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拟手术联合三维打印导板在下颌骨良性肿瘤切除和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虚拟手术联合三维(3D)打印导板在下颌骨良性肿瘤切除和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6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数字化技术辅助下颌骨良性肿瘤切除,同期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重建颌骨缺损患者全部纳入该研究,临床资料不全者排除。根据是否在术中使用下颌骨和腓骨截骨导板,分为导板组和非导板组。导板组术前3D打印下颌骨及腓骨截骨导板,术中使用导板完成肿瘤切除和腓骨塑形操作,非导板组仅依据虚拟手术方案和预成钛板完成相应操作。记录腓骨瓣制备情况、手术时间、腓骨瓣临床成活情况,术后1周颌面部螺旋CT影像评价腓骨骨段间及腓骨与下颌骨间密合程度、预成形钛板与腓骨及下颌骨间密合程度和髁状突位置,术后半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调查患者术后面部外形满意度。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时间、术后面部外形评价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髁突位置、腓骨及下颌骨段间密合程度、钛板与骨段密合程度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纳入30例患者,男性17例,女性13例,中位年龄24岁(16~64岁)。腓骨瓣制备过程顺利,术中所需腓骨长度(14.1±1.9)cm(5.7~18.1 cm),腓骨塑形段数(2.9±0.6)段(2~4段)。12例下颌骨缺损以单层腓骨修复,7例以血管化折叠腓骨修复,11例以血管化复合非血管化腓骨修复。导板组与非导板组手术时间比较[(335.9±64.0)min vs.(470.7±140.5)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随访9~23月,平均11个月,所有腓骨瓣均成活。术后1周颌面部螺旋CT影像评价腓骨骨段间、腓骨与下颌骨间密合程度、预成形钛板与腓骨及下颌骨间密合程度及髁状突位置较好的患者,导板组分别为15例、15例和13例,非导板组分别为10例、13例和11例。导板组与非导板组腓骨骨段间及与下颌骨间密合程度比较(15/15 vs. 10/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半年2组患者对术后面部外形均比较满意,导板组与非导板组VAS评分比较[(9.6±0.5 )分vs.(9.3±0.5 )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虚拟手术联合3D打印导板可以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下颌骨良性肿瘤切除颌骨缺损游离腓骨瓣修复重建的精准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3D打印技术在颌骨骨折复位固定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颌骨骨折复位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采用颌骨内固定治疗的颌骨骨折患者28例资料。男18例,女10例;根据患者是否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分为两组:观察组在获得CT三维图像后3D打印出骨折模型后辅助完成手术,对照组仅采用CT扫描三维重建下完成手术,观察组15例,对照组13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随访9.8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为(76.08±5.02)min、住院时间为(12.36±1.39)d,均短于对照组的(99.12±3.18)min、(16.45±3.27)d;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81.23±6.12)mL,少于对照组的(130.68±3.78)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324、3.135、9.798,均 P<0.01)。两组术后关节粘连、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术前设计、手术模拟和内固定钛板精确塑形,有效提高颌骨骨折复位的精确性和安全性,缩短了手术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虚拟手术计划联合术中导航辅助上颌骨肿瘤切除及同期修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虚拟手术计划联合术中导航在上颌骨肿瘤切除和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上颌骨肿瘤患者资料。术前通过计算机完成肿瘤描记,模拟肿瘤切除和腓骨重建手术,打印三维模型并制作手术导板和个性化钛网。术中应用导航确定手术计划中上颌骨截骨线位置,实施肿瘤精确切除。依据手术计划和腓骨截骨导板引导腓骨塑形,联合个性化预成形钛网重建颌骨缺损。采用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肿瘤切除手术边界安全性,采用术后腓骨位置与术前设计配准颜色梯度图、患者面部外形满意度评价、开口度和颌间距离评价上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效果。结果:该研究共纳入5例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27~50岁,中位年龄39岁。其中良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3例。上颌肿瘤切除和腓骨瓣修复重建手术过程顺利,腓骨瓣均成活。手术切缘冰冻病理检查共27处,25处结果阴性,2处(同一患者)结果阳性。术后1例患者辅助生物治疗和放疗,2例放疗。术后颜色梯度图显示腓骨实际位置与术前设计高度吻合,随访半年时4例患者面部外形满意度自评为优,1例为良。患者开口度2.8~3.2 cm,闭口位腓骨修复区域上下颌颌间距离6.5~10.0 mm。随访14~28个月,1例手术切缘阳性患者局部复发。结论:虚拟手术计划联合术中导航可以提高上颌骨肿瘤切除和修复重建精确性,有利于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三维塑形钛板颞肌下修补颅骨缺损的安全及有效性:38例患者数据分析方案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去骨瓣减压治疗后需进行缺损颅骨的修补.既往使用的自体骨、异体骨、有机材料等存在塑形效果不理想、感染等风险,而钛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颅骨修补材料,数字化三维成型可以使其与颅骨缺损完好匹配,较好地还原患者缺损部位的解剖原貌.目的:探索三维塑形钛板颞肌下修补额颞区颅骨缺损修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国南通大学附属吴江医院(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治疗,应用三维塑形钛板颞肌下修补治疗的颅骨缺损患者38例的手术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评价指标为术后12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次要评价指标为修复后1,6,12,18,24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分级评分、卡氏功能状态评分、NIHSS评分和头颅 CT检查结果.试验方案已于2017-10-11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为ChiCTR-IOC-17012947.结果与结论:目前已完成的部分数据分析结果:38例患者已进行6-24个月不等的随访,未见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头颅CT结果均显示钛网及钛钉固定良好,颅骨形态对称,未见皮下积液及颅内出血.通过额颞区颅骨缺损患者并发症、神经功能及影像学的结果,为临床定制三维塑形钛板颞肌下修补额颞区颅骨缺损提供了试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D打印技术在下颌骨成釉细胞瘤切除植骨重建术中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下颌骨成釉细胞瘤切除血管化腓骨植骨重建术中的初步应用,以改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3例单侧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患者病历资料,术前均行下颌骨薄层CT扫描,将扫描所得原始数据导入mimics 17.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应用软件的镜像工具生成健侧下颌骨的镜像模型,依镜像模型进行术前规划、设计移植血管化腓骨、预弯塑形钛板、模拟手术等.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实际手术操作与术前规划一致,术后患者颜面部外观满意,下颌骨功能满意.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下颌骨成釉细胞瘤切除植骨重建术可以术前在模型上进行手术规划,提供精准化及个体化治疗,术后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D打印在肋骨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应用3D打印技术在术前重建损伤部位的肋骨骨折形态,指导个体化塑形肋骨内固定钛板,方便进行复杂肋骨骨折的内固定.方法 术前应用3D Slicer软件读取3例患者共10根肋骨CT图像数据,并对肋骨进行三维重建,通过对肋骨骨折端进行数字重建,模拟肋骨复位固定,应用桌面型3D打印机在术前打印肋骨模型,根据肋骨模型塑形肋骨内固定钛板用于骨折手术.结果 重建模型平均长度8.45 cm,重建时间平均18.8 min,每个重建模型平均消耗材料4.6 g,对重建模型实测与软件测量平均误差小于0.2 mm,根据重建模型塑形钛板平均时间为3.3 min,术后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随访3个月无内固定物移位脱出.结论 桌面型3D打印技术可应用于骨折模型的术前重建,具有成本低,精确度高,易于掌握的特点.可广泛应有于术前人工假体的个性化设计,利于进行复杂手术设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Wang手术治疗低龄漏斗胸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病人,女,3岁3个月.出生后不久被发现前胸壁凹陷.早期凹陷不严重,随着年龄增加,凹陷逐渐加深,面积扩大(图1A).体格检查:前胸壁明显凹陷,凹陷位于剑突附近,左前胸壁可见明显心脏搏动,心脏听诊及彩色多普勒检查未发现异常.术前胸部DR检查提示心脏左偏,轻度脊柱侧弯;胸部三维CT检查提示胸骨下段及前胸壁凹陷,Haller指数为7.34(图1B、C、D).诊断为漏斗胸.患儿手术适应证明显,无手术禁忌证,于2018年6月23日上午在全麻下采用Wang手术治疗.全麻成功后,气管插管,取平卧位,双上肢外展90°,胸骨下段剑突前部纵行切口约1.5 cm,分离皮下软组织直至暴露剑突,在凹陷最低点平面用血管钳在肋骨表面分别向左右两侧钝性分离,打造隧道,以供安放塑形钛板,纵行剪开剑突以便于暴露胸骨下端胸骨后间隙,提起剑突钝性游离胸骨后粘连,使得凹陷底部充分游离,拉钩适当用力拉起胸骨下段,松解骨性凹陷周围软组织进行充分预塑形;1根6号带针钢丝穿过胸骨下段,2根6号带针钢丝分别穿过两侧肋弓,以便凹陷的胸壁被完全提起(图2A);适当长度的纯钛漏斗胸矫形板按照患儿理想的胸壁外形轮廓进行塑形,将矫形板置入预先建立的胸壁表面隧道内,调整矫形板至满意位置后,将预置好的3根钢丝以柔和适中的力量悬吊固定于矫形板,使得凹陷的胸壁与矫形板紧密贴合,达到满意塑形效果,用周围肌肉和软组织包埋,缝合皮肤(图2B、C、D).手术历时约30分钟,矫形满意(图2E、F).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D打印技术在单侧粉碎性颧骨颧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粉碎性颧骨颧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4月期间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单侧粉碎性颧骨颧弓骨折21例.术前行薄层CT扫描,并将CT数据导入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一步在计算机中将健侧颧骨颧弓镜像至患侧,最终打印出“复位”理想的患侧颧骨颧弓形态模型.在此模型上,进行内固定钛板预成型.术中利用预成型的内固定钛板引导骨段复位并最终完成内固定.术后行CT复查,三维测量颧骨颧弓位置并与术前设计位置进行比较,评估手术效果.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关键标志点间距同术前设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效果满意.结论:3D打印技术有助于术前设计和植入物精确塑形,能有效提高单侧粉碎性颧骨颧弓骨折复位的精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数字化结合3D打印技术在髁状突中低位骨折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分析数字化技术结合3D打印在髁状突中低位骨折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收集临床髁状突中低位骨折病例,将其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中进行骨折三维建模,复位骨折块并制作复位导板.利用3D打印机打印出骨折及复位导板模型,在骨折模型上进行钛板预塑形.将复位导板应用于临床髁状突骨折内固定手术,术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复位导板能准确对位骨折块,钛板的植入位置与复位骨折块高度贴合,术后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数字化3D打印技术应用到髁状突骨折中能有效提高内固定手术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研究额颞部颅骨缺损颞肌下钛板修补的治疗方法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究采用颞肌下钛板修补对颞部颅骨缺损所起到的运用效果及其使用方法和技巧.方法:以2016年1月-2019年12月作为研究时段,选取我院于该时段内所接纳治疗的额颞部颅骨缺损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用颞肌下钛板修补方式来进行治疗,对其最终治疗结局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果:36例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相关神经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且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恢复状况均呈现为良好状态.结论:在对额颞部颅骨缺损患者实行治疗时,颞肌下钛板修补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能够让继发性损伤得到有效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