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骨密度下椎弓根螺钉拔出力的有限元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运用有限元法分析评价不同骨密度条件下椎弓根螺钉拔出过程中的应力分布和最大拔出力,探讨安全植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最低骨密度。方法:基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21年1月就诊的1例健康男性志愿者的腰椎CT平扫数据和标准椎弓根螺钉参数,建立腰1椎体和椎弓根螺钉的三维模型,将椎体按骨密度值(QCT法)分为A组(BMD=120 mg/cm 3)、B组(BMD=110 mg/cm 3)、C组(BMD=100 mg/cm 3)、D组(BMD=90 mg/cm 3)、E组(BMD=80 mg/cm 3);依据参考文献完成材料赋值后,向所建立的5组有限元模型模拟轴向拔出力实验,观察各组螺钉应力分布及最大轴向拔出力,对所测指标进行不同骨密度之间的对比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A~E组有限元模型的最大拔出力分别为(1 834±78)、(1 626±65)、(1 441±55)、(1 141±48)、(1 039±42) 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413, P<0.05)。骨密度每下降10 mg/cm 3,最大轴向拔出力相应下降11%、23%、43%、51%。螺钉最大主应变出现在螺钉的尾端,拔出过程中螺钉的最大应力由尾端逐渐向头端移动。 结论:随着骨密度下降,椎弓根螺钉稳定性会相应出现减低。最大拔出力从D组(BMD=90 mg/cm 3)开始出现大幅度下降。故对需要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患者,术前应常规行QCT法检测骨密度,当椎体骨密度低于90 mg/cm 3(男性≥70岁,女性≥60岁)时,不建议单独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9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的6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2例,女22例;中位年龄为59岁,年龄范围为40~84岁。64例患者中,31例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TME设为机器人组,33例行腹腔镜TME设为腹腔镜组。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长期并发症及盆腔植物神经损伤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 P25, 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机器人组患者保肛例数、预防性造口例数、中转开腹例数、术中输血例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伤口感染、术后出血、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尿潴留、全组患者并发症综合指数、并发症患者并发症综合指数、治疗费用分别为30例、23例、0、1例、(285±73)min、(147±112)mL、(1.6±0.8)d、(3.6±1.1)d、(3.2±1.5)d、(9.8±2.8)d、1例、4例、3例、1例、4例、(15.0±12.0)分、22.6分(20.9分,27.3分)、(11.7±1.2)万元。腹腔镜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2例、13例、2例、2例、(253±57)min、(211±123)mL、(1.8±0.8)d、(3.9±1.6)d、(4.1±1.9)d、(11.8±4.3)d、2例、5例、3例、3例、2例、(20.0±12.0)分、24.2分(10.5分,30.8分)、(7.7±1.3)万元。两组患者保肛例数、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8.581, t=-2.065,-2.133,12.700, P<0.05);两组患者预防性造口例数、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恢复饮食时间、全组患者并发症综合指数、并发症患者并发症综合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2.425, t=1.957,-0.679,-0.846,-1.941,-1.867, Z=-0.850, P>0.05)。两组患者中转开腹例数、术中输血例数、伤口感染、术后出血、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尿潴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机器人组1例吻合口瘘患者在内镜下夹闭,其余并发症予以对症治疗后治愈。(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机器人组患者肿瘤距切缘距离,肿瘤直径,手术切缘(阳性、阴性),肿瘤分化程度(高分化、高中分化、中分化、中低分化、低分化),肿瘤病理学分期(Ⅰ期、Ⅱ期、Ⅲa+b期、Ⅲc+Ⅳ期),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0 cm(0.3 cm,2.0 cm),(3.5±1.1)cm,2例、29例,3例、7例、14例、5例、2例,5例、18例、4例、4例,(16.0±2.8)枚。腹腔镜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3 cm(0.5 cm,3.0 cm),(4.2±1.4)cm,2例、30例,1例、7例、16例、6例、3例,1例、19例、7例、6例,(13.9±3.8)枚。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20, P<0.05)。两组患者肿瘤距切缘距离、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病理学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0.980, t=-1.912, Z=-0.809,-1.595, P>0.05)。两组患者手术切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随访情况:机器人组31例患者中,2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腹腔镜组33例患者中,3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机器人组患者肠梗阻、按时还纳造口、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死亡、术后12个月大便失禁严重度评分、术后12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术后12个月夜尿、术后12个月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分别为2例、20例、3例、2例、2例、0.0分(0.0分,0.0分)、4.5分(1.3分,8.8分)、1.5次(1.0次,2.0次)、2.0分(1.3分,10.8分)。腹腔镜组上述指标分别为4例、7例、3例、2例、3例、1.0分(0.0分,3.0分)、8.0分(2.0分,14.3分)、2.0次(1.0次,4.0次)、3.0分(1.0分,11.8分)。两组患者肠梗阻、按时还纳造口、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死亡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大便失禁严重度评分及术后12个月夜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202,-1.986, 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及术后12个月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0.885,0.094, P>0.05)。 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与腹腔镜TME治疗低位直肠癌均安全有效,前者在保证低位直肠癌根治前提下能提高肛门括约肌保留率,减少夜尿频率及保护排便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某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救治经验,为后续疫情防控常态化过程中的疾病救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6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的基本信息、病例特征和治疗方法,按照收治时间区分为三个阶段,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阶段病例在性别、年龄、发病到确诊时间、住院时长以及治疗方法上的特点和差异。结果:三个阶段病例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发病到确诊时间以及住院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方法上,糖皮质激素使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在氧疗、呼吸机辅助呼吸和抗病毒药物使用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没有性别选择性,年龄是其高危因素,救治过程中减少抗病毒药物的使用,谨慎使用糖皮质激素,积极使用呼吸支持疗法,加强综合救治管理,确保了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复杂性肛瘘患者肠道微生态检测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16S rDNA基因测序检测复杂性肛瘘患者的肠道菌群分布,探讨其与健康人的菌群分布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至12月期间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临床资料(复杂性肛瘘组),并按1∶1配比选择本院健康体检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健康对照组)。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腺源性肛瘘诊断的标准,且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2)术前已行电子结肠镜检查排除肠道炎性反应、炎性肠病等;(3)复杂性肛瘘的定义为符合下面情况之一者:瘘管跨越2/3及以上的肛门括约肌;包含两个以上的外口或瘘管;既往已行肛瘘手术后确认复发者。排除标准:(1)合并有炎性肠病、慢性腹泻或便秘、糖尿病、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肾功能障碍等;(2)克罗恩病、外伤、特殊感染(如放线菌病和结核病)等引起的肛瘘;(3)近1个月内使用过抗生素、益生元、益生菌等可能影响肠道微生态制剂者;(4)认知缺陷不能配合者。提取研究对象的粪便样本总DNA,扩增细菌16S rDNA基因序列的V4高变区,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最后进行操作分类单元(OTU)聚类、进行Alpha多样性和LEfSE数据分析,其中Chao指数或ACE指数越大,表明微生物区系的预期物种丰度越高,Simpson指数越小或Shannon指数越大,表明微生物区系多样性越高。两组间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饮酒吸烟史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观察指标包括两组的测序和质量控制、Alpha多样性分析和物种及其丰度分析以及LEfSE分析。 结果:复杂性肛瘘组与健康对照组的主要优势菌都是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分别占93.4%±32.0%和87.4%±41.2%;在属水平上,复杂性肛瘘组的普雷沃菌属(4.9%±7.4%比0.1%±1.1%, P<0.001)、巨细胞菌属(3.9%±8.2%比0.5%±4.2%, P<0.05)和毛螺菌属(2.6%±5.7%比0.1%±3.4%, P<0.05)的丰度明显更高,而变形菌属(0.02%±4.2%比9.3%±14.4%, P<0.01)、肠球菌属(0.02%±2.3%比9.3%±19.6%, P<0.05)、拟杆菌属(24.7%±9.9%比29.8%±9.1%, P<0.05)和克雷伯菌属(0.4%±4.2%比3.9%±7.3%, P<0.05)相对更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复杂性肛瘘组肠道菌群多样性更丰富,表现为ACE指数更高[(293.30±44.00)比(218.75±33.83), t=102.069, P<0.001],Chao指数也更高[(318.40±41.99)比(250.00±46.38), t=77.818, P=0.028],Shannon指数更高[(3.36±0.29)比(2.43±0.34), t=9.657, P=0.001];而Simpson指数更低[(0.103±0.013)比(0.131±0.013), t=5.551, P=0.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韦荣菌科、Selenemondales 及厌氧菌纲(均属于厚壁菌门)的菌株总体上对两组样本肠道菌群差异的影响最大(LDA 值均>4)。 结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复杂性肛瘘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更丰富,提示某些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可能在肛瘘发病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科重症监护随机对照试验的作者性别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儿科危重病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RCTs)作者的性别分布。数据资源:2019年前发布的415项儿科重症监护RCTs。研究选择:本文包含纳入PICU患儿的所有RCTs。本文使用PICUtrials.net,其使用多个数据库的综合检索策略来识别已发表的RCTs。数据提取:本文作者手动提取每篇发表研究中每一位署名作者的姓名和职业,并根据其姓名区分男性或女性。结果:本文纳入2146名作者,其中1888名(88%)可区分男/女性。总体而言38%作者为女性,该比例随作者排序位置变化:37%第一作者,38%排序中间,25%排序最后( P<0.001)。最常见的三个职业是医生(63%)、非临床医生(11%)和护士(6%),其中女性分别占30%、45%和97%。总体女性作者比例从1985至1989年的28%升至2015至2018年的39%(趋势 P=0.004)。以女性为第一作者或最后作者发表的RCTs与以男性为第一作者和最后作者的RCTs在以下研究特点上并无显著差异,包括随机化儿童中位数(60 vs.50, P=0.41),多中心试验比例(17% vs.24%, P=0.12),低偏倚风险试验比例(50% vs.66%, P=0.26),报告任何资助比例(55% vs.51%, P=0.66)或年均被引中位数(1.5 vs.2.4, P=0.09)。 结论:尽管随时间增加,发表儿科危重监护RCTs的研究人员中女性比例仍然落后于女性临床医生比例。女性研究人员发表文章的试验特点和影响与男性研究者相似。下一步研究应确定影响儿科重症监护研究中性别多样性的障碍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程度近视眼视盘旁萎缩弧和脉络膜血管指数及其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近视患者视盘旁萎缩弧(PPA)和视盘周围脉络膜血管指数(CVI ),分析其相关性。方法:横断面临床研究。2021年9~ 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就诊的近视患者281例281只眼纳入研究,均以右眼为受试眼。其中,男性135例135只眼,女性146例146只眼;年龄(28.18±5.78)岁;等效球镜度数(SE)(-5.13±2.33)D。根据SE,将患眼分为低度近视组(A组,-3.00 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非小细胞肺癌PD-L1蛋白表达与 18F-FDG PET/CT代谢指标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蛋白表达与 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为NSCLC的免疫治疗提供PET/CT代谢层面的理论依据。 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于青岛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青岛市市立医院)行 18F-FDG PET/CT检查并被组织病理学检查(穿刺活体检查或手术)结果证实的55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21例,年龄(66.5±9.3)岁。 18F-FDG PET/CT检查于治疗前进行,采用PET体积计算机辅助判读图像处理系统对肺癌原发病灶行代谢指标的测定,包括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 max)、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和肿瘤代谢体积(MTV)。以PD-L1蛋白表达阳性的肿瘤细胞比例分数(TPS)=1%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PD-L1蛋白表达阳性组(TPS≥1%)和阴性组(TPS<1 %);以PD-L1蛋白表达阳性的TPS=50%为临界值,将阳性组患者分为PD-L1蛋白高表达组(TPS≥50%)和低表达组(1%≤TPS<50%)。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对病灶SUV max与PD-L1蛋白表达情况的关系行Pearson相关分析;对病灶TLG和MTV与PD-L1蛋白表达情况的关系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勾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SUV max的最佳临界值将入组患者分为高SUV max组与低SUV max组,观察2组的PD-L1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NSCLC病灶SUV max与PD-L1蛋白表达阳性的TPS呈正相关( r=0.604, P<0.001);而MTV和TLG与TPS均无相关性( r=0.083、0.102,均 P>0.05)。55例患者中,PD-L1蛋白表达阳性组34例、阴性组21例,阳性组SUV max高于阴性组(12.58±6.35对5.60±4.83, t=2.576 , 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以SUV max=5.15为最佳临界值,高SUV max组36例、低SUV max组19例,2组PD-L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56%(29/36)和28.16%(5/19),PD-L1蛋白表达阳性的TPS分别为12.50%±3.21%和1.28%±0.46%,高SUV max组患者PD-L1蛋白表达阳性率及TPS均更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5.500, t=2.671,均 P<0.05)。 结论:NSCLC患者 18F-FDG PET/CT中SUV max与PD-L1蛋白表达阳性的TPS呈正相关,可为NSCLC的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肝细胞癌组织中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浸润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组织中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分布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表达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意义。方法:纳入2012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手术切除的32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病理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细胞癌组织中CD163标记和PD-L1 CD163双标记的M2型TAM分布情况,计算细胞密度,>平均细胞密度(112个/mm 2)判定为高密度,≤平均细胞密度判定为低密度。分析CD163阳性和PD-L1 CD163双阳性M2型TAM细胞密度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应用卡方检验分析M2型TAM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肝细胞癌预后的相关因素。 结果:TAM主要分布于肿瘤边缘间质、肿瘤血窦中,CD163阳性M2型TAM是主要巨噬细胞类型,肝细胞癌组织中CD163阳性M2型TAM存在PD-L1表达,PD-L1阳性M2型TAM主要分布于肿瘤边缘间质区域。CD163阳性M2型TAM的高密度率为44.4%(142/320)。肝细胞癌组织中高密度CD163阳性M2型TAM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和肿瘤浸润免疫细胞PD-L1表达均相关( χ2=4.65、6.72、42.19, P=0.031、=0.011、<0.001);肝细胞癌组织中高密度PD-L1 CD163双阳性M2型TAM与微血管侵犯、TNM分期均相关( χ2=11.96、8.74, P=0.001、0.004)。高密度CD163阳性M2型TAM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21、36个月,分别短于低密度CD163阳性M2型TAM患者的50、103个月;高密度PD-L1 CD163双阳性M2型TAM患者中位无病生存期、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2、15个月,分别短于低密度PD-L1 CD163双阳性M2型TAM患者的28、45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log-rank检验,均 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密度CD163阳性M2型TAM、有微血管侵犯和高TNM分期均是影响肝细胞癌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无病生存期: HR=2.408(95%置信区间1.778~3.261)、2.603(95%置信区间1.860~3.641)、4.032(95%置信区间2.833~5.747),均 P<0.001。总生存期: HR=2.007(95%置信区间1.457~2.764)、4.144(95%置信区间2.881~5.960)、4.292(95%置信区间2.915~6.329),均 P<0.001]。 结论:肝细胞癌组织中高密度CD163阳性M2型TAM提示肿瘤恶性程度高、患者预后差,并且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M2型TAM表达PD-L1提示肿瘤侵袭性更强、患者预后更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间分布法在术后防管路滑脱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的原因,探讨三间分布法在术后防管路滑脱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患者在住院期间意外脱管不良事件报告材料意外脱管共35例,意外拔管率0.792‰,对存在问题和原因运用三间分析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导尿管非计划拔管率、胃肠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呈持续下降趋势。导尿管非计划拔管率(‰)第一季度0.369,第三季度0.209,第四季度0,三季度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胃肠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第一季度0.995,第三季度0.689,第四季度0.582,三季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通过采用三间分布,能够得到管路滑脱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可以降低管路滑脱的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维超声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乳腺肿块患者120例,共120个乳腺病灶,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常规超声及三维超声检查。参考St.Gallen标准,根据免疫组化标志物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将入选病例分为管腔上皮型(Luminal型)、HER-2过表达型以及三阴型(TN型),分析三维超声特征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①三维灰阶超声:Luminal型乳腺癌易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肿块,边缘有毛刺,微分叶,周围常伴高回声晕且冠状面汇聚征最多见;HER-2过表达型肿块边缘模糊,有成角,内部回声不均匀,且常伴有微钙化;TN型多表现为边界清晰的肿块,边缘较规则,后方回声略增强;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三维能量多普勒: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三维超声血流容积参数平均灰阶值(MG)、平均能量值(MP)、血管指数(R)、血管血流指数(VF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MG、MP在HER-2过表达型和TN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R、VFI在HER-2过表达型和Luminal型、HER-2过表达型和TN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且MG、MP、R、VFI值在TN型表达均最低,在HER-2过表达型表达最高(均 P<0.05)。③Luminal型、HER-2过表达型、TN型肿块的血流分级及血流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三维超声成像技术结合二维超声可以较好地反映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在形态学、血供方面的特点,为术前明确诊断及鉴别乳腺癌提供更多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