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稳定器的应用和发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二十多年前,首例机器人心脏手术就已经开展了。近年来,侵入性更小的心脏外科技术越来越受欢迎。而各种新兴材料、计算机和工程技术的整合发展为机器人手术应用于各类心脏术式提供了条件。目前开展较多的术式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二尖瓣成形/换瓣和心房纤颤的射频/冷冻消融等。目前,只有少数国际性心脏中心的团队专攻全内窥镜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尽管一些研究表明,机器人辅助心脏手术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学界仍然对其安全性、成本/效益比以及临床远期疗效存在疑问。机器人心脏手术对心肌保护与精准吻合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稳定器的作用是给心脏手术提供相对稳定的视野,这是一切不停跳的心脏外科手术的基础,正是因为稳定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全世界的研发人员都在不断探索如何开发出新型的更精密的稳定器。本综述围绕稳定器的研发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总结当前常用稳定器的优缺点,紧贴临床,深入分析,提出了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稳定器的未来发展要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停跳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心肺功能、血液动力学和炎症变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不停跳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心肺功能、血液动力学和炎症变化。方法: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6月到2020年6月行冠脉搭桥术的116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循环方式,分为不停跳组(58例)和体外循环组(58例)。不停跳组患者行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体外循环组患者行体外循环下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心功能、肺功能、、血液动力学和炎症等指标的变化,计量数据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不停跳组患者手术时间、ICU入住时间和住院时间[(185.65±22.91) min、(2.74±1.037) d和(7.48±2.22) d]明显低于体外循环组手术时间[(223.77±36.97) min、(5.06±1.79) d和(11.67±3.52)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036、9.196、13.198, P<0.05)。不停跳组患者心肌酶指标CK-MB和CTnI水平[(26.03±4.81) U/L、(7.86±2.51) μg/L]明显低于体外循环组患者[(43.44±5.85) U/L,(8.81±1.76)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8.971、2.530, P<0.05)。不停跳组患者术毕MVP[(76.88±2.63) mmHg(1 mmHg=0.133 kPa)]明显低于体外循环组患者[(66.99±2.91)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8.971, P<0.05)。不停跳组患者术毕LVSWI[(27.25±1.93) g/(m·m 2)]明显低于体外循环组患者[(22.62±1.56) g/(m·m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399, P<0.05)。不停跳组患者术毕RVSWI[(4.45±1.32) g/(m·m 2)]明显低于体外循环组患者[(2.97±0.93) g/(m·m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470, P<0.05)。不停跳组患者心肌酶指标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49.12±6.53)、(44.96±4.98) pg/ml]明显低于体外循环组患者[(75.36±6.41)、(52.59±7.96)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68、6.703, P<0.05)。不停跳组患者肺顺应性和气道阻力[(447.28±46.87) ml/kPa、(0.63±0.03) kPa/(L·S)]明显低于体外循环组患者肺顺应性和气道阻力[(667.09±39.45) ml/kPa、(0.87±0.05) kPa/(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9.460、35.390, P<0.05)。 结论:与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比较,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心肺功能恢复快,血液动力学稳定,炎症水平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期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瘤外科治疗初步探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初步探究儿童期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瘤外科治疗方案及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收治6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为(148.7±29.0)个月,范围在106~203个月;体重为(47.9±15.5)kg,范围在27.5~76 kg。6例患儿术前均明确诊断川崎病,经过规范药物治疗;平均治疗时间为5.7年,范围在3个月至10年。病程中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心功能不全表现,心脏彩色超声及心脏CT检查显示病变段冠状动脉进行性扩张,部分患儿形成动脉瘤内血栓造成冠状动脉狭窄,影响心肌灌注。术前4例患儿行心导管检查,冠状动脉瘤远端血流TIMI分级为0级3例、Ⅰ级1例。6例患儿均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其中3例行停跳搭桥手术,3例行不停跳搭桥手术。4例行单支搭桥,2例行双支搭桥;5支选择左侧胸廓内动脉作为桥血管,右侧3支中2例选择大隐静脉、1例选择桡动脉。结果:6例患儿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ICU滞留时间为(5.5±3.0)d,总住院时间为(12.5±3.7)d,术后早期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6例患儿出院后规范服用抗凝药物,2例选择阿司匹林,4例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术后随访9~22个月,6例患儿心功能均恢复良好,无临床症状再发生,心电图ST段逐渐恢复正常。心脏彩色超声结果显示,所有患儿冠状动脉血流均保持通畅,病变扩张段冠状动脉最大内径由术前(8.7±4.0)mm缩小至术后(6.4±2.3)mm( P<0.05)。 结论:对于川崎病引起的巨大冠状动脉瘤或存在冠状动脉血栓药物治疗无效者应及时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术后早期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右美托咪定对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麻醉苏醒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行心脏不停跳CABG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麻醉诱导前10 nin内,A组泵入右美托咪定1.0 μg/kg,B组泵入地佐辛0.1mg/kg,C组泵人生理盐水20 ml.拔管后30 min,评估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谵妄分级评分;术后第1、7天,评估认知功能,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IL-6表达.结果 拔管后30 min,A、B组VAS疼痛评分低于C组,A组Ramsay镇静评分和谵妄分级评分优于B、C组(P<0.05).术后第1天,A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0%(1/20),低于B组的15.0%(3/20)和C组的35.0% (7/20)(P<0.05).术后第1天,A组血清NSE和IL-6水平低于B、C组(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应用右美托咪定能降低心脏不停跳CABG患者苏醒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其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清NSE和IL-6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停跳与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对老年病人随访1年以上疗效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停跳与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在老年病人中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搜索中英文数据库,包括万方、维普、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 Drirect Online和 Co-chrane Library等.搜集关于停跳(对照组)与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实验组)临床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的论文纳入Meta分析.结果 共搜集8个随机对照试验纳入Meta分析,从中提取了4组数据进行比较,共包含21665例病人.经过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死亡率、心肌梗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脑卒中发生率对比的OR值是0.66(95% CI:0.48,0.90),肾功能衰竭发生率对比的OR值是0.75(95% CI:0.57,0.99),实验组病人术后发生脑卒中和肾功能衰竭的概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 平均70岁以上病人中的1年以上临床疗效中,不停跳冠脉搭桥术优于停跳冠脉搭桥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食道超声和漂浮导管对不同冠脉搭桥术中心脏功能状况和肺动脉压的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使用食道超声和漂浮导管比较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CABG)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n-pump-CABG)患者的心脏功能状况和肺动脉压,以探知何种冠脉搭桥术式术中的心脏功能状况更优.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将36例患者按照计算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2组,A组为off-pump-CABG术组(n=18),B组为on-pump-CABG术组(n=18).检测时间点设定为全部手术操作完成后、患者出手术室前,使用食道超声和漂浮导管测量肺动脉收缩压、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压.结果 2组超声心动图与漂浮导管的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与漂浮导管的测量结果均显示A组的肺动脉舒张压低于B组(P<0.05),A组的冠脉搭桥术中心脏功能状况诸指标优于B组(P<0.05).结论 off-pump-CABG和on-pump-CABG术中施行超声心动图与漂浮导管的监测,其效果基本一致;off-pump-CABG术的冠脉搭桥术中心脏功能状况诸指标优于on-pump-CABG术,其原因可能与off-pump-CABG更少的血流动力学扰动和没有血液直接接触非生理管道诱发的细胞因子瀑布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综合方法治疗难治性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而引起心肌坏死的病症,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等症状,常危及生命.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最主要的治疗措施.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完全、操作困难或失败的情况下,行主动脉内囊反搏、急诊心脏不停跳搭桥或心脏“杂交手术”是最有效的补救方法.现将甘肃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应用综合方法成功治疗一例难治性心肌梗死患者,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冠心病左主干病变体外循环并行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32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并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对中高危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从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采用并行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左主干病变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靶血管均做到完全再血管化.全组无死亡,未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并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以缩短中高危冠心病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减少术后监护和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对不适于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中高危患者,建议优先考虑并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胺碘酮对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房颤的预防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胺碘酮对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房颤的预防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进行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治疗常规用药;试验组除常规用药外,加用胺碘酮:术前600 mg/d,分3次口服,6d后改为200 mg/d维持至术前;术后当天开始静滴胺碘酮400mg/d,3d后改为200mg/d口服维持.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房颤发生情况及心率变化.结果 试验组中有9例(10.0%)患者出现了术后房颤,对照组中有33例(36.7%)患者出现了术后房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试验组房颤时最大心室率为(127.0±20.4)次/分,对照组为(151.0±25.7)次/分,试验组明显慢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试验组房颤持续时间为(1.00±0.54)d,明显短于对照组(3.00±1.7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照组的术后心率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的住院时间为(10.4±2.9)d,明显短于对照组(15.4±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在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房颤的预防治疗中作用明显,能有效降低术后房颤的发生率,缩短房颤持续时间,减慢患者术后心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冠状动脉分期杂交治疗的抗凝和抗血小板临床经验总结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索冠状动脉分期杂交技术围手术期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2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接受分期杂交冠状动脉治疗.按照制订的治疗计划,患者首先接受微创不停跳左乳内动脉至前降支搭桥,5d后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非前降支血管.手术前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连续5d以上;手术中使用肝素1~3mg/kg,维持活化凝血时间>300 s,术毕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比例为1∶2.手术后第一日起口服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直至第5日接受冠脉介入治疗,完成冠脉介入治疗之后终身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及1年硫酸氯吡格雷75mg/d.评价住院期间及随访1年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统计出血并发症,总结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本研究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20例患者均按计划顺利接受冠状动脉分期杂交治疗.住院期间及随访1年内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患者出血风险未增加.结论 冠状动脉分期杂交治疗所采用的围手术期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