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瓣与瓦合中指及环指相邻侧岛状皮瓣两种方式修复拇指末节脱套伤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并总结分别应用游离 甲瓣与瓦合中、环指相邻侧岛状皮瓣移植修复拇指末节脱套伤的临床疗效和手术适应证。 方法:2009年5月至2021年5月,宝鸡第三医院手显微外科共收治拇指末节脱套伤共24例24指,根据患者的意愿、职业等选择两种方式进行修复,其中13例采用游离 甲瓣移植修复( 甲瓣组),11例采用带同一掌侧指总动脉血管蒂的中指尺侧和环指桡侧指掌侧固有动脉岛状皮瓣瓦合修复(瓦合皮瓣组)。术后通过门诊、电话或微信分别于1、3、6、12、18个月等时间段随访,主要随访皮瓣的外形、色泽、质地和TPD,以及拇指屈、伸、对掌及抓捏功能,并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术后24例皮瓣均成活,并均获得随访。 甲瓣组和瓦合皮瓣组随访时间分别为12~60(18.5±0.5)个月和6~18(6.8±0.3)个月。末次随访指体外形及功能: 甲瓣组均恢复了指甲、指腹螺纹及精细感觉,TPD为5~8 mm;拇指屈、伸、对掌及抓捏功能良好;瓦合皮瓣组除无指甲、指腹螺纹外,皮瓣外形、质地良好,也恢复了保护性感觉;TPD为6~11 mm;患指也恢复了屈、伸、对掌及抓捏等基本功能。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甲瓣组优7例,良5例,可1例;瓦合皮瓣组优3例,良5例,可3例。从皮瓣外形(如指甲、指腹螺纹)、精细感觉恢复及抓捏功能的准确度、稳定性等方面观察, 甲瓣组明显优于瓦合皮瓣组。供区均无功能影响。 结论:两种皮瓣均为移植修复拇指末节脱套伤的经典术式。对指体恢复要求高特别是爱美或职业需求的群体,采用游离 甲瓣修复,可恢复其完美外形及功能;对不愿牺牲足趾或对指体外形要求不高的中老年群体采用瓦合皮瓣修复恢复指体功能,可达到满足个体需求、提高疗效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带一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的侧方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27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带一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的侧方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创面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4年10月至2019年5月,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手足外科对27例34指指端缺损面积0.5 cm×0.5 cm~1.5 cm×2.0 cm的患者采用带一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的侧方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皮瓣大小为1.7 cm×1.0 cm~4.5 cm×1.5 cm。本组术后长期随访20例,7例失访,其中门诊随访16例,微信随访4例。结果:本组27例34指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颜色与周围组织接近或完全正常,质地柔软,外观良好,皮瓣TPD 2.0~6.0 mm。随访时间22~77个月,平均31.45个月。手指屈、伸功能良好[拇指总关节活动度(ROM)>90°;手指主动运动总和(TAM)260°~200°],1例出现钩甲或钩指畸形。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8例,良2例。结论:带一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的侧方V-Y推进皮瓣操作简单易行,皮瓣血运可靠,皮瓣感觉良好,手指屈、伸活动良好,皮瓣外观及质地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拇指桡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皮支皮瓣联合中指和环指相邻侧岛状皮瓣修复伴有近节软组织缺损的拇指末节脱套伤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临床上治疗拇指末节脱套伤的手术方式较多,各有优点和缺点。2022年11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总队医院骨三科利用中指和环指相邻侧岛状皮瓣和拇指桡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皮支皮瓣组合修复1例伴有近节软组织缺损的拇指末节脱套伤,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术后经过8个月的随访,修复的拇指外观和功能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修复大鱼际肌的掌骨平面拇指离断再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修复大鱼际肌的掌骨平面拇指离断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2月至2018年3月,对9例急诊伴有大鱼际肌损伤的掌骨平面拇指离断患者实施再植。结果:9例掌骨平面离断指均Ⅰ期存活,其中3例出现肌腱粘连,术后3个月予肌腱松解术。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10个月。再植指没有旋转、成角畸形,大鱼际肌饱满;8例拇对掌功能:拇指指间关节掌侧纹到第三掌骨远侧掌横纹之间最大距离为5~8 cm。5例再植指总主动活动度大于健侧75%,4例再植指总主动活动度大于健侧50%;7例再植指指体皮肤色泽、温度正常,张力适中,毛细血管反应灵敏,2例色泽稍差,温度略低,怕冷;指腹两点分辨觉7~9 mm,感觉恢复至S 3~S 3+。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再植拇指功能:优5例,良3例,可1例。 结论:伴有大鱼际肌损伤的第一掌骨平面拇指离断伤进行再植,存活后外观和功能良好。在患者全身情况允许、离断指体完整的前提下,熟悉拇指解剖及变异,术前充分评估受伤情况,可提高掌骨平面拇指离断再植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CTT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神经内科自2019年2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38例CTTH患者进入研究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MS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rTMS组患者使用表面标记法定位右拇短展肌的热点并计算静息态运动阈值(RMT),随后将刺激强度调整为RMT的70%,刺激点位于先前确定的右手拇指热点前5 cm处,即左背外侧前额叶皮质(LDLPFC);刺激频率为每周一、三、五各1次,共持续4周,刺激12轮。对照组不定位热点,不计算RMT,将线圈垂直于LDLPFC放置,使用最小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同rTMS组。2组患者在rTMS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通过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头痛影响测试问卷-6(HIT-6)、简易McGill疼痛问卷(MPQ)等量表进行主观疼痛评估,通过伤害性屈曲反射(NFR)和条件性疼痛调节(CPM)试验中相关电生理指标作为疼痛状态的客观评估指标。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及1个月随访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1)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rTMS组患者治疗后各量表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各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比较方面,与对照组患者比较,rTMS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HIT-6评分、现在疼痛状况(PPI)评分、特质-焦虑量表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4.054, P<0.001; t=-6.083, P<0.001; Z=-4.246, P<0.001; Z=-3.740, P<0.001)。(2)NFR RⅢ参数:与治疗前比较,rTMS组治疗后最低阈值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NFR RⅢ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比较方面,与对照组患者比较,rTMS组患者治疗后最低阈值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冷压力测试结果显示,与基础NFR RⅢ反射面积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均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不良反应:2组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显示rTMS治疗CTTH短期效果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成人巨指指列切除后示指移位病例报告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男,62岁,因右手中环指疼痛畸形就诊。家族自祖辈至儿女四肢或其他系统器官均无先天畸形病史,患者未合并其他系统器官的先天畸形,既往患指未经治疗。临床检查:右中环指肥大畸形,大小为健侧对应手指的2~3倍,两指呈蟹足样分别向尺侧、桡侧侧弯,皮色皮温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粗糙,伴有增生小结节,痛觉过敏,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均僵直无活动度。因中环指畸形,示指和小指无法正常进行屈伸活收展动。大鱼际萎缩塌陷,拇指内收与外展尚可,对掌不能,掌指关节屈伸活动范围较健侧小,指间关节活动度与健侧拇指无明显差别。右手正斜位(DR):右手第3、4指列掌骨及指骨形态欠规则,相应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间隙变窄,部分已融合消失,第3、4掌指关节周围及第3掌骨近段可见不规则骨质增生,且骨质增生影相互融合。患者随机血糖20.0 mmol/L,血压182/105 mmHg,诊断为糖尿病、高血压。待血压、血糖调控平稳后行右中、环指指列切除,示指移位术。于中指近节掌桡侧、环指近节掌尺侧分别作纵向Z字切口,切口向掌根部延伸,并于掌根部交汇形成大"V"形切口,背侧切口同掌侧。逐层切开皮肤、皮下,可见皮下脂肪增生,增生脂肪组织较正常脂肪组织质地略韧,色略黄。切开腕横韧带近端,可见正中神经及其分出的指总神经及中环指的指神经瘤样增生,周径明显增粗,约为正常的2~3倍,周围包绕着增生的脂肪组织。分离神经、血管及屈伸肌腱,血管及肌腱未见明显增粗。中、环指的指骨长、宽度约为健侧2~3倍。第3、4掌骨长度与健侧相近,但第3掌骨的宽度为健侧2倍。中指自掌指关节向桡侧侧弯,环指向尺侧侧弯,第3、4指列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掌骨间关节均可见大量骨赘生成并互相融合,关节间隙不可见,各关节无活动度。于掌骨基底水平结扎并离断手掌、背侧动静脉。完全切除中、环指指神经及对应指总神经及部分正中神经。在第3、4掌骨基底水平完全离断屈、伸肌腱及对应蚓状肌和骨间肌,避免损伤示、小指骨间肌致术后患侧手内在肌无力。切断示、中指,环、小指间掌骨间横韧带并保留残端,可用于示指移位后韧带修复。松解掌骨间关节,从第3、4掌骨基底截断中、环指指列,但保留第3掌骨基底作为残端。用摆锯于第2掌骨基底截指,保护示指神经血管束及屈伸肌腱,将示指向尺侧移位于第三掌骨基底用克氏针固定,C臂机透视确定位置良好,无明显旋转移位后钢板固定。修补中环指掌骨间横韧带残端和腕掌关节及掌指关节的关节囊。将第3、4指列截除后中指近节桡侧和环指近节尺侧皮肤形成筋膜组织瓣修复截指创面,石膏外固定。切除指列整体送检,病理报告:右手中、环指皮下纤维脂肪组织增生。术后每日换药,观察皮瓣血运,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2周复查,切口愈合、无感染,皮瓣无坏死,继续石膏外固定。术后4周右手X线片见移位示指基底骨质愈合,拔除克氏针,保留钢板。嘱患者开始康复训练。术后18个月复查,巨指症无复发,手术切口轻度瘢痕增生,瘢痕血运、弹性良好,未影响手功能。X线片示移位后的示指骨性愈合,轴线良好。拇指内收、外展可,虎口大小可,拇指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主动屈伸关节活动度与术前相同,对掌功能较差。根据Jebesen手功能标准测试患侧整体手功能,患者可以用移位后的示指和拇指握笔写字、模拟翻树叶、模拟进食、摆放大件物品、挪动空盛物罐。记录健侧与患侧示小指掌指关节、指间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度。采用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vement,TAM)系统评定法测定,可得右手示指TAM约为健侧的76.2%,右手小指TAM约为健侧的76.1%,移位的示指和小指活动度均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伴伸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伴伸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2015年2月—2023年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2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伴伸肌腱损伤患者(男15例、女9例,年龄12~55岁),采用皮瓣移植结合肌腱移植或吻合的方法修复创面。根据术后康复治疗介入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康复组和早期康复组,每组12例。早期康复组患者于手术后即刻开始进行康复治疗,由专科康复医师根据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特点进行康复指导。常规康复组患者于术后第3周开始进行康复治疗,且其康复治疗内容与早期康复组患者术后第2周开始的康复治疗相同。2组患者均在院康复治疗至术后6周。观察术后6周内皮瓣血管危象及肌腱断裂发生情况。术后6周,采用徒手肌力测定法测量患手示指和拇指对捏力、侧捏力、三点捏力和握力;采用总主动活动度法评定患手手指关节活动度,并计算优良比;采用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法对患手功能进行评分和评级。结果:术后6周内,仅常规康复组有1例患者发生静脉血管危象,经二次手术探查及血管吻合后皮瓣成活;2组患者均未发生肌腱断裂。术后6周,2组患者患手示指和拇指对捏力、侧捏力、三点捏力和握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早期康复组患者患手手指关节活动度优良比为11/12,高于常规康复组的7/1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早期康复组患者患手功能评分为(90±6)分,明显高于常规康复组的(83±8)分( t=2.41, P<0.05);早期康复组患者患手功能评级明显优于常规康复组( Z=2.04, P<0.05)。 结论:对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伴伸肌腱损伤患者于修复术后早期行康复治疗,可改善患手功能,但不会增加手术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度拇指发育不良的示指拇化手术效果初步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示指拇化手术治疗重度拇指发育不良的功能与外观效果。方法:2010年6月至2018年11月间对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就诊的26例Manske改良Blauth ⅢB~Ⅴ型拇指发育不良患儿进行示指拇化手术治疗。患儿手术时平均月龄为37个月(15~89个月),男19例,女7例,左手8例,右手15例,双手3例,ⅢB型4只手,Ⅳ型16只,Ⅴ型9只。术后随访外观及功能,测量拇指外展角度、Kapandji评分、捏力、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的活动度。检查腕掌关节稳定性。使用Goldfarb功能评分和Likert量表评分评价拇指的总体功能。观察X线片上新拇指掌骨近端骨骺是否闭合,有无手术并发症。对患儿监护人和随访医生进行主观拇指外形及功能满意度调查。分析监护人对外形及功能满意度与客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监护人与医生满意度之间的差异、3岁前与3岁后手术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26例患儿平均随访42个月,平均拇指桡侧外展46.2°,掌侧外展34.1°,平均Kapandji评分7.1分。平均指间关节伸直3.4°,屈曲40.7°,掌指关节伸直4.1°,屈曲38.6°。捏力(侧捏、对捏、三指捏)平均值分别为0.5、0.8、1.2 kg。所有腕掌关节稳定。Goldfarb评分平均为4分。Likert量表平均为22分。所有骨骺没有闭合。6例虎口皮肤浅表坏死,1例虎口轻度挛缩。患儿监护人对拇指外形及功能的满意度与各个客观指标之间没有相关性。患儿监护人对拇指外形及功能满意度显著低于医生满意度。监护人和医生满意度在3岁之前和3岁之后手术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Manske改良Blauth ⅢB~Ⅴ型拇指发育不良患儿行示指拇化手术,术后功能满意,但存在拇指对掌和屈指力弱的问题。医生的主观满意度较高,监护人的主观满意度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腕管内异常肌肉导致正中神经卡压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女,57岁,主因右手鱼际肌萎缩伴拇外展功能受限1个月就诊。临床检查:右手鱼际处萎缩,拇指外展功能受限,桡侧三个半手指自诉感觉正常。腕部Tinel征阴性,屈腕试验阴性,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报告:右拇短展肌见自发电位,轻收缩未见MUP,重收缩募集消失。右侧正中神经运动及感觉波幅均未引出。提示:正中神经腕部损害。血常规、血生化全项等其他检查未见异常。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行腕横韧带切开正中神经松解术,切开横韧带后发现腕横韧带远端存在宽约1.0 cm横行肌肉纤维(图1,2),与正中神经垂直,在正中神经主干及返支之间穿过(图3),肌肉起止点未切开寻找,向尺侧牵开切口见肌肉纤维于腕横韧带尺侧边缘处消失,牵拉肌肉在拇指掌指关节桡侧籽骨处可见肌肉收缩,切除肌肉组织,见正中神经腕管段整体充血、变细(图4)。松解神经外膜及返支,彻底止血后关闭切口,术后石膏托固定与腕关节轻度屈曲位。切口Ⅰ期愈合,术后2周随访患者自述拇指外展力量部分恢复,临床检查可触及肌肉收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骨间掌侧血管穿支营养的尺侧腕上皮瓣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男,25岁,因入院前7 h被高温的机器链条挤压伤及右手中、环、小指,致中环指多处挫裂口、疼痛流血、活动障碍,小指完全离断来我院急诊就诊。既往体健,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病史。专科检查:右中指尺背侧近节远端髁下、中节基底、中节远端三处凹槽样创面,深达骨质,创面间间隔宽约0.5 cm正常皮肤;右环指尺侧近节近端、远端、中节中部三处凹槽样创面,深达2/3骨质,创面间间隔宽约0.5 cm暗红色皮肤;中环指远端及桡侧半指体血运可,感觉减退;小指自近节完全离断、近中节毁损、末节指体较完整,指体无血运,皮肤断面近掌指横纹、近节指骨部分残留;所有创面均布满油污、黑色焦灼组织,创周皮肤红肿、浅Ⅱ度热压伤。右拇指、示指皮肤完好,活动度、血运、感觉无异常。X线片:右小指近节指骨远端以远骨质缺如,近端尺侧槽样缺损;环指近节指骨近端1/3、远端3/4骨质槽样缺损;其余骨质因体位遮挡显示不清。诊断:右手热压伤,右小指离断伴节段性缺损,右环指多节段皮肤肌腱骨质缺损,右中指皮肤缺损,右中、环指尺侧神经血管缺损。因热压伤且污染重,组织坏死界限不清晰,小指节段性缺损无再植指征,与患者沟通后,急诊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右手清创术。术后2周,坏死界限清晰,拟行手术固定骨关节、修复创面,因预期手功能恢复不佳,为减少供区损伤,同侧肢体一次麻醉完成手术,拟行第4掌背动脉远端皮支筋膜瓣修复环指尺侧创面、尺动脉腕上支皮瓣修复中指尺侧创面。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清创,小指掌骨头下截指、残端修整,切除中、环指原创面间残存的已皮革样坏死皮肤,咬除污染及坏死中、环指骨质,中指骨质缺损较少、骨关节稳定性无明显影响,予关节功能位固定防挛缩;环指骨质缺损多、屈伸肌腱亦长段液化坏死,予适当短缩、姑息克氏针功能位固定,拟二期视功能情况决定重建肌腱骨质。顺利切取第4掌背动脉远端皮支筋膜瓣,修复环指尺侧创面,皮瓣血运良好,掌背供瓣区经局部皮肤旋转后无明显张力直接闭合。常规以尺侧腕屈肌尺背侧为轴、豌豆骨上约3.5 cm为关键点,设计大小为6.0 cm×2.5 cm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切开前侧皮瓣设计缘皮肤及皮下,于肌膜表面分离皮瓣至尺侧腕屈肌背侧,于肌间隙探查见尺动脉发出两条独立的极其细小皮支进入设计皮瓣的中部,向近端探查见距豌豆骨上约7 cm有一粗大穿支进入设计皮瓣近端,此三个皮支形成弓状吻合,沿近端粗大穿支分离,见此穿支并非起自尺动静脉,位于指屈肌深面,追踪探查见汇入与骨间前神经伴行的骨间掌侧血管束,考虑该皮支粗大、血供可靠,决定以此重新调整皮瓣设计,分离血管蒂长约4.5 cm,见两条细小伴行静脉,自起始部切断并缝扎,皮瓣游离完成,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显微镜视下修整血管,骨间前血管穿支动脉与中指尺侧指固有动脉、两条伴行静脉分别与中指尺侧皮下及尺背侧各一条浅静脉端端吻合,另一条皮瓣粗大浅静脉经鱼口状缩窄与中指近节背侧皮下口径相当的浅静脉端端吻合。术后常规保暖、抗感染、抗凝血、解痉挛等治疗。术后皮瓣血运良好,完全存活,创口Ⅰ期愈合,手指恢复基本抓握功能(图1,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