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下呼吸道局部药物治疗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需及时给予有效的抗真菌治疗,但常规抗真菌药物效果欠佳,且价格贵、疗程长、不良反应大、耐受性差。抗真菌药物的下呼吸道局部应用主要包括两种方式:经口鼻雾化吸入和经支气管镜局部灌注。下呼吸道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肺真菌感染已显现出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将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下呼吸道局部药物治疗的现状及进展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支气管肺活检及肺泡灌洗在血液肿瘤患者肺部并发症中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血液肿瘤患者支气管镜透视下活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在肺部并发症中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2年5月68例来自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肿瘤合并肺部病变患者,其中男37例,女31例,中位年龄56岁(年龄范围21~90岁),其中>65岁者20例。诊断性纤维支气管镜实施的体征包括发热、咳嗽、低氧血症、咯血、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及影像学改变,评估有肺部团块阴影患者进行支气管镜透视下活检,包括内带及外带肺叶团块及高密度影,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及特殊染色(Grocott染色),BAL获取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微生物涂片/培养及巨细胞病毒、耶氏肺孢子菌及结核分枝杆菌涂片、结核分枝杆菌DNA、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真菌培养等,对血液肿瘤患者肺部并发症进行病因学分析,并观察血液肿瘤患者纤维支气管镜相关并发症。结果:全部血液肿瘤患者支气管镜检查后均做BALF检测,进行支气管镜透视下活检46例,明确病原体感染共40例,包括真菌感染12例、细菌感染9例(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各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缓症链球菌各1例),病毒感染9例(巨细胞病毒5例、副流感病毒Ⅲ型3例、呼吸道合胞病毒1例),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确诊4例,耶氏肺孢子菌可疑与真菌混合感染3例,隐球菌1例,可疑结核分枝杆菌感染2例。28例未找到病原体,包括机化性肺炎6例、与血液肿瘤病史相关6例、其他未查及病原菌16例。全部患者未出现因支气管镜并发症导致的死亡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血液肿瘤患者肺部并发症比较常见,应用支气管镜透视下活检安全性良好,早期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提供细菌、真菌、耶氏肺孢子菌及病毒感染等病原学诊断证据,提高诊断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浓度碳酸氢钠漱口液预防系统性红斑狼疮激素冲击治疗致真菌性口腔和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碳酸氢钠预防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激素冲击治疗所致真菌性口腔和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93例SLE拟行激素冲击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A、B、C三组,各31例,分别在三餐后给予浓度2%、3%、4%的碳酸氢钠漱口液含漱。对比各组不同浓度碳酸氢钠漱口液漱口后不同时间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口腔pH值、G试验、漱口依从性,以及口腔、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感染发生时间、感染治愈时间。结果:与A组对比,使用1~3 d、4~6 d、7~10 d,B组和C组患者疼痛VAS呈逐步降低趋势,口腔pH值、口腔清洁度及漱口依从性呈逐步上升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B组和C组口腔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时间逐渐延长,治愈天数逐渐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和C组下呼吸道真菌感染G试验结果呈逐渐下降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碳酸氢钠漱口液对SLE激素冲击治疗导致的口腔和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有防治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髓系抑制性细胞在呼吸道病原体感染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 MDSC)是在病理情况下髓系细胞分化受阻而形成的一群异质性细胞。MDSC属于调节性免疫细胞,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功能,在肿瘤、自身免疫病及创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大量研究发现MDSC在呼吸道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过程中出现扩增和活化,并与病原体感染所致疾病症状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深入研究MDSC在呼吸道病原体感染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对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本文总结了MDSC在呼吸道病毒、细菌、真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以期为研究MDSC在呼吸道病原体感染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真菌感染12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继发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48例SAP继发真菌感染患者(感染组),选择同期72例无真菌感染SAP患者(无感染组)作为对照。分析感染组真菌感染的部位和菌种分布情况、治疗情况,以及感染组和无感染组的预后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对可能影响SAP继发真菌感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SAP继发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其预测SAP继发真菌感染的价值。 结果:感染组共计真菌感染部位74个,以呼吸道感染为主(25.7%);共分离出54株真菌菌株,均为念珠菌感染,主要为白色念珠菌(48.1%)。感染组中36例患者接受抗真菌治疗,其中20例(55.6%)死亡;其余12例未接受抗真菌治疗,其中6例死亡;总计26例(54.2%)死亡。无感染组中9例(12.5%)患者死亡。感染组与无感染组病死率比较(54.2%比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4.20, P<0.01)。继发真菌感染SAP组患者入院时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禁食禁水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深静脉置管时间,广谱抗生素使用种类和时间、住院时间、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以及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均高于无真菌感染染组[(16.92±5.70)分比(13.32±4.73)分,(16.38±6.87) d比(9.51±4.90) d,(15.65±9.68) d比(10.40±9.45) d,(19.48±10.43) d比(12.74±10.28) d,(4.13±1.02)种比(2.35±1.78)种,(30.54±12.94) d比(19.10±9.48) d,(36.10±26.27) d比(21.93±9.91) d, 6.00 d(0.00 d,21.75 d)比0.00 d(0.00 d,7.00 d),9.00 d(0.00 d,18.00 d)比0.00 d(0.00 d,0.0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61、-6.56、-3.08、-3.82、-6.86、-5.06、-3.95, Z=-2.71、-4.19, P均<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APACHEⅡ评分、禁食禁水时间、广谱抗生素使用种类是SAP继发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181、2.589、1.205,95%可信区间(95% CI) 1.036~1.347、1.409~4.757、1.060~1.3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广谱抗生素使用种类、禁食禁水时间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5(95% CI 0.596~0.794)、0.853(95% CI 0.784~0.923)、0.907(95% CI 0.798~0.923),3个因素的诊断临界值分别为17.5分、3.5种、11.5 d,预测SAP继发真菌感染的效能均较佳。 结论:呼吸道为SAP患者真菌感染的好发部位,以白色念珠菌感染最常见,入院时APACHEⅡ评分>17分、禁食禁水时间>11 d、广谱抗生素使用种类>3种的SAP患者后期易继发真菌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肺恶性肿瘤继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特点及耐药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 分析肺恶性肿瘤继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特点、耐药性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行肺泡灌洗外送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患者158例.肺恶性肿瘤42例分为观察组,非肺恶性肿瘤116例分为对照组.收集肺泡灌洗液,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应用对数秩检验比较两组存活率.结果 观察组发生下呼吸道感染31例(73.81%);对照组发生下呼吸道感染101例(87.07%).观察组多种微生物G-和真菌感染11例.观察组常见流感嗜血杆菌、白色念珠菌、屎肠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观察组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耐药菌9例(29.03%);耐药病原体铜绿假单胞菌常见.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胸腔积液和肿瘤分期是肺恶性肿瘤继发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死亡21例(50.00%).感染者生存率降低(P<0.05).结论 肺恶性肿瘤常见病原体为G-,胸腔积液和肿瘤分期是肺恶性肿瘤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导致肺恶性肿瘤总体生存率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海南省2013-2022年某真菌监测网点分离念珠菌的耐药性及血清学检测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 收集2013-2022年海南省某真菌监测网点分离真菌的数据,分析念珠菌的耐药特点及血清学检测的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真菌耐药监测网技术方案,用SQL语言从微生物鉴定系统数据库中提取2013-2022年海南省符合要求的真菌数据,并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统计学使用SPSS 26.0软件.结果 在2013-2022年分离真菌5 503株的临床标本来源中,宫颈口分泌物占30.37%(1 671株)、中段尿占23.55%(1 296株)、下呼吸道标本占25.24%(1 389株)[痰液占20.37%(1 121株)、肺泡灌洗液占4.87%(268株)]、伤口脓液占9.59%(528株)、腹水占5.60%(308株)、血液占3.67%(202株),脑脊液占0.38%(21株)、关节液占0.04%(2株),2022年分离菌株最多,2013年分离菌株最少,2022年是2013年的约2.6倍.3 312株白念珠菌在类酵母型真菌中占比最高为60.2%,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最高为16.7%,对两性霉素B的"非野生型"(non-wild-type,NWT)为2.5%;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最高为36.0%,对氟康唑的NWT为41.1%,对两性霉素B的NWT为3.1%;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为2.8%、剂量依赖性敏感(dose dependent sensitivity,SDD)为97.2%、NWT为15.5%,对伊曲康唑的NWT为8.6%;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最高为15.7%,对两性霉素B的NWT为8.3%;克柔念珠菌对卡泊芬净的耐药率为0.0%;都柏林念珠菌对氟康唑的NWT为100.0%.在70例血培养阳性的标本中,G试验检测64例和Mn检测25例,血培养阳性分别与G检测和Mn检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真菌血清学试验可弥补血培养的不足并且能鉴别真菌的侵袭和定植,结合2种方法的优势,为临床有效控制真菌感染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胸腔镜活检确诊非免疫缺陷宿主肺毛霉病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9/30
肺毛霉病(pulmonary mucormycosis,PM)是一种经空气传播的真菌感染性疾病,病原菌通过呼吸道侵入肺泡血管,引起局限性或播散性感染.孤立性肺毛霉病很少见,多发生在有基础疾病或免疫低下宿主,免疫正常宿主感染毛霉病鲜有报道.本院收治 1 例以多发肺部结节为主要表现的无明显免疫缺陷的患者,血液学指标和穿刺活检难以确诊,后经胸腔镜活检确诊为肺毛霉病.为提高临床医生对非免疫缺陷宿主肺毛霉病的诊断能力和经验,总结此例患者的诊治过程和临床特点,并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继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风险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探讨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继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2020年9月至2022年6月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并确诊的466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分为感染组(48例)和未感染组(4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ECOPD患者发生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Bootstrap重采样1000次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使用校准曲线中的平均绝对误差评估列线图模型的校准度,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判断模型的区分度,并依据列线图评分对纳入的AECOPD患者进行风险分层.结果 48例发生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AECOPD患者共检出30株真菌,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18株.与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明显较长,近1年内AECOPD发作≥1次、COPD病情3~4级、肺源性心脏病、低白蛋白血症、辅助通气时间≥14d、气管插管、应用抗生素种类≥3种、住院时间≥21d、抗生素应用时间≥14d、入院时血糖≥11.10mmol/L、近1年内因病情加重住院、确诊真菌感染时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0.5ng/ml、入院前3个月内应用抗生素的比例均明显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源性心脏病、抗生素应用时间≥14d、入院前3个月内应用抗生素、气管插管、入院时血糖≥11.10mmol/L、确诊真菌感染时PCT≥0.5ng/ml、低白蛋白血症是AECOPD患者发生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对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进行Bootstrap法内部验证,验证前后列线图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1(95%CI 0.825~0.933)和0.870(95%CI 0.812~0.925),敏感度分别为89.59%和89.67%,特异度分别为91.80%和91.78%.通过列线图评分可将受试者分为低危(<112分)、中危(≥112分且<165分)和高危(≥165分)患者.结论 肺源性心脏病、低白蛋白血症、入院前3个月内应用抗生素、抗生素应用时间≥14d、气管插管、入院时血糖≥11.10mmol/L、确诊真菌感染时PCT≥0.5ng/ml是AECOPD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对AECOPD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情况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抗生素应用.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COPD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772例,采集所有患者的痰液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1772例患者痰细菌培养分离出致病菌707株,革兰阴性杆菌468株(66.2%),革兰阳性球菌109株(15.4%),真菌130株(18.4%).革兰阴性杆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30.3%),铜绿假单胞菌(28.6%),流感嗜血杆菌(8.9%),鲍曼不动杆菌(6.7%),大肠埃希菌(6.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4.8%)为主要致病菌,革兰阳性球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35.6%),肺炎链球菌(23.6%),表皮葡萄球菌(24.7%)为主要致病菌.根据药敏结果,对铜绿假单胞菌活性较强的有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鲍曼不动杆菌较敏感的有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均为100.0%,均对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敏感.结论 COPD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耐药率较高,真菌感染比例也较高.抗菌药物的选用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应加强地区抗感染控制及耐药性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