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样结构域3对SNU-449肝癌细胞增殖、凋亡、转移、侵袭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样结构域3(EGFL3)基因敲减对SNU-449人肝癌细胞生长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的影响,探索EGFL3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慢病毒介导的小干扰RNA(siRNA)技术构建EGFL3基因敲减的SNU-449细胞系,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EGFL3基因干扰效率,选出敲减效率最高的一组作为基因敲减组(KD组),同时设阴性对照组(NC组),随后进行噻唑蓝(MTT)实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凋亡实验、Transwell实验以及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以对比两组SNU-449细胞系的生长、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的能力,最后通过RT-qPCR技术检测两组SNU-449细胞系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组间样本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相较于NC组,KD组SNU-449细胞系中EGFL3基因的敲减效率为75.7%( t=13.730, P<0.01),KD组SUN-449细胞的生长速度和细胞克隆数量明显低于NC组[5.29±0.23比6.30±0.26, t=6.606, P<0.01;(1±1)个比(19±2)个, t=14.690, P<0.01],KD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NC组[(11.06±0.29)%比(3.20±0.13)%, t=-43.280, P<0.01],KD组转移及侵袭的细胞数均明显低于NC组[(104±6)个比(178±3)个, t=20.090, P<0.01;(209.00±0.00)个比(306.00±3.51)个, t=48.170, P<0.01]。RT-qPCR检测结果显示,KD组SNU-449细胞系中的TGF-β1、SMAD2、SMAD3和SMAD4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高于NC组( t=3.759、5.464、5.979、8.956, P<0.05),SMAD7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则低于NC组( t=0.368, P>0.05)。 结论:EGFL3基因可促进SNU-449肝癌细胞系的生长、增殖、侵袭、转移并抑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锌指蛋白22基因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转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检测锌指蛋白22(ZNF22)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观察ZNF22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行手术切除的32例肝细胞癌患者的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标本。分析ZNF22基因在32例肝癌标本以及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371例肝癌样本中的表达水平。构建ZNF22基因敲减的SNU-449和JHH-7肝癌细胞系。通过细胞增殖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凋亡实验、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裸鼠皮下成瘤、尾静脉注射转移和小动物活体成像实验,观察ZNF22对肝癌细胞的影响。结果:ZNF22基因在肝癌组织中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ZNF22敲减的SNU-449和JHH-7细胞的生长速度均低于相应的对照组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相比阴性对照组,ZNF22敲减的SNU-449细胞形成的克隆数目减少(26±8比59±5),细胞凋亡水平增加(6.60%±0.22%比2.38%±0.30%),细胞的迁移率降低(14.47%±6.42%比68.84%±8.01%),侵袭细胞数也降低(48.00±2.23比179.00±4.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ZNF22敲减的JHH-7细胞注射于裸鼠皮下后未见明显肿瘤生长,全身荧光表达量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裸鼠解剖观察亦未见转移瘤。 结论:ZNF2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升高,ZNF22基因敲减抑制了肝癌细胞的生长、增殖、侵袭、转移和成瘤能力,并可诱导肝癌细胞的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肝细胞癌中环氧合酶-2表达抑制常规1型树突状细胞的瘤内富集及免疫应答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对常规1型树突状细胞(conventional type 1 dendritic cell,cDC1)的瘤内富集及免疫应答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肝切除术的111例HCC患者肿瘤组织中cDC1瘤内富集及COX-2表达水平,将HCC患者分为cDC1浸润型与cDC1缺失型,分析HCC细胞表达COX-2与cDC1瘤内浸润的相关性。利用HCC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检验COX-2编码基因 PTGS2与cDC1亚群比例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HCC肿瘤组织中cDC1浸润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通过体外造血干细胞(HSC)向cDC1诱导分化及流式分选,获得HSC来源cDC1,与HCC细胞系共培养后进行转录组测序,并用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抑制HCC细胞系的COX-2表达,通过FITC-葡聚糖摄取实验、流式检测、Luminex多因子检测探索HCC中COX-2表达对cDC1的抗原摄取、共刺激分子表达和细胞因子分泌功能的影响。 结果:免疫荧光染色提示cDC1缺失型( n=73)的HCC肿瘤组织中COX-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DC1浸润型( n=38)( P=0.004 2)。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提示 PTGS2高表达的HCC肿瘤组织中cDC1亚群比例显著降低。cDC1浸润型的HCC患者总体生存率( P=0.037)、无瘤生存率( P=0.048)优于cDC1缺失型。cDC1与HCC共培养后抗原摄取功能、共刺激分子表达、细胞因子分泌的免疫应答功能受到抑制,塞来昔布可改善cDC1的免疫应答功能。 结论:HCC中cDC1瘤内富集与患者预后良好相关。HCC中表达COX-2可能抑制cDC1向瘤内浸润,抑制cDC1抗原摄取、共刺激分子表达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免疫应答功能。靶向COX-2的抑制剂可逆转HCC对cDC1的功能抑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信使RNA结合蛋白3对弥漫型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M2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信使RNA(mRNA)结合蛋白3(IGF2BP3)对弥漫型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替代活化巨噬细胞(M2)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使用的细胞来源于浙江美森细胞和上海中国科学院细胞库。使用短发夹RNA慢病毒和慢病毒包装质粒分别感染人弥漫型胃癌细胞系NUGC-4和SNU-668,构建IGF2BP3敲低和过表达细胞株以及相应的对照细胞株。应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各弥漫型胃癌细胞系的IGF2BP3表达水平和转染效率。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试验、集落形成试验和划痕试验,探究IGF2BP3对人弥漫型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使用佛波酯将人单核细胞THP-1诱导成巨噬细胞,收集对照组和实验组胃癌细胞的条件培养基(CM)处理巨噬细胞,通过RT-qPCR检测M2巨噬细胞标志物分化簇(CD)163、CD20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G)。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CCK-8试验显示,对照组450 nm吸光度( A450)高于IGF2BP3敲低组(24 h:0.22±0.10比0.10±0.09, t=6.806, P<0.05;48 h:0.46±0.21比0.30±0.10, t=8.372, P<0.05;72 h:0.71±0.38比0.51±0.11, t=7.827, P<0.05;96 h:1.01±0.44比0.79±0.09, t=4.539, P<0.05);而对照组 A450低于IGF2BP3过表达组(24 h:0.25±0.02比0.38±0.01, t=12.074, P<0.05;48 h:0.60±0.02比0.87±0.04, t=9.273, P<0.05;72 h:0.93±0.02比1.36±0.02, t=27.955, P<0.05;96 h:1.40±0.05比1.88±0.08, t=9.057, P<0.05)。集落形成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集落形成率高于IGF2BP3敲低组[(74.73±7.92)%比(52.90±6.25)%, t=3.747, P<0.05];对照组集落形成率低于IGF2BP3过表达组[(23.57±3.96)%比(41.47±3.26)%, t=6.040, P<0.05]。划痕试验显示,对照组划痕愈合率与IGF2BP3敲低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2±1.68%)%比(2.33±1.66%)%, t=0.802, P>0.05]。对照CM处理组M2巨噬细胞标志物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IGF2BP3敲低CM处理组(CD163:1.00±0.02比0.18±0.01, t=86.622, P<0.05;CD206:1.00±0.07比0.60±0.08, t=6.303, P<0.05;TGF-β1:1.00±0.01比0.81±0.05, t=7.007, P<0.05;IL-10:1.00±0.01比0.83±0.03, t=9.798, P<0.05;PPARG:1.00±0.02比0.39±0.01, t=41.025, P<0.05);对照CM处理组M2巨噬细胞标志物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IGF2BP3过表达CM处理组(CD163:1.00±0.05比2.31±0.09, t=22.020, P<0.05;CD206:1.00±0.01比2.07±0.12, t=15.553, P<0.05;TGF-β1:1.00±0.02比1.25±0.03, t=11.128, P<0.05;IL-10:1.00±0.05比1.30±0.13, t=3.623, P<0.05;PPARG:1.00±0.01比1.50±0.02, t=30.753, P<0.05)。 结论:IGF2BP3能促进弥漫型胃癌细胞增殖和刺激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但对弥漫型胃癌细胞迁移能力无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HIF-1α/ACLY信号轴促进携带VHL失活突变的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发生发展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基于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ATP柠檬酸裂合酶(ACLY)信号通路,探究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潜在发病机制,为ccRCC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ccRCC的78例标本,通过外显子测序明确VHL基因突变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HIF-1α/ACLY在VHL基因突变的ccRCC中表达情况,通过Western blot实验在携带VHL基因突变的ccRCC细胞系(786-O、A498、UM-RC-2、SNU-333和Caki-2)中进行进一步验证。在ccRCC细胞系中过表达或者干扰HIF-1α,通过即时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ACLY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CoCl 2和低氧(1%O 2)处理HeLa细胞激活HIF-1α,检测ACLY的mRNA和蛋白水平。通过JASPAR数据库结合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ChIP)及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等探究HIF-1α调控ACLY潜在分子机制。通过BODIPY染色等细胞生物学技术检测HIF-1α/ACLY调控轴对脂质积累的作用。比较ccRCC患者与良性病变患者ACLY表达情况,通过生存期分析探究ACLY作为ccRCC预后指标可行性。 结果:外显子测序发现,78例ccRCC患者中有55例携带VHL失活突变,其中HIF-1α与ACLY蛋白水平呈正相关,携带VHL基因突变的ccRCC细胞系中ACLY和HIF-1α的蛋白水平同样呈现不同程度正相关;在A498细胞中过表达HIF-1α可以增加ACLY的mRNA和蛋白水平,在Caki-2细胞中敲低HIF-1α则可以抑制ACLY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均 P<0.001),CoCl 2和低氧处理可以通过激活HIF-1α显著提高ACLY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 P<0.001)。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转录活性量化及ChIP-qPCR结果提示HIF-1α可以直接与ACLY启动子区域结合从而转录激活ACLY表达,提高ACLY蛋白水平(均 P<0.001)。BODIPY染色结果提示细胞系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和细胞中HIF-1α及ACLY的水平呈正相关,敲低HIF-1α可以有效降低细胞中脂质积累,过表达ACLY则可以逆转这一过程。同时,细胞功能实验提示 HIF-1α敲低的ccRCC细胞增殖速率显著下降,外源性过表达ACLY则可以恢复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 P<0.001)。通过生存分析发现,相较于ACLY低表达组,ACLY高表达组ccRCC患者预后较差,中位生存期较短( P<0.001)。 结论:ccRCC中VHL失活突变介导的HIF-1α高表达通过上调ACLY促进脂质合成,促进肿瘤进程,靶向HIF-1α/ACLY信号轴可能为ccRCC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细胞系和类器官研究c-Myc在肝癌治疗和耐药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基于肝癌细胞系与类器官的药物基因组学数据探讨骨髓细胞瘤癌基因(c-Myc)的潜在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肝癌细胞系的药敏、功能基因组和基因表达数据,评估c-Myc的表达与药敏的关联.统计c-Myc表达在肝癌测序队列中的差异和预后相关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验证c-Myc在肝癌患者的表达,检测其与类器官生物库类器官的药敏关联.选取三种不同的c-Myc抑制剂在肝癌细胞系和类器官上进行药物筛选,检测干预c-Myc对二维、三维水平的肿瘤杀伤作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c-Myc与靶向耐药的相关性.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联合免疫组织化学鉴定c-Myc在肝癌中调控药敏的潜在作用.c-Myc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而且c-Myc的表达在靶向药耐药患者中高于靶向药敏感患者(P<0.05).药敏实验揭示了c-Myc抑制剂THZ1、ABBV-744、JQ1可杀伤肿瘤细胞及类器官,并且与仑伐替尼在细胞系SNU-739中显示出显著的协同致死作用(协同系数均>1).进一步的类器官生物库数据分析显示,c-Myc与干性介导的靶向耐药显著正相关(R=0.87).结论:c-Myc在在靶向治疗耐药患者中高表达,并且抑制c-Myc可在二维、三维体外模型中起到很好的肿瘤杀伤效果,肝癌中可作为一个新的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TRB3调控TGF-β1/Smad3/PAI-1轴对胃癌细胞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研究TRB3通过调控TGF-β1/Smad3/PAI-1轴对胃癌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RB3蛋白在胃癌细胞系(AGS、HGC-27、NCI-N87、SNU5和MKN45)和正常人胃黏膜细胞GES-1中的表达.敲低胃癌细胞AGS TRB3,采用 CCK-8、荧光激活细胞分选仪(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er,FACS)、Transwell 实验、划痕实验和 Western blot 法分别检测胃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迁移情况和TGF-β1/Smad3/PAI-1信号通路蛋白的改变;在此基础上进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处理,再次重复上述实验.结果 与GES-1细胞比较,胃癌细胞系中TRB3蛋白表达增多.下调胃癌细胞TRB3,细胞增殖能力下降,活力降低(52%±12%,P<0.001);迁移能力下降,细胞愈合率降低(24%±6%,P<0.001);侵袭能力下降,侵袭细胞数降低(107±23,P<0.001);TGF-β1/Smad3/PAI-1 通路被抑制,TGF-β1、p-SMAD3和PAI-1表达减少;细胞凋亡增多,凋亡细胞比例升高(17%±3%,P<0.001);在此基础上进行TGF-β1处理,细胞增殖能力增强,细胞活力升高(73%±10%,P<0.01);迁移能力增强,细胞愈合率升高(63%±8%,P<0.01);侵袭能力增强,侵袭细胞数升高(252±20,P<0.01);细胞凋亡减少,凋亡比例降低(12%±2%,P<0.01).结论 TRB3通过激活TGF-β1/Smad3/PAI-1信号通路促进胃癌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Circ_0007841通过miR-338-3p靶向JAG1促进肝癌细胞恶性生物学活性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探究肝癌恶性生物学活性的调控机制.方法:购买人源正常肝上皮细胞 THLE-3与肝癌细胞系BEL-7405、SNU-387、MHCC-97H、HCCLM3、Huh7,转染si-0007841/NC 或miR-338-3p inhibitor/NC至Huh7 细胞,qRT-PCR 检测 circ_0007841、miR-338-3p、JAG1 的表达.在各组 Huh7 中利用CCK-8、Transwell检测各组的增殖活力、迁移、侵袭能力变化.Circular RNA Interactome、miRWalk预测circ_0007841 与miR-338-3p、miR-338-3p与JAG1 的靶向关系,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靶向结合.结果:circ_0007841 在HCC中呈高表达,抑制circ_0007841 的表达可以抑制 HCC 的增殖活力与迁移、侵袭能力;进一步抑制miR-338-3p的表达后,可以部分逆转低表达circ_0007841 对HCC 恶性行为的遏制.在HCC中,circ_0007841 可以靶向抑制miR-338-3p的表达,而miR-338-3p则可以靶向抑制JAG1 的表达.结论:肝癌中高表达的circ_0007841 通过竞争性结合miR-338-3p增加JAG1 转录,最终促进肝癌细胞恶性生物学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circ_0000885 通过靶向 miR-944调控胃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目的 探讨环状RNA_0000885(circ_0000885)对胃癌AGS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3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体外培养人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和胃癌细胞系AGS、HGC-27、N87、SNU-484.将AGS细胞分为 NC 组、si-NC 组、si-circ_0000885 组、微小 RNA(miR)-NC 组、miR-944 组、si-circ_0000885+anti-miR-NC 组、si-circ_0000885+anti-miR-944组.采用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cire_0000885和miR-944的表达水平;分别利用MTT、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活性、凋亡和相关蛋白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circ_0000885和miR-944的靶向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胃癌组织中circ_0000885表达升高,miR-944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ES-1细胞比较,胃癌细胞系AGS、HGC-27、N87、SNU-484中的circ_0000885表达水平升高,miR-944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敲减circ_0000885或过表达miR-944均降低了 AGS细胞OD值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蛋白水平,升高了细胞凋亡率和Bax蛋白水平(P<0.05).circ_0000885靶向调控miR-944表达,且下调miR-944逆转了敲减circ_0000885对AGS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P<0.05).结论 敲减circ_0000885可通过靶向上调miR-944抑制AGS细胞增殖,并促进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5-氮杂-2-脱氧胞苷及曲古抑菌素A对人胃癌SNU-1细胞系中DLC-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mRNA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itydine,5-Aza-dC)联合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对胃癌细胞株SNU-1中DLC-1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SP)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5-Aza-dC单药或联合TSA作用于SNU-1细胞后,DLC-1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及DLC-1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 对照组中DLC-1基因呈甲基化状态;5-Aza-dC药物干预组DLC-1基因出现明显的非甲基化条带,甲基化条带亮度减弱;TSA组条带无明显变化;5-Aza-dC+ TSA组DLC-1基因甲基化条带明显减弱,且出现非甲基化条带.5-Aza-dC组DLC-1 mRNA表达量是对照组的2.22倍,TSA组DLC-1 mRNA表达量是对照组的2.20倍,5-Aza-dC+ TSA组DLC-1 mRNA表达量是对照组的4.50倍(P<0.05).结论 5-Aza-dC能诱导胃癌细胞系SNU-1中DLC-1基因去甲基化,与TSA联用可提高DLC-1 mRNA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