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病毒性肝炎高精检测专题研讨会会议纪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由《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主办,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承办,中国科技期刊2019卓越行动计划梯队期刊项目资助的"病毒性肝炎高精检测专题研讨会"于2020年6月27—28日在重庆市召开。来自西藏、四川、重庆、贵州、黑龙江、云南地区的90余名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及讨论,就病毒性肝炎高精检测的现状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医古籍分类标准》编制原则与方法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前中医行业亟需建立统一的中医古籍分类标准,以规范中医古籍分类和管理。基于此,通过对各种中医古籍分类方法的调查研究,制定了中医古籍分类标准的编制原则,对照《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分类表,参考《中华古籍总目》分类表,对具体类目进行设置与调整,最终形成《中医古籍分类标准》。在此基础上,对8 663种中医古籍进行了分类实践与应用。《中医古籍分类标准》可为各类中医古籍藏书单位提供明确和可靠的分类参考依据,进而更好地促进中医古籍分类方法的统一,推进中医古籍的共享与利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骨伤用药特点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研究藏族医药骨伤科用药规律,为完善少数民族医药骨伤用药特色及理论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华本草?藏药卷》《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中治疗骨伤科疾病的藏医验方,采用Office Excel 2019、IBM SPSS Statistics 26.0、IBM SPSS Modeler 14.1分别对药物进行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获得藏医骨伤科验方202条,涉及338味药物,使用频次排名前3位的中药为诃子、藏木香、红花;药物药性以寒、温、凉为主,药味以辛、苦、甘居多,归经主要归肝、肺、胃、脾经;涉及病种有创伤、关节类痹证、腰骶部筋伤、胸背部筋伤4种。获得4类用药聚类组合,核心药物有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决明子、乳香、黄葵,常见药对组合有诃子-毛诃子、黄葵-决明子、乳香-黄葵等。结论:藏医治疗骨伤疾病以清热药为主干黄水,其次为活血药、理气药、祛风湿药,以藏医经方三果汤、三黄水药为药物核心,常配伍其他清热凉血、续筋接骨药,注重干黄水理论运用,体现了藏医的清泻法、黄水学说核心理论在骨伤疾病诊疗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医古籍分类标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中医古籍分类方法标准化可为各类中医古籍藏书单位提供明确和可靠的分类参考依据,推进中医古籍的共享与利用。通过历代中医古籍分类方法的调查研究,对照《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分类表,参考《中华古籍总目》分类表,制定《中医古籍分类标准》。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古籍分类的三级类目与入类原则,主要由基本大类、三级类目表、入类原则与示例及使用说明等部分组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医古籍分类方法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国30家中医专业图书馆和24家省市级综合馆的馆藏中医古籍数量、目录分类方法、目录出版情况、目录网络共享查阅情况,以及中医古籍专科目录分类方法的评价及相关意见或建议等开展调查,分析相关统计数据、收集反馈信息,以了解国内图书馆中医古籍的分类方法、使用情况,以及分类编目工作中的实际需求。结果显示,相较于综合馆,中医古籍藏量多集中在中医馆;中医馆选用的中医古籍分类方法分散,且以自编分类法为主,分类方法的统一性较差;中医馆古籍书目整理的深度和规范性也存在明显差距。提示,国内图书馆行业亟需统一、规范的中医古籍分类标准来提供专业化的方法指导.中医古籍分类标准的编制与应用对于促进中医古籍的共享与交流、推进中医药信息标准化进程、推动《中华医藏》编纂工程高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晚清吴门医家凤在元生平初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笔者所在单位编纂的《中华医藏·内科卷》中列有《内科脉镜》一书,为《凤氏医书三种》之一。其作者凤在元身份资料罕见,史籍未载,各中医人物类工具书亦皆未收载此人,其师承与生平更无从谈起。故笔者通过各医籍类工具书的提示 [1, 2, 3]、凤氏存世著作、1918年《重纂洞庭凤氏宗谱》(以下简称《凤氏宗谱》) [4],及其他相关史料,多方参合,对其生平与学术师承作一初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及周边地区藏族儿童斜弱视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及周边地区小学及幼儿园藏族儿童斜弱视患病状况和特征。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于2020年9月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及周边地区的9所小学及幼儿园,对所有儿童进行视力、电脑验光及试镜和斜视检查,并对一眼矫正视力低于0.8或低于相应年龄段视力,左右眼矫正视力相差2行以上,年幼儿童经屈光筛查仪检查发现有弱视因素者及患有斜视儿童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根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制定的弱视诊断和斜视分类标准进行诊断和分类。采用 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在受检完成筛查的2 268例藏族儿童中,43例诊断为弱视(1.90%),65例诊断为可疑弱视(2.87%)。弱视和可疑弱视(共108例)的检出率为4.76%,其中屈光不正性弱视69例(63.9%),屈光参差性弱视34例(31.5%),斜视性弱视4例(3.7%),形觉剥夺性弱视1例(0.9%)。共检出斜视42例(1.85%),其中共同性外斜视33例(78.6%),共同性内斜视8例(19.0%),限制性斜视1例(2.4%)。结论::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藏族儿童弱视检出率较高,且以屈光不正性弱视为主,该地区亟待开展儿童弱视和斜视防治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数据描述通则团体标准解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病原微生物是国家重要战略性资源,其价值体现在实物及其所对应的信息数据资源。目前,我国已基本完成国家级、省级保藏中心和专业实验室的指定,各类保藏机构已投入运行,并开始发挥保藏机构作用。为规范病原微生物保藏数据管理,提升病原微生物资源质量,中国CDC牵头制定发布了中华预防医学会团体标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数据描述通则(T/CPMA 011-2020)》。该标准提出了保藏菌(毒)种所应具备的数据字段及其描述原则,包括编号、名称、分离、危害程度分类、传播途径、致病性等通用数据,以及病毒、细菌和真菌等特征数据。病原微生物资源的核心在于质量、基础在于标准,以数据规范为抓手,对推动我国病原微生物保藏工作向质量提升转变,提高资源共享利用,引领保藏工作持续发展将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王肯堂《胤产全书》文献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胤产全书》是明代王肯堂编撰的妇产科专著,计4卷,由张受孔等参订刊行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通过对《胤产全书》国内外藏本调研,发现存世的版本有4种,分别为明代“书林乔山堂”刊刻的本子,藏于国家图书馆、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将明代“书林乔山堂”刻板修订刊行的本子,分别藏于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和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日本文化四年(1807)抄录明刻本的抄本,藏于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明代刻板修订刻本的抄本,藏于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经过调研,没有支撑“清康熙刻本”的充分证据,现存刻本均应是明代刻本。《胤产全书》文献主要来源于《脉经》《产宝》《妇人大全良方》等著作,兼有王肯堂的发挥补充内容,王肯堂编辑《女科证治准绳》以其为主要蓝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海拔受伤后转移至低海拔醉氧状态下9指10平面完全离断再植成功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18年1月,重庆红岭医院手外三科对1例来自西藏昌都高海拔地区的双手9指10平面完全离断伤患者开展再植手术取得成功。再植手术用时9 h,术中使用止血带,出血量约100 ml。患者经历高海拔受伤后缺氧,转移至内地又经历低海拔醉氧不适状态,再植术后出现了因心率低导致指端毛细血管供血不足,血红蛋白高、血液黏稠引起红细胞凝聚形成血栓,致左拇、环指末节部分皮肤坏死,予以二期V-Y推进皮瓣修复,其余手指顺利成活。经过4年随访,双手各关节可进行重物抓握、对捏及对指活动,TPD为4~6 mm,参考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判,双手功能综合评分84分,结果为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