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交系小鼠培育及其背后的故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前文中我们已经比较详细地阐述了"为什么要开展动物实验"的必要性[1],以及"如果动物实验不严谨"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2],从中可以明确一点: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领域的进步离不开实验动物的贡献.当下应用最为广泛、使用数量最多的实验动物物种非小鼠莫属,以至于我们习惯于在多种语境中以"小白鼠"来代指实验动物.那么作为实验动物的小鼠到底有多重要呢?回顾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的相关工作[3],或许可以从其涉及的实验动物中一窥究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一境到底"教学策略的高中生物学沉浸式教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6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高中生物学教学实施过程中需重视情境的创设.现以"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为例,从知识线、情境线、问题与活动线、核心素养线的联合搭建入手,旨在探究基于"一境到底"教学策略的高中生物学沉浸式教学的一般范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中华鳖性别决定中主导性因素的研究进展及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自然界中复杂的性别决定机制令人着迷又畏惧.爬行动物作为变温动物,不同于哺乳类保守的基因决定型(Geneotypic sex determination,GSD),处于环境决定型(Environmental sex determination,ESD)和GSD机制的过渡期.其性别决定对外部环境因素,如温度和污染物比较敏感.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是一种珍贵的水生经济动物,在爬行动物生物学领域的性别决定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一些研究表明温度影响中华鳖性别比例,属于温度决定型(Temperature-dependent sex determination,TSD),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总有20%-30%的个体并未沿温度方向发育;其次,近来研究证实中华鳖存在微小型染色体(ZW/ZZ),确认为GSD机制,然而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而且许多研究都集中在脊椎动物性别分化中已知功能的保守基因,如Dmrt1、Sox9、Mis、Amh、Cyp19a1和Foxl2,其它基因很少被细致研究,导致对整个基因表达的理解有限;再次,在中华鳖胚胎发育温度敏感期(Temperature sensitive period,TSP),外源性激素可定向诱导性别分化.总之,这些研究表明,GSD 和ESD机制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温度和激素到底如何触动性别发育一直是一个未被解决的关键问题.综述前人在爬行动物性别决定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目的为攻克中华鳖单性苗种培育技术,为我国中华鳖良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邮票揭秘(上)——昆虫为何能称雄天下
编辑人员丨2023/8/5
昆虫是平凡、渺小的节肢动物,在世界上众多的脊椎动物面前,它们有时沉默,有时嚣张,令人刮目相看,甚至对它们的猖獗无可奈何,到底是什么原因,能让它们称雄天下?我们的回答是:一、种类繁多;二、有翅能飞;三、体壁特奇;四、善抗逆境.总结起来就是“多、飞、奇、抗”4个字,造就了昆虫无敌天下的超强本领.下面通过各种昆虫邮票,让我们来细细品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长白山源头溪流底栖动物生活型及群落结构的时空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5
底栖动物是山地溪流生态系统的关键生物类群,其群落组成结构与时空分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组成物种的生活型以及生活型构成.为认识我国高纬度地区山区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的关系,以长白山龙湾自然保护区的典型源头溪流为对象,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对五个断面进行定量样品采集,结合溪流生境信息初步分析了源头溪流中不同生活型底栖动物的分布以及时空动态.共采集到底栖动物4525头,隶属于5纲11目35科82属,其中水生昆虫以78属占有绝对优势,优势种类包括Oulimnius属一种、直突摇蚊亚科一种(Orthocladiinae sp.)、Podmosta属一种、纹石蛾一种(Hydropsyche sp)、弓石蛾一种(Arctopsyche sp.)和钩虾属一种(Gammarus sp.);底栖动物的生活型相对丰度表现为固着型最高,其次为蔓生型和穴居型,游泳型最少,分别为50%、25%、17%和8%;人为活动显著降低了底栖动物的密度、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其中固着型和蔓生型底栖动物反应最为敏感.因此,在源头溪流,人为干扰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影响显著,生活型组成较物种组成对干扰的响应更为敏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阳光下步行获益更多(译文)
编辑人员丨2023/8/5
尊敬的《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编辑:笔者团队在此之前发表的一篇题为《慢步走作为一种控制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的温和疗法:我们到底需要走多远?》的文章中[1],报道在以3 km/h的速度(2.5个代谢当量)慢步走后,血压和心率均有轻微但有统计学意义的下降,伴随着尿中β-内啡肽的一过性升高.最近笔者团队又进一步将环境的影响加入到慢步走的研究中,发现一些意外而有趣的结果,希望与贵刊读者分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5
雅鲁藏布江流域维系着丰富而独特的生物资源,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区域.然而,该流域底栖动物多样性的调查却极不充分.本文于2015年10月和2016年3月对雅鲁藏布江干流(朗县至墨脱段)和主要支流的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等对群落多样性格局进行解析.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70种,隶属于5门8纲20目92科,包括昆虫纲246种,寡毛纲14种,腹足纲4种,其他动物6种.春季和秋季分别采集到底栖动物184种和214种,优势种均以喜清洁和冷水的水生昆虫为主,包括四节蜉属一种(Baetis sp.)、花翅蜉属一种(Baetiella sp.)、蚋属一种(Simulium sp.)、小突摇蚊属一种(Micropsetra sp.)和短石蛾属一种(Brachycentrus sp.)等.全流域平均密度为939.1 ind./m2,平均生物量为5.44g/m2.底栖动物的物种组成、密度和多样性在季节和区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支流的多样性显著高于干流.典范对应分析显示,海拔、流速、河宽和底质类型等环境因子是影响雅鲁藏布江流域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素,而大峡谷地区多变的气候类型和地理阻隔是造成群落变化的根本原因.本研究可为雅鲁藏布江流域底栖动物多样性评估和环境监测提供重要的基础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核心素养导向下"一境到底"式单元教学实践研究——以"基因工程"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以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研制历程为主线,设计"基因工程"单元教学,将真实科研过程分解并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使情境贯穿在整个单元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演绎、建模等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通过起境、承境、转境、合境的方式,借一体化情境,帮助学生建构重要概念,发展核心素养."一境到底"可使单元教学线索更清晰,课堂教学更高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