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网络药理学分析牛黄治疗角膜炎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从整体水平观察牛黄-靶点-角膜炎的复杂网络关系,探讨牛黄治疗角膜炎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首先通过DisGeNET在线数据库收集角膜炎相关的基因,构建角膜炎相关蛋白质的互作网络,然后经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TCMSP)平台、中国科学院化学数据库查询,结合文献报道,收集牛黄中分离鉴定的组成成分,导出各成分SMILES结构式信息,利用在线软件SwissTargetPrediction预测作用靶点,进而构建牛黄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网络图,最后将角膜炎相关蛋白质的互作网络与牛黄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网络进行合并,得到牛黄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系统分析牛黄治疗角膜炎的潜在作用靶点及其在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分析牛黄治疗角膜炎的作用机制。结果:共搜索到39个已分离鉴定的牛黄组成成分,角膜炎相关靶点65个,牛黄治疗角膜炎的潜在靶点28个;28个潜在靶点中包含7个直接作用靶点,即肿瘤坏死因子、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Toll样受体9、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8、白细胞介素(IL)6、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和神经营养受体酪氨酸激酶1。28个潜在靶点可被注释入12项生物过程、18项细胞组分、13个分子功能,经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纳入10条KEGG信号通路,主要涉及人巨细胞病毒感染、阿米巴病、抗叶酸耐受性、PI3K-Akt信号通路、类风湿性关节炎、凋亡、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疟疾、非酒精性脂肪肝、IL-17信号通路。结论:牛黄可能通过抗炎、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和炎症调控等作用发挥对角膜炎的辅助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小檗碱及其衍生物抗寄生虫感染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寄生虫病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健康问题,给贫困地区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用于治疗原虫病和蠕虫病的药物存在一定缺陷,亟待研发更为有效的治疗药物。小檗碱最早从黄连的根茎中提取获得,是一类重要的抗炎药物。小檗碱的衍生物通过修饰小檗碱的结构位点获得,除了具有抗菌和抗微生物活性以外,小檗碱及其衍生物还具有显著的抗寄生虫活性。本文概括了小檗碱及其衍生物抗原虫(利什曼原虫、锥虫、刚地弓形虫、恶性疟原虫和柔嫩艾美尔球虫)和蠕虫(曼氏血吸虫、日本血吸虫、细粒棘球绦虫和犬弓首蛔虫)感染的作用,以期为相关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青蒿素是一种源自古老天然中草药青蒿的活性成分。上世纪中叶,为对抗疟疾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分离、研制出来。针对类风湿关节炎(RA)等疾病,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全身免疫抑制剂,但这种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炎症过程以及其他代谢或胞间通讯机制来减轻慢性炎症性疾病或自身免疫病的症状。因此,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新型治疗选择。本文综述了RA的具体病理机制,重点阐述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RA免疫抑制、抗炎过程和软骨保护方面的作用,为青蒿素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病毒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高效、速效、低毒的抗疟药物,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目前已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包括人巨细胞病毒、HBV、HPV、HIV、HCV、肠道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和狂犬病病毒等在内的多种病毒具有抗活性作用,但其所涉及的分子机制各不相同,主要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的方式实现,本文对此进行简要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商陆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及重金属富集特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在我国,商陆属植物商陆Phytolacca acinosa或垂序商陆P.americana的干燥根被列为中药商陆.商陆属植物含有三萜类、三萜皂苷类、多糖类、抗病毒蛋白类、黄酮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最主要的是三萜类及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商陆属植物具有抗炎、抗肿瘤、抗细菌、抗真菌、抗疟、驱虫等活性.该文对近年来商陆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及重金属富集特性进行了归纳整理,以期为商陆属植物的活性成分研究和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白桦脂酸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和机理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BA)为羽扇豆烷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在马甲子、杜仲和酸枣仁等多种中药中均含量较高.既有研究显示白桦脂酸具有抗肿瘤、抗炎、抗HIV、抗疟疾、抗菌和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尤其是在抗肿瘤方面,因其低毒、高效的特点而受到广泛重视,相关机理研究也较多,包括线粒体途径、Sp转录因子途径以及自噬等,但总体并不清晰.本文对白桦脂酸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分瘤种厘清现有发现,分析研究热点,以期为白桦脂酸和以白桦脂酸及其类似物为主要药效成分的抗肿瘤药物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喹唑啉酮类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27
喹唑啉酮骨架广泛存在于天然源化合物中,是多种生物碱的主要结构单元,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抗疟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随着药物耐药性、环境污染等现象的频繁出现,源于自然界生物的药物研发已然成为趋势.喹唑啉酮作为天然源小分子,已成为众多课题组的主要课题研究对象,其研究成果频繁发布于各大期刊.本文针对喹唑啉酮骨架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新型喹唑啉酮类药物的研发提供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中药常山、蜀漆古今文献考证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探究常山、蜀漆的基原、产地、性味归经、功效、毒性特点,以期为常山、蜀漆的研究与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第5版中华医典数据库、读秀数据库、中医智库在线古籍数据库为检索范围,考证常山、蜀漆的基原、产地、性味归经、功效、毒性,同时结合现代文献研究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常山、蜀漆别名较多,分布广泛,喜阴凉湿润环境,以四川产量最大,质量最优.常山的性味与归经在历代古籍中未发现明显变化,但蜀漆性味记载存在分歧,且归经论述较少,未得统一.古籍载常山、蜀漆功效多为截疟、涌吐,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两者还具有抗球虫、抗肿瘤、解热、降压、抗流感病毒等药理作用.但因两者均存在一定毒性,为保证安全用药,传统多通过炮制及配伍进行减毒存效,现代多从其活性成分本身的结构修饰及致毒机理实现减毒增效.结论 古今文献梳理发现常山及蜀漆,除截疟外还具有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研发前景良好,但囿于其存在一定的毒性,制约了其临床应用,传统临床多通过炮制、配伍减毒存效,现代学者尝试通过结构修饰和改变给药途径减毒增效,为其减毒增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长鞭红景天中脂肪族类化合物及抗疟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研究高寒植物长鞭红景天Rhodiola fastigiata干燥全株的脂肪族类化学成分和抗疟活性.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以及RP-18、MCI、Sephadex LH-20等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通过SYBR Green I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疟活性筛选.结果 从长鞭红景天干燥全株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 15个脂肪族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0α-葫芦-7,24二烯醇(1)、β-香树脂醇乙酸酯(2)、豆甾烷-3-酮(3)、豆甾-4-烯-3-酮(4)、β-谷甾醇(5)、schleicheol 1(6)、豆甾-4,6,8(14),22-四烯-3-酮(7)、(22E,24R)-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8)、豆甾-4-烯-6β-醇-3-酮(9)、3β-羟基豆甾-5-烯-7-酮(10)、6a-羟基豆甾-4-烯-3-酮(11)、豆甾烷-3,6-二醇(12)、正二十二烷醇(13)、二十四烷醇(14)、去氢木香内酯(15).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表葫芦二烯醇;化合物2、13和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6~12和15为首次从红景天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对恶性疟原虫3D7株具有一定抗疟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植物环肽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植物环肽是一类主要由氨基酸肽键形成的环状含氮化合物,一般包含2~37个L-构型的编码或者非编码氨基酸结构单元,是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天然植物小分子代谢产物.科学研究表明,此类天然产物在各科植物中广泛分布,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环二肽类、环四肽类、环五肽类、环六肽类、环七肽类、环八肽类、环九肽类、环十肽类等,其中环二肽类、环六肽类、环八肽类是其主要活性成分.据报道,植物环肽结构新奇、独特,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疟、抗炎、抗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该文对2006年以来植物环肽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植物环肽及其在相关医药、卫生、农业等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