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严重高脂血症及肠坏死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儿女,9岁,以“多饮、多尿、精神欠佳2个月,加重半天”于2021年9月10日入西安市儿童医院儿童内分泌科。2个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尿,每天饮水量约2 500 mL,尿7~8次/d,每次尿量约400~500 mL,食欲增加,体质量较前减轻。同时伴有乏力,睡眠增多,双下肢浮肿,无昏迷、抽搐及意识障碍,无发热、咳嗽,无呕吐、腹泻,无腹痛,曾就诊当地中医诊所,诊断为“脾胃虚、气血不足”予口服中药调理治疗2个月,效果欠佳。6 h前患儿精神反应差,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伴深大呼吸,全身乏力明显,就诊于我院急诊。急查血糖:31.3 mmol/L;尿常规:葡萄糖(+++),酮体(+++),隐血(++);血气分析:pH 7.06,二氧化碳分压(PCO 2)6 mmHg(1 mmHg=0.133 kPa),氧分压(PO 2)143 mmHg,血清钠(Na +)127 mmol/L,血清钾(K +)2. 5 mmol/L,血清钙(Ca 2+)1.31 mmol/L,碳酸氢盐(HCO 3-)< 3 mmol/L,剩余碱(BE)未测出。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360 mL(20 mL/kg)后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收入内分泌科。患儿自发病后,食欲增加,尿量增加。近2 d无大便,2个月内体质量下降3 kg。既往史:2个月前因“急性扁桃体炎"于当地医院查尿常规:葡萄糖(++++),蛋白质(+),酮体(+++),未特殊处理、未规律复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接触史,否认过敏、手术及外伤史。无糖尿病家族史。入院查体:体温36.3 ℃,呼吸32次/min,脉搏124次/min,血压104/56 mmHg,体质量18 kg,嗜睡,反应差,深大呼吸,营养不良貌,口周略苍白,面色口唇欠红润,重度脱水貌。皮肤弹性差。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胀,拒按,肝脾触诊不满意,肠鸣音2次/min。双足踝及胫前轻度凹陷性浮肿。双手足及小腿下2/3温度低,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 s。初步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入内分泌科后给予补液(1/2张无糖液体)、胰岛素(0.1 U·kg -1·h -1)静脉泵入等治疗。入院后急查血气分析:pH 7.01,PCO 2 9 mmHg,PO 2 140 mmHg,Na + 132 mmol/L,K + 1.8 mmol/L,HCO 3- < 3 mmol/L,BE未测出,监测血糖28 mmol/L,入院治疗1 h后患儿呼吸急促、费力,张口呼吸,不能平卧,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格拉斯哥评分10分,病情危重,转入儿童重症医学科。查体:意识不清,格拉斯哥评分8分,嗜睡,反应差,深大呼吸,营养不良貌,面色口唇欠红润,重度脱水貌。皮肤弹性差。腹膨隆,叩诊鼓音,拒按,肠鸣音2次/min。双足踝及胫前轻度凹陷性浮肿。双手足及小腿下2/3温度降低,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 s。复查血糖27 mmol/L,甘油三酯162 mmol/L,胆固醇21.6 mmol/L,凝血因乳糜血测不出。转入后予无创辅助通气,但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遂予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予补液(1/2张无糖液体),胰岛素(0.1 U·kg -1·h -1)静脉泵入,同时血浆置换(置换血浆量900 mL)治疗,10 h后该患儿血糖降至19 mmol/L,仍呈嗜睡状,轻度脱水貌,无明显深大呼吸,面色口唇欠红润,四肢末梢稍暖,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 s;继续补液及胰岛素泵入治疗;但1 h后,患儿意识障碍加重,呈昏睡状,腹胀加重,肠鸣音消失,四肢发绀,四肢末梢凉,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 s,血压波动于50/30 mmHg~60/40 mmHg,血气分析pH 6.81,HCO 3- 2.3 mmol/L,BE-32.8 mmol/L,酸中毒无好转,考虑存在脓毒性休克,肠穿孔可能,立即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扩容,去甲肾上腺素升压,美罗培南、万古霉素抗感染等治疗,胃肠减压引出黄绿色含粪汁液体,急查腹部B超提示肠淤张;腹部CT提示小肠多发肠壁积气,伴门静脉积气,腹腔积液。考虑肠管坏死伴穿孔可能性大,急请普外科会诊,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距回盲部约20 cm肠管及距离曲氏韧带有约10 cm肠管颜色尚可,其余肠管均已发黑伴多处穿孔,切除坏死肠管,予空肠造瘘,肠腔置16号橡胶引流管,术后禁饮食,引流管及瘘口可引出大量墨绿色分泌物,术后继续行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治疗,于术后第2天行第2次血浆置换(置换量900 mL),术后第5天撤离有创呼吸机。患儿静脉用胰岛素静泵下血糖控制尚可,5 d后开始间断予温水鼻饲,逐渐过渡为配方奶。住院第11天患儿诉下腹胀、伤口疼痛,伴发热,体温最高39.0 ℃,且易反复,查体下腹部皮肤可有握雪感,考虑皮下积气。第12天,腹部皮下积气减少,左侧腹壁出现红肿热痛,考虑腹壁感染,予拔除肠腔引流管,腹壁缝线拆除,造瘘袋贴于腹壁切口周围皮肤,保持引流通畅,伤口周围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治疗上继续禁食、胃肠减压,小剂量胰岛素,补液,静脉营养,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抗感染。动态监测血糖、血脂,均正常;经抗感染治疗后患儿逐渐体温正常,精神反应好转,于住院第20天转入内分泌科继续静脉营养治疗,住院70 d后,患儿腹部切口愈合好,行造瘘口闭合术,术后肠道恢复良好,逐渐过度肠内营养联合静脉营养,住院90 d,好转出院。随访半年,患儿精神反应好,营养状态中等,持续静脉营养及部分肠内营养中。血糖控制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致眼外肌麻痹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40岁,因"双眼复视2周"于2020年12月21日至嘉兴市中医医院眼科就诊。患者1个月前骑电瓶车摔伤,左肩部着地受伤,未伤及头面部,就诊于外院,诊断为:左侧锁骨断裂,予以左侧锁骨整复手术。查体:一般情况可。眼科检查:裸眼视力(UCVA)右眼0.6,左眼0.4,双眼矫正视力均为1.0。眼压右眼28.8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8.4 mmHg。眼球突出度:右眼19 mm,左眼12 mm,眶距104 mm。右眶部可闻及吹风样杂音,压迫颈动脉杂音消失。右眼上睑下垂,球结膜充血水肿+++,血管扩张迂曲。根据判定标准 [1]:以角膜映光点为参照,对眼球运动障碍采用五级分度法:0代表运动不受限,-1为轻度受限(眼球运动度30°~35°),-2为中度受限(20°~25°),-3为重度受限(10°~15°),-4为完全受限(小于5°)。本例患者眼球运动为外转,内转完全受限(-4),上转、下转中度受限(见图1A),瞳孔散大5.0 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迟钝,眼底见视乳头边界清,色淡红,C/D≈0.4,未见静脉搏动,黄斑部中心凹反光可见,视网膜动静脉比1:2。眼眶CT检查示右侧眼上静脉增粗(见图2A)。诊断:右侧颈动脉海绵窦瘘,右眼继发性青光眼。转神经内科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见图3A)和颈内动脉3D重建检查(见图3B),明确诊断为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遂行介入手术治疗,术后1 d患者诉双眼复视现象消失。眼科检查:UCVA右眼0.6,左眼0.4,双眼矫正视力均为1.0。眼压右眼19 mmHg,左眼18 mmHg。眼球突出度:右眼13 mm,左眼12 mm,眶距105 mm。右眼眼球转动好转,其中上转、外转、下转无明显受限,内转轻度受限,上睑下垂好转,球结膜充血消失,瞳孔圆约4 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可,眼底视盘界清、色淡红,黄斑中心凹反光可见。眼眶CT示眼上静脉直径较术前明显减小(见图2B)。术后3、6个月复查,患者无复视症状,眼球转动稍好转,但未完全恢复。术后1年复查,眼科检查示眼球各方向运动无受限(见图1B)。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立足气一元论闻声辨小儿咳嗽经验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气一元论认为人身一气周流,任何一处的气机失常均可致肺气宣降失常。小儿咳嗽气机失常多见肝之左升、肺之右降及中气枢轴斡旋失常,遇其咳嗽可辨听咳嗽的深度、力度、速度、声音质地及痰音,感知其气机失常的状态,治疗需立足于中轴以调和气机升降。左升不及治宜调达气机以开郁,常见咳声闷或呈清嗓样;左升太过治宜培土抑木,常为被动用力咳嗽;右降不及治宜肃降逆气,常见咳声清亮或洪亮;右降太过治宜培土生金,常咳声无力、低微声怯;升降异常兼见之咳声主要有阵发性咳嗽、痉挛性咳嗽、刺激性干咳及咳声痰重4种情况。并附验案二则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体外二氧化碳清除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57岁。因“反复咳痰喘20年,再发加重4 d”于2024年1月27日经急诊入昆山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患者近二十年反复咳嗽喘促,季节变换时明显,稳定期肺功能示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未规律吸入药物治疗。2023年11月曾因咳痰喘加重住院治疗,出院后长期家庭氧疗。4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喘促加重,活动耐量下降,未重视。入院当天晨6时左右,近亲属发现患者严重呼吸困难,伴有意识模糊,不能对答,送我院急诊科就诊。查体:浅昏迷,颈静脉怒张,喘促,双肺呼吸音粗,双肺闻及痰鸣音,余阴。实验室检查:钾5.20 mmol/L,肌酐405 μmol/L,尿酸749.2 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 227.0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 3 750 U/L,总胆红素29.6 μmol/L,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 30 000 ng/L。床旁血气分析:酸碱度(pH)7.16,二氧化碳分压(PaCO 2)87.7 mmHg(1 mmHg=0.133 kPa),氧分压(PaO 2)54.7 mmHg,乳酸(Lac)1.9 mmol/L。胸部CT:两肺炎性灶,两肺支气管壁增厚,局部稍扩张;两肺肺气肿征象,心影稍增大。患者于急诊抢救室经初步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后收住入重症医学科。入院诊断:COPD急性加重、Ⅱ型呼吸衰竭、呼吸性酸中毒、肺性脑病、右心功能不全、肺炎、急性肾损伤、急性肝损伤、高钾血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医药院校廉洁文化教育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中医药院校廉洁文化教育新路径,从中医药文化中提取廉洁元素,专注打造中医药院校的廉洁教育方案.[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提炼中医药文化与廉洁文化的相通性,运用"四诊合参""辨证论治""良药金方""标本兼治"等中医理念,构建中医药院校廉洁文化教育研究框架.[结果]中医药文化蕴含丰富的廉洁文化精神内涵和方法论,两者具有高度契合性.中医药院校廉洁文化教育存在的"四诊合参"缺位、"辨证论治"乏力、"良药金方"少有、"标本兼治"不牢等问题,要通过摸清廉洁思想教育实际、完善廉洁文化教育制度、巧妙开展廉洁文化教育、筑牢廉洁文化教育防线等举措,进一步提升中医药院校廉洁文化教育成果.[结论]通过对浙江中医药大学廉洁文化教育的个案研究,摸清廉洁思想教育实际,完善廉洁文化教育制度,巧妙开展廉洁文化教育,筑牢廉洁文化教育防线,为高校开展廉洁文化教育提供示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面向中医闻诊的智能化技术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中医闻诊,是各代医家凭听觉、嗅觉诊疗患者声音如语言、呼吸、咳嗽、嗳气、太息、喷嚏及肠鸣等各种声响及气味的异变来辨别邪正虚实及脏腑病变的经验成果.传统中医闻诊是医生凭借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听闻患者声音及气味从而辨别证型及疾病,主观性较强且诊断结果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缺乏统一衡量标准,因此闻诊客观化研究具有较大意义.当代科技发展迅速,国内外学者对于闻诊现代化技术的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通过信号分析提取患者声音、气味特征,而后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运用科学仪器对患者声音、气味分析、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方法等推动闻诊现代化进程.从传统中医闻诊理论研究、当代国内外闻诊技术等方面总结概述闻诊智能化技术研究的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吴海科辨治重症脑血管病的"六辨"思路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重症脑血管病为涉及意识障碍的一类脑血管病重症,与中医中风病之中脏腑相对应.吴海科教授扎根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尤其精研与中医病机相关的《素问·至真要大论》,并结合临床实践,立足于传统四诊"望闻问切"的辨证方法,简化并创立了针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六辨"辨证体系,即"辨神志以知病情变化""辨色泽以明气血盛衰""辨舌象以推病势进退""辨脉象以判预后转归""辨气息以识脏腑虚实""辨寒热以知阴阳表里",突出了神志、面色、舌象、脉象、气息、寒热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辨证中的意义.此"六辨"信息获取较简便,发挥了中医诊法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辨证中的特点和优势,可为建立重症脑血管病的中医临床诊疗规范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智慧中医服务新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中医医疗场景的深度融合,探索推动中医医疗模式创新与变革,满足患者中医医疗舒适化、数字化和智慧化需求.方法:基于中医辨证诊断和预防保健理念,运用大数据、物联网、5G等数字化技术,借助中医数据采集智能移动终端平台,构建"创新型中医医疗场景",实现线上中医辨证诊治、中医诊断分型、"一站式"中医出入院准备、中医健康管理及中医云客服,打造智慧中医服务新模式.结果:相较于更依赖检验检查的西医诊疗,融合了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四诊合参的创新型中医医疗,在传承名老中医经验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个性化服务,借助物联网开展远程会诊、定期随访等远程医疗服务,实现患者就医全流程管理,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感和获得感.结论:通过算法、算力和中医医疗应用场景的有机结合,推动了中医医疗服务行业的智能化和个性化发展,为中医医疗模式的革新与进步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创伤性膈疝合并小肠嵌顿梗阻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4/7/6
患者,男性,66岁,主因"腹痛不能平卧,伴停止排气排便14 d"于2024年3月13日入北京中医医院延庆医院外科治疗。既往2020年车祸导致多发肋骨骨折,右下肢骨折,内植入钢板状态。高血压病史3年,最高血压180/110 mmHg(1 mmHg=0.133 kPa),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30 mg降压,每天1次。否认糖尿病、冠心病、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查体:体重指数17.0 kg/m2,患者端坐位呼吸(图1A),肠梗阻导管在位,胸廓对称,肺界变小,右侧呼吸动度减弱,可叩及实音及鼓音,右上肺呼吸音弱,右下肺呼吸音消失,可闻及湿啰音,右侧胸腔可闻及肠鸣音。舟状腹,肠鸣音活跃,6~8次/min,可闻及高调音及金属音。下腹部可见胃肠型、蠕动波,脐周及下腹部压痛,肌紧张,无反跳痛。胸腹部CT及X线片(图1B~1D)提示右侧肠管嵌入右侧胸腔,肠管内可见多发液平面。双侧胸腔积液,右侧为著。右侧膈疝伴肠梗阻。肠管内可见置管影,右侧膈肌上方见肠管疝囊形成,中腹部见多个液平面,右侧部分肠管内见造影剂残留。诊断:创伤性膈疝、肠梗阻、胸腔积液。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膈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前给予胃肠减压及肠道准备。腹腔镜探查可见右侧膈肌内侧,膈疝嵌顿,大部分小肠过膈肌裂孔嵌入胸腔,切开疝环口,回纳肠管,右侧胸腔见血性积液,行单侧肺通气,吸净积液,右侧胸壁第7~8肋间置入胸腔引流导管。分离肝脏隔离粘连,倒刺线全层缝合关闭膈肌缺损,外科补片加固缺损,可吸收钉枪铺平固定补片贴合膈肌,并放置膈下引流管。详细手术步骤见手术视频(扫描文后二维码观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中西医结合病房患者入院护理评估单的研制及信效度检验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设计中西医结合病房患者入院护理评估单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中医学的四诊"望、闻、问、切"为基础框架,体质判别为评估结局,融入患者入院一般护理评估要点,设计中西医结合病房患者入院护理评估单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评估单初稿进行函询,修改补充后,于2022年4月选取湖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科3名临床护理人员对160例入院患者进行评估,采用Fleiss'Kappa系数和内容效度系数对评估单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 共开展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5.45%、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31、0.957,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01、0.106(P<0.01).第2轮函询专家条目重要性评分为4.13~4.82分,变异系数为0.07~0.19.最终确定的中西医结合病房患者入院护理评估单包含一般人口学资料、四诊评估及体质判别、护理风险评估3个部分,共32项评估内容.评估单的Fleiss'Kappa系数为0.602(P<0.001),条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为0.857~1.000,量表水平内容效度指数为0.920.结论 编制的中西医结合病房患者入院护理评估单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能体现中医护理的内涵,适用于中西医结合病房患者的入院护理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