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BTB24基因突变致免疫缺陷-着丝粒不稳定-面部异常综合征2型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对2017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例免疫缺陷-着丝粒不稳定-面部异常综合征(ICF综合征)2型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复习。患儿,女,13月龄,因"反复感染1年"入院。体格检查发现鼻梁低平,眼距宽。体液免疫示免疫球蛋白G(IgG)、IgA和IgM均减少。基因检测发现该患儿存在 ZBTB24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6号染色体上c.1237_1247del移码突变及c.460A>T无义突变。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8月)以"ICF综合征""免疫缺陷-着丝粒不稳定-面部异常""ZBTB24"为检索词,检索到符合条件的中文文献0篇、英文文献13篇,共24例患儿,其中面容异常以眼距过宽、内眦赘皮、鼻梁低平最常见,多数患儿存在反复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球蛋白缺陷。24例患儿均存在 ZBTB24基因突变,共发现16个突变位点,其中移码突变6个,无义突变5个,错义突变5个。ICF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典型临床表现为免疫缺陷及面部异常,可通过基因分析确诊。
免疫缺陷-着丝粒不稳定-面部异常综合征 ZBTB24 基因突变 Immunodeficiency, centromeric instability, facial anomalies syndrome...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DNA修复缺陷导致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编辑人员丨2023/8/6
DNA修复缺陷是一类伴典型特征的联合免疫缺陷综合征,包括ATM、MRE11、NBS1、BLM、RNF168、DNMT3B、ZBTB24、PMS2、MCM4共9个基因缺陷导致的8种疾病,此类疾病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且多数为单基因遗传病,免疫缺陷程度不等.现主要综述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免疫表型及诊断现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电离辐射诱发人外周血miRNA-150表达水平的改变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剂量照射引起人外周血miRNA-150表达的差异,从而探讨miRNA-150在机体辐射损伤中的意义.方法 将采集的静脉血分别给予0.5、1、2、4、8Gy剂量照射,并设置对照组.照射后将血样接种于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瓶中,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照射8、24h后miR-150的含量变化;采用tbools软件进行miR-150序列比对,Starbase数据库预测miR-150靶基因.结果 miR-150在0.5、1、2、4、8Gy照射后8h后2-△△Ct值分别为0.66、0.68、0.74、0.75、0.63,与未照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照射24h后2-△△Ct值分别为0.94、0.95、0.71、0.59、0.67,较8h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表达下调,与未照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与小鼠miR-150-5p序列一致,miR-150-3p种子序列区存在单一碱基差异,靶基因预测表明BASP1、MAP3K12和ZBTB4基因为人miR-150靶向基因的可能性最高.结论 照射后外周血中miR-150差异表达与辐射损伤有关,可成为预测辐射损伤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The ZBTB24-CDCA7 axis regulates HELLS enrichment at centromeric satellite repeats to facilitate DNA methylation
编辑人员丨2023/8/5
Dear Editor,Immunodeficiency,centromeric instability,and facial anomalies (ICF) syndrome is a rare autosomal recessive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antibody deficiency,facial dysmorphism,failure to thrive,and mental retardation.Patients with ICF syndrome suffer from recurrent and often fatal infections in early childhood.A hallmark of ICF syndrome is loss of DNA methylation in special genomic regions,most notably satellite repeats at centromeric regions,which leads to heterochromatin decondensation and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 in lymphocytes (Ehrlich et al.,200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研究慢性避水应激对大鼠腰膨大脊髓背角中基因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慢性避水应激对大鼠腰膨大处脊髓背角中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慢性避水应激组(CWAS组),每组12只.造模结束后,利用旷场实验(OFT)评价大鼠焦虑行为,并使用腹壁撤退反射(AWR)分别在20,40,60,80 mmHg四个压力等级处观察大鼠行为学反应评价其内脏敏感性.最后,安乐死大鼠并取腰膨大处的脊髓背角,进行真核转录组RNA建库及测序.结果 ①OFT结果表明,CWAS组的中央区路程百分比和中央区活动时间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②与对照组相比,CWAS组在20,40,60,80 mmHg压力下的AWR评分显著增加(P<0.05).③转录组学测序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WAS组有11个基因发生了上调,分别是Retsat、Sgk1、Zbtb16、Cd-kn1a、Nfkbia、Capg、Apold1、Gpd1、Pdk4、Ctgf和Tnfrsf11a;KEGG富集分析表明,CWAS组的PI3K-Akt、FoxO、NF-κB和破骨细胞分化相关信号通路被激活.结论 慢性避水应激能促使大鼠产生焦虑样行为改变,可显著增加内脏敏感性并引起脊髓背角中基因表达和信号通路的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免疫缺陷-染色体着丝粒不稳定-面部畸形综合征3例临床特点及基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免疫缺陷-染色体着丝粒不稳定-面部畸形(ICF)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免疫表型、基因诊断及治疗,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免疫科诊断的3例ICF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结果,结合文献复习,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结果 3例ICF综合征患者中,例1为ICFI综合征,例2和例3为ICF2综合征.3例患者均表现为反复感染,包括肺部感染、肠道感染、败血症等;均伴有特殊面容及智力发育落后;免疫功能提示免疫球蛋白减低,外周血B淋巴细胞存在不同程度减低甚至缺如,淋巴细胞亚群精细分型显示其中记忆性B细胞减低.例1患者染色体检查提示1号染色体着丝粒不稳定.WES结果显示3例患者均为复合杂合突变:例1为DNMT3B: c.922-2A>G,c.2476C>T;例2为ZBTB24:c.705delA,c.649-652delGAAG;例3为ZBTB24:c.1237-1247del,c.460A>T.其中ZBTB24基因的4个位点既往未见报道.结论 对于反复感染伴有发育异常或特殊面容的儿童需考虑ICF综合征的可能,进一步完善免疫功能及基因检测明确诊断,以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不同时间序列COVID-19基因表达与基因调控网络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疾病进展相关的潜在调控因素.方法 从GEO数据库中获得COVID-19的24个全血转录组样本.使用R包"DSEeq2"识别差异表达的mRNA和LncRNA.利用R包"MaSigPro"和短时间序列表达软件(STEM)识别mRNA和lncRNA的时间表达模式.共表达分析用于发现mRNA-LncRNA的共表达模式.利用TRRUST数据库获取转录因子(TFs).miRcode,TargetScan、miRTar-Base和miRDB构建ceRNA调控网络.利用R包"CIBERSORT"表征免疫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OVID-19患者在3个伪时间内有3 639个差异的mRNA和304个差异的LncRNA.主要功能富集在细胞分裂进展、细胞对干扰素-γ、干扰素-α的反应.CIBERSOR分析显示,CD4+、CD8+和浆细胞在COVID-19发病轨迹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疾病的进展,识别了 1 750个具有显著差异表达的mRNA和31个lncRNA.在ceR-NA 网络中,ALDH1A2/MORC3-FGD5-AS1-miR-144-3p,MORC3/SNTB2-FGD5-AS1-miR-153-3p,YOD1-FGD5-AS1-miR-140-5p和ZBTB44-FGD5-AS1-miR-144被确定为COVID-19的潜在治疗靶点.结论 时间序列分析发现的关键基因和调控网络为探索COVID-19的疾病轨迹提供了新的线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