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加索三叶草花蜜腺发育解剖及小花糖分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摘 要[目的]高加索三叶草是优良的蜜源植物,了解其花蜜腺形态特征、组织结构及其发育规律对认识其小花糖分变化规律和合理利用该植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取5个发育时期的高加索三叶草小花,石蜡切片观察细胞组织结构,毛细管法和生理试剂盒测定花蜜量和糖分含量.[结果](1)单个小花的花蜜量为(0.394±0.095)μL,每1 m2草地花蜜量为(4536.93±1319.34)μL.(2)蜜腺位于9枚合生雄蕊的花丝内侧基部,为雄蕊蜜腺.蜜腺组织在整个泌蜜过程中淀粉粒分布有明显的动态变化,属于淀粉型蜜腺.(3)可溶性糖含量在盛花期最高,为7.978 mg/g;可溶性糖各组分中果糖占比最大,超过50%,在小花的整个发育过程中呈逐渐下降趋势;淀粉占全糖含量的81%~82%,其中盛花期最高,为35.173 mg/g.[结论]高加索三叶草花蜜腺属于雄蕊蜜腺,由分泌表皮和泌蜜组织构成.原蜜由花托维管束提供,经泌蜜组织加工成蜜汁,后由表皮的气孔泌出.小花的可溶性糖含量在盛花期最高,其中果糖占比最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在近视矫治中的光学质量及对比敏感度视力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选用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研究其眼球成像特征,分析其对眼球光学质量及对比敏感度视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临床研究。随机选取2019年5月—12月于杭州西湖之江眼科医院视光诊疗中心验配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的近视患者29例(29眼),年龄19~38(25.9±5.2)岁,近视等效球镜度(SE)为(-3.80±1.34)D,角膜曲率为(42.77±1.14)D,最佳矫正视力(BCVA)不低于5.0。配镜当天采用日本尼德克像差仪(OPD-SCAN Ⅲ)检测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与框架镜片矫正后的6 mm瞳孔直径下的波前像差;采用西班牙视量双通道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II检测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与框架眼镜(本院提供的试镜架)测量受检者客观散射指数(OSI)和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2种不同矫正方式下BCVA、三叶草差、MTF cutoff的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球差(SA)、彗差、全眼总高阶像差(tHOA)和OSI的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结果::受检者配戴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时全眼SA、彗差、三叶草差和tHOA均显著高于其配戴框架眼镜( Z=-4.68, P<0.001; Z=-4.68, P<0.001; t=-6.48, P<0.001; Z=-4.68, P<0.001)。采用2种不同的屈光矫正方式分别达到其BCVA的情况下,患者配戴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时MTF cutoff显著低于配戴框架眼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10, P<0.001);OSI显著高于配戴框架眼镜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4.21, P<0.001)。 结论::配戴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全眼屈光系统的光学像差提高,对比度敏感度视力下降,但BCVA不变。近视患者选择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时宜权衡这一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右冠窦内膜撕裂误诊心肌梗死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性,52岁。因"持续性胸痛4 h"于2021年12月8日入院。患者当天晚上8点起出现持续性剧烈胸痛,位于胸骨后,范围巴掌大小,伴有肩背部酸胀、胸闷、大汗淋漓,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无畏寒发热。至当地医院就诊,查心电图(图1)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心肌坏死标志物阴性,未行心超及CT检查,予"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600 mg、阿托伐他汀钙40 mg口服,肝素钠4 000单位静脉注射"等治疗后拟诊心肌梗死转本院进一步治疗。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自服"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平素未规律监测血压。否认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无手术及外伤史。吸烟0.5包/d×30余年;偶饮酒。入院查体:神志清,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血压:131/84 mmHg(右侧),128/80 mmHg(左侧),心率61次/min,心脏听诊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及心包摩擦音,指氧饱和度94%,腹部查体未及异常,双下肢无浮肿。入院后复查检验:血气分析:酸碱性:7.405;动脉血气氧分压:78.4 mmHg;乳酸:4.1 mmol/L; D-二聚体:0.33 μg/mL;肌酸激酶:139 U/L;肌酸激酶同工酶:34 U/L;高敏肌钙蛋白T:0.059 ng/mL; Pro-B-型钠尿肽:320.9 pg/mL;3 h后肌酸激酶:278 U/L;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37 U/L;高敏肌钙蛋白T:0.249 ng/mL;急诊心脏超声: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可能,建议CTA,左室壁增厚。心包中等量积液。EF:62%。主动脉CTA:主动脉瓣区条状低密度影,考虑瓣膜可能。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不规则低密度影,后再次扫描造影剂较均匀,考虑涡流。主动脉弓旁渗出,心包积液(图2、图3)。诊治经过:急诊予乌拉地尔微泵维持降压,12月9日复查心脏超声:升主动脉靠近右冠瓣内可见长约25 mm剥脱内膜回声,将管腔分为真假两腔。主动脉瓣似为三叶,回声增粗。余瓣膜形态活动未见明显异常,考虑主动脉夹层。急诊手术发现右冠窦部一约2.5 cm内膜撕裂,右冠脉开口受累及,心包积血200 mL。经"体外循环下主动脉根部替换+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转入ICU治疗6 d后转普通病房,术后随访至今恢复良好。本例报道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临床检测指标及有创操作均获得家属同意或直系亲属的授权(伦理审批号:东人医2022-YX-18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水稻突变体pe-1对弱光胁迫的响应机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以γ射线诱变籼稻双科早(Oryza sativa subsp.indica cv.'Shuangkezao')获得的早熟鲜绿突变体pe-1为实验材料,在三叶期和分蘖期进行弱光胁迫,探讨pe-1与野生型在形态特征、非生物胁迫相关酶活性及其调控基因表达量、叶绿素含量、叶绿体合成与降解及光形态建成相关基因表达对弱光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弱光胁迫后,pe-1叶片黄化程度显著降低,株高和叶面积显著增加;三叶期和分蘖期的叶片中不同叶绿素含量变化不同.此外,pe-1叶绿素含量增加,且其抗氧化应激反应相关酶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野生型,表明在弱光胁迫下pe-1活性氧清除能力增强,适应能力更强.pe-1的光形态建成相关基因表达量高于野生型,表明弱光处理下pe-1的光接收能力更强.综上,pe-1突变体具有抵御弱光胁迫的潜力,该结果有助于耐弱光水稻品种的选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林下不同栽培模式下三叶青叶片光合特性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探究林下不同栽培模式的三叶青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差异规律.方法:设置一年生三叶青林下地栽和袋栽2种模式,测定不同栽培模式下三叶青藤叶生长性状和光合特性的相关指标.结果:林下袋栽三叶青的主要农艺性状要优于林下地栽.袋栽模式下三叶青主茎长是地栽的3.04倍,林下袋栽的节数是地栽的2.09倍;林下袋栽模式下叶片的SPAD值和含氮量均显著高于地栽模式;2种模式下的光合指标之间变化趋势不尽相同,袋栽模式下叶片净光合速率、瞬时水分利用率、光合有效辐和叶面温度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地栽模式;各个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三叶青的净光合速率与叶面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光合有效辐射与SPAD值、叶片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面温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主茎长和节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林下袋栽模式下三叶青的生长和光合性能显著优于林下地栽,可为三叶青人工种植模式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白三叶入侵对草地早熟禾功能性状及草坪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白三叶入侵会挤占草坪草的生存空间,严重威胁草坪的质量和功能.明晰白三叶入侵对草坪植物草地早熟禾功能性状及草坪质量的影响,可深入了解白三叶入侵机制,为禾本科草坪的建植养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白三叶入侵草地早熟禾草坪为对象,采用样地调查方法考察不同白三叶入侵程度(对照及轻度、中度、重度入侵)下草地早熟禾功能性状及草坪质量的差异,并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入侵程度下草坪质量.[结果](1)随白三叶入侵程度的增加,草地早熟禾各器官碳含量、叶片建成成本及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逐渐降低,而比叶面积、各器官氮和磷含量增大.(2)同一入侵程度下,草地早熟禾各器官碳、氮和磷含量均表现为叶大于根和茎,碳氮比和碳磷比表现为根和茎大于叶,而其氮磷比表现为茎和叶大于根.(3)随白三叶入侵程度的增加,草地早熟禾草坪密度、质地、绿度指数和均一性降低,而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增大.(4)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草坪质量以白三叶未入侵时最优,重度入侵时最差,且叶碳含量对草坪质量的影响最大.[结论]白三叶入侵改变了草地早熟禾功能性状,降低了入侵区草坪质量,严重影响了草坪景观和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三叶片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作用的关键组分挖掘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挖掘三叶片发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作用的关键组分.方法 采用 16S rRNA测序技术,在高脂饮食小鼠模型上评价三叶片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及对肠道中致病菌S.aureus、E.coli的抑制作用.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三叶片、不同药物组合及其单味药对S.aureus和E.coli的体外抑菌活性,挖掘三叶片中发挥抑菌作用的关键组分,并采用琼脂稀释法研究三叶片及其关键组分对两种致病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菌群测序结果显示,三叶片可以上调高脂饮食小鼠肠道菌群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降低菌群中包括S.aureus、E.coli等致病菌的丰度.体外抑菌结果显示,三叶片、丹参赤芍组合以及丹参、赤芍组分对上述细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三叶片对S.aureus的MIC为 0.781 25 mg·mL-1,对E.coli的MIC为 3.125 mg·mL-1.丹参赤芍组合对S.aureus的MIC为 0.25 mg·mL-1,对E.coli的MIC为 3.125 mg·mL-1.三叶片中丹参组分可显著抑制S.aureus,其MIC为 0.125 mg·mL-1;赤芍组分对E.coli的抑制作用优于其他组分,其MIC为 3.125 mg·mL-1.结论 三叶片能够抑制常见的肠道致病菌如S.aureus和E.coli,该方中丹参为抑制S.aureus的关键组分,赤芍为抑制E.coli的关键组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不同设计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功能差异性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探究白内障患者植入三片式疏水性丙烯酸酯与一片式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后视功能变化差异.方法 选取老年白内障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植入一片式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ZCBOO),B组植入三片式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AR40e),每组47例(47只眼).在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均行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眼前节分析仪对眼内人工晶状体倾斜与偏中心进行测量.OPD-Scan Ⅲ测量像差,并在术后7 d统计两组人工晶状体使用后不良反应,比较两组视功能相关生命质量量表(NEI-VFQ-25)问卷评分.结果 两组植入人工晶状体后视力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7 d、1、3个月两组UCVA和BCVA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A组UCVA和BCVA显著低于B组(P<0.05);自术后7 d起A组UCVA和BCVA更趋于稳定.两组内术前和术后NEI-VFQ-25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术后3个月两组间NEI-VFQ-25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自术后7 d起A组人工晶状体眼内总高阶像差(HOA)、总慧差(TC)、总三叶草(TT)显著低于B组,且A组像差值更趋于稳定.组间第四阶球差(Z04)在术后7d、1、3个月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术后6个月,A组显著低于B组(P<0.05).人工晶状体植入7 d后,A组和B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跳视感、光晕和眩光等不良视觉现象,其中A组跳视感和光晕视觉现象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人工晶状体囊袋内偏中心值在术后6个月B组显著高于A组,人工晶状体囊袋内倾斜度在术后3、6个月A组倾斜度均显著小于B组(P<0.05).术后7 d发现结膜充血、虹膜粘连、前房闪辉,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眼底未见新生血管,B组2例眼底出现新生血管.术后7 d两组人工晶状体均位于囊袋内,无人工晶状体下移或发生夹持.结论 一片式和三片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均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视功能恢复快,其中一片式人工晶状体不良反应较少,对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外源茉莉酸甲酯诱导大麦叶斑病抗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8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诱导大麦抗叶斑病效应差异及其分子机制,为应用MeJA防治大麦叶斑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蒙啤麦3号'大麦品种幼苗为材料,设置不接菌(无菌水处理叶片)、接菌(无菌水处理叶片接种麦根腐平脐蠕孢菌)和接菌+MeJA(0.5,1.0,1.5,2.0,2.5 mmol/L MeJA喷施叶片后接菌)3组处理,于三叶期调查叶斑病发病情况,并据此筛选最适MeJA浓度,然后测定不接菌、接菌及接菌+MeJA(最适浓度)下不同处理时间叶片的抗氧化酶、抗病相关酶活性、丙二醛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叶面喷施外源MeJA提高了大麦对叶斑病的抗性,1.5 mmol/L MeJA处理叶片的病情指数较对照显著降低19.03%,诱导抗性效果最佳;(2)与单独接菌处理相比,1.5 mmol/L MeJA处理大麦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均显著提高,而其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同时受MeJA调控转录因子及编码抗病相关酶的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结论]外源喷施1.5 mmol/L MeJA通过调节抗病相关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调控抗病相关酶基因及茉莉酸信号途径关键转录因子基因表达,进而提高大麦植株的叶斑病抗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冰草1PS和1PL易位染色体导入不同小麦背景改良株型的遗传效应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3/16
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 L.,2n=4x=28,PPPP)携带的多样性外源基因是小麦遗传改良重要基因源.前期研究表明冰草1P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改良小麦株叶型,但在获得易位系的基础上,外源片段导入不同背景小麦品种的叶型变化以及可能带来的不利遗传连锁累赘还不清楚.为进一步探究小麦-冰草T1PS·1AL和T1AS·1PL易位系在不同小麦背景中对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本研究将小麦-冰草1PS、1PL易位系与藁城8901、百农607、漯麦163、百农207、西农979、中麦578、川麦104、宁麦资126等8个普通小麦品种进行杂交,对F2分离群体的农艺性状进行考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冰草1PS染色体导入小麦后,降低了小麦的倒三叶长,株高也显著降低3~8cm,产量性状基本不受影响.冰草1PL染色体使小麦株高降低,旗叶、倒二叶和倒三叶显著缩短,改变株型的同时,小麦的产量性状同时降低,具有连锁累赘.在冰草1P易位系中,后代的表型除与染色体本身所产生的效应有关外,也与小麦受体的遗传背景相关.在不同背景的小麦亲本杂交组合后代中,可以选出株叶型改良且产量性状不受影响的单株用于小麦的遗传改良.研究表明2个小麦-冰草1P易位系创新种质在株型改良上具有显著的遗传效应,可以为冰草1P染色体易位片段的利用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