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匙萼金丝桃化学成分及镇痛与抗疟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匙萼金丝桃 (Hypericum uralum) 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对部分成分的镇痛与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进行测试.方法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材料柱色谱和现代波谱技术对匙萼金丝桃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分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采用小鼠乙酸扭体法、热水甩尾法和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实验对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生物活性测试.结果 从匙萼金丝桃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圣草素 (1), 3, 4, 5-三羟基 (口山) 酮 (2), 1, 7-二羟基 (口山) 酮 (3), 4-羟基-2, 3-二甲氧基 (口山) 酮 (4), toxyloxanthone B (5), 1, 3, 6, 7-四羟基酮 (6), 2, 3-二甲氧基 (口山) 酮 (7), 1, 5, 6-三羟基-3-甲氧基 (口山) 酮 (8), hyperielliptone HD (9), 3, 3', 4, 4'-四羟基联苯 (10), 莽草酸 (11), 槲皮素-3-O-(4″-甲氧基)-α-L-鼠李糖 (12) 和原花青素A-2 (13) .镇痛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化合物3和12具有一定的外周镇痛活性;同时, 化合物1表现出较强的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结论 化合物1~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匙萼金丝桃镇痛与抗疟活性具有相应物质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0种滇西植物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每年有数十万人因疟疾而死亡,我国疟疾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中国云南边境地区和中国西藏林芝地区本地疟疾病例依然存在,再加上西藏自治区和云南省地理位置特殊,与周边疟疾高发的国家接壤,边民来往十分频繁,传染源输入无法杜绝.为了发现植物来源的新型抗疟疾天然产物,该研究依次用75%乙醇和蒸馏水对30种滇西植物进行回流提取,并采用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实验对这些样品进行抗疟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在供试的30种植物中,玉叶金花、回心草以及云南甘草等19种植物粗提物具有不同程度的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具有抗疟活性的植物种类涉及17个科、19个属.其中,虾子花、东方紫金牛、姜花水提物以及反瓣老鹳草地下部分醇提物的活性较好,其IC50值分别为796.0、951.0、1033.0、1388.9μg?mL-1,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虾子花、东方紫金牛的HPLC分析结果显示,其活性成分应为酚性成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羊角天麻化学成分及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探究羊角天麻(Dobinea delavayi)的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成分,本实验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化合物的纯化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羊角天麻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2',4'-四羟基二氢查尔酮(1)、紫铆花素(2)、3,4,2',4',α-五羟基查尔酮(3)、金色草素(4)、芒果苷(5)、没食子酸(6)、二十四亚甲基环阿尔廷醇(7)、6β-羟基-豆甾-4-烯-3-酮(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棕榈酸甲酯(11)、1-棕榈酸单甘油酯(12),其中化合物1~4、6~8均为首次九子母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1~6均具有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其中黄酮类化合物2~4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IC50分别为120.3、61.5、56.0 μg/m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滇西产28种药用植物抗疟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28种滇西产药用植物抗疟活性,为发现植物来源的新型抗疟天然产物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75%乙醇和水依次对28种药用植物进行热回流提取,利用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实验,对28种滇西产药用植物进行抗疟活性筛选,以IC50对其活性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姜花、三棵针、千斤拔等13种植物粗提物具有不同程度的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其中姜花水提物的活性较好,IC50值为(1033.0±41.2) μg·mL-1;具有抗疟活性的植物种类涉及11个科、13个属.结论 姜花、三棵针、千斤拔等13种植物具有一定的抗疟活性,值得后续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