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有色素分化的Xp11易位性肿瘤/"伴有黑色素分化的TFE3基因重排的软组织肿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伴有色素分化的Xp11易位性肿瘤/"伴有黑色素分化的TFE3基因重排的软组织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特征及预后.方法 收集5例伴有色素分化的Xp11易位性肿瘤/"伴有黑色素分化的TFE3基因重排的软组织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免疫组化EnVision法、组织化学染色、FISH、二代测序(NGS)及随访,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5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16~59岁,平均28.2岁.肿瘤最大径3.0~6.0 cm(平均4.7 cm).发病部位:右侧肾脏3例(其中 1例发生胸椎转移),左侧输卵管间质与圆韧带之间1例,盆腔部位1例.组织学上,肿瘤由丰富的纤维血管网分隔成巢状、腺泡状结构,胞质透亮或嗜酸性、颗粒样,胞质内不同程度的出现黑色素聚集;间质内可见淋巴细胞浸润;4例检出肿瘤性坏死;核分裂象<3个/10 HPF;2例检出个别脉管内瘤栓,其余3例均未检出脉管内瘤栓及神经侵犯.免疫表型:5例TFE3 均弥漫强阳性,HMB45 及 Melan A 不同程度阳性;CK(AE1/AE3)、CK7、EMA、PAX8、TFEB、S-100、SOX10、SMA、desmin 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20%.FISH检测:TFE3分离探针显示4例存在明确的TFE3分离信号,1例因信号不典型判读为阴性,经NGS检测证实为RBM10-TFE3基因融合.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60个月,患者均存活,4例无瘤生存,1例胸椎转移患者情况稳定且未进展.结论 伴有色素分化的Xp11易位性肿瘤/"伴有黑色素分化的TFE3基因重排的软组织肿瘤"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改变,建议作为一种独立的恶性间叶性肿瘤实体进行分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胸腺脂肪瘤CT表现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胸腺脂肪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 选取 14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脂肪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其CT表现特征.结果 病变位于胸腺区,均为单发,直径 0.9~4.3 cm;呈类圆形 5 例,不规则结节或团块 9例;4 例病变可见形态改变.5 例病灶内见脂肪密度,7 例为软组织密度,2 例为囊性密度.平扫CT值平均为 2.7~33 HU,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大部分病灶对比剂退出.结论 胸腺脂肪瘤典型CT表现为胸腺区含有脂肪密度的肿块,部分病灶内不显示脂肪成分,表现为软组织密度或囊性密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牛磺酸对典型VOCs与甲醛混合吸入暴露致幼年大鼠肺功能损伤的改善作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牛磺酸对典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苯、甲苯、二甲苯与甲醛混合吸入暴露所致幼鼠肺功能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 将24只4周龄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5 mg/m3苯+10 mg/m3甲苯+10 mg/m3二甲苯+5 mg/m3甲醛)组、低剂量牛磺酸干预(5 g/L牛磺酸+造模)组和高剂量牛磺酸干预(10 g/L牛磺酸+造模)组,每组6只.模型组与低、高剂量牛磺酸干预组采用口鼻式吸入方式进行造模,4 h/d,每周5 d,空白对照组吸入洁净空气;采用自由饮水方式给予牛磺酸,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正常饮水,持续28 d.测定大鼠的肺功能指标[包括呼吸频率(f)、潮气量(TV)、每分钟通气量(MV)、气道阻力(Penh)、呼吸暂停(PAU)、吸气流量峰值(PIF)、呼气流量峰值(PEF)、吸气时间(Ti)、呼气时间(Te)、50%通气量时的呼气流速(EF50)、弛缓时间(Tr)和呼吸抑制程度(Rinx)],血清炎性因子(IL-2、IL-6、IL-1β、TNF-α、NF-κB)和氧化应激指标(SOD、CAT、GSH、MDA、8-OHDG)水平,并进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和高剂量牛磺酸干预组比较,模型组和低剂量牛磺酸干预组大鼠肺功能指标TV、MV、PIF、PEF和EF50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牛磺酸干预剂量的升高,大鼠肺功能指标TV、MV、PIF、PEF和EF50均呈上升趋势.各组f、Penh、PAU、Tr、Ti、Te、Rinx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低剂量牛磺酸干预组大鼠血清IL-2浓度升高,模型组和各剂量牛磺酸干预组大鼠血清IL-1β、NF-κB浓度也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各剂量牛磺酸干预组大鼠血清IL-6、TNF-α浓度均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牛磺酸干预组大鼠血清IL-2浓度降低,各剂量牛磺酸干预组大鼠血清IL-1β浓度也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牛磺酸干预剂量的升高,大鼠血清IL-2、IL-1β、NF-KB浓度均呈下降趋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和各剂量牛磺酸干预组大鼠血清GSH水平均下降,而血清MDA水平均升高,模型组大鼠和低剂量牛磺酸干预组大鼠血清8-OHDG水平也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模型组大鼠和各剂量牛磺酸干预组大鼠血清SOD、CAT水平均无明显改变.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牛磺酸干预组大鼠血清GSH均上升,而血清MDA浓度均下降,高剂量牛磺酸干预组大鼠血清8-OHDG水平也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牛磺酸干预剂量的升高,大鼠血清8-OHDG水平呈下降趋势,而GSH水平呈上升趋势.模型组大鼠的肺组织有明显的病理学改变,主要表现为肺泡间隔增厚和增生,并伴有炎细胞浸润,局部可见玻璃化和血管周围水肿,支气管上皮坏死、脱落.牛磺酸干预组大鼠肺泡形态接近正常,部分肺泡间隔增生较轻.结论 典型VOCs与甲醛混合吸入暴露对大鼠肺通气量、肺容积、呼吸肌力和呼吸抑制程度具有不良影响,高剂量牛磺酸明显的改善了肺功能,阻止了肺损伤进展,可能是由于有效减轻了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评分在肺腺癌诊断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WGCNV)检测和评分系统在肺腺癌诊断和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应用显微微切割技术获取76例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91份和癌旁正常对照组织样本20份,通过全基因组扩增(WGA)富集DNA并构建测序文库,进行二代测序。评估肺腺癌手术和恶性胸水细胞学标本的肿瘤细胞核级别改变,在肿瘤核细胞大小、核分裂象计数、细胞核不典型性和不典型核分裂4个方面进行分级。评价WGCNV评分的预测预后的价值,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WGCNV评分在肺腺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样品WGCNV改变作为正常对照,所有肿瘤标本WGCNV评分为0~9.95分,中位WGCNV评分为2.7分。核级别评分与WGCNV评分之间存在正相关( r=0.780 90, P<0.000 1)。中评分组(1.74~4.23分)相对低评分组(<1.74分)的风险比为4.11(95% CI为0.72~23.57),高评分组(>4.23分)相对低评分组的风险比为2.07(95% CI为0.30~14.12),中、高评分组风险呈上升趋势。ROC曲线分析显示,当临界值为0.01时,诊断肺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8%和95.0%,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99.0%和90.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81,WGCNV评分具有较好的诊断肺腺癌的价值。当临界值为1.8时,鉴别浸润性腺癌与原位腺癌及微浸润性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1%和94.4%,PPV和NPV分别为98.0%和52.0%,AUC为0.896。 结论:WGCNV评分系统在肺腺癌标本中有一定的诊断和预测预后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120例临床病理特征与免疫组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120例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提高对前列腺癌的临床和病理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前列腺疾病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穿刺活检样本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经病理确诊检测前列腺癌(PCA)患者45例,占37.5%;前列腺上皮瘤变(PIN)Ⅰ级3例,占2.5%;良性前列腺增生症55例,占45.8%;不典型腺瘤样增生5例,占4.2%;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2例,占10.0%。病理结果显示,前列腺癌腺体结构紊乱,复杂多样,间质浸润,部分侵犯神经等病理形态改变。通过Gleason评分法进行分级,45例前列腺癌患者中,6例高分化腺癌(<5分),25例中分化癌(6~7分),14例低分化癌(≥8分)。免疫组化分析显示,前列腺癌患者p63和CK34βE12表达为阴性,P504S和PSA表达为阳性。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对前列腺癌诊断具有安全、准确、操作简便,是有效的诊断方法。可通过对临床病理特征与免疫组化分析进行综合判断,有助于前列腺疾病的鉴别诊断,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T细胞淋巴瘤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T细胞淋巴瘤(PCNSTL)临床上罕见,因其临床症状、影像学没有特异性而病理形态不典型容易被延误诊断。文中报道1例45岁的男性患者,因视物重影3个月,左侧肢体麻木2个月,言语欠清1周入院。入院后影像学检查考虑淋巴瘤或淋巴细胞增殖性病变可能性较大,行脑活组织检查病理镜下未见典型肿瘤细胞,考虑“淋巴瘤治疗后改变,与炎性疾病相鉴别”。1个月后患者病情进展,复查影像学显示病灶范围较前扩大,强化程度较前明显,仍考虑为淋巴瘤或淋巴细胞增殖性病变可能。为明确诊断进行二次活组织检查,病理镜下仍未见到典型肿瘤样淋巴细胞。最后进行基因重排,结果显示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β和γ链均有阳性突变。结合细胞形态、免疫表型及TCR基因重排结果,患者最终诊断为PCNSTL。文中就PCNSTL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少见疾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体液过载相关大B细胞淋巴瘤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体液过载相关大B细胞淋巴瘤是第5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大B细胞淋巴瘤一种新的亚型。该肿瘤老年人多见,发生于体腔与体液过载相关,缺乏淋巴结受累和结外占位性病变以及潜在免疫缺陷,且预后较好;是不同于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的一类独立病变实体。本文报道1例该类典型病例,观察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加深对此类新分类淋巴瘤的认识,避免误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腺性心脏黏液瘤2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腺性心脏黏液瘤是心脏黏液瘤的一种罕见亚型。本文报道2例具有特殊病理改变的腺性心脏黏液瘤。1例存在腺体不典型性,1例腺体浸润心肌生长,随访数月临床状况均良好。同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到Calretinin在腺性黏液瘤中不同区域的表达模式,具体表现为一种从经典黏液瘤细胞,到条索状结构、融合的筛状结构、分化良好的管状腺体中由强至弱的表达模式,支持腺体成分由全能心肌前体细胞进行腺性分化而来的假说。腺性心脏黏液瘤其腺体成分可能由全能心肌前体细胞分化而来,多为良性,但也可以呈现不典型性、恶性以及浸润性生长的模式,其生物学行为仍有待更多病例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超声心动图在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心脏疾病年轻化,心脏病患者行心脏及非心脏手术的例数呈逐年增多趋势 [ 1] 。术前需要对此类患者进行全面的麻醉风险评估,以明确合适的手术时机,并针对术中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心血管事件做好应对措施,尤其需要熟知各种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及其相应的数据解读。在现有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中,超声心动图可以直接或间接评价心功能、血容量和外周血管阻力三要素,是一种无创、直观、重复性好的方法,因此应用超声心动图可提高术中循环功能监测和管理的准确性。一项纳入214例非心脏手术患者的前瞻性研究发现,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或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的使用对40%的患者产生显著影响,如改变了药物或手术治疗、证实诊断,避免了有创性肺动脉导管监测;而在有TEE最强指征的患者和手术中,该比例更高 [ 2] 。其中将TEE对围术期决策的影响分为:主要影响,即治疗可能危及生命的事件、改变麻醉或手术治疗决策、有临床意义的术后评估;次要/有限影响,即改变药物治疗、消除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可能原因、代替更具侵入性的装置来评估心脏功能 [ 3] 。在非心脏手术的高危患者中,TEE或TTE检查最常见的术中诊断是低血容量、低射血分数、局限性室壁运动障碍、瓣膜病、右心室衰竭或肺栓塞。低血容量的典型征象有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减少,射血分数增高,乳头肌"亲吻征",扩容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但心脏病患者的左室可能比原有扩大或缩小,应注意术前测量基础值。在严格把握禁忌证的情况下,TEE不影响术野及手术操作,更加适合术中使用。TEE探头频率较TTE探头高,检查时离心脏更近,因而图像更加清晰,同时获得的临床信息还往往能对其他血流动力学监测装置如中心静脉导管或肺动脉导管起到补充作用。现就TTE和TEE在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应用和进展综述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乳腺良性大汗腺囊性乳头状增生性病变肌上皮缺失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乳腺良性大汗腺囊性乳头状增生性病变肌上皮缺失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病理科诊断的5例病例(2例本院,3例会诊)、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病理科诊断的1例病例,分析6例肌上皮缺失的乳腺良性大汗腺囊性乳头状增生性病变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6~61岁(中位年龄46岁)。左、右侧乳腺各3例,均有乳腺肿物。镜下观察,6例在乳腺增生病的背景病变内均可见良性大汗腺囊肿,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大汗腺细胞的微乳头、乳头状增生;其中1例伴有经典型小叶原位癌,另有1例伴有大汗腺型导管原位癌及腺病腺管内播散。细胞角蛋白5/6、p63、平滑肌肌动蛋白、人肌球蛋白重链(SMMHC)、Calponin、CD10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呈良性形态的大汗腺囊性乳头状增生性病变腺管周围的肌上皮细胞完全缺失。结论:乳腺良性大汗腺囊性乳头状增生性病变的肌上皮细胞可发生异常性改变,部分甚至完全缺失。诊断时应充分结合细胞形态学(异型性)及组织结构的改变综合考虑,以免过度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