组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率、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ML-099+山奈素组和空白对照组,Raf-1、ERK、Cyclin D1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ML-099+山奈素组和空白对照组(P均<0.05).山奈素组和sorafenib组细胞p-Raf-1、p-ERK、Cyclin D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ML-099+山奈素组和空白对照组,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ML-099+山奈素组和空白对照组(P均<0.05).ML-099+山奈素组细胞p-Raf-1、p-ERK、Cyclin D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空白对照组,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山奈素组、sorafenib组上述指标比较P均>0.05.结论 山奈素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as/Raf/MEK/ERK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夏枯草多糖对小鼠Graves病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夏枯草多糖对小鼠Graves病的改善作用,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 用稳定表达促甲状腺激素受体A亚单位的重组腺病毒Ad-TSHR-289免疫BALB/c雌鼠建立Graves病模型.将30只造模成功小鼠随机为模型组、夏枯草多糖组、甲巯咪唑组,各10只,另取10只正常雌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夏枯草多糖组与甲巯咪唑组分别灌胃夏枯草多糖和甲巯咪唑,其他两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5周后,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观察小鼠甲状腺组织形态学变化;测定血清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三碘甲状腺素原氨酸(T3)、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IL)-6、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检测甲状腺组织中Ra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激酶(MEK)1/2、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以及磷酸化Raf、MEK1/2、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1)模型组小鼠出现易动、烦躁、互相攻击、脱毛的现象,夏枯草多糖组与甲巯咪唑组上述异常现象有所减少,且夏枯草多糖组症状改善优于甲巯咪唑组.(2)模型组小鼠甲状腺组织出现增生性改变、滤泡增大、间质血管浸润,夏枯草多糖组与甲巯咪唑组小鼠甲状腺组织结构明显恢复,夏枯草多糖组改善优于甲巯咪唑组.(3)其他3组的血清TRAb、T4、T3、干扰素γ、IL-6、IL-17、TGF-β1水平,以及甲状腺组织磷酸化Raf、MEK1/2、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模型组、甲巯咪唑组、夏枯草多糖组以上指标水平均依次降低(均P<0.05).结论 夏枯草多糖能改善Graves病小鼠的症状及甲状腺功能,这或与其抑制Raf、MEK1/2及ERK1/2的磷酸化,调控Ras/Raf/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以及下调细胞因子干扰素γ、IL-6、IL-17和TGF-β1的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抑制脉管畸形的相关靶向药物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脉管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疾患,主要发生在头颈部,其无法自行消退,且随着患者的生长而逐渐加重.脉管畸形的传统治疗方式包括:激光治疗、硬化治疗、介入栓塞、手术切除等.但是对于一些范围较大的病变,传统治疗方式效果不佳.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基因突变目前被认为是脉管畸形发生的根本原因,基因突变引起的相关通路的活化进一步促进了脉管畸形病变的进展.低流速脉管畸形主要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通路的激活;而高流速的脉管畸形主要涉及大鼠肉瘤(rat sarcoma,RAS)/快速加速纤维肉瘤(rapidly accelerated fibrosarcoma,RAF)/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MAPK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通路的激活.目前,针对相关基因突变及信号通路的靶向药物也逐渐应用到脉管畸形的治疗中.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被广泛应用于低流速脉管畸形的靶向治疗;PI3K抑制剂——阿培利司在静脉畸形的治疗中也具有良好的前景;MAPKK抑制剂——曲美替尼在动静脉畸形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因此,传统治疗辅以靶向药物的方式或为脉管畸形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