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动针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运动针法指针刺过程中配合患处运动的疗法,行针过程中,患处的“动”对“神”与“气”起到靶向性引导作用,可引意(神)与气到病所,以达“治神”“引气”“守气”境界,通过激活人体自愈力祛除疾病。“以动引气”既是本针法的重要操作方法,也是核心思想及取效关键。本针法多局部取穴或左右交叉远端健侧取穴针刺,运动方法多以主动或被动运动为主,治疗郁证、呃逆、心绞痛等内科疾病时常配合呼吸运动,亦有按摩和自我感觉等运动之法,多应用于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以及面瘫、抑郁、焦虑、脑卒中及卒中后遗症、呃逆、心绞痛等内科疾病,在妇科、五官科等方面应用报道较少,运动针法治疗效果多优于单纯针刺,即刻效应明显,还可与电针、中药、西药等联用以提高疗效。今后还需进一步探究相关优势病种,并探讨与相关疾病更适配的运动方法,而本针法中蕴含的运动引气思维及治神理念,亦应得到更多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孙呈祥以"筋柔骨正"思想治疗腰部筋伤疾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孙呈祥教授在宫廷理筋术方面有深厚造诣,擅用手法结合中药治疗各类腰部筋伤疾病,认为筋伤于骨,当筋骨并治;腰伤受邪,应补虚扶正;气血不贯,需辨位施治。治疗强调手法轻柔透巧;骨歪筋僵当及时诊治;需外治筋骨、内调脏腑;运用功能训练可加速恢复。孙教授临床基于"筋柔骨正"思想,根据患者腰部筋伤情况,采用旋转拉伸等手法,先柔筋脉,后正骨歪,收效迅速,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骨伤用药特点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研究藏族医药骨伤科用药规律,为完善少数民族医药骨伤用药特色及理论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华本草?藏药卷》《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中治疗骨伤科疾病的藏医验方,采用Office Excel 2019、IBM SPSS Statistics 26.0、IBM SPSS Modeler 14.1分别对药物进行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获得藏医骨伤科验方202条,涉及338味药物,使用频次排名前3位的中药为诃子、藏木香、红花;药物药性以寒、温、凉为主,药味以辛、苦、甘居多,归经主要归肝、肺、胃、脾经;涉及病种有创伤、关节类痹证、腰骶部筋伤、胸背部筋伤4种。获得4类用药聚类组合,核心药物有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决明子、乳香、黄葵,常见药对组合有诃子-毛诃子、黄葵-决明子、乳香-黄葵等。结论:藏医治疗骨伤疾病以清热药为主干黄水,其次为活血药、理气药、祛风湿药,以藏医经方三果汤、三黄水药为药物核心,常配伍其他清热凉血、续筋接骨药,注重干黄水理论运用,体现了藏医的清泻法、黄水学说核心理论在骨伤疾病诊疗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桂枝附子汤在骨伤科的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桂枝附子汤是中医学临床常用经典方剂,具有祛风温经、助阳化湿之效,是治疗阳虚内寒、风寒湿邪所致病证的经典方.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该方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神经根型颈椎病、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骨伤科疾病中疗效显著.文章基于桂枝附子汤的方义和现代药理研究,对近年来桂枝附子汤在骨伤科疾病的广泛应用作一综述,以期为该方在临床使用中提供参考与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骨转移瘤致颈肩腰腿痛误诊病例分析与预警对策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骨转移瘤致颈肩腰腿痛的误诊原因,以提高门诊诊断率。方法:对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医骨伤科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诊治的骨转移瘤误诊病例5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外院诊断与门诊诊断)和影像学表现。结果:5例骨转移瘤患者分别被误诊为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股骨头坏死、股骨干骨折和踝关节扭伤,5例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均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经X线、CT、MRI检查诊断为骨转移瘤。进一步完善了骨转移瘤的红色预警症状,如年龄 > 50岁,有肿瘤病史,不能解释的体质量减轻,全身不适,无明显诱因的颈肩腰腿痛,疼痛突然加重,夜间痛、静息痛、叩击痛明显,对症治疗1个月后无明显好转,病情发展不符合疾病一般规律,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碱性磷酸酶与疾病不相符升高,轻微外力产生骨折。结论:根据红色预警症状进一步选择检验和影像检查,建立和完善适用于全科医生的恶性骨肿瘤临床路径,可简便、经济、有效地甄别恶性骨肿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瘀去-新生-骨合"理论研究富血小板血浆联合中药治疗股骨头坏死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ONFH)是一种由于血供受损导致股骨头坏死、塌陷的骨科疑难性疾病.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运用化痰祛瘀中药内服治疗早期ONFH,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此外,富血小板血浆(PRP)含有多种生长因子,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在ONFH治疗中呈现巨大潜力."瘀去-新生-骨合"理论是中医骨伤科关于骨修复的重要理论,其原本用于描述骨折愈合的持续、渐进过程,而股骨头坏死的血供破坏,必有血瘀,整个股骨头坏死修复过程需要良好的血供支持,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新生则骨合,这与骨折修复的过程不谋而合,因此,本文将基于"瘀去-新生-骨合"理论,探讨PRP联合化痰祛瘀中药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临床优势病种的证据图谱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背景 确立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的优势病种,将对推动手法技术和骨伤科优势专科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目前其评价和筛选尚缺乏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量化评价过程.目的 应用证据图方法,系统梳理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疾病的系统评价,探索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的优势病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搜集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疾病的系统评价,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 2023-03-05,运用图表结合文字的方式呈现证据分布特点.结果 纳入的 126 篇系统评价发表年限为 2003-2023 年,国内外相关研究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方法 学质量评价结果显示 13 篇为中等质量、64 篇为低质量、49 篇为极低质量.证据图显示,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研究证据主要分布于 18 个临床病种包括颈椎病、腰痛、膝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踝关节扭伤、肩周炎、颈源性头痛、寰枢关节半脱位、桡骨远端骨折、肱骨外上髁炎、腕管综合征、腰扭伤、脊柱侧弯、髋关节炎、纤维肌痛综合征、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肩袖损伤、肱骨髁上骨折,呈现出有益或可能有益的效应.结论 手法治疗在中医骨伤科的临床应用广泛,但由于方法学质量存在不足,并且缺乏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研究证据,未来仍需多层级机构间联动合作,建立健全评价标准和体系,提高研究质量,更新研究证据,进一步探索手法在中医骨伤科领域中的优势所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骨伤科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寻找安全性高、治疗效果佳、诊疗费用低、毒副作用小的医治方法,对近5年研究该疾病的文献进行总结和梳理,并结合临床实际阐明治疗观点.认为针灸疗法可从舒筋通络方面解决气滞血瘀,缓解疼痛:中药内服和外敷可从补肾、强筋、壮骨方面进行活血化瘀,缓解疼痛;针刀疗法可从松解黏连方面加快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推拿疗法可从改善肌肉紧张和痉挛方面加强血液循环,缓解疼痛.通过结合针灸、中药、针刀、推拿等诊疗方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可安全、快速、有效解除病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动静结合"理论探讨中医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优势
编辑人员丨2024/7/20
"动静结合"是中医骨伤科治疗疾病的重要指导原则.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为常见的肘关节骨折,其并发症多,康复治疗缺乏一定的规范,容易出现肘关节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根据临床实践及文献阅读,从"动静结合的理论溯源""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现状及困境""动静结合的思想内涵与科学论证""动静结合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动静结合理论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的优势"5个方面探讨基于"动静结合"理论下中医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优势,以期丰富中医"动静结合"思想内涵,为中医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关注经典名方和中成药,重视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编辑人员丨2024/7/20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骨伤科的常见和多发疾病,是导致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中医药在缓解LDH患者临床症状方面优势明显.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牵头制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循证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多种中医药特色疗法给出明确推荐,现对《指南》中辨证分型、经典名方及中成药治疗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以期更好地促进临床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