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间质干细胞成骨过程中外泌体内miRNA-222-5p对肌腱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间质干细胞成骨过程中外泌体转运的miRNA-222-5p对肌腱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分离和鉴定间质干细胞外泌体。小鼠跟腱切断后1周安乐死后取其肌腱,分离培养肌腱细胞,得到肌腱细胞损伤模型(损伤组);将成骨分化过程中的间质干细胞与肌腱细胞共培养(共培养组);将miRNA-222-5p模拟物转染进间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的间质干细胞与肌腱细胞共培养(miRNA-222-5p组)。通过克隆形成、Transwell观察间质干细胞分泌外泌体及外泌体转运的miRNA-222-5p对肌腱细胞损伤修复的能力;qPCR、Western-blot和荧光染色检测成软骨和成骨相关蛋白的相对mRNA和相对蛋白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blot检测信号通路因子的表达。结果:电镜观察外泌体直径为40~100 nm,形态为典型的杯口状结构。外泌体标志蛋白热休克蛋白70、多配体聚糖结合蛋白1、肿瘤转移抑制因子9、肿瘤转移抑制因子63和肿瘤易感基因101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56±0.22、2.06±0.42、1.96±0.32、1.94±0.38、1.86±0.3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克隆形成试验后细胞群落数量:损伤组(4.00±0.58)个、共培养组(7.25±0.48)个、miRNA-222-5p组(16.00±1.3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6.550, P<0.001)。Transwell试验后细胞数量:损伤组(37±4)个、共培养组(78±3)个、miRNA-222-5p组(168±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54.100, P<0.001)。qPCR、Western-blot和荧光染色检测结果显示,与损伤组相比,共培养组细胞中Sry相关HMG盒9、Ⅱ型胶原纤维α1基因、蛋白聚糖、骨形态发生蛋白2、Runt相关转运因子2和骨桥蛋白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增加;与共培养组相比,miRNA-222-5p组细胞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均增加( 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损伤组相比,共培养组核因子κB、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5和细胞信号转导分子2的表达水平升高;与共培养组相比,miRNA-222-5p组的表达升高( P<0.05)。 结论:间质干细胞与跟腱细胞共培养可促进跟腱细胞成骨分化,同时间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通过转运miRNA-222-5p进一步促进跟腱细胞成骨分化。其机制可能与损伤肌腱中信号通路因子核因子κB、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5和细胞信号转导分子2的表达上调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脂肪来源干细胞胞外囊泡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信号通路抑制瘢痕增生的分子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细胞外囊泡(ASC-EVs)对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脂肪干细胞来源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行吸脂术患者的抽吸脂肪。真皮成纤维细胞来源于同一科室包皮环切术患者自愿捐赠的皮肤组织。将脂肪抽吸物离心纯化后经酶消化提取脂肪来源于细胞(ASCs),扩增后行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蛋白标记物。收集第3~5代ASCs上清液提取胞外囊泡(EVs),透射电镜观察微观形态,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NanoSight检测粒径分布,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膜表面标志性蛋白CD63、Alix和TSG101。用PKH67荧光标记的ASC-EVs与真皮成纤维细胞共培养后,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对EVs的摄取情况。通过TGF-β1持续诱导真皮成纤维细胞5 d,并添加50、100 μg/ml浓度的ASC-EVs,通过免疫荧光染色,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以及Smad-2/3/4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提示,第3代ASCs表面标记物CD73、CD49d、CD90、CD105为阳性,CD34、CD45为阴性。透射电镜下ASC-EVs为圆形膜性囊泡,边缘清晰,由双层磷脂膜包裹。95%以上的ASC-EVs粒径为(30.0~261.0)nm,平均(166.0±86.1)nm。EVs高表达标志蛋白CD63、Alix和TSG101。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携带绿色荧光的ASC-EVs被真皮成纤维细胞摄取并分布在胞浆内,部分ASC-EVs在细胞核周围分布。α-SMA免疫荧光染色后,经连续5 d的TGF-β1诱导,共聚焦显微镜下见真皮成纤维细胞中α-SMA绿色荧光的表达显著提高,而采用50 μg/ml和100 μg/ml ASC-EVs作用的真皮成纤维细胞中,α-SMA的表达较未经ASC-EVs作用的真皮成纤维细胞显著降低,但不呈现浓度依赖;细胞α-SMA和Smad-2/3/4的mRNA转录水平较未经ASC-EVs作用的真皮成纤维细胞显著下降,α-SMA和Smad-2/3/4的蛋白表达也显著降低。此外,ASC-EVs可显著降低细胞分泌至上清液中的Ⅰ型胶原的含量,但对Ⅲ型胶原的分泌量无明显干预作用。结论:ASC-EVs抑制瘢痕增生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真皮成纤维细胞中TGF-β-Smad信号通路,干扰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减少Ⅰ型胶原分泌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淡豆豉异黄酮调控TGF-β1/SnoN通路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肾组织的保护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观察淡豆豉异黄酮对糖尿病肾病(DKD)小鼠肾组织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核转录共抑制因子(SnoN)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50只清洁级db/db小鼠和10只清洁级db/m小鼠,前者验证DKD建模成功后随机分5组,后者记为对照组.依那普利组予以依那普利10 mg/kg溶于0.1 mL/kg生理盐水中灌胃,淡豆豉异黄酮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以12.5、25、50 mg/kg淡豆豉异黄酮溶于生理盐水中灌胃,其余组均予以生理盐水灌胃,均每日1次,共干预8周.己糖激酶法检测各组干预前、4周后、干预后空腹血糖(FBG),蛋白质定量(BCA)法检测24 h尿蛋白;检测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TGF-β1水平;干预后处死小鼠并取肾组织,观察肾组织病理;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各组肾组织TGF-β1、Smad2/3、Smad7、SnoN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检测肾组织TGF-β1、Smad2/3、Smad7、SnoN蛋白表达及磷酸化-Smad2/3(p-Smad2/3).[结果]模型组4周后、干预后FBG、24 h尿蛋白、Scr、BUN、TGF-β1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依那普利组24 h尿蛋白、Scr、BUN、TGF-β 1水平和淡豆豉异黄酮低、中、高剂量组FBG、24 h尿蛋白、Scr、BUN、TGF-β1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肾组织呈显著病理改变,依那普利组和淡豆豉异黄酮低、中、高剂量组病理改变和胶原纤维沉积均减轻;模型组肾组织TGF-β1 mRNA与蛋白表达、Smad2/3 mRNA表达与p-Smad2/3升高(P<0.05),依那普利组和淡豆豉异黄酮低、中、高剂量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肾组织Smad7、SnoN表达降低(P<0.05),依那普利组和淡豆豉异黄酮低、中、高剂量组均高于模型组(P<0.05).淡豆豉异黄酮组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除FBG外淡豆豉异黄酮中剂量组上述定量指标与依那普利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淡豆豉异黄酮可降低DKD小鼠血糖,减少24 h尿蛋白,保护肾功能,降低血清TGF-β1水平,减轻肾病变,下调TGF-β1、Smad2/3表达,降低p-Smad2/3水平,上调Smad7、SnoN 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整合药理学平台的当归补血汤治疗贫血分子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借助整合药理学平台研究当归补血汤治疗贫血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依托中医药整合药理学平台(integrative pharmacology-based research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P)V2.0,构建当归补血汤治疗贫血的"方剂-中药材-成分-疾病-靶标-通路"多维关系网络图,预测其治疗贫血疾病的关键靶标和作用通路,揭示其分子作用机制.结果:当归补血汤中与贫血疾病相关的化学成分包括谷甾醇、叶酸、华良姜素、豆甾醇、琥珀酸、叶酸、癸二酸、壬二酸8种,核心靶标176个,共有靶标9个;前20位核心靶标和通路中多数靶标与癌性贫血发生有关,如Akt1、CCND1、ABL1、EPOR、GATA1、SMAD4等可能通过细胞增殖正调节、细胞增长负调节、蛋白激酶b信号蛋白正调节、细胞分化等通路起抑制癌细胞增殖、增长、分化及凋亡等作用;而NFKB1、HSP90AA1、TFRC、TF、NDUFV1、NDUFS1等靶标可能通过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Nf-kappab转录因子正调节、线粒体呼吸链组装、红细胞分化、促红细胞生成素介导信号通路、肽丝氨酸磷酸化正调节等途径,以提高免疫力、补充营养、消除炎症等方式治疗缺铁性贫血、炎性贫血、心脑缺血、糖尿病并发症及改善营养不良性等的贫血.结论:当归补血汤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治疗缺铁性贫血、心脑缺血、癌性贫血、炎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及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引起的贫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改善自身免疫性肝炎免疫微环境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 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免疫微环境的影响及潜在的调控机制.方法 将AIH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与UCMSCs分别以10∶1(Co-culture 1)或5∶1(Co-culture 2)的比例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Treg及Th17/Treg比值;ELISA检测上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7(IL-17)和IL-6的水平.运用RNA-seq筛选PBMCs共培养前后的差异基因,富集前15个表达量最高的mRNA进行后续生物信息分析.Western blot和RT-qPCR测定Foxp3、RORγt表达水平.结果 UCMSCs显著降低CD3+ CD8-IL-17A+ Th17比例,增加CD25+Foxp3+CD4+ Treg比例.与PBMCs组相比,Co-culture 2组的TGF-β1显著上调(P<0.01),IL-17和IL-6显著下调(P<0.05).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转录因子主要集中在免疫应答及T细胞激活等领域;其中SMAD3和STAT3占据较核心的地位.蛋白和mRNA检测显示,Co-culture 2组Foxp3和SMAD3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RORγt和STAT3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论 UCMSCs通过TGF-β通路促进Th17向Treg细胞分化,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肝脏免疫微环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SnoN在肺纤维化TGF-β1/Smad通路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 PF)是许多肺损伤的共同过程,病理表现为肌成纤维细胞的大量集聚,细胞外基质的沉积.近年来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Smad通路在肺纤维化中有重要作用.核转录共抑制因子SnoN(Ski-related novel protein N)能通过Smads蛋白抑制TGF-β1信号通路从而调节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本文就SnoN在肺纤维化TGF-β1/Smad通路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为治疗肺纤维化找到新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藏药红景天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了解藏药红景天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为该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红景天""药理作用""机制"等的中英文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PubMed、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时限设置为2007-2017年.结果共获得文献15027篇,并筛选出835篇文献作为基础数据,就红景天对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我国药典以大花红景天为红景天的基源植物.红景天及其活性单体(以红景天苷为主)具有改善心肌损伤、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能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重度抑郁症、创伤性颅脑损伤及缺血性脑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能治疗肺动脉高压、肺组织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还具有护肝、抗肿瘤、抗病毒等药理活性.其机制多与抗氧化应激、抗炎及抑制凋亡等有关,涉及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β信号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氧自由基/一氧化氮相关的线粒体信号通路、应激活化蛋白激酶/Jun氮端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信号通路、细胞核因子κB、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2/-3通路、腺苷受体A2a相关的线粒体通路、Janus激酶2/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等的调控.但目前对红景天及其活性成分的体内生物学过程及在各组织、靶器官中的分布等尚缺乏研究数据,其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时,应集中关注其优势病种,尤其是缺氧诱发的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脑水肿、高原肺水肿等)进行机制研究,找出红景天或其主要单体成分的关键调控靶标等,为其治疗高原缺氧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提供确切的分子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TGF-β1/Smads信号通路及其与肾脏纤维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肾脏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病的病理基础,多种因素可加剧其进展为终末期肾衰竭.TGF-β超家族成员中的TGF-β1在所有类型肾脏细胞中广泛表达,且是发挥抗纤维化作用的主要因子.Smads蛋白是Mad蛋白和秀丽隐杆线虫小蛋白的组合,根据其在TGF-β1/Smads信号通路中的功能不同,分为受体调节型Smads(Smad1、2、3、5、8)、共同通路型Smad(Smad4)以及抑制性Smads(Smad6、7),其可作为一种细胞内信使,将细胞外信号转导至细胞核,进而激活下游基因转录.TGF-β是通过激活细胞膜上具有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受体激活Smads蛋白发挥信号传导作用.TGF-β1/Smads信号通路在肾脏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巨噬细胞、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均通过激活TGF-β信号通路的上游因子参与肾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通过激活下游因子Smad3以刺激单核细胞向成纤维细胞的转变,进而促进肾脏纤维化.Smads蛋白中的Smad3、Smad4升高会导致肾脏纤维化,Smad2可通过竞争性抑制Smad3磷酸化、核转位、转录活性及其与靶基因的结合而起到抑制Smad3介导纤维化的作用,Smad7在肾脏纤维化中发挥负性调节作用.miRNAs中的miRNA 146A、miRNA let-7、miRNA 324-3p在抗肾脏纤维化中起关键作用;miRNA 21、miRNA 433、miRNA 132、miRNA 212、miRNA 324-3p、miRNA 382发挥促肾脏纤维化作用.多种lncRNAs会破坏组织稳态,并在肾脏纤维化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Beta-谷甾醇通过抑制TNF-α-NF-κB和TβR1-Smad2/3 信号通路抗小鼠肝纤维化损伤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Beta-谷甾醇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 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5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CCL 4组、Beta-谷甾醇低中高剂量组(BS-L/M/H),每组10只.腹腔注射CCL 4制肝纤维化模型,共30 d,于前15 d灌胃不同剂量Beta-谷甾醇.处死后,观察大体形态,测量肝指数,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和胶原纤维,Elisa测血清(ALT)、(AST)变化,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 α-SMA、CollagenⅠ的表达,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信号通路TNF-α-NF-κB和TβR1-Smad2/3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BS各组显著性地抑制了CCL4引起的肝指数、ALT、AST、α-SMA、collagenⅠ的增高,该作用呈量效依赖性(P<0.05或P<0.01),BS各组肝形态、炎症细胞浸润与胶原纤维变化也呈剂量依赖性优于模型组,同时,BS-M降低了信号通路中TβR1、Smad2/3、TNF-α和p-NF-κB因子的表达(P<0.05).结论 Beta-谷甾醇呈剂量依赖抑制CCL 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且其作用机制与抑制TNF-α-NF-κB和TβR1-Smad2/3信号通路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TGF-β/Smad信号通路与心肌纤维化及蒽环类心脏毒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心肌纤维化是心肌重塑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的常见原因.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Smad信号通路激活与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关,而核转录共抑制因子SnoN可对TGF-β/Smad通路进行负调控.应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阻断SnoN降解,上调SnoN蛋白表达,可拮抗TGF-β/Smad信号通路转导,减轻心肌纤维化.蒽环类化疗药物在乳腺癌化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可导致心肌纤维化,造成心肌重塑甚至心力衰竭,临床应用受限.本文就TGF-β/Smad信号通路、SnoN蛋白在TGF-β/Smad信号通路中的作用、MG132对心肌纤维化的治疗作用以及TGF-β/Smad信号通路与蒽环类化疗药物心脏毒性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