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期间我国脊柱脊髓损伤临床诊疗研究亮点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以高处坠落伤及交通伤等高能量损伤为主要病因的脊柱脊髓损伤仍是当前我国脊柱创伤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脊柱脊髓损伤具有致残率高、并发症多、治疗棘手等特点,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十三五"期间,我国学者围绕脊柱脊髓损伤的精准化、微创化治疗,在分型诊断及治疗技术上进行了大量探索,创造性地提出"脊髓筋膜室综合征"及"脊髓损伤后微环境失衡"两项理论,制订6部国家级临床诊疗指南并发布3项专家共识,规范了我国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诊疗实践。三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代表了"十三五"期间我国脊柱创伤临床诊疗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笔者主要从新技术与新理论、指南与共识及科技奖项等3个方面进行概述,重点展示我国"十三五"期间在脊柱脊髓损伤临床研究领域的亮点和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山西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防治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掌握山西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情变化趋势和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评估消除目标进展,为实施精细化管理提供客观依据。方法:2018年,按照《"十三五"全国地方病防治规划》中期评估方案及《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的要求,在全省16个县(市、区)的157个病区村或高砷村,以行政村为单位,对全部常住人口进行普查,调查现症患者病情情况,查找砷中毒新发病例;调查改水措施落实情况和改水工程运行情况;每个行政村采集1份末梢饮用水水样,检测水砷含量;同时以县(市、区)为单位评估砷中毒消除情况。结果:全省共计调查1 221名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例,其中轻度982人、中度190人、重度49人,各占80.43%、15.56%、4.01%;1 221名病例均为2011年以前监测在册的病例,未发现新发病例。157个调查村改水率为94.90%(149/157),改水村水砷含量均值为0.022 3 mg/L,范围为0.000 5~0.193 9 mg/L;改水后水砷合格率为83.89%(125/149),改水工程正常运转率为82.55%(123/149)。10个县(市、区)达到了消除标准,6个县(市)未达到消除标准。结论:山西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防治成效显著,多年未有新发病例;今后应加大改水工作力度,实施一村一策式精细化管理,确保所有病区村或高砷村达到国家消除标准,如期实现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9年河南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河南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进展,评价防治措施效果,为调整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对河南省所有登记在册的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进行普查,对病区村的改水情况、生活饮用水氟含量和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病区村控制达标(水氟合格且儿童氟斑牙检出率≤30%)情况,计算达标率。结果:共监测病区村17 504个,其中改水村17 352个、未改水村152个,改水率为99.1%;共建设改水工程3 685个,正常运转工程3 448个,改水工程正常运转率为93.6%。居民生活饮用水氟含量合格村13 526个,水氟合格率为77.3%;实际受益人口约1 101.10万人,人口受益率为90.1%;改水村和未改水村水氟合格率分别为77.9%(13 512/17 352)、9.2%(14/152),改水村显著高于未改水村(χ 2=400.58, P < 0.05)。共检查8~12岁儿童498 527人,检出氟斑牙68 972例,氟斑牙总检出率为13.84%,氟斑牙指数为0.3。全省共有控制达标村12 488个,达标率为71.3%。 结论:河南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已基本落实改水措施,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与《全国地方病防治"十三五"规划》目标尚有一定差距,需要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改水工程发挥实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我国地方病10年(2012-2021年)防治进展、面临挑战与对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10年来,通过落实"十二五""十三五"全国地方病防治规划和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方案,我国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进展。本文基于全国连续10年的地方病监测数据分析,总结我国地方病防治取得的进展,探讨目前地方病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性提出今后的防治重点任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20全国眼健康工作交流会暨国际眼健康交流会共识意见总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眼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既是“十三五”眼健康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视觉2020”行动倡议目标之年,我国在消除可避免盲、完善三级防盲和眼健康服务体系、眼科资源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2020全国眼健康工作交流会暨国际眼健康交流会在总结我国眼健康事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视觉报告》中的建议,就“十四五”期间我国眼健康工作的方向和重点达成共识意见。 (中华眼科杂志,2021,57:319-32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我国地方病防控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10年来,通过落实"十二五""十三五"全国地方病防治规划和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方案,我国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进展。本文依据我国地方病最新监测数据和"十三五"地方病控制消除评价结果,对我国地方病防控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集中在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和地方性砷中毒防控措施落实,以及地方病患者治疗管理等方面。据此,从防控工作机制、防控措施落实、科学研究三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为国家及各地区巩固地方病防控成果、精确落实地方病防治措施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老年人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中国老年人对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的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十三五”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终期评估的知晓率专项调查中全部≥60岁老年人,获得有效调查问卷13 706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我国≥60岁老年人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78.4%,其中“肺结核的可疑症状”的知晓率最高(85.4%),“肺结核是否可以治好”的知晓率最低(65.3%),老年人结核病核心信息全部知晓率为41.3%,接受结核病健康教育比例为6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全部知晓率低的影响因素包括女性( OR=0.93,95% CI:0.86~1.00);70~岁( OR=0.91,95% CI:0.84~0.98)和≥80岁( OR=0.77,95% CI:0.68~0.87);少数民族( OR=0.85,95% CI:0.74~0.99);全部知晓率高的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程度初中( OR=1.46,95% CI:1.34~1.58)、高中( OR=1.62,95% CI:1.45~1.81)、大专( OR=1.37,95% CI:1.11~1.68)和本科及以上( OR=1.52,95% CI:1.09~2.11);接受结核病健康教育( OR=2.13,95% CI:1.97~2.27)。 结论:2020年我国≥60岁老年人对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低于国家规划目标,应加大对女性、≥70岁、少数民族以及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群结核病健康教育力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十三五"期间中国特色创面修复学科体系建设的成绩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十三五"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特色创面修复学科体系建设发展的重要阶段。"十三五"期间,在国家、学会及专家等共同推动和努力下,中国特色创面修复学科体系建设在创面修复科及创面修复科基地建设、特色创面修复模式建立、创面修复科专业人员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均获得较快发展。为此,笔者总结"十三五"期间中国创面修复学科体系建设的主要成绩,并对以后的工作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华创伤重症医学》丛书书评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中华创伤重症医学(上、中、下卷)》由我国著名的创伤医学领军人王正国院士领衔主编,是国内首部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重症领域基础研究和临床救治重要进展的大型标志性学术专著。本丛书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2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20年中国精神卫生资源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我国(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精神卫生资源分布及“十三五”期间变化情况,为制定全国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对截至2020年底的全国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进行调查,从类型、主办单位、所属行政级别、东中西部、省份、亚专科等方面对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床位、人员数量等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5 936家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精神科开放床位798 191张(5.65张/万人),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50 124人(3.55名/10万人),注册护士139 642人(9.89名/10万人)。5 936家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中,649家(1.09%)设有老年精神科病房,312家(0.53%)设有儿童精神科病房,1 548家(26.08%)设有康复科。全国350个区县(12.31%)无精神卫生医疗机构,883个区县(31.05%)无精神科床位,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单位土地面积上精神科开放床位、医师和护士数量较中部相差4倍左右、较东部差7~11倍。结论:2015—2020年全国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数、床位数、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数等大幅增长,但仍存在地域分布不均衡、亚专科发展滞后等问题;未来制定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时,应进一步加强县级和中西部地区精神卫生资源建设;大力支持老年、儿童、康复等精神卫生亚专科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